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学术界当前世界格局研究综述_一超多强论文

中外学术界当前世界格局研究综述_一超多强论文

大棋局2000——中外学术界关于当今世界格局问题研究综述,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棋局论文,学术界论文,当今世界论文,格局论文,中外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近年来,关于当前世界格局问题的研究,成了中外国际关系学界的热点,各种观点纷然杂陈。

关于如何描述当今世界格局对这一问题中外学术界有五种不同的观点。

1、单极世界

1991年苏联解体之后,西方学术界——其中主要是在美国就有人提出单极世界已经到来的观点。这一观点虽然引起了很多争议,但时至今日,仍有一些学者坚持这种观点。如美国前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现任国际战略研究中心顾问、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对外政策教授的兹比格纽·布热津斯基对单极世界的看法就相当肯定。他在1997年出版的《大棋局》一书中写道:“美国对手的垮台使美国处于一种独一无二的地位。它成为第一个也是唯一的一个真正的全球性超级大国。”另一位美国国际问题学者威廉·沃尔佛斯也认为,国际体系明白无误地是单极,因为美国享有远比其他强国大得多的优势,这表现在经济、军事、技术和地缘政治等所有方面。美国天然权力优势意味着不存在为争夺国际体系领导权而进行的霸权竞争,因为没有国家会采取步骤与美国为敌,或是通过战争取得对于美国的优势。

我国学术界对单极世界的观点一度几乎全是持批评态度。但在科索沃危机之后,一部分学者的态度发生了变化。1999年第14期《世界知识》上刊载的一篇文章就表明了这一点。文章认为,我们过去分析世界格局的论据出现了问题。以往我们在分析美国时,过分地强调了其衰退的必然性,而忽视了其局部的上升性;过多地看到了其内部存在的矛盾和问题,而忽视了其调整能力和适应能力,特别是在科技发展对当代经济的巨大影响这一问题上估计不足。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使美国经济正经历二战以来又一个繁荣时期,而强大的经济力量必然要反映在政治和军事上。文章的作者接着又分析欧洲和日本是否是抗衡美国的力量问题,最后得出结论是:美国同欧洲、日本的矛盾是客观存在的,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还会加深。但就目前而言,他们的共同利益大于他们的分歧。文章虽然未明确地说现在是单极世界,但其观点是十分明显的。无独有偶,庞中英博士在该刊同年第13期的一篇文章《“冷战后”的终结——论当前国际总体形势发生的重大变化》一文中也表达了同样的意思。庞中英认为,过去十年国际形势的发展有两大特点:一是美国左右国际事务的能力上升,二是西方的全球性获得巨大的推动力而加速发展。具体地说,嬴得冷战的美国和西方利用这种难得的历史机遇,煞费苦心地构筑起一种世界新秩序。在这一种新秩序中,美国是领导者、权力的平衡者和规则的制定者。美国没有挑战者。

2、单一多极世界

这是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塞缪尔·亨廷顿的一个著名的观点。亨廷顿在有影响的美国《外交》杂志上撰文指出,目前,世界正处在一种单一多极秩序,美国的单极作用尚未巩固,因为其他角色正在寻求一种多极的选择。他说,“超级大国试图建立一种单极世界的努力,刺激了其它强国在争取多极世界方面的更大的努力。”他写道:“实际上,所有地区大国都在努力促进自己的利益,而这些利益经常是与美国的利益发生冲突的。一个时期,全球政治从冷战中的两极体制转向了单极体制,而现在,在进入21世纪的一种完整的多极体制之前,正趋向于一个或两个十年内的单一多极特点。”

3、多极化

这是我国学术界在世界格局问题上占主导地位的观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也在正式文件中支持这一观点。如中共十五大的报告指出:“多极化趋势在全球或地区范围内,在政治、经济等领域都有新的发展,世界上各种力量出现新的分化和组合。大国之间的关系经历着重大而深刻的调整。各种区域性、洲际性的合作组织空前活跃。广大发展中国家的总体实力在增强。”对于这一观点,我国有学者论证说:“多极化是世界政治经济不平衡发展的结果,其主要表现正是发展中国家的崛起和大国实力均衡化,及其反衬出的美国实力和影响的相对衰落。”

在西方,也有学者赞同多极化的观点,但论证的方式则与中国学者不同。美国著名的国际问题专家理查德·哈斯就认为,世界正日益多极化,美国应当谋求符合自己利益的多极体系。他指出,单极、多极只是一种描述,它告诉我们关于世界权力的分配,而不是关于国际关系的特征和本质。一种多极世界可能是这样的,其中是若干敌对但却大体相当的国家彼此对立;另一种多极世界是由一批各自拥有重要权力的国家组成的,它们可以共同工作。对美国的外交政策来说,适当的目标就是促进一种以合作与协调而不是以竞争与冲突为特征的多极体系。

4、一超多强

这一观点与单一多极世界的观点相似,我国学术界相当的一批学者持这种观点。如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的研究员顾关福撰文,详细地阐述了这一观点。顾关福认为,两极格局彻底瓦解后,世界呈“一超多强”结构。这是一个从两极到多极之间的过渡性的国际格局,其特点一是从力量结构要素看,“一超多强”所包含的几大力量是从冷战时期延续下来的,从70年代开始就有了美、苏、欧、日、中五个力量中心;二是从多极化的进程看,“一超多强”的出现既不是多极化进程的结束,而是多极化进程的深化;三是从力量大小对比看,“一超多强”是不平衡的力量结构。顾关福强调,鉴于以下三个方面的因素,即新格局是在和平条件下逐步形成的,美国对多极化的发展起抗衡作用,多极格局形成要经过大国关系的反复调整,这种“一超多强”的过渡性格局将长期存在。而近年来在国际关系学界颇为活跃的阎学通博士在新近发表的一篇文章中则从国力对比和大国间的战略关系两个方面阐述了这一问题。阎学通指出,从冷战后的大国力量对比情况看,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其他几强的实力与美不在一个等级上,这种力量对比于90年代初就已形成。而1995年北约的东扩、1996年美日签署针对中国的《安全保障联合宣言》、同年中俄建立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导致大国间战略关系的形成。而这种战略关系的形成,标志着冷战时期两极格局的一超多强格局的过渡已初步完成。阎学通还认为,科索沃战争并没有改变国际格局,而是对一超多强格局的验证。

然而,在关于“多强”具体包括哪几个国家的问题上,学术界的看法却不尽一致。目前占主导地位的观点从根本上来说,基本上仍是沿用已故的美国前总统尼克松的五大力量说,仅是具体的表述有所不同。如法国国际问题研究所研究员达维德就认为,“实际上竞争全球强国作用的候选国并不多,有中国和日本,可能还有俄罗斯,尽管它要走到前列会有很多困难。当然还有欧洲。”也有学者认为,上述概括还不尽完善。我国老资格的国际问题专家李棕就指出,在新的多极格局中,除了人们常说的五大力量之外,印度和巴西这两个仅次于中国的发展中大国,在下世纪的前10年或20年,也会跻身于世界大国的行列。此外,还可能有一些国家从地区大国成长为准世界大国。

但也有学者明确地反对“一超多强”的观点。如我国老一代的国际问题专家何方撰文指出,“一超多强”的提法过分突出了美国,低估了发展中国家的作用。而对发展中国家的地位和作用估计不足,有悖于我们的外交思想和政策。发展中国家不但是维护世界和平的重要力量,而且在经济上的崛起也不可避免。他还认为,对美国当然不能低估,但近年来更多的是有点高估,以至于否认美国相对衰落的历史趋势。

5、复合的格局

美国前助理国防部长、哈佛大学肯尼迪政治学院院长约瑟夫·奈认为:“当今的力量分布相当与立体棋赛。最高的一层是军事,是单极的,美国远远超过其他国家。中间一层是经济,是多极的,美国、欧洲和日本的产品占全世界的2/3。最低的一层是跨越政府控制的边界的相互作用的关系,其结构更加分散。这种复杂性使决策更加困难。它意味着在几个棋盘上同时下棋。”

我国也有学者持这种观点。早在1992年,杜攻就曾撰文指出,由于世界新旧格局交替的渐进性和许多不确定性,过早过细地推测世界新格局具体的力量组合与配置是不太科学的,我们仍应继续抱冷静观察的态度。他认为,可以为大多数学者接受的一个估量是:(一)从综合国力看,当推美国一家;(二)从军事上看,在一个相当时期内仍是美俄两极。两家仍拥有经过裁减后的绝大部分的核武器和世界军费支出的一半以上;(三)从经济上看,将是美、欧、日三极;(四)政治上将出现美、俄欧、日、中五个力量中心。在过渡时期内还可能出现某些地区强国和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

关于美国在世界格局中的地位和作用的判断

无论对当今和未来的世界格局持何种观点,都无法回避对美国的地位和作用的分析和判断。

一种观点认为,美国是当今和未来的唯一的超级大国。布热津斯基认为,“美国是目前唯一的全球性超级大国”,“美国在全球的首要地位,就其范围和性质而言,都是独一无二的”,“在今后一段时间内,或者说在一代人以上的时间内,不可能有任何单个国家向美国的世界首要大国地位提出挑战。国家实力有四个主要方面,即军事、经济、技术和文化。它们合在一起造成决定性的全球政治影响力,而在这四个方面没有任何一个民族国家能与美国相比拟的。除非是美国故意或者是无意中放弃了它的领导地位,否则在可预见的将来,唯有国际的无政府状态可能实际取代美国的全球领导地位”。

另一种观点认为,美国的确是当今唯一的超级大国,但其实力会相对衰落。随着其他力量的增长,美国和其他强国的实力将会均衡化。如顾关福研究员在前面提到的那篇文章中就认为,虽然目前五大力量中心之间的差距比较大,但由于各国发展速度不同,差距在逐步缩小。未来力量发展将从不平衡到接近平衡,这就是世界由“一超多强”到最后实现多极格局的过程。日本学者野田宣雄也指出,虽然美国在经济和军事方面独占鳌头的状况不会轻易改变,但从长远来看,美国的地位将不可避免地下降。

关于中国在未来世界格局中的地位和作用的判断

正如邓小平所言,对中国在世界政治中的地位进行判断的问题不是一个小问题,而是一个对世界力量对比的判断问题。如果判断错误,起码不会有一个正确的国际战略。目前,中外学术界和政界在这一问题上有三种观点。

1、中国是未来多极格局中的重要一极

对此,邓小平有一个著名的观点:无论将来的世界格局是三极也好,四极也好,五极也好,“中国算一极。中国不要贬低自己,怎么样也算一极。”在国际上也有相当的一批学者和政治家持这种观点。美国凯托研究所的美国外交和历史问题专家特德·盖伦·卡彭特认为,“如果俄罗斯和中国能够克服自身的严重的内部问题,他们将会加入世界超级大国的行列,但会排在美国的名次之下。”为此,他建议美国要谨慎行事,以免刺激这两个国家建立一种针对华盛顿的反霸权联盟。

2、中国只能成为一个地区性强国

布热津斯基就持这种观点。他明确地反对那种认为中国在下一世纪“将不仅成为远东的主导国家,而且成为第一流的世界大国”的观点,认为这种观点“最明显的缺陷是机械地依靠统计数字作预测”。他在对中国内部存在的问题作出分析后得出结论:“总的说来,即使到2020年,即便是在最好的情况下,中国也不太可能在全球性大国的主要方面真正具有竞争力。然而,尽管如此,中国正在成为在东亚的占优势的地区大国。在亚洲大陆,它已经在地缘政治方面占有主导地位。”

3、中国不可能成为一个重要的强国

俄罗斯政治分析家亚历山大·苏克洛夫斯基说:“人们一直说中国可能会在下个世纪上升到美国现在的世界强国的水平。我认为,这是夸大其词,因为,中国没有美国那样的经济实力,另外,它还有很多的内部政治问题需要解决。这个国家的巨大潜力为将来实现这种设想开辟了可能性,但至少在21世纪的前几十年,美国在世界上不会遇到像过去的苏联那样的真正强大的对手。”

笔者认为,要正确判断当今世界格局,应注意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必须把握当今时代发展的特点及其基本矛盾,这是研究世界格局的基础;二是正确地估计国际上的各种力量,这是把握世界格局及其特征的基本方法。要善于正确地估计国际上的各种力量本身的发展变化,正确把握它们之间实力对比状况。在估计一种力量能否成为影响世界格局的力量,或者在多大程度上影响世界格局,不能仅仅考察一两个因素,而要从整体上、综合的角度进行全面的考察,既要考察有形的物质因素,又要考察无形的因素,并把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只有这样,才能作出符合实际的、真实可靠的判断和科学的预测。

最后应当指出的是,世界格局总是处于一种既相对稳定又不断地变动之中,国际上的各种力量也是如此。因此,关于世界格局的研究还会进行下去,新观点、新见解将不断出现,还需要研究者不断地进行追踪。

标签:;  ;  ;  ;  

中外学术界当前世界格局研究综述_一超多强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