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清水混凝土有别于普通的混凝土,其不但施工工艺简易,并且还能加强总体构造效果,提高建筑美观度。所以,在具体施工进程中,要把清水混凝土施工工期正确运用在房屋建筑工程中,可以展现出绿色建筑的观念,进而实现保护环境的目的。因此,此混凝土施工工艺的推行备受人们认可,不断提高工程质量。鉴于此,本文主要分析土建施工中的清水混凝土施工技术。
关键词:土建施工;清水混凝土;施工技术
1、清水混凝土的定义和特点
1.1、清水混凝土的定义
清水混凝土是指一次成型,外观不做任何修饰,不抹灰,美观度较好,直接利用混凝土成型后的自然感作为饰面效果的混凝土工程。清水混凝土主体结构的成型可一次完成,避免了二次粉刷。同时,清水混凝土可直接作为建筑饰面应用,具有明显的效果。与普通混凝土施工相比,清水混凝土主体结构的施工工艺则更加严格,对施工标准及中间工序技术含量要求更高,尤其是对后期制作、模板自身选材、后期使用提出的要求更高。
清水混凝土在施工建设当中应用范围很广,在我国GB 50204—2002《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中,还没有针对清水混凝土的相关标准。本研究在相关资料的基础上结合实证分析,在普通混凝土验收标准的基础上构建了企业内控清水混凝土质量标准:构件尺寸准确,轴线通直;表面平整度不大于 5.05 mm;其色泽并不显著差异,并且具有明显棱角,清洁性较高;对拉螺栓、模板留接缝,其他执行 GB 50204—2002《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1.2、清水混凝土的特点
清水混凝土作为外饰面,不做任何装饰,要求表面美观,色泽一致,无蜂窝、麻面现象,模板拼缝规则有序,无漏浆。清水混凝土表现出如下特点:(1)环保性:清水混凝土时一种绿色混凝土,不需要任何装饰,减少了大量建筑垃圾的产生,有利于保护环境。(2)经济性:清水混凝土因为一次成型,不需剔凿修补,摈弃了建筑装饰后续过程中抹灰、装饰等步骤,不产生二次污染,降低工程造价。
2、土建施工中的清水混凝土施工技术
2.1、施工工艺
该施工工艺主要包含有以下步骤:模板设计→模板的制作→钢筋绑扎→模板安装→混凝土配制→混凝土浇筑→模板拆除→混凝土养护→对拉螺栓孔眼修复与封堵→缺陷的修复。
2.2、施工过程中的关键技术控制点
清水混凝土施工涉及到多向技术和工程,在实际施工中其需要注意的问题也比较多,主要包含有以下五个方面的内容:
(1)清水混凝土质量标准
清水混凝土由于实施施工时间相对比较晚,《清水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JGJ169-2009),因此必须要严加注意,由于清水混凝土和传统的混凝土工程相比较来说,最大的优势就在于外观上更加的光滑和整洁,因此对于混凝土施工来说,必须要进行严格的质量标准控制,建立相应的控制准则,做到混凝土色泽均匀、光滑、平整。
(2)模板工程
模板是整个清水混凝土中最为重要的环节,其也是工程外观好看与否的关键所在。在施工中为了更好的控制模板质量,在设计时要结合实际需要反复的推敲。模板一般选择大模板,减少模板的拼缝。模板的对拉杆位置设计应能保证在模板拼装完成后,所有间距统一。对拉杆选择用三节式,在拆模后,对拉杆的部位容易处理。在模板安装前,模板表面要刷隔离剂,隔离剂最好选用新的柴油与机油的混合液,防止拆模后混凝土表面污染。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模板安装过程中,要在保证预算的基础上尽可能选择优质材料,同时模板的高度差也应当满足相关的规定要求,此外模板在吸水性能以及均匀性上也需要进行合理的组合,施工结束之后确保没有问题出现之后,才能进行拆模。模板安装前必须先将模板表面清理干净,并均匀的将脱模剂涂刷于模板表面。然后用塔吊将 4 大张组拼完成的模板吊运至绑扎好的排架柱钢筋四周,人工结合塔吊将其调整定位。模板吊装过程中,要避免撞击脚手架或钢筋,造成模板损坏,影响正常使用。模板调整定位以后,开始对其进行加固。加固采用 12# 工字钢和准16 对拉螺栓,加固过程中,要重点控制模板的垂直度。为了混凝土的表面美观,加固模板时在混凝土结构内不采用对拉螺栓,对拉螺栓用于固定模板外侧工字钢。
(3)钢筋工程
清水混凝土施工中使用的钢筋,在种类以及钢筋制作等方面都需要符合建筑行业的设计规范,如果钢筋在运输时发现存在有生锈或者是其他方面情况时,就需要适当的进行除锈处理,以防止钢筋锈蚀渗透混凝土表面,影响混凝土的外观。此外,钢筋在焊接的过程中也要按照规定使用机械焊接,以防止钢筋烧伤及麻点等问题的出现。检查钢筋绑扎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将混凝土基面凿毛及清扫干净,在已经找平完成的砂浆面上,沿着放样完成的墨线外侧粘贴一圈双面胶,模板安装时,将模板安放在双面胶上,防止漏浆。
(4)混凝土工程
清水混凝土对于成色的要求非常高,在成型过程中要想满足一次成型需要往往会在混凝土中加入粉煤灰等物质,提供成型效果及混凝土的强度,当前我国清水混凝土的坍落度一般控制在(11.5±1.5)cm 之间,而且其对于初凝时间也有一定的要求,一般初凝在 6~8h 之间,混凝土在浇筑完成之后,因此混凝土的强度是成型的关键所在,在 12个小时内工作人员必须要对混凝土进行保湿,而且还需要注意控制好保湿周期,一般需要在两周以上,尤其是在夏季时由于昼夜温差大,白天的温度比较高,水分蒸发速度快,因此需要适当加水保湿,以防止裂缝的产生。根据试验柱施工中的经验,施工中要严格控制施工人员的振捣时间,时刻关注混凝土的浇筑情况,当混凝土表面水泥浆均匀分布,不再冒气泡为止便可停止振捣,进行下一部位的振捣。混凝土浇筑至设计高程后,表面找平,将预埋件按照设计位置进行埋设、固定。
2.3、混凝土拆模及养护
将混凝土浇筑时留有的试块进行同条件养护,待混凝土柱完全硬化,一般待试块强度达到 5MPa 时,即可以拆模。拆模时动作要轻,保证不损伤清水混凝土表面及棱角。混凝土拆模后,马上表面洒水湿润并缠上塑料薄膜,并在以后的养护过程中不间断的对其洒水,保持混凝土表面湿润,至少养护 7d。
2.4、清水混凝土的成品保护
在施工过程中,要经常提醒施工人员保护好成品混凝土,强化施工人员的成品保护意识,避免在拆模、脚手架拆除、吊装等过程中,划伤混凝土表面或破坏棱角等。另外还要用模板条订成护角,用胶带固定于棱角处,以免棱角损伤。
总之,随着我国建筑行业的飞速发展,清水混凝土技术在工程中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但是由于结构的不同,清水混凝土在具体施工中的工艺也不尽相同。清水混凝土的施工,模板材料是根本,施工工艺是关键。随着清水混凝土在工程中的应用越来越多,会不断出现更多的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降低清水混凝土的施工成本,提高清水混凝土的外观质量。
参考文献:
[1]靳治强.探究土建施工中的清水混凝土施工技术[J].建材与装饰,2018(49):33-34.
[2]陈煜.浅谈土建施工中的清水混凝土施工技术[J].建材与装饰,2017(49):32.
[3]陆燚炜,许星星,王建斌.土建施工中的清水混凝土施工技术要点[J].科技风,2017(18):80.
[4]谭盛松.土建施工中的清水混凝土施工技术要点[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7,28(02):149-150.
[5]张洪丽.探究土建施工中的清水混凝土施工技术[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07):251.
论文作者:章艳丽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19
标签:混凝土论文; 模板论文; 钢筋论文; 表面论文; 土建论文; 过程中论文; 施工技术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