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党的十九大提出,要加强基层社会治理。当前,我国正处于“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关键时期,中央的大政方针政策急需得以在基层贯彻落实,在基层农村所面临的压力较大,任务较重,特别是新时代的今天,如何更好地解决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党和政府面临的重大课题。“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基层农村治理新格局是解决基层社会治理面临的新问题的新探索和新途径,也是目标。结合基层农村治理的内容和特点,开展“三治”结合的治理体系研究,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的重要举措。
关键词:“三治”;创新;新体系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要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要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基层乡村是我国社会治理的重点和难点,这是首次在党的重要报告中将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应用到乡村治理体系之中,这是我们党在农村基层社会治理中的创新思考和尝试,既是对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基层社会治理的总结,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历史要求。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发生了变化,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我们要准确把握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的新特点和新问题,这些都给基层治理带来了新的困难和挑战。在当前基层农村治理中,仍然存在着治理主体积极性主动性不足、治理体系不完备、治理手段落后等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制约了我国的基层农村的稳定和发展,特别是党中央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更是对基层农村带来了良好的机遇。
一.当前基层农村治理存在的问题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十分重视基层农村治理,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广大农村的基础设施如道路、桥梁、水、电等有了很大的改善,广大农民的生活水平也有了一定的提高,经济收入也有了明显的增加,农村的生态环境也有了一定的改善,在一些农村的公共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与城镇相差无几,特别是随着美丽乡村建设的推进和城乡一体化的加快,我国农村的大环境、硬件和软件都有了很大的变化。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今天,我们在看到基层农村发生改变的同时,必须要清醒地认识到在当前的基层农村治理方面存在的问题,这些问题已经影响到了农村的科学发展,需要亟需加以认真解决。
1.1部分农民参与基层农村治理的积极性不高
党中央历来都十分重视“三农”问题,“三农”工作一直是党的工作的重中之重,影响着我国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对于基层农村治理的重要主体——农民而言,在不少地方的农村存在部分农民参与治理的积极性不高,对村内的一些事情不太关心,不想、不愿意参加一些治理活动,这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基层农村治理的有序和有效开展。我国在农村实行的是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是依照宪法和法律,由居民(村民)选举的成员组成居民(村民)委员会,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的制度。在新中国成立后的民主实践中逐步形成的,并首先发育于城市,后来在农村也普遍推广。[2]这一制度是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之一,是符合我国国情的一项重要的制度,有效地保障了基层民主政治的实施。在一些地方的村两委换届选举时,有部分群众对换届选举漠不关心,总是感觉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甚至说些风凉话、消极的话。两委换届原本是由群众自己直接选举满意、认可的人员担任村干部,但是由于有部分群众只是被动地应付,再加上各种因素的影响。导致有的地方选出的干部不能让组织放心、让群众满意,直接影响了一些工作的开展。
1.2基层农村治理的手段单一、实效性差
在当前基层农村治理过程中,普遍存在着治理手段单一、治理效果不好的问题。特别是在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农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越来越多,需求的质量也越来越高,人们不在满足于填饱肚子、吃饱饭,而是对生活的质量水平、精神文化的需求、和谐稳定的秩序、公平法治的环境等需求日益增多。但是,由于农村治理的主体的素质参差不齐等因素,使治理手段单一。面对农民群众的诉求日益增加的情况下,如何更好地采取科学的手段、灵活的措施来解决不公平、不透明的问题、解决矛盾冲突的问题,显得尤为重要。比如对于邻里之间的纠纷,由于法治素养的缺乏和法治宣传的不足,有的农户之间产生纠纷后不是采取法律的手段或者是找人调解的办法,而是采用以暴制暴的手段来解决,导致纠纷不断扩大,从而影响了社会稳定。也有些采用“老好人”的做法,虽然暂时平息了矛盾纠纷,但是时间久了遇到导火索,又容易点燃矛盾冲突。
1.3基层农村治理的体系不完善
乡村治理是社会治理的基础和关键,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基层农村的稳定和谐直接影响到广大农民生活的获得感和成就感的高低。基层农村治理体系直接制约着治理水平的高低。众所周知,当前的基层工作压力很大,特别是在脱贫攻坚工作中,基层农村承受了巨大的工作压力和繁重的工作任务。特别是在一些地方,各类考核、督查、检查最后的压力点集中在了农村,使村两委干部的压力更大、任务更重。由于治理要素不够齐全、治理机制不够完善、治理的框架不健全,使基层农村治理体系跟不上新时代的发展。这一问题必须要引起高度重视,认真加以解决。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解决当前基层农村治理问题的对策与建议
党的十九大和今年的一号文件对乡村振兴战略进行了部署,基层农村治理的关键在于通过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立足于基层农村的实情,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按照社会发展的规律,不断完善基层农村治理体系,着力构建以村民为主体,以乡村法治建设为准绳,以德治为基础的乡村治理体系。
2.1构建以农民为主体的基层农村治理结构
治理主体解决的就是谁来治理的问题。基层农村到底谁来治理呢?靠乡镇党委政府?靠“两委”村干部?这远远还不够。我们必须清楚,基层农村治理必须由广大的农民群众来治理,也即是“自治”就是要充分发挥好群众自治制度的效能,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群众参与农村治理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主动性是前提,积极性是保障,创造性是发展。从当前农村普遍的问题来看,广大农民最为关注的仍然是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这些利益问题既包括物质(经济)利益、政治利益、公众群体利益等。特别是物质利益是广大农民尤为关注的。因此,调动农民参与基层农村治理的积极性的关键点就是要解决好关注的利益问题。利益问题解决好了,农民参与农村治理的积极性就会提高,利益问题解决不好,反而会产生一些不稳定的因素。当前主要是解决好的利益问题主要体现在:粮食补助、新农合报补、养老金、扶贫政策、集体经济分红、失地保险、低保五保等各类补助、军人补助等。这就要求相关部门特别是乡镇、村干部一定要确保国家的各项政策落实到位,而不能存有私心,不可优亲厚友,不可贪污、挪用资金等,一句话,就是干部不能干违法乱纪的事情。确保农民的利益问题解决好,而且要公平公正地解决。自古以来,我国就有“不患寡而患不均”的思想,因此,必须正确对待农民的利益问题,让广大农民真切感受到治理好农村是每个人的责任,这样广大农民参与治理的积极性就会大大提高。
2.2创新灵活多样的基层农村治理手段
当前在基层农村治理方面,手段比较单一,必须结合基层农村治理的新特点来进行创新和调整。具体来看,可以采用如下治理手段:一是利用好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由农民自己来管理自己,对基层农村的事务进行治理。二是成立一定的组织来对基层农村进行治理。加强农村自治组织的成立和管理。对成立的村民议事会、红白理事会等加强引导和管理,使它们充分发挥作用,从而起到治理好农村的作用。面对当前基层农村空心化等问题,应当通过自治组织的建设,不断增强基层农村社会的治理能力。三是注重发挥社会组织的作用。注意引导社会组织积极加入到基层农村治理当中来。比如,一些志愿者组织,可以开展关爱留守老人、留守儿童的活动。在今年的6月份,安徽省阜阳市关爱"三留守"志愿者协会30多人,兵分两路,开展端午节慰问留守老人活动。志愿者们一队去往太和县五星镇付桥村和17位对接的留守老人粽享时光多陪伴,已和志愿者们成为亲人。另外一队去看望慰问阜阳颍泉区新建社区太平巷孤寡老人黄阿姨祖孙三人,小铭威和黄阿姨已与我们融为一家。[3]社会反响很好,得到了留守老人和留守儿童的喜爱。这有利于基层农村的稳定和谐。
2.3完善不同领域的基层农村治理体系
在基层组织建设方面,构建基层农村党组织建设体系是加强基层农村治理的核心环节。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只有坚持党委的领导核心地位,建立起科学高效的乡村基层组织体系,乡村治理才会有坚强的领导力量。因此要构建乡村治理体系,必须根据新时代乡发展的需要,不断完善基层组织建设体系。一是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大力强化村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提高基层农村党组织的组织力。二是加强对农村党员干部教育监督管理。通过大力培训广大的基层农村党员干部,提升农村党员干部的治理能力。在道德领域方面,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来引领社会风尚,一是充分发挥基层农村党组织的作用,特别是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充分发挥党风政风对村风民风的示范带动作用,要求群众做到的党员干部必须做到,要求群众不做的党员干部首先不做[4],二是通过道德引领,加强“德治”。充分发挥宣传工作的优势,引导正确的舆论导向。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倡导,让广大农民群众向善向好。
总之,“三治”结合的基层农村治理新体系需要地方党委、政府、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更需要各个乡村结合地方实际进行构建。我们相信,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们一定会实现基层农村治理的有效开展,也一定会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参考文献
[1]基层群众自治制度_百度百科.https://baike.baidu.com/item/%E5%9F %BA%E5%B1%82%E7%BE%A4%E4%BC%97%E8%87%AA%E6%B2%BB%E5%88%B6%E5%BA%A6/3092272.
[2]阜阳市关爱"三留守"志愿者协会开展端午节慰问留守老人活动_搜狐社会_搜狐网 http://www.sohu.com/a/236358788_313106.
[3]强化“三治”结合健全乡村治理体系_理论综合_光明网.http://theory. gmw.cn/2018-04/14/content_28323012.htm.
基金项目
2018年度安徽省阜阳市党校系统科研课题,立项号:FYDXKT201801,课题负责人:方 涛(1980年—),男,安徽界首人,汉族,研究生学历,中共界首市委党校教务处副主任、高级讲师,研究方向为公共管理、社会学;成员:王倩倩、苏平、孙佼。
论文作者:方涛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3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3/11
标签:基层论文; 农村论文; 体系论文; 乡村论文; 社会论文; 农民论文; 利益论文; 《基层建设》2018年第3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