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东欧和独联体国家的转型_独联体国家论文

论东欧和独联体国家的转型_独联体国家论文

试论东欧、独联体国家的转轨,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东欧论文,独联体论文,试论论文,国家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自从1989年东欧剧变,1991年苏联解体以来,东欧、独联体国家开始了政治经济转轨。迄今为止,各国的政治经济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其特点、经验、教训值得认真总结。

东欧独联体国家的转轨主要包括经济、政治两个方面,此外还包括外交政策的调整。经济转轨是从以公有制为基础的计划经济体制向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经济转轨分激进转轨和渐进转轨两种转轨方式。激进转轨即“休克疗法”,其主要内容是:在快速实现私有化的基础上,迅速全面地放开物价,取消物价补贴,形成由市场供求决定的价格体系;采取严格的货币紧缩政策,削减财政补贴,制止通货膨胀;迅速取消对外贸易限制,实行货币自由兑换,建立自由贸易体制等。波兰、捷克、俄罗斯、乌克兰等大多数国家选择了激进转轨方式。渐进转轨的主要内容包括:在逐步实行私有化的基础上,有步骤地放开物价;实行一定程度的紧缩货币和财政政策,减少补贴,削减开支,抑制需求,实行宏观经济的均衡;逐步实现外贸自由化。匈牙利独树一帜,选择了渐进式转轨。总的看来,激进式经济转轨和渐进式经济转轨的主要内容都包括国有企业的私有化、宏观经济的稳定化、价格及对外贸易的自由化。两者的区别主要体现在转轨的步骤及其力度的差异上。波黑、南斯拉夫联盟、塔吉克斯坦等国由于战乱和经济封锁,国民经济实际上已经崩溃,根本谈不上经济转轨。

在政治转轨方面,东欧独联体国家普遍选择了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和议会民主制政治体制,从社会主义制度向资本主义制度转变,从高度集权的共产党一党执政的体制向以三权分立原则为基础的多党议会民主制转变。具体内容包括:修改原来的宪法或制定新宪法,删除作为社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放弃共产主义、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取消共产党一党执政,制定一系列有关政党活动的法律和准则,创建现代政党制度;以三权分立原则建立总统制或议会制的国家政权组织形式;调整中央与地方的关系,选择联邦制或单一制的国家结构形式。

此外,在对外政策调整方面,东欧独联体国家基本上放弃了与西方阵营的冷战和对抗,解散华约和经互会,对外政策来了个180 度的大转变,实行全面的“西倾”政策,即以接受西方国家的价值观(包括人权观)、意识形态和政治思维定势为前提的指导思想,奉行以美、欧为重点的亲西方路线,旨在争取西方发达国家的援助和支持,并进而同西方发达国家结为盟友,最后通过同西方国家的“一体化”,成为“文明世界”的一员。

迄今为止,东欧独联体国家的转轨已分别有6年有余和4年有余,其间经历了阵阵急风暴雨。目前,转轨已取得了一定成效。在经济转轨方面,部分国家宏观经济趋于稳定,通货膨胀得到遏制,价格外贸自由化都已按步就班完成,小私有化进展迅速,一系列与市场经济相配套的法律、法规已颁布实施,市场经济框架初步确立。有些国家经济仍呈下滑趋势,物价持续上涨,私有化进展缓慢,向市场经济转轨困难重重。在政治转轨方面,从社会主义的高度集权的共产党一党执政体制向资本主义的多党议会民主体制的转变已基本完成,政治多元化原则、三权分立原则已通过宪法和法律得到贯彻,多党制、总统制或议会制、单一制或联邦制的新型政治体制框架已初步确立。在对外政策方面,东欧独联体国家在经过了短暂的盲目地向西方“一边倒”的时期后,开始向全方位外交方向发展,对外政策逐渐定位坐标。

总览东欧独联体国家的转轨,具有以下五个方面特点。

1.东欧独联体国家的转轨是全方位的、根本性的转轨。由于除南斯拉夫外所有的社会主义国家都一度采用了斯大林模式,所以各个社会主义国家都面临着转轨任务。中国、越南等社会主义国家是在坚持社会主义根本制度的前提下单方面实行经济体制转轨。东欧独联体国家既实行经济转轨,又实行政治转轨和对外政策的大幅度调整,既推行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一党集权制向多党议会民主制的体制转轨,又推行社会主义经济政治制度向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制度的转轨,这一转轨涉及经济、政治、外交各个方面,包含体制和制度双重内容,是一场全面的、根本性的转轨。

2.东欧独联体国家的转轨普遍经历了剧变→混乱→整合→相对稳定的发展轨迹。1989年,东欧各国执政党纷纷下台,政权迅速易手。1991年8.19事变后,苏共解散,苏联解体,反共民主派上台执政。原东欧苏联地区发生了令人眩目的重大变化。剧变后的东欧独联体国家政党林立,政坛斗争无序,街头政治盛行,出现恶性通货膨胀,经济急骤下降,国民经济濒于崩溃,失业率迅速上升,贫富悬殊,各国社会普遍呈现一片混乱状态。此后各种势力经过反复较量,一些实力较强、政策得力的党派逐步赢得议会中的多数席位。随着各项法律、法规的颁布,政府、政党、社团的行为日益规范化,有序化。有效的经济政策遏制住了恶性通货膨胀,经济下滑势头趋于缓和,部分国家甚至出现回升,不少社会问题也已经或正在得到解决。政治、经济开始走上良性发展轨道,局面相对平稳。这一发展轨迹是东欧独联体国家转轨必然经历的一个规律性的过程。

3.东欧独联体国家在经济转轨过程中,无论采取激进的方式,还是采取渐进的方式,都付出了代价。经济活动有其自身的客观规律,东欧独联体国家过去几十年违背了这一规律,必然受到惩罚。所以东欧独联体国家无论采取何种转轨方式,付出代价是必然的。以分别采取激进转轨方式和渐进转轨方式的波兰和匈牙利为例,两国经济转轨后都面临严重的经济衰退、通货膨胀、失业、人民生活水平下降、预算赤字增加、企业间债务扩大等问题。转轨之初波兰的问题十分严重,匈牙利相对平稳。1990年波兰国民生产总值下降20%,而匈牙利下降10%;波兰的物价平均上涨7-8倍,而匈牙利的物价平均上涨2-3倍;波兰失业率近20%,匈牙利为10%左右;波兰的工资水平下降了32%左右,匈牙利下降了4%左右。经过一段时间,波兰的经济形势较快地好转, 匈牙利则好转得慢。1992年,波兰经济形势便开始回升,增长1.5%,1993 年增长了4%,通货膨胀率由1990年的2000%下降到36%;匈牙利经济1993 年仍是负增长,降幅为1%,通货膨胀率由1990年的299%下降到1993年的15%。总的看来,实行激进转轨方式虽然在短期内付出较大的社会代价,但所得到的回报也较快,推行渐进转轨方式虽然在短期内付出的社会代价较小,但所获得的成效也较慢。东欧独联体国家虽然各自根据本国国情实行了不同的转轨方式,但都付出了巨大的社会代价。

4.东欧独联体国家的转轨呈不平衡发展。从各国的转轨进程看,除受战火影响的国家外,东欧国家的转轨进程快于独联体国家,其经济形势也好于独联体国家。而俄罗斯的经济状况又稍好于其它独联体国家。由于波、匈、捷等东欧国家早在60年代就开始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向市场经济转轨的基础较好,且这些国家无论在地理位置还是在历史文化传统上都比俄罗斯更靠近西欧,与西欧的联系较多,较快地克服了因经互会解体而造成的消极影响。而俄罗斯是东欧独联体国家中最大的一个国家,民族关系、政治关系、经济关系、宗教关系都较为复杂,特别是俄罗斯市场因素相对少些,其庞大的军工综合体的转轨难度要比波、匈、捷大得多,且俄不仅需要克服经互会解体带来的不利影响,还需要克服苏联解体造成的消极后果。因此大部分东欧国家的转轨进程都快于俄罗斯,成效也好于俄罗斯。在独联体国家中,由于乌克兰、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等国经济十分畸形,对俄罗斯的经济依赖程度很大,因苏联解体而造成的经济联系中断,给这些国家带来的困难更大,且这些国家刚刚独立,尚缺乏治国安邦的经验,其转轨进程及经济形势还不如俄罗斯。

从转轨的主要内容看,由于经济活动十分复杂,且有其客观的、不可抗拒的规律,东欧独联体国家经济转轨难度大、代价高、时间长,政治转轨、外交政策调整相对难度小、代价低、时间短。就经济转轨的具体内容而言,各国价格自由化、外贸自由化、小私有化进程顺利,由于资金匮乏等原因,大型国有企业的私有化则进展缓慢。

5.伴随着政治转轨的基本完成,东欧独联体国家的左翼力量重新崛起。东欧独联体国家的左翼力量主要指原共产党和工人党的后继党或是由原共产党人和工人党新组建的政党及派别。左翼力量顶住了剧变后各种反共势力的诋毁和攻击,卧薪尝胆,改变策略,积极运用议会斗争等合法手段,着力于地方和基层工作以争取选民,聚积力量,充分利用剧变后新当政的中右和右派政党的内部分化和政策失误,以及未能兑现诺言而造成的不满情绪,赢得了选举的胜利,逐渐在政坛取得优势。目前除捷克、阿尔巴尼亚等少数几个国家仍是中右派或右派政党执政外,多数东欧独联体国家的左翼政党已取得单独执政或联合执政地位。特别是俄罗斯共产党在1995年12月的议会选举中以22.31 %的得票率位居第一,在国家杜马中获得158个席位,引起举世瞩目。 当然在剧变前后东欧独联体国家的共产党经过分裂、分化和改组实际已经解体,从纲领、党章、组织松散程度看,目前东欧独联体国家的左翼力量更接近于西方国家的社会党和社会民主党。东欧独联体国家的左翼力量和崛起既不是原共产党和工人党重新执掌政权,也不意味着东欧独联体各国现已形成的制度将再度发生更迭,只是表明社会民主主义更易于被广大公众所接受。

东欧独联体国家在转轨过程中,既引发了一系列问题,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又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认真总结各国在转轨中制定、实施的各项政策措施及其效果,具有如下启示。

1.在转轨过程中,政治社会稳定是经济转轨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东欧独联体国家的转轨是一项庞大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经济、政治、社会各个方面,它们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忽视任何一个方面都将影响转轨的顺利进行。东欧独联体一些国家在政治转轨过程中,各派政治力量是为了执掌政权,在竞选中轻易许诺,执政后又难以兑现,其对手以此大肆攻击而掀起新一轮政治斗争,结果政府更迭频繁,政坛常处于动荡之中,总统、议会、政府往往互相拆台。尤以俄罗斯总统和议会两大权力机关之争最为突出。这不但使政治领导人忙于政治斗争而无暇它顾,许多经济转轨政策难以及时制定和贯彻,而且造成经济政策的多变性,导致经济转轨时间延长,困难增大,社会经济部门和公民个人行为短期化、投机化,外商裹足不前,吸引外资障碍重重。相反,政治较为稳定的匈牙利等国经济转轨就较顺利。1994年以后俄罗斯政局相对平稳,经济形势也开始好转。

东欧独联体国家在进行经济、政治转轨时,普遍忽视了社会转轨。所谓社会转轨,是指从主要由国家单一统治的传统社会向相对独立于国家的公民社会转变。公民社会是一种现代文明的、与私人和独立经济以及民主相联系的社会存在,是建立市场经济的社会基础。东欧独联体部分国家在转轨过程中,将国家的部分权力让于社会,但由于忽视了对成熟的公民社会的培养,结果导致社会矛盾激化,社会进程失调。在共产主义被摒弃后,意识形态领域各种思潮呈纷乱复杂局面,社会缺乏团结和凝聚各个阶层的统一的精神和思想;原有的价值观念破碎,社会精神文化面貌苍白;社会成员责任感降低,缺乏契约观念,“短期行为”现象严重,坑蒙拐骗、抢劫行凶等各种犯罪行为日益严重;社会成员缺乏独立、自主和自由精神,从众现象明显,整个社会处于无序、从属、不稳、紧张的状态,严重阻碍了经济转轨的顺利进行。

总之,政治稳定、社会稳定是经济转轨顺利进行的前提条件。没有政治和社会的稳步转轨,势必加大经济转轨难度,使整个转轨付出更大的代价,甚至象塔吉克斯坦那样,爆发延绵不断的内战,导致转轨根本无法进行。

2.走出“市场万能”的认识误区,加强政府宏观调控。在转轨之初,东欧独联体国家的领导人刚跳出“政府万能”的认识泥潭,又陷入了“市场万能”的认识误区。他们认为计划经济的祸根在于政府干预,只要用市场经济取代计划经济,一切问题迎刃而解。于是采用不少措施限制政府的活动范围,减少政府的职能,杜绝政府对经济的干预,任何加强政府干预的举措都被视为旧体制的复辟。结果在剧变后一段时期出现“市场失效”现象,价格信号作为资源配置的主导作用失灵,在经济生活中表现为种种无政府主义、通货膨胀、黑市交易、形形色色的“倒”和“炒”、牟取暴利、不公平竞争等,经济转轨呈无序、混乱状态。这些消极现象使东欧独联体国家领导人进一步认识到,市场经济这只“看不见的手”并不能完全自动地调节经济的正常运行,于是开始重视并发挥国家干预这只“看得见的手”的作用。匈牙利较早地发挥了政府的宏观调控功能,捷克、俄罗斯的宏观调控也初见成效。实践证明,长期实行计划经济的国家要实现向市场经济的转轨,必须充分考虑到市场经济的自发性、盲目性和滞后性,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实行政企分开,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政府在权力动作方式上变直接方式为间接方式,同时,保持建立在法律基础上的合法与稳固的作用力,充分运用经济、法律的手段,并辅之以必要的行政手段,实现国民经济总量平衡,抑制通货膨胀,调节社会各阶层收入的分配,缩小贫富差距,实现社会公平,注重对科研、教育以及其它公用事业部门的投资,把各项经济活动纳入规范化轨道,使市场经济在良性的轨道上正常运转。

3.在所有制变革方面,吸收公民参与,推行资本社会化,有利于转轨的平稳进行和国家的经济独立。东欧独联体国家在实行私有化时认为,国有资产是广大劳动者长期创造的,现在有必要归还给劳动者,职工参与以至全民参与国有企业的私有化是不可缺少的途径和原则。在国有企业的私有化方面,它们大都采取了股份制改造的方针,将原来的国有企业按股份公司的一般原则改变为各种形式的股份制公司,如国家控股公司、国内外资本参股公司,国内资本合股公司等等。为了吸收民众参与,一般确定了两种原则,一种是将部分国家资产无偿地,平等地分配给公民和职工,另一种是将部分国家资财有偿地、平等地分配给公民或职工。对于体制转轨来说,所有制方面的改革是建立竞争的、多元的所有制结构,私有化应当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国有资产民偿化和股份化,转换企业的经营机制;二是建立和发展多种经济成份,包括个体和私营企业。东欧独联体国家通过吸引较广泛的公民和职工参与国有企业和私有化改造,既可以克服原来国有企业产权不明晰的弊端,形成多种所有制结构,又可以调动社会成员和广大企业职工的积极性,使他们以主人翁的地位参与企业的改造、经济和管理,推动企业转换经营机制,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有利于转轨的平稳进行。这虽然不如单纯追求规模吸引外资那样加快私有化进程(实际上不可能),但可以充分保证本国的经济独立。

4.在对外政策方面,必须始终以本国的国家利益为中心,坚持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东欧独联体国家在转轨之初,为了谋求西方的援助,盲目实行“西倾”政策,唯西方马首是瞻,对西方亦步亦趋,结果西方的援助许诺多,兑现少,“西倾”政策受到尖锐批评。特别是俄罗斯实行“西倾”政策后不但没有得到西方的大量援助,反而受到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的新的遏制,如北约在冷战后仍然向东发展成员国,在波黑战争中打击俄的盟友塞尔维亚人,阻止独联体的一体化进程,严重侵害了俄国的国家利益和安全利益。在“西倾”政策受挫后,各国对西方国家开始实行全方位外交,在加强发展与西方国家关系的同时,努力发展睦邻关系和地区性经济、安全合作。俄罗斯也开始实行东西兼顾的“双头鹰”外交政策。东欧独联体国家的外交调整的教训说明,任何一个国家在制定外交政策时,必须充分认识到,本国的国家利益是至高无上的。为了维护本国的国家利益,要始终坚持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发展与世界各国的关系。以盲目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试图赢得对方的援助,最后只会导致本国利益受到损害。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东欧独联体国家距离转轨的最终目标还比较遥远,转轨的任务仍然艰巨、繁重,只有吸取失败的教训,相互借鉴成功的经验,才有可能在今后的转轨道路上以较小的社会代价换取转轨的顺利实现。

标签:;  ;  ;  

论东欧和独联体国家的转型_独联体国家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