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我国进入21世纪的新时期,经济在迅猛发展,社会在不断进步,我国在建筑方面也在不断发展,基于此,对于一些高层建筑排水而言,也有了一定的发展和突破。随着高层建筑的日渐增多,在对高层建筑进行给排水的过程中,需要进行不断的升级,促进高层建筑造型的创新,从而充分的考虑排水工程的系统合理性,为实际的管道布置提供一定的合理性支持。在传统的高层建筑给排水设计中,需要对给水系统、排水系统和消防系统进行一定的改善和优化,从而为传统的高层建筑给排水系统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高层建筑;给排水设计;施工要求
引言
绿色建筑可以充分节约资源,降低污染。此种建筑注重优化、集成、环保、经济、高效以及低耗,是促进眼下和未来、人与自然之间利用共享、健康发展的关键途径。在建筑行业快速发展的推动下,国家对高层绿色建筑重视程度日益增加,并加大财政投入,使得绿色建筑得以深入实施。同时基于我国水污染问题与淡水资源稀缺等现象,通过对建筑进行节能、节水设计能够合理利用能源与资源,进而平衡消耗与生产。
1高层建筑给排水设计的有关内容
对比一般建筑,高层建筑给排水设计的要求更加复杂,一方面需要满足居民用水及排水的要求,另一方面需要确保给排水系统能够顺利有序运行。对此,设计工作者在设计的过程中,首先需要充分分析高层建筑的特征,进而有针对性的进行设计,确定设备的安装地点,促使供水管道的顺利工作。此外,设计人员还需根据用水与排水的高峰期,强化设计的科学性,促使高层建筑的给排水系统具有较强的可行性,实现可持续发展。设计者在对建筑、结构充分了解的基础上,将排水管道安装到恰当的位置,使得生活污水可以被准确无误的排放到指定的地方,强化给排水系统的运行效能。同时,还需注重给排水系统的循环设计工作,使得生活污水能够通过有效的过滤及净化被再次利用,节约水资源。消防设计也是给排水设计的一项重点内容,在这一过程中,需要充分分析建筑内给排水管道的运行情况,配备相应的消防设备,提升建筑的防火能力,以确保在火灾意外发生时,消防系统的效力能够充分发挥,强化建筑的安全性能。
2建筑给排水中施工中出现的问题
在设计这一时期关于该项工程的排水等情况没有合理的安排,致使加气混凝土的屋面板以及刚度不够强,该项工程建筑过程中事故的不断出现;该项工程施工中,由于工队人员能力并不一致,工艺、使用的材料、技术、检测手段、监管等方面问题频发,所以建筑工程中防水措施一般都不规范,使用的还是传统的手工操作的方法,机械化比例较低,并且施工人员能力和素质都十分的优先,施工监管工作难度增加,其质量达不到预期。
3高层建筑给排水设计对策
3.1雨水系统设计
降雨难以被人控制,建筑雨水系统设计如果不合理、不安全,将对建筑造成一定损害,尤其是超高层建筑,所以在设计中应对设计重现期予以高度重视。相关设计规范指出,对于重要公共建筑,其屋面排水设计对应的重现期应达到10年以上;且屋面排水工程和其它溢流设施具有的排水能力应满足50年重现期对应的雨水量。在超高层建筑中,考虑到底层行人的安全性,不宜设置溢流口,所以应按照50年的重现期进行屋面排水设计,并按照100年的重现期对系统排水能力予以校核。除设计重现期之外,还需要考虑另一个问题:因超高层建筑的高度很大,传统雨水斗主要采用重力流,未对排水压力予以考虑。所以在管材的优选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因建筑高度较大产生的静压力,对于雨水管材,需在普通金属管道压力范围内选择金属管道。对于承压相对较高的部位,可设置无缝钢管。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虽然在屋面采用纯重力流方式进行排水较为经济安全,但其雨水斗研制现在还处在初级阶段,无成型产品,依然按照传统的雨水斗系统进行设计。另外,室内雨水所进入的首个检查井,建议采用消能井,否则会因为排出管压力较大而产生喷溅。在超高层建筑中,雨水系统的雨篷同样至关重要。它的面积虽然较小,重现期通常为5年,但它可以截留的总面积,远远超过自身面积,甚至大于屋面面积,所以它的实际排水量要比屋面大很多。虽然雨篷面积通常不大,但是有很多的立管与雨水斗。而且对建筑专业而言,雨篷是门面所在,所以建筑专业会对其立管及雨水斗等的布置提出很多要求,但雨篷的下面就是进出口,如果设计不安全,后果将不堪设想。基于此,在对这一部分进行设计的过程中,必须妥善处理,在保证可靠性与安全性的基础上,再考虑其它方面的因素。
3.2强化雨水利用
对于雨水利用,主要通过响应措施利用雨水,涵盖雨水集蓄与雨水净化等环节,借助人工、自然低洼、水体等储蓄、净化雨水径流,最后加以利用,能够有效控制雨水网管与城市雨洪等方面压力,减少雨水网管投入,同时能够有货源城市水环境。雨水收集涵盖层顶与地面径流两种积水方式。通过层顶硬化建筑物,能够将雨水集中引入到储水设施、绿地以及透水路面中进行收集。地面人行道以及广场等,应该优选透水材料进行铺装,或是进行回流排水设置,使雨水全部流入到储水池中。成品水池、水管、预制水池、景观水等,均可设置为雨水收集设置。可以将储水池设定为沉淀池,在设计过程中,需要确保进水端布水有着良好均匀性,并进行溢流设置。雨水分为直接与间接两种利用形式,在直接利用中,蓄水池集满雨水之后,通过沉淀、过滤以及消毒等手段,使雨水达到使用标准,之后用于绿化、冲厕以及水景补水等方面。间接用水为通过渗井、渗池、绿地渗透以及透水地面等实施,实现滞洪防灾、补充地下水等目的。即借助渗透雨水的设施,使雨水充分渗透到地下,达到地下水补充的目的。一般可以借助下凹式绿地、透水路面以及渗透管沟等渗透设施使地下水得到补充。
3.3做好质量控制
在该系统的安装过程中,监管工作同样不可忽视,管理不仅仅能够确保施工有条不紊的进行,还能确保施工的质量。监管工作需要从施工前和施工中两个阶段进行。在给排水系统还没有开始施工的时候,需要对使用材料严格把关。在材料进入施工场地后,需要有专人做好抽检工作,确保材料的合格率。除此之外,还需要对参与到施工过程中的人员进行培训,让其对工作有充分的理解,增加操作过程的熟练程度,确保施工质量。第二,在施工过程中需要对施工质量进行管理,完全按照标准进行。在高层建筑排水中,室外安装排水管道是十分必要的,因此,一定要确保高度和连接密切程度,对其管材的大小进行检查,避免出现不必要的麻烦。
结语
综上所述,为了有效提升土地资源的利用率,现代社会的高层建筑越来越多。在此种发展背景下,需要对高层建筑技术进行研究,特别是其中给排水系统的设计与施工更应当引起足够的重视,以便为人们带来更优质的服务,提高其满意程度。因此,要求相关的设计工作者能够依据高层建筑的实际条件与情况,在遵从相关设计标准的前提下设计出优质的给排水工程方案,以便为居民提供更好的服务,促进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侯树营.高层建筑给排水施工优化设计方案及技术要点分析[J].门窗,2019(07):110.
[2]田桂珍,乙兴国.高层建筑给排水设计及施工技术要点探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9(06):176.
[3]秦建明,余平伟,胡迎伟.超高层建筑给排水设计问题探讨[J].中华建设,2018(08):102-103.
[4]梁亚军,姚红昂.高层建筑给排水设计及施工技术要点探讨[J].建材与装饰,2018(32):149.
论文作者:杨旭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20年第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