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阳市第三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 四川绵阳 621000
摘要:目的 探讨延续性护理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自我护理能力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2~2017.1该院124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按护理方案的不同平分为常规、研究组,人数为62例。对常规组患者实施临床传统护理方案,研究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延续性护理,并将两组患者自我护理能力评分进行对比。结果 研究组患者ESCA评分为(86.37±8.30)分,显著高于常规组患者的(76.43±7.32)分,两组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延续性护理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进行干预,有利于提升患者自护能力,改善疾病预后,具备临床意义与价值。
关键词:延续性护理;慢性心力衰竭;自我护理能力;影响
慢性心力衰竭具有病死率高、治疗困难、预后差等特点,患病人群以老年人为主,发病后可导致患者产生乏力、水肿、阵发性呼吸困难等临床症状[1],给患者带来较大痛苦。慢性心力衰竭病程及治疗周期均较长,且病情进展较慢,即便患者病情稳定后仍需持续进行护理干预。老年患者往往伴有多种慢性基础疾病,且缺乏疾病相关专业知识,出院后依从性与疾病管理能力较差,不利于疾病的康复[2]。本次探讨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提供延续性护理的运用效果,现分析讨论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2~2017.1该院124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按护理方案的不同平分为常规、研究组,人数为62例。常规组男性患者40例,22例女性患者,年龄62~78岁,平均年龄(70.34±6.02)岁,病程4~16年,平均病程(7.35±0.67)年;研究组男性患者39例,23例女性患者,年龄63~79岁,平均年龄(70.82±6.43)岁,病程3~17年,平均病程(7.84±0.32)年,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由科室护士对常规组患者实施临床传统护理方案,包括健康宣教、护理评估、基础护理、饮食指导、出院指导等。研究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延续性护理,出院前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生理、心理、精神等方面进行综合性护理评估,制定个性化延续性护理计划。首先加强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健康教育,耐心向患者讲解疾病相关知识,包括发病原因、诱发因素、疾病危害、治疗方法、治疗意义、预防措施等,帮助患者树立正确健康理念,提升疾病管理能力。老年患者普遍伴有紧张、烦躁、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出院后依从性较差,应加强与患者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对导致患者产生不良心理的原因进行分析,对症实施心理护理干预,充分发挥人文关怀理念,有利于消除不良心理。做好用药指导,向患者讲解常用药物相关知识,包括用药方法、药物剂量、药理作用、药物禁忌症等,杜绝药物滥用情况发生。定期开展慢性心力衰竭健康讲座,鼓励患者适当进行运动锻炼,避免一切可能诱发心衰的不良因素,养成健康生活方式及饮食习惯,对饮食中钠盐含量进行严格限制,维持情绪稳定性,有利于改善患者预后。
1.3 观察指标
分析对比两组护理效果,采用自护能力评分量表(ESCA)对两组患者自护能力进行评价,包括健康知识、自护技能、自护责任感、康复锻炼等,总分100分。
1.4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13.0进行统计学分析,以(%)表示计数数据,采用卡方检验;以( ±s)表示计量数据,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研究组患者ESCA评分高于常规组患者,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参考表1。
3. 讨论
随着人口逐渐老龄化,近年来慢性心力衰竭发病率呈不断上升趋势,对老年患者生理及心理健康均造成严重危害,导致患者正常活动受限,降低生活质量[3]。老年患者缺乏疾病管理能力,自护能力与健康意识均较差,出院后往往不注重并发症的预防,用药依从性较差,极易引发多种严重并发症,不仅导致病情加重,同时增加患者医疗费用及经济负担,延续性护理方案的实施对此类患者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医疗水平不断提升,人们对医疗服务水平的要求也随之提升。临床常规护理服务已无法适应当下大多患者的护理要求,且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护理效果并不理想。延续性护理是临床整体护理服务的延伸,尤其适用于老年慢性病患者,可从根本上提升老年患者健康意识及对疾病的防范意识,改善患者预后[4]。延续护理首先对患者生理、心理、精神、用药等方面进行综合性护理评估,并制定个性化护理计划,将其运用于患者出院后护理服务中,保障临床护理工作的延续性及规范性,进一步提升护理水平。此外,延续性护理不受患者出院影响,旨在为出院后患者提供持续性优质护理服务,包括健康教育、心理护理、饮食护理、用药护理、并发症护理、行为干预等多项护理措施[5],有利于增强患者疾病管理能力,提升自护能力,促进疾病的康复。本文对研究组患者实施延续性护理,研究组患者ESCA评分为(86.37±8.30)分,常规组患者为(76.43±7.32)分;研究组ESCA评分显著高于常规组,P<0.05,说明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实施延续性护理效果更好。
综上所述,将延续性护理运用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可进一步提升患者自护能力,有利于改善疾病预后,具备临床意义与价值。
参考文献:
[1]朱崧毓,栾嵩.综合护理干预对高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预后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6,32(23):1777-1779..
[2]陈娟,赵书娥.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自我护理行为的研究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2015,50(3):360-364.
[3]袁丹,陈丽萍,符娇珠等.个性化健康教育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用药依从性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7,14(4):30-31.
[4]胡永琼,邓云霞.出院计划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护理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J].中国护理管理,2016,16(4):531-534.
[5]李婷.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理弹性对其自我护理行为的影响研究[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6,32(31):2414-2417.
论文作者:李萍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7年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9/25
标签:患者论文; 心力衰竭论文; 延续性论文; 能力论文; 常规论文; 疾病论文; 病程论文; 《健康世界》2017年1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