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卫戍区丰台第八离职干部休养所门诊部 邮编:100071
关键词:脑卒中;康复期;护理干预
脑卒中俗称“中风”,是一种突然起病的脑血液循环障碍性疾病。脑卒中患者经过积极抢救治疗后,神志可恢复。但常常出现相应的智力和肢体运动障碍,以偏瘫最为多见。近年来,我所积极探索对恢复期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支持护理,不断改进身心康复训练的方法措施。目的就是改善肢体麻木障碍、语言不利等症状。尤其重视康复训练,改善运动障碍,使之达到最佳状态。
1、 一般资料 经统计自2008年至2017年12月,干休所有36例患者被上级医院诊断为脑卒中。其中男26例,女10例,年龄68—83岁。平均年龄78.2岁。均为首次发病,并且由影像学诊断确诊。经上级医院诊治后,在稳定期和恢复期回所继续治疗和康复训练,愈后功能恢复效果显著。【1】
2、方法 加强出院后的责任护理。制定早期(出院3个月内),中期(出院3—6个月),后期(出院6个月后)的康复训练内容,【2】由责任医护小组上门逐步指导,教会家属康复训练的步骤和要领。责任小组每周巡诊时检查及评价康复训练情况。
2.1 加强患者的心理护理干预。【3】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避免患者及家属的错误认识。如:有人把康复看得特别简单,甚至把其等同于“锻炼”,急于求成,往往事倍功半且导致关节肌肉损伤、骨折、痉挛加重,以及足下垂、内翻等问题。
2.2 早期康复护理 讲解康复锻炼的重要性,鼓励患者积极配合。(1)、嘱家人加强基础护理:皮肤护理。定时翻身,皮肤保持清洁、干燥,防止压疮。呼吸道护理。教会家属叩击震动排痰法,保持室内舒适的温湿度。饮食护理。康复期无吞咽困难者给予低盐、清淡、高维生素、适量蛋白质的饮食。多饮水,利于排尿、排便。患者不能自理时,家属应协助坐位进餐。(2)、指导家属针对患肢进行按摩及被动活动,促进血液循环,防止肌肉挛缩和生长畸形。指导活动关节,5min/次,3次/d。活动度由小渐大,不引起疼痛为宜。(3)、语言的训练。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对不会说话的患者,首先教他用喉部发“啊”音;能发音的患者,先教其念字和词汇,由易而难,由短而长。训练者要耐心矫正。
2.3 中期康复护理 (1)、坐位平衡训练,依次做好靠坐、扶坐、自坐,10min/次,6次/d,每日逐渐增加活动角度,延长次数;患者能自行坐起后,开始坐位动态平衡训练。(2)、肌力的训练康复。可选用哑铃、弹簧拉力器等简单器械锻炼。
2.4 后期康复护理 (1)、对不能步行的患者,训练在轮椅上生活的技巧,加强肌力训练及全身耐力训练。(2)、具备步行能力的患者,借助拐杖及扶床站立等练习平衡能力,进行行走训练。
3、体会
3.1 心理干预促进康复。在心理护理干预中,帮助患者学会主动进行心理调节和自我控制,正确对待疾病,树立信心。保持乐观的情绪,消除恐惧和悲观,摆脱杂念,坚持有效的主动锻炼和被动锻炼。
3.2 舒适、和谐的环境利于康复。给患者创造一个安静、舒适的环境,利于增进患者的心身健康和保持良好的心态。家庭成员都应积极关心、体贴、尊重和谅解患者,使其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和照顾。绝不能在患者面前表现烦躁、讨厌或随意训斥,也不可装聋作哑,不理睬。对患者的合理需要,要尽量给予满足。
3.3 积极进行早期康复训练。早期通过肢体运动,积极创造大脑重建运动反射条件,挖掘损伤修复能力。通过科学合理的训练,促进脑组织机能重新恢复与再建,减少伤残程度。
参考资料:
【1】郑舟军,刘晓虹,张丽平. 脑卒中患者自我效能水平与其肢体功能康复进程的相关研 究. 中华护理杂志,2012,47(5):440-442.
【2】杨玉兰. 家庭康复训练对外伤性截瘫患者的效果研究.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7 (12):22-23.
【3】陈晓云,张素燕,王琼. 早期全程护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康复的疗效分析. 中华全科医 学,2011,9(30):479-480.
论文作者:孙文湘,,,申叶珍
论文发表刊物:《中西医结合护理》2019年第0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3/15
标签:患者论文; 脑卒中论文; 康复训练论文; 家属论文; 肢体论文; 坐位论文; 恢复期论文; 《中西医结合护理》2019年第0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