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社会福利院 黑龙江牡丹江 157000)
【摘要】目的:探讨对老年脑梗塞患者进行综合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90例老年脑梗塞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SAS评分、SDS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均比对照组明显较优,对照组护理满意度较高,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老年脑梗塞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可缓解其焦虑情绪,促进患者运动功能的恢复,提高其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关键词】护理干预;老年脑梗塞;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3.7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7)19-0312-02
脑梗塞又叫缺血性脑卒中,是临床上常见的脑血管循环障碍性疾病。此病具有发病率高、致死率高和致残率高的特点,患者多为老年人。临床研究发现,脑梗塞患者可出现神经功能缺损和肢体运动能力下降等症状,从而可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并会使其出现焦虑等不良的情绪[1]。进行住院治疗是临床上治疗脑梗塞的主要方法。最新的临床实践证实,对住院治疗的老年脑梗塞患者实施综合性护理可有效地缓解其焦虑的情绪,提高其神经功能、肢体运动能力和生活质量。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3月至2016年8月间收治的90例老年脑梗塞患者,临床表现及各项检查结果均符合老年脑梗塞的临床诊断标准。其中男54例,女36例,年龄65~79岁,平均年龄(70.36±2.36)岁。随机将9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5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及病情等一般资料方面的差异均不显著(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内容包括: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协助其保持舒适的体位,并对其进行饮食护理和用药指导等。对照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具体措施如下。
1.2.1心理护理 脑梗塞患者可因大脑功能受损而难以与他人沟通,并可因肢体功能障碍而导致生活自理能力低下。因此,护理人员应加强与此病患者的联系与沟通,做好心理疏导工作,鼓励病人咨询、提问,认真解答患者存在各种困惑,使其增强对护理及治疗的配合程度。同时,应组织患者相互交流,让文化水平高、接受能力快的病人帮助接受能力慢的病人,向其介绍经验,鼓励其树立与疾病抗争的信心。
1.2.2患肢的护理 在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应适度适量对患肢加以锻炼,为其功能恢复正常积极努力。护理人员应从患者的病情实际出发,根据其需要,给予患者科学的锻炼指导与协助,如帮助患者为患肢按摩和被动活动,以此可促使患者患肢的血液循环,用来预防病患发生肌肉萎缩病症。此外,也可应用中医手法帮助病患康复,如针灸、推拿等。
1.2.3运动护理 在脑梗塞患者住院的初期,护理人员可帮助其在床上进行抬腿、伸臂、翻身等被动的肢体运动,以提高其全身肌肉的力量。待患者全身肌肉的力量有所恢复后,护理人员可指导其练习在床上坐起、穿衣服、吃饭等简单的日常活动,以提高其全身关节的灵活性。待患者能够在床上正常活动后,护理人员可指导其下床活动。在患者下床活动的初期,护理人员要嘱咐其不要离床过远,最好能用手扶床进行活动,以确保活动的安全性。待患者下肢的力量得到明显恢复后,护理人员可指导其逐步进行拄双拐活动、拄单拐活动和独立行走等活动,以提高其下肢的运动能力。
1.2.4饮食护理 为防止血栓形成,降低血液黏稠度,应鼓励患者多饮水,保证饮水量为1000-2000mL/d,鼓励患者多呼吸新鲜空气,戒除烟酒。住院治疗期间,护理人员指导患者科学合理地补充蛋白质、脂肪、糖、微量元素,选择低脂、低盐、低胆固醇、丰富维生素的饮食,日常饮食要有规律,勿暴饮暴食或过分饥饿,少食动物脂肪、甜食、含胆固醇高的食物、多食清淡食物,豆制品、鱼虾、新鲜蔬菜、水果。
1.2.5并发症护理 ①压疮护理干预:脑出血患者术后偏瘫后若不及时实施预防护理,于20小时以内就可能发生压疮。所以应及时给予患者进行皮肤清洁护理,维持病房及床铺干净、整洁及定期对患者床褥进行消毒灭菌;设立床头翻身牌,每1~2小时翻身1次,或者应用气垫床或气圈;针对不方便翻身的患者,躯体受压处可准备水囊放到身体下,每日用温水擦拭全身,加快血液循环维持皮肤干净。②便秘护理干预:脑栓塞患者长期卧床引起消化功能降低,肠蠕动功能下降,应合理饮食,多吃易消化、粗纤维食物,多吃新鲜水果及蔬菜,多喝水或者喝些蜂蜜水,按照病况实施灌肠处理[2]。③预防及护理泌尿道感染:尿管留置时,要严格按照尿道口护理标准进行操作,维持尿道口干净卫生,有效降低细菌出现率。男患者用碘伏棉球对龟头、包皮和尿道口进行擦拭,一日2次,女患者用碘伏棉球对尿道口和外阴进行擦拭。要密切关注和保持导尿系统的密闭性,例如操作更换集尿袋、留取尿液标本时均会破坏无菌环境和系统原有的密闭性,故再进行操作时,应维持系统的密闭性及尿道的无菌环境。
1.3 统计学方法
用SPSS17.0软件对本研究中的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正负标准差(x-±s)表示,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SAS评分、SDS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均比对照组明显较优,对照组护理满意度较高,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见表。
3.小结
老年脑梗塞患者的病程相对较长,治愈率较差,且非常容易出现口齿不清、半身不遂、头痛及吞咽障碍等并发症[3]。因此,在对老年脑梗塞患者进行临床治疗的同时,给予其科学合理的护理干预显得尤为重要。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SAS评分、SDS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均比对照组明显较优,对照组护理满意度较高,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综上所述,针对老年脑梗塞病人实施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明显加强临床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出现,促进病人的康复,适合临床广泛的推广与运用。
【参考文献】
[1]戴月美.对住院治疗的老年脑梗塞患者实施综合性护理的效果研究[J].当代医药论丛,2015,13(14):145-146.
[2]赵仙荣.优质护理对老年脑梗塞患者的护理效果探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7,17(11):171-172.
[3]董月丽.优质护理模式对于老年脑梗塞患者临床疗效观察[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15(48):164-165.
论文作者:张欣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7年1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8/23
标签:患者论文; 脑梗塞论文; 老年论文; 对照组论文; 统计学论文; 评分论文; 护理人员论文; 《心理医生》2017年1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