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时代脉搏 寻求哲学生长点——评《转型时期的哲学》,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生长点论文,哲学论文,脉搏论文,时期论文,时代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马克思主义的发展问题一直是哲学界致力研究的中心问题。哲学工作者们为此付出了艰辛的劳动,取得了令人瞩目的研究成果。遗憾的是,这些研究成果虽不乏真知灼见,但由于缺乏系统的整理和概括,很多真理性认识并未发挥其应有的重要的理论作用,从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宏观发展研究问题始终未能得到很好的解决。由苏州大学管理学院副教授吴声功主编的《转型时期的哲学》(东南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一书,对此进行了有益的探讨。该书明确提出理论转型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发展的重要途径。理论转型是指与时代发展相适应的哲学观念的更新与体系的演变。
《转型时期的哲学》在研究主题、研究方法等方面具有独到之处。全书力求准确、客观地介绍目前哲学界在学术讨论过程中的有关观点,采取以叙为主、叙论兼顾的研究方法,在处理好继承与创新的前提下,突出观点的新颖性与时代性的结合。具体表现在:
第一,坚持理论与实际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这是全书的指导思想,也是本书的突出特点。作者开明宗义指出,进行转型时期的哲学问题研究是时代发展的现实需要。诚如马克思所说,一切划时代的体系的真正内容都是由于产生这些体系的那个时期的需要而形成起来的。这就是说,精神的现实性就在于它对于自己与现实之间的关系的自觉意识,换言之,就在于它能自觉地反映现实的需要。哲学体系的学术价值的首要前提就在于满足现实的需要。目前我们的社会正处于转型时期,而哲学体系要真正体现其学术价值,也必然要发生转型,作者以哲学转型作为研究课题,充分体现了其鲜明的时代性,同时也说明了哲学理论只有以实践作为基础,并依据实践的需要,适应实践的发展,适时地改变自己的理论面貌,才能使其与实践、现实相统一、和谐,从而摆脱僵化的局面,获得新的发展。
第二,宏观体系研究与具体理论研究的统一。《转型时期的哲学》由导论(转型时期与转型时期的哲学)、第一篇(哲学转型的历史考察)、第二篇(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第三篇(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哲学探索与进展)、第四篇(重大哲学命题的认同与“热点”、“难点”问题的争鸣)、第五篇(当代中国哲学的选择与发展途径)构成。表面上,作者似乎无意建构一种新的理论体系,但研读全书又感受到各部分的理论研究之间有着严密的逻辑关系,从而使全书内容有机地联系成一个相对完整的研究体系。在这一研究体系中,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发展的现实根据、历史根据、具体过程、未来展望等进行了全面的论述。作者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发生转型是必然的,而且在改革开放的实践中业已发生转型。这表现在哲学体系从封闭向开放转变、从单一化向多样化转变、从教条向科学转变。作者同时还对具体哲学理论的研究给予高度重视(第四篇),从而将对哲学体系的研究与对具体理论的研究统一起来。
第三,学术性与资料性的统一。《转型时期的哲学》的学术价值不仅在于其课题本身,更重要的是它对哲学转型过程中的系列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与探讨,自成一家之言,这对活跃学术气氛,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及对我国的改革开放事业都有其积极的推动作用。更为难得的是,该书在提供作者自身研究成果的同时,还大量引用了学术界公开发表的学术资料,并对所引用的资料进行概括整理,为理论工作者提供丰富的研究资料。将学术性和资料性有机统一起来的著作在哲学领域里还是应予提倡的。
当然,《转型时期的哲学》也有其不足之处,有些观点的分析和研究还欠深入,有些观点是否成熟也值得研究。但不管怎样,该书所选定的研究课题及研究成果的意义是值得肯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