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北部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广西南宁 530001
摘要:水生态修复技术是改善水资源质量及对水体进行修复的一项重要技术。在河道治理过程中对该项技术进行合理应用,一方面可以为水生物创造一个良好的生存空间,另一方面还能促进水生态系统保护与建立,促进水环境的持续发展。本文叙述了河道整治工程中水生态修复的重要性,针对河道治理中常见水生态修复技术进行分析,重点论述相关生态修复技术在河道治理中的运用方法,为后续相关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
1水生态修复的重要性
在我国有2/3的城市面临着缺水问题,大部分城市河道都受到比较严重的污染。所以,解决河道污染,塑造一个良好的水生态系统是一件势在必行的事。
而人工治理污染不仅需要消耗大量资金,也不是一个长久之计。因此,修复河道水生态系统,增强河道自身净化能力才是行之有效的办法。
在城市河道整治的工程中,要根据当地原有的人文历史资源,将水文化和生态环境保护有机的结合起来,倡导人们保护赖以生存的水资源。从某种方面来讲,城市河道对推进城市化建设的进程有着不小的作用。
注重保护城市河道的水生态系统,将生物学原理充分的应用到城市河道规划建设中,既满足了河道的功能和景观的要求,又营造了一个良好的生态系统,有效的提高了人们生存环境的质量。
2河道治理中常见水生态修复技术
2.1河岸生态修复
河岸生态修复是目前最常见的水生态修复技术,强调通过对河岸环境进行处理,避免水土流失、优化环境,维持水生态的多样性,改善区域小循环。如在河道周围种植各类植物,以高大木本植物、草本植物以及低矮灌木形成多元绿化系统,直接提升河道观感,也能利用植物的固水、固土能力,维持河道生态环境的稳定。同时,植物活化了周边土体,使微生物活动更加频繁。树木的落叶以及其他植物均可形成腐殖质,改善土质环境,为水生动物、植物提供更多营养来源,最终借助河岸生态修复实现水生态的综合修复。
2.2生物修复
水生态修复的关键环节是恢复生物多样性,使水体周边环境重新恢复自然状态下的活力,生物修复也因此广受重视,较为多见的如水生动物修复。部分地区农业生产活动繁忙,各类活动产生的有机物质会进入河流、湖泊中,导致水体富氧化,水生植物大量生长。为应对该问题,可投入以植物为食的鱼类,尤其是草鱼和鲫鱼等杂食性、好活动,且对生存环境要求较低的常见淡水鱼,可有效改善水体状态,避免水生植物无限制生长导致的水下氧气不足、动物死亡等问题。生物修复目前已经广泛应用于各地工作中,植物修复和动物修复均得到了重视。
2.3修建生态岸坡
生态修复主要目的是对遭受到污染或破坏的环境进行修复,该操作必须要严格的依据自然规律进行,使河道中的食物链体系能够得到恢复。从目前我国的实际情况来看,水利工程建设观念发生了转变,现代水利工程的建设理念是安全、生态。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基于此,在设计河道岸坡,以及具体施工过程中,需要对各种不同的材料进行应用,在该过程中要合理的应用生态理念。例如,在河道修建过程中,依据实际情况放缓河坡,同时在河道近岸处种植植物,为了确保植物能够健康生长,应当种植根系相对发达的植物,从而达到固结土壤的目的,提高坡岸的稳定性,避免大量的土壤被冲走,为水中的生物提供了相应的活动场所,从而实现保护对环境的有效保护。
2.4人工湿地处理技术
人工湿地原理就是对生态系统中的化学、生物、物理各方面的作用进行综合利用,从而实现对水体的净化。这种湿地系统是在一定长宽比及地面具有一定坡度的洼地中,湿地中的填料床是由土壤和填料共同构成的,同时床体填料会存在的缝隙,这些缝隙为水流动提供了空。同时,也可以在床体的表面种植植物,考虑到生态问题,应当种植一些成活率高,并且具有较好处理能力的水性植物,实现对污水的科学处理。人工湿地特点如下:1)可以保持物种的多样性不受破坏,同时能够为水中生物提供一个良好的生存环境。2)实现对空气湿度和温度的调节。3)调节径流,确保泥土含水量的合理性。4)降解水体中的各项污染物,净化水体。5)美化环境。
3河道治理中生态修复技术的应用措施
3.1植物种类的合理配置
合理配置植物种类,依据河道的具体情况,以及当地的气候环境,选择河道的植物种类,这对于生态修复技术在河道治理中发挥出应有的作用有着重大意义。通过分析可以发现,不同的植物对土质的影响和选择性存在较大差异性,因此在植物护岸选择过程中,要考虑河道不同的水位情况,并且要结合当地气候特点进行。
3.2修建多样性河流
通过恢复河流的纵、横向连通实现修建河流的多样性,通过多种不同形态的河流,可以降低岸坡和河床材料硬质化。河流横向连通的目的是为了使河流的曲折、多边形态得到保持会得以恢复;河流纵向连续性,就是将河流修建为具有护坡地基主河槽的断面状态。用在护岸地段,则应当对透水岸防护结构进行合理应用,同时还应当增加对天然材料的应用。
3.3河道治理中河流断面形式规划
(1)矩形断面
矩形断面所占空间较小,只需要基于原本河道开展深挖即可。该种河流断面形式适合应用于汛期、枯水期水位相对稳定的河道。由于城镇河流流经的区域通常是相对繁华的地段,造成无法采取变更河道原本断面的方式,来强化可下泄功能的规划方案。鉴于此,在对洪水开展治理过程中,应当全面权衡应用特殊工程与非工程相结合的手段,达成对洪水的科学质量。较常应用的防洪手段包括有流域内雨洪调节地、地下调节池以及蓄滞水湿地等,条件允许的话还可应用双层河道的治理手段。
(2)梯形断面
梯形断面具备构造简易,仅需对泄洪要求予以满足的优点。该种河流断面形式坡度相对平缓,有利于河道两旁两栖动物的繁衍、生活,为生物多样性发展提供保障;同时还可为河道周边居民创造良好的休闲环境,就居民对城市亲水的生活需求予以满足。
(3)复式断面
对于城郊大型河段的较宽河滩地带而言,可应用复式断面形式。该种河流断面形式应用特征为:当进入洪水期时,会引发洪水漫滩现象,使得过水断面相应增大;当进入枯水期时,水流会流经主槽河道,相对稳定。倘若洪水处在低水位时,可无需修建防洪堤。
3.3河道治理中护岸技术的应用
(1)多自然型护岸。这一护岸技术较为适用于流程不长、冲刷相对平缓的河流。护岸的核心在于适用河道原本的植被、原石、木材等作为混凝土建设更多的自然属性河道。
(2)多孔质护岸
多孔质护岸技术是指应用混凝土预制件而制成的孔状结构的形式,有助于动植物的繁衍生长。多孔状结构包括自然石连接、盒式结构及鱼巢等形式。应用该种护岸技术有着操作便捷的优点,可为动植物创建良好的生长、活动环境,具备一定的典型性。此外,该项技术可同时满足生态型、景观型护岸的需求,具备广泛推广价值。
(3)网络反滤生物工程
网络反滤生物工程指的是在皮面上部砌筑方格,并于方格中种植植被,结合地区气候特征选择对应物种类型,其有着成本经济、见效迅速以及防冲刷等优点,是一项经济实用的护岸技术。
4总结
综上,现代社会对生态环境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河道治理活动中的生态修复技术也得到了广泛应用。水生态修复就是运用培养植物和栽培植物的方法对水中的污染物进行转换,或者进行转移降解,对水生物的生存环境进行改善,最终达到净化水体的目的。水生态修复技术在国际上也有着不错的应用空间,该项技术不仅治理效果好,而且成本低,水生态修复技术是改善水资源质量及对水体进行修复的一项重要技术。
参考文献
[1]陈杰,王晶晶.浅谈水体生态修复技术在河道整治工程中的运用[J].城市道桥与防洪,2015,(11):97-99.
[2]彭虎跃,罗海洋.城市河道治理规划工作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8(23):156-158.
论文作者:张振国
论文发表刊物:《城镇建设》2019年第1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17
标签:河道论文; 护岸论文; 断面论文; 技术论文; 河流论文; 植物论文; 水体论文; 《城镇建设》2019年第1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