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南京市溧水区人民医院 江苏 南京 211200)
【摘要】 目的:探讨分析护理干预预防新生儿皮肤抓伤和留置针脱落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6年6月在我院就诊的80例新生儿按照随机抽签法随机分为实验组(40例,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和对照组(40例,实施常规护理干预措施),对比分析两组患儿皮肤抓伤及留置针脱落情况。结果:实验组患儿皮肤抓伤(0%)、输液留置针脱落(7.5%)等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22.5%、37.5%,两组组间差异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强新生儿护理干预可有效预防皮肤抓伤、留置针脱落等情况,具有良好的护理效果,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关键词】 新生儿;护理干预;皮肤抓伤;留置针脱落;预防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3.7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26-0305-01
新生儿一般都没有自我意识、自主能力,住院过程中很容易发生皮肤抓伤、输液留置针脱落、氧管抓脱等各种风险事件[1]。若医护人员或患儿家属没有及时发现这些风险事件,新生儿很容易受到病原体感染,不利于新生儿健康成长和发育,甚至可能会威胁到新生儿的生命健康安全[2]。科学、有效的护理干预有利于预防新生儿皮肤抓伤、留置针脱落等情况,为提高护理干预效果,本文对比分析了2014年6月—2016年6月在我院就诊的80例新生儿分别采用常规护理干预以及综合护理干预的效果。
1.基本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实验研究对象选自2014年6月—2016年6月在我院就诊的80例新生儿,同时排除了应用镇静药物治疗新生儿以及患有其他严重先天性疾病新生儿,现将80例新生儿按照随机抽签法随机划分为实验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实验组男19例,女21例;出生1~22d,平均(19.5±1.2)d。对照组男16例,女24例;出生1~22d,平均(19.2±1.5)d。两组新生儿的性别、出生时间等资料差异对比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两组新生儿入院就诊后2-3d应连续实施心电监护,都采用微量泵进行输液,静脉穿刺后采用透明辅料固定输液留置针,同时还应该采用防过敏纸胶布以环绕方式妥善固定。对照组新生儿实施常规护理干预措施,护理人员操作过程中要求应严格遵守三查八对的原则,还需要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制度。固定鼻管时,先采用医用胶布前端在新生儿嘴唇上以交叉贴敷方式进行固定,再采用一条胶布贴在新生儿脸颊部。固定胃管的过程中,采用医用胶布后端在新生儿下颌部以交叉贴敷方式妥善固定,不需要戴小手套,也不用包裹。
实验组新生儿采用综合护理干预措施:①强化护理人员的护理培训,不断提高护理人员的护理水平以及护理技术,熟练掌握处理新生儿皮肤抓伤、管道脱落等风险事件的措施。②新生儿采用静脉留置针输液治疗的过程中,应采用两条束缚带妥善固定静脉留置针管,避免新生儿哭闹、躁动而使针管滑脱。新生儿进行鼻导管吸氧时,输氧管的鼻部应采用防过敏医用胶布以蝶翼状进行固定,更换部位还应适当涂抹石蜡油,在新生儿下唇中部通过半张3M静脉留置针透明辅料固定胃管。③佩戴小手套。新生儿小手应采用无菌纱布包裹起来,而且应该每天更换,采用棉球填塞新生儿小手掌心。同时,护理人员应定时帮助新生儿修剪指甲,还应采用砂纸适当打磨,避免新生儿抓伤皮肤。
1.3 观察指标
统计对比两组新生儿出现皮肤抓伤、输液留置针脱落等风险事件。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21.0软件处理分析两组实验数据,通过均数±标准差(x-±s)的方式表示两组计量数据,采用t进行检验;通过百分率(%)的方式表示两组计数数据,采用χ2进行检验,组间数据差异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采用P<0.05表示。
2.结果
实验组新生儿皮肤抓伤(0%)、输液留置针脱落(7.5%)等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22.5%、37.5%,两组组间差异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情况见下表。
3.讨论
临床儿科病房中常常会出现新生儿皮肤抓伤、留置针脱落等意外事故,皮肤抓伤主要和新生儿用手抓皮肤、抓脸、湿疹、气候变化等诸多方面因素有关[3];留置针脱落主要是因为护理人员没有妥善固定留置针所致,皮肤抓伤、留置针脱落等都会使得新生儿穿刺部位感染,也可能会导致皮肤损伤[4]。本次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实验组新生儿皮肤抓伤(0%)、输液留置针脱落(7.5%)等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22.5%、37.5%,两组组间差异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这和戴月映等[5]研究报道结果基本一致。为有效预防新生儿皮肤抓伤、留置针脱落等意外事故发生,临床一定要加强儿科病房护理干预,实施24h陪护制度,密切观察新生儿各项生命体征变化情况。为防止新生儿抓伤皮肤,护理人员应采用无菌纱布包裹新生儿小手,还应采用棉球填塞新生儿手掌心,定期帮助新生儿修剪指甲,还需要采用金刚砂纸适当打磨,这样一方面有利于削弱指甲的破坏力,而且也有利于提高新生儿的早期持握反射能力[6]。其次,护理人员护理过程中应采用医用胶布妥善固定静脉输液留置针管道,有效预防留置针脱落[7]。
综上所述,加强新生儿护理干预可有效预防皮肤抓伤、留置针脱落等情况,具有良好的护理效果,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余小红.护理干预对预防新生儿皮肤抓伤和管道脱落的价值分析[J].医学信息,2015,10(14):186-187.
[2]谢泽娟,庄婵芝,钟晓珊,等.舒适护理模式在新生儿监护病房早产儿护理中的应用[J].全科护理,2014,7(10):884-885.
[3]吕春华,余昌娥,历梅.产科新生儿安全管理的措施及效果评价[J].湖北医药学院学报,2012,31(1):82-83.
[4]刘丽华.监护病房新生儿皮肤损伤的危险因素分析与防范对策[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3,10(8):105-106.
[5]戴月映.护理干预对预防新生儿皮肤抓伤和管道脱落的效果观察[J].护士进修杂志,2013,28(20):1904-1905.
[6]吴莉华.品管圈在降低监护病房新生儿皮肤损伤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6,13(5):86-87.
[7]曾小燕.护理干预对新生儿皮肤抓伤和管道脱落的预防效果观察[J].数理医药学杂志,2016,29(2):275-277.
论文作者:刘娴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7年9月第2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9/13
标签:新生儿论文; 皮肤论文; 抓伤论文; 实验组论文; 两组论文; 胶布论文; 统计学论文; 《医药前沿》2017年9月第2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