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盐城市第三人民医院心内科 224001
作者简介: 李学美(1972-),女,江苏盐城,本科,副主任护师,护士长,从事临床护理及管理工作
通信作者:王萍,大内科科护士长
【摘要】目的:研究探讨循证护理在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疗后院外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介入手术治疗,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在治疗后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并进行出院指导,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的基础上实施积极的院外管理,并在院外管理的过程中采用循证护理模式。分别对两组患者治疗后两年内再次住院、心肌缺血复发的情况进行记录,并比较其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和对照组患者治疗后的两年内再次住院率为17.5%和7.5%,心肌缺血复发率为12.5%和2.5%,护理满意度分别为100.0%和90.0%,观察组各项指标的比较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实施介入治疗的冠心病患者,除了在围术期给予全面完善的护理干预,在院外管理的过程中给予循证护理不仅能加强患者的健康教育,提高治疗和护理的依从性,还能及时发现治疗后的不良情况,尽早处理并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冠心病;介入治疗;院外管理;循证护理
冠心病作为临床上最为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对患者的生存质量有十分严重的影响。而在社会人口结构不断变化,老龄化程度加深的情况下,冠心病发病率的逐年上升给老年人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都造成严重的威胁[1]。本文就我院收治的行介入治疗的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探讨循证护理在术后院外管理中的应用价值。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心内科2012年6月-2013年1月收治的冠心病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符合《心脏病学》(陈灏珠著,第五版)[2]中关于冠心病的诊断标准。排除合并急性心肌梗死、精神或者意识障碍的患者。经冠脉造影检查并确诊后,确定患者符合介入手术治疗指征,经桡动脉/股动脉穿刺,实施介入治疗。
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例。
对照组患者中,男23例,女17例,患者的年龄在58岁到79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5.2±3.9)岁。患者的病程在1年到13年之间,平均病程为(6.0±1.2)年。患者的文化程度在初中及以下21例,中专及高中12例,大专及以上7例。其中18例患者合并心绞痛,12例患者合并心肌梗死,10例患者无症状心肌缺血。
观察组患者中,男24例,女16例,患者的年龄在55岁到77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4.3±3.4)岁。患者的病程在1年到13年之间,平均病程为(5.8±1.1)年。患者的文化程度在初中及以下20例,中专及高中14例,大专及以上6例。其中19例患者合并心绞痛,11例患者合并心肌梗死,10例患者无症状心肌缺血。
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文化程度、病情等方面的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在围手术期给予优质护理服务并进行常规出院指导。术后对患者的监护体征进行严格监测;指导清洁卫生及床上活动的正确方法,预防皮肤受压、下肢深静脉栓塞、肺栓塞等情况的发生;对患者可能发生的并发症进行预防性护理,并为患者制定合理的饮食计划,帮助患者恢复体能,保证机体营养要求,鼓励多喝水,促进造影剂的排泄。在出院时对患者进行必要的指导,要求遵医嘱服药,并定期到医院复查。
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的基础上实施积极的院外管理,并在院外管理的过程中采用循证护理模式。
确定循证问题。成立由心内科主管护师、责任护士等共同组成的循证小组,以临床护理经验为基础,结合相关理论知识,讨论并分析院外管理的循证问题,确定健康知识缺乏、用药依从性差、不良生活习惯等为主要问题。
提出循证方法。根据确定的院外管理主要问题,利用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光盘数据库等网络数据库对冠心病介入治疗后的院外管理相关文献进行查阅和筛选[3],寻找研究实证,并对文献的真实性与实用性进行分析和判断,制定符合实际的循证护理方法。
循证护理实践。将提出的循证护理方法应用到行介入治疗的冠心病患者的院外管理中。①健康知识缺乏;考虑不同患者的文化程度之间的差异以及住院期间对相关知识的了解程度,制定个性化、多样化的健康宣教计划,尽量通过通俗易懂的方式向患者科普宣传冠心病介入治疗后的注意事项以及严格遵医嘱用药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提高患者对冠心病预防治疗知识的了解程度,加强患者的自我观察、自我护理能力,发生心绞痛或者其他预警症状能及时就医检查。②用药依从性差;冠心病患者多合并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治疗后,要求患者按时用药,维持血压、血糖等在正常范围内;同时,给予血管紧张素转移酶抑制剂、β-受体阻滞剂、他汀类降脂药、阿司匹林等药物联用降低心血管事件危险性;给予一年以上的双联抗血小板治疗[4],避免因介入治疗对血管内皮完整性破坏后血小板的粘附聚集并形成血栓引起管腔闭塞的情况。为患者建立健康档案,定期了解患者的用药情况并进行电话随访或者上门随访,提醒患者定期到医院接受复查。③不良生活习惯;积极向患者推荐健康的生活方式,如戒烟戒酒,合理安排饮食计划(多摄入低脂膳食,多进食新鲜水果蔬菜、限制盐类摄入量),增加适合自己的锻炼量、积极控制体重,避免暴饮暴食,早睡早起,保证足够的睡眠,维持良好的作息时间等,降低患者血管再狭窄,心肌缺血复发的危险。与患者家属进行积极沟通,要求其对患者的生活方式进行监督。
1.3观察指标和评价标准
分别对两组患者治疗后两年内再次住院的情况进行记录,计算患者的心肌缺血复发率。采用自拟调查问卷调查两组患者对院外管理的满意度,分十分满意、满意、一般满意和不满意四个等级。
1.4统计学方法
本次实验数据采用SPSS1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其中计量资料对比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对比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患者和对照组患者治疗后的两年内再次住院率为17.5%和7.5%,心肌缺血复发率为12.5%和2.5%,护理满意度分别为100.0%和90.0%观察组各项指标的比较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主要观察指标的比较
3讨论
冠心病指的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的血管腔狭窄或阻塞,进而引起心肌缺血、缺氧性坏死的情况。介入治疗的方法因创伤小、术中出血量少、疗效好的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冠心病的治疗中[5]。而在治疗后有效护理则无论对于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还是对促进患者的预后恢复都有重要的意义。按照术后的时间分布特点对护理进行分类可将其分为院内管理和院外管理两部分,院内管理主要针对的是治疗后并发症(如穿刺部位的出血、感染及压疮、排尿困难、血小板减少、造影剂肾病等)的发生情况以及对治疗的评价等;而院外管理则主要针对的是术后冠心病事件的二级预防与复发性心肌缺血的检测等。
实践研究表明,冠心病患者在实施积极的护理和风险控制之后,能有效降低心脏复发事件发生率,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提高生存率。本文的研究与上述结论相合,患者发生心肌缺血复发或因不良症状再次入院的发生率均显著降低,对院外管理的护理满意度也大大提高,循证护理是在循证医学的基础上发展出来的护理学理念[6],其通过循证问题的提出和最新、最可靠的科学证据的支持,不仅能改善传统经验为主的护理行为,为患者提供更为人性化的服务,而且避免了工作中的漏洞和重复活动,提高了工作效果。
总之,对实施介入治疗的冠心病患者,除了在围术期给予全面完善的护理干预外,在院外管理的过程中给予循证护理不仅能提高患者对冠心病相关健康知识的知晓率,提高治疗和护理的依从性,还能及时发现治疗后的不良情况,尽早处理并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杨中银.循证护理在冠心病介入治疗围术期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导报,2012,9(16):147-148.
[2]胡启华.循证护理在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疗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14(24):310-312.
[3]高亮,孔民.循证护理在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围术期的应用情况分析[J].中国农村卫生,2014,26(1):55-56.
[4]陆晨英,郭江玲.院外管理提高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康复效果[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3,30(19):12-13.
[5]吴秀芬.优质护理服务在冠心病患者围手术期中的应用[J].中国民康医学,2014,26(20):114-115.
[6]王洪玲,马淑敏,孙义, 等.循证护理在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疗围手术期的应用[J].内蒙古医学杂志,2012,4(17):130-131.
论文作者:李学美,王萍, 钱辉辉,陈芳,李晓燕
论文发表刊物:《中西医结合护理》2015年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5/8/21
标签:患者论文; 冠心病论文; 介入治疗论文; 心肌论文; 情况论文; 病程论文; 两组论文; 《中西医结合护理》2015年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