医院经济效益审计指标体系的构建,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指标体系论文,经济效益论文,医院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医院资源利用审计评价指标
1、人力资源利用审计评价指标。首先,评价人力资源的技术构成,可通过专业技术职称结构、学历结构等指标进行,也可用定性方法进行。其次,评价人力资源的工作效率,可通过人均收益增长率指标进行,即本(前)期人均收益=本(前)期医疗收益/本(前)期核定人数。人均收益增长率=[(本期人均收益-前期人均收益)/前期人均收益]×100%。显然,该比率越大,说明劳动效率越高;反之效率越低。此外,还可以对医院各类人员的招聘、选用、派用、培训等人事政策的合理性,激励与约束机制的有效性,人力资源信息系统的健全性等方面进行评价。
2、物化资源利用审计评价指标。这类指标主要是评价物化资源从需求、计划、审批、选型、订货、维护、利用和报废全过程的规范程度。主要指标是:(1)医用设备收益增长率。这个指标主要是评估被审医院医疗设备创收和管理情况。医用设备收益增长率=[(本期医疗设备收益-前期医疗设备收益)/前期医疗设备收益]×100%。(2)医用器材收益增长率。这个指标主要是评估被审医院医用器材创利和管理情况。医用器材收益增长率=[(本期医用器材收益-前期医用器材收益)/前期医用器材收益]×100%。(3)药品收益增长率。这个指标主要是评估被审医院药品创利和管理情况。药品收益增长率=[(本期药品收益-前期药品收益)/前期药品收益]×100%。(4)病床日均收益增长率,这个指标主要是评估被审医院床位创收和管理情况。病床日均收益增长率=[(本期病床日均收益-前期病床日均收益)/前期病床日均收益]×100%。以上指标收益增长率越高,说明医院的物化资源利用率越好,反之利用率不好。
(二)医院经营能力审计评价指标
医院经营能力审查是对医院资金利用效率和运营能力的审查,通过分析可以反映医院的经营状况和经营管理水平情况。主要审查存货周转率、流动资产周转率、固定资产周转率和总资产周转率指标。
存货周转率=(医疗成本/平均存货)×100%。这一指标说明一定时期内被审医院存货资产的周转次数,反映被审医院的医疗经营效率和存货利用效率。这一指标越高,说明医院运营资金周转越快,收益率越高;反之,说明库存物资积压,资金沉淀,库存管理不善,或是医院医疗经营状况不良。
流动资产周转率=(医疗收入/流动资产平均总额)×100%。这一指标反映被审医院全部流动资产的利用效率。这项指标越高,说明医院流动资产周转速度越快,反之越慢。
固定资产周转率=(医疗收入/固定资产净值)×100%。这一比率反映医院固定资产的利用效率。比率越高,说明医院固定资产利用率越高,反之越低。
总资产周转率=(医疗收入/资产总额)×100%。这一比率反映被审医院全部资产的利用效率。比率越高,也说明医院全部资产利用率越高,反之越低。
(三)医疗质量管理审计评价指标
1、基础质量管理的审计评价指标内容包括:人员(教育背景、资格和人员结构比例等)、医疗技术、药品物资、设备仪器和时间。
2、环节质量管理的审计评价指标内容包括:技术质量、医疗技术管理、行政管理和思想政治工作等内容。
3、终末质量管理的审计评价指标:是对质量的评价,如治愈率、病死率、院内感染率、平均住院天数、平均住院费用和服务满意度等。
(四)工作效果审计评价指标
1、管理审计评价指标。管理审计评价是经济效益审计评价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管理审计评价主要是从管理水平、运作能力和人员素质方面进行设计。审计医院管理的评价指标,重点是评价医院的决策功能是否符合科学的发展观;决策的程序和方法是否合规、合法;是否有明确的业务经营目标;业务经营目标是否科学合理;业务经营是否遵守正确的决策原则;业务经营目标是否配套和形成完整的能够落实的系统。
2、内部控制审计评价指标。内部控制审计评价指标涉及到医院的方方面面,涵盖内容丰富,包括:被审单位的内控现状、组织结构、安全评价、风险评价、预决算管理、信息管理、业务流程等诸多环节。通过运用内部控制审计评价指标对被审单位进行综合评价,通过评价来发现医院管理上存在的缺陷,指出医院管理的症结,优化医院管理系统的整体结构,增大医院系统工作能力,达到改善医院管理,提高医疗质量,促进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共同发展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