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职业“关键能力”的内涵及培养途径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德国论文,内涵论文,途径论文,关键论文,能力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9290(2014)0009-0064-04 德国的以“双元制”为特点的职业教育闻名海外。但由于国情所限,在中国很难做到德国意义上的“校企联合培养”。“关键能力”的提出始于20世纪70年代的德国,是一种跨职业的综合能力。选择德国驻华企业作为研究对象具有现实意义。目前,有5000多家德国企业在中国落户,共有员工20万余人(商务部,2013)。德国驻华的汽车行业每年都吸纳了大量来自各个行业的优秀毕业生。德国企业,特别是汽车等机械行业所要求的“关键能力”的内涵是什么,德国职业“关键能力”的要求与中国毕业生的实际工作生活之间的差距有多大,为回答上述问题,一方面采取个案分析法,以就职于德国汽车行业的毕业生(德语翻译)为调查对象,对德国职业“关键能力”内涵进行实证性分析;另一方面,就中国毕业生对企业的满意程度进行调研,以此实现双向的互动。在调查研究基础上,提出我国普通高校以及高等职业院校应采取培养学生关键能力的有效途径。 一、调查结果及分析 (一)德国独资企业和合资企业对翻译人员的要求 德国企业对德语翻译的专业业务水平究竟有什么样的要求?高校在培养翻译人才时,除了要在学术方面有所建树外,在实际应用中究竟欠缺哪些方面?本调研以此为题发放了名为“德国企业对翻译人员的资质需求”问卷。 调查主要采用定量研究(问卷调查)为主,访谈为辅助的调研方法。问题共分为四类:翻译人员的业务水平、翻译人员入职后在企业的个人发展、招聘翻译时如何看待有留学背景的求职人员、企业认为高校在培养人才时欠缺的方面。调查对象为新入职1年到2年的毕业生。其所在企业包括华晨宝马、一汽大众、北京奔驰等中德合资企业以及德国独资企业和大型国企等。 从回收的调查问卷和调研小组对毕业生进行访谈的内容看来,刚入职1年至2年毕业生的工作内容主要分为以下两大类:德国企业内的翻译人员、行政人力资源管理人员、技术部门专员以及非德国企业但需要与德国保持业务紧密联系的业务人员。 翻译的业务水平:其中若从事翻译类工作,大多数毕业生均为技术(车间)翻译和陪同翻译(73.68%),鲜有就业初期就能够从事会议口译的工作。过半企业很看重毕业生的学习能力、快速适应工作环境,反而对相关专业知识背景的要求不高。绝大部分企业认为员工不需要精通英语,仅仅达到熟练或者是能够与外国人交流即可。 翻译人员的个人发展:翻译人员转岗有利于个人发展,但转岗会有困难,因为翻译人员本身为语言类专业,缺少相应的专业知识。若能与高级工程师相处融洽,能代替专业工程师独自处理某些技术问题,可申请转岗。但也有部分受访者期望成为业内的高级口译或同传。76.47%的企业会给员工提供相关专业知识及技能培训。 招聘翻译的因素:有海外留学背景的应聘者对薪资及福利待遇的要求较高,但企业仍然会优先考虑该类应聘者。这类具有较高薪资待遇的海归人员是指有海外工作经验的人员。企业在招聘员工时,性别问题已不是能否被录用的关键因素。结果表明在当前社会,业务水平和应聘者的个人素质已远远代替了性别,成为了企业在录取员工时首要考虑的因素。 企业对翻译的较高需求也向高校应如何培养专业素质强、综合水平高的翻译人员提出了要求。本调查问卷显示:机械制造类或重工业等翻译课程和学生抗压能力是企业对高校人才培养的期望。 在对国内各大招聘网站上德国企业刊登的翻译人员招聘要求做了分析并结合访谈结果,得出了如下结论: (1)优先考虑有海外留学背景的应聘人员。不需要德国官方的语言能力证书。 (2)绝大多数招聘信息的要求中均会提到有几万字乃至几十万字的翻译经验,但根据本次的访谈结果看来,招聘人员在对应聘者进行面试时均会忽略此项。 (3)招聘中要求应聘人员掌握熟练的笔译和口译技巧及翻译能力,但综合素质较高的会议口译员职位几乎没有在德企的翻译人员招聘中出现。根据访谈结果,若需要会议口译及高级翻译,一般由公司内部资深员工或总监的高级助理担任。 研究结果表明,翻译的业务水平、抗压能力综合素质和海外留学工作背景成为用人单位最为看重的选人要素。在访谈中,企业人力资源部的负责人几乎都提到了新入职员工的工作态度问题。他们认为刚毕业的学生普遍眼高手低,他们往往很多道理都懂,却无法体现在行动中。跳槽频繁的原因就在于对自己的认识不够准确。此外,企业反复提到了希望高校开设科技德语翻译课程。培养模式为“复合型人才”,如法律和工程学专业相复合的专业为企业所需。除了语言知识和技能外,其他的与劳动力市场相关的、能够有助于取得业绩的知识和能力也是必需的,比如沟通能力、社会能力、合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员工对企业满意度调查 围绕工作能力、薪酬福利、个人发展前景、公司气氛四个方面设置了问卷。调查的对象包括华晨宝马、一汽大众、北京奔驰等中德合资企业、德国独资企业、大型国企。毕业生从事的工作大多为人事行政类,个别从事技术类工作。 结果显示:毕业生对于第一份工作的选择比较谨慎,薪资待遇和公司的气氛以及公司在行业中的地位都是其考虑因素。 对自己的看法:调查问卷显示三分之二的毕业生认为其现有能力还不足以应付目前的工作,对自己目前的薪资待遇表示满意。大多数人希望可以成为公司的高级翻译或项目负责人。 对企业的看法:大多数德国汽车制造业公司都会提供与汽车知识相关的专业培训,比如车间生产培训,而这也正是员工所希望的。在大型企业,因从事翻译类工作,企业会提供涉外礼仪及跨文化培训课程。公司内同级员工之间的竞争压力不是很大,受访者表示,团队领导能带领团队成员共同进步成长。扎实的专业素质,优秀的教育背景以及与人为善的交际手段是成为领导人的关键,上级与下属之间的良好沟通也是考察公司文化的必备条件。 二、关键能力的含义 本项目所研究的对象均为德语专业毕业新入职一年至两年的毕业生,他们具有较强的倾向;即愿意在企业里提高自身业务素质,接受来自企业更多的培训,在领导的带领下取得进步;他们表现出很强地融入企业文化的意愿。就调查结果看来,所得出的结论中均有对于“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的要求,即德国职业中所要求的“Schluesselqualifikation关键能力”。 Beck认为,“关键能力是相当长时间内可用于解决社会问题的知识、能力、技能、态度和价值观。职业能力就是能够克服职业挑战情境的跨功能、跨职业的资质(资质是更客观的,能力是则表现为个体的属性)。这种能力、观点和态度要超出某学科专业能力和知识之外,并且更持久。资质的目标是职业的灵活性和移动性”。 德国专家舒尔茨将德国企业对学生提出要求的“关键能力”总结如下表所示:德国职业“核心能力”的内涵及培养途径研究_翻译专业论文
德国职业“核心能力”的内涵及培养途径研究_翻译专业论文
下载Doc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