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慢性病的社区健康管理策略探讨论文_周芸

基于慢性病的社区健康管理策略探讨论文_周芸

周芸

(云南省昆明市五华区人民医院 云南昆明 650118)

【摘要】慢性病有着病程长、疾病迁延不愈以及终身治疗的特征。慢性病患者大部分时间在家养病。因此,开展具有针对性的社区慢性病管理,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有助于提升患者生活质量。为了全面分析慢性病的社区健康管理策略,本文分为5个方面,详细对该命题进行探究,旨意为相关人员的研究工作提供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社区;慢性病管理;现状;策略分析

【中图分类号】R4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8)12-0307-01

现如今,创建“健康国家”已经成为了我国成为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为了在根本上提升我国民众整体健康水平,就需要对社区慢性病开展管理干预,将社区医疗服务水平提升一个档次。慢性病对于人体伤害极大。科学化开展慢性病管理,为当前必然选择。结合实际情况,本文全面分析了当前社区慢性病健康管理策略,现将具体结果报告如下。

1.当前社区慢性病管理现状

近几年,我国逐渐落实了新的慢性病管理方案。各级地区依照自身卫生条件、人员配置以及政府经费投入,开展了慢性病管理。依照我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指导思想对于糖尿病、高血压患者开展了随访调查。疾病防控中心也承担了相关培训以及指导工作。卫生部门拨出经费,开展项目支持和监督,由社区卫生服务部门和乡镇级医院承担具体业务[1]。

在此同时,也对慢性病者开展了医疗保障。将常见慢性病纳入到特殊病种医疗保险中。虽说就对当前情况而言,我国社区的慢性管理已经初见成效,但就宏观角度来看,我国的社区健康管理依旧处于起步阶段。管理上还存在诸多问题,因此,制定出慢性病健康管理策略,具有相当重要的现实意义。

2.积极完善社区电子档案信息开展健康管理

社区内患者的电子健康档案完善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整个社区慢性病防治管理效果。对于此,应制定出一套完善的方案,积极采集居民健康信息,实施管理,合理评价被管理人群的健康情况,跟踪指导潜在发病因素,经此方式,能全面了解并掌握社区内居民的健康情况[2]。对于这些人群,开展指导和帮助,进而客观的评价治疗效果。并给予其针对性帮助,调整治疗方案,将健康管理发挥出最好效果。

完善慢性病网络管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第一,可以全面利用互联网系统以及通信设备,开展慢性病管理,提醒患者正确使用药物等等。第二、开展网络化管理,实现随访数据电子化,提升健康资料的信息化程度。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可开展健康一卡通的方式。病患和医生做好沟通,实现无纸化随访。第三、加强社区慢性病监测管理力度,实现社区医生和患者良好互动,及时掌握患者信息。

经上述措施之后,居民的健康信息资料得以收集和整理。值得说明的是,也应全面提升社区人员配置和技术改善,加强对于社区医疗机构政策支持,创建良好的沟通平台,方便对患者开展个性化健康管理。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社区慢性病重点防控举措

任何一个社区内,均有慢性病患者。对于不同疾病人群,应当区别对待,在制定相关防治措施过程中,应分析全社区内不同疾病群体数量以及疾病防控治疗关键,经分析后,开展针对性防控,能获取满意成效[3]。

4.提升社区工作人员慢性病防控积极性

明确疾病防控主体,为提升社区慢性病防控积极性的必要条件。对于此,应先对我国现行的相关疾病防控体系和机制进行研究,制定出解决措施,深入性了解。明确责任,后对当前现状进行分析。在此之后,应当结合社区现状以及相关疾病防控特征,制定出针对性的防控机制。

经机制制定后,应使用有效方式,发挥社区主要职能作用,就改革来讲,主要为:

调整社区小政策以及制度,提升对慢性病防控的主动性,开展社区讲堂、知识问答比赛的方式,提升社区管理质量。就单个社区发展来看,应做好慢性病的宣传,提升被管理对象的健康意识,激发其参与管理的主观能动性。

强化当前现有公共卫生和社区全科医生慢性病知识培训力度,令社区医生能全面了解疾病管理办法,提升对慢性病的认识。社区医生应深入基层,实施二级、三级医院定期进入社区里开展慢病防治法,同时对慢性病患者的用药进行指导,全面强化疾病防控。

5.提升社区被管理对象参与管理依从性建议

除却对社区慢性病被管理者在开展针对性健康宣教外,也应该从长远的角度考虑问题,因此,需要对社区中的所有居民开展健康教育,其中也包含了潜在性疾病群体以及健康人群。经广泛性管理外,能全面提升居民对于慢性病的防控治疗意识,提升其掌握慢性病知识的水平。进而加强治疗疾病的主观能动性。

在提升社区民众对慢性病防控积极性方面,建议为:

经广泛性宣教,能提升居民防控慢性病变意识,进而认识到对慢性病防控的重要意义。

契合最新医改政策,提升社区内健康管理费用报销额度,相信经上述管理措施,能在极大程度上提高被管理对象参与疾病防控的依从性[4]。

6.小结

综上所述,慢性病具有迁延不愈,病程长以及终身治疗的特征。对于该群体,开展具有针对性的社区慢性病管理,实现信息化随访,加强对社区内全科医生的培养力度,积极开展慢性病疾病防治,明确预防意义大于治疗。相信通过此法,能全面降低慢性病发生率,改善患者参与管理依从性,提升生活品质。

【参考文献】

[1]孙海燕,汤晓峰,周丽华,等.慢性病健康管理模式在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的应用[J].重庆医学,2016,45(8):1062-1064.

[2]白琼,陈跃芳,王光丽.社区健康管理在老年人慢性病控制中的效果分析[J].职业与健康,2016,32(7):971-974.

[3]赵艳荣,邱银伟,杨清,等.浙江省社区健康管理老年人慢性病患病现况研究[J].浙江预防医学,2017,29(3):217-220.

[4]付晶,崔华欠,夏瑶,等.PRECEDE-PROCEED模式在社区慢性病健康管理中应用的研究进展[J].中国健康教育,2017, 33(8):731-734.

论文作者:周芸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8年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5/22

标签:;  ;  ;  ;  ;  ;  ;  ;  

基于慢性病的社区健康管理策略探讨论文_周芸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