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海丝”核心区创新发展
黄荔梅
(福建社会科学院,福州 350001)
摘 要: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以下简称“海丝”)核心区建设坚持理念创新,包括开放创新、相互包容、合作共赢,其原则就是共商共建共享。推进“海丝”建设需要创新对外合作机制,破解制约区域合作的体制障碍,建立对外的协调机制、协作机制,推动区域经济和谐发展;“海丝”建设要以开放创新为重点,探索新型合作模式。
关键词: “海丝”建设;理念创新;机制创新;模式创新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简称“海丝”)建设涵盖国家众多,国别差异巨大,利益诉求多样,在地域如此广阔的区域开展经济合作首先要创新思路。
如果你发现这些前景令人担忧,如果你不喜欢生活在数字专政或某种退化的社会中,那么你能做出的最重要的贡献就是找到办法,防止过多的数据集中在极少数人手中,并找到方法使分布式数据处理比集中式数据处理更有效率。这些任务并不容易。但实现这些目标可能是民主的最佳保障。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统计学的研究方法也有了很大的变化,到了20世纪,人们在搜集整理观测的样本数据基础上对有关总体做出推断,这就是所谓的推断统计.推断统计的典型特征是根据随机的样本数据以及问题的调查和假定,以概率形式表述对未知事物作出的推断,现在所谓的科学统计方法主要指推断统计.
一、理念创新
1.开放创新。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程度和全球价值链分工的不断深化,世界正进入以创新要素全球流动为特征的开放创新时代。利用海外资源促进自身科技发展已成为每个国家和地区的一个重要的选择,开放创新,有利于优化全球资源配置。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创新资源仍然匮乏。在改革开放的发展历程中,我国首先是采取“引进来”战略,借助国际资源拉动国家的经济发展,接着又提出“走出去”的战略,利用境外市场和资源,加快我国经济的发展势头和规模。同以往西方主导的合作模式相比,“一带一路”不是排他性的,而是完全开放的,开放是发展的基本动力,在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条件下,创新要素愈来愈具有开放性和流动性,积极融入全球创新网络,才能全面提高科技创新的国际合作水平。开放创新是组织转变传统封闭式的创新模式,强调多个主体的参与以及外部知识资源对于创新过程的重要性。“海丝”沿线国家和地区政治体制有别,资源禀赋迥异,文化传统不同,要赢得各国的广泛支持,就必须兼顾各方利益和关切,开放合作发展,充分发挥各国的比较优势。作为中国最早实施对外开放政策的省份之一,福建要发扬“敢为天下先、爱拼才会赢”的创新精神和“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开放胸怀,增强机遇意识,统筹运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引进来”和“走出去”互动发展,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体系。
2.相互包容。“海丝”建设不是封闭的,而是开放包容的;不是为了维护某个或少部分国家的利益,而是为了推动沿线国家乃至世界各国互利共赢;不是中国一家独奏,而是沿线国家合唱。它给世界发展带来的是机遇,是一项造福世界各国人民的伟大事业。各国有不同的政治经济制度,也有自己的治理方式,推进“海丝”建设要积极构建新型合作模式,创新合作方式,扩大政治互信,加强相互尊重和包容,推进合作共赢。充分照顾彼此的关切,促进沿路国家共同繁荣。“海丝”建设既要立足当前,满足沿线国家和人们追求美好生活的普遍愿望,积极寻找利益结合点和优势互补点,又要着眼长远,善于同各种宗教打交道,承认多元文化价值。
3.市场机制。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让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同时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政府的作用主要在于提供公共政策、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为各类企业开展合作营造良好环境。推进“海丝”建设,就是要遵循国际通行规则,尊重市场规律和企业市场主体地位,以政府创新为导引,使企业成为“海丝”战略中的生力军。要消除地理分割,打破体制机制壁垒;实现对内紧密衔接,对外深度合作。将“海丝”战略落到实处,政府要和企业家共商海上丝路的战略构想,让企业了解“海丝”,从被动变主动,积极参与实施新战略。帮助企业着力寻找新业务增量,在产业转移中开辟新市场,在产业创新中寻找新机遇。在推动企业走出去过程中,切实帮助中资企业解决在海外发展中遇到的难题。搭建各类平台,帮助民间资本寻求投资机会。创新机制,为企业“走出去”和民间资本投资尽量提供政策优惠和保障。
二、机制创新
1.区域合作模式。“海丝”是一种复合的、共赢的、开放的合作与交流方式,它不同于传统的区域经济合作模式。传统模式是输出廉价消费品,获取能源矿产资源。建设“海丝”,就是要探索一种新型的区域合作模式,促使现有的合作更加顺畅,即依靠地区内各个双边和多边经济合作取得更多成效,是一种复合型的新型关系,如跨境飞地型园区点对点合作模式。“海丝”沿线有很多属于发展中国家,这些发展中国家基础设施较差,政治背景复杂,法制环境不好,企业各自去投资会遇到很多困难。可复制国内开发的经验,在对方国家设立对外经贸合作区。境外经贸合作园区的建设,不仅能降低海外经营风险和成本,而且能服务我省产业发展,同时入园区的企业能够享受园区服务。福建可借鉴先进经验,探索福建与“海丝”的主要节点国家互设“福建产业园”或“海丝产业园”等“两国两园”模式,创新合作机制,搭建产业经济合作平台。福建是全国著名侨乡,应充分发挥华商“融通中外”的独特优势,搭建“海丝”“福建—华商经济合作平台”。
2.对接机制。加强各开放平台合作与对接,促进各开放平台政策协调、协同招商引资、信息共享与产业链整合,培植沿线开放体制新优势。建立福建与“海丝”沿线协同发展的机制性安排。可以考虑以现有合作机制为依托,逐步建立福建与“海丝”沿线国家行政部门协调对接机制,围绕共同发展挑战,建立协作研发机制,共建创新平台,开展协同创新,深化产学研合作。加快整合各类海关特殊监管区,建立高效的大通关一体化信息平台和口岸联检机制,进一步探索符合国际投资贸易规则的体制机制。加强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平潭综合实验区等对外开放窗口和平台在政策和措施等方面交流,相互借鉴,共同做大,为国家探索不同开放区合作发展的经验。
3.合作共赢。共同事业必须通过相关国家的合作来实现,由“一带一路”所开创的新型合作模式的精髓是共赢,即开展共赢式的合作。发展是世界各国的共同愿望,共建“一带一路”以发展为导向,致力于谋求参与国合作发展的最大公约数。“一带一路”建设始终坚持平等对话协商,兼顾各方利益关切,努力实现互利共赢。开放是尊重差异的平等、实现差异的和谐共存,通过合作,畅通“海丝”国际合作的沟通渠道,不仅使沿线国家之间合作,而且向沿线之外的其他国家和地区寻求合作,实现共赢。国家之间、民族之间的差别性广泛存在,应该相互包容,尊重差异的个性不同以相辅相成,实现差异之间的共生共存。推进“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应站在科技革命和经济全球化的高地,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促进各国共同参与,实现共同繁荣和良性互动。福建与“海丝”沿线区域推进合作中一定要树立多赢思想,针对各国的不同优势,区分不同国家,考虑到各方的顾虑和弱点,在协调中实现共同发展。
三、模式创新
1.合作机制。包容不排除规制,推进“海丝”核心区建设,要建立沿线国家间合作机制。如法律、反恐合作机制,投融资合作机制,科技、教育、文化、医疗、旅游合作机制等。建立办公工作机制,目前最主要的是成立前期规划研究机构,可设立发展研究基金,给予沿线国家和地区高校、科研机构研究人员课题研究资助。各国从自身和地区发展需要出发,提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重点工程项目建议,对资金需求规模进行估算,并与金融机构对接,初步确立融资方案。创新和推广PPP模式,调动社会资源,增强资金供给能力,提升项目经营的风险承受和防控能力。为有效调解各种矛盾冲突,求同存异,要探索形成利益协调与共享发展机制,通过构建合作机制,着眼于解决共同性利益问题,使各国相互尊重不同社会制度、不同发展模式,以实现取长补短、共同发展。要以发展为动力、以协商为途径,完善“海丝”合作工作机制。
第二,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进展顺利。开展“绿盾”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监督检查专项行动,完成京津冀、长江经济带、宁夏等15个省(区、市)生态保护红线划定。目前,中国正在稳步实施一批重大生态保护与修复工程,包括天然林资源保护、退耕还林还草、退牧还草、防护林体系建设、河湖与湿地保护修复、防沙治沙、野生动植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建设等。荒漠化和沙化状况连续三个监测周期实现面积“双缩减”。草原面积近4亿公顷,约占国土面积的41.7%,成为全国面积最大的陆地生态系统。自然保护区面积不断扩大,截至2017年底全国各种类型、不同级别的自然保护区总面积达到147.17万平方千米。
2.产业对接模式。一是重视采用贸易引导投资、参股并购方式开展合作。福建省企业在“海丝”产业合作方面还缺乏经验,在“走出去”产业对接的初级阶段应多采用参股并购的方式,对投资规模大、建设周期长的重资产项目,海外产业投资可采取各种与外方合作的方式,尽量使双方利益捆绑,这有利于让投资地政府共担风险,保护我方企业利益。二是尝试在“海丝”产业对接中采取整体复制的模式。“海丝”沿线一些国家,劳动力资源和能源矿产丰富,但是尚未找到一条明确的发展道路,与我国改革开放初期较为类似,福建省自身的发展模式与经验可以在有条件的地方“整体复制”,通过“咨询服务—工程承包—后期管理—资源开发—产业合作”多项目一体的方式进行,推广“福建模式”,带动福建省产业、技术、标准、制度和文化向外输出。三是产业优势互补。福建有较好产业基础,在推进“海丝”核心区建设中,要做大做强主导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大力发展新兴产业,培育产业对接主体。要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本省跨国企业。在石化、机械、电子、纺织、制鞋、有色金属、石材、海洋渔业等“海丝”合作的重点产业中,每个产业选择5—7家具有较强发展潜力的企业作为重点培育对象。对这些企业的产业合作项目进行重点支持。
3.经贸合作模式。“海丝”与古海上丝绸之路相比,具有新内容、新特点、新空间,福建要加快构建与“海丝”主要国家全新的经贸合作模式,打造福建版的现代海上丝绸之路。一是近地经贸合作模式。以泉州为建设“海丝”先行区,以福州、厦门、平潭等港口城市建设海上合作战略支点,以加快福州新区、厦门东南国际航运中心建设为主要抓手,深化与东盟海洋合作,打造一批有国际影响力的“海丝”国际交流平台。二是“网上自由贸易区”创新合作模式。利用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手段,推进“海丝”经贸合作信息化建设,推广跨境电子商务等新型贸易方式,优化资金、技术、人才、信息等各种资源跨国配置。三是探索建设合作新模式、新平台。在重点城市和港口,建设合作发展区、自由贸易区和物流集散基地,整合沿线港口资源,发起建立“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港口(城市)联盟”。可以将福州、厦门、泉州等重点城市作为“海丝”城市经济外交和产业合作的示范,积累经验并逐步推广。
参考文献:
[1]魏澄荣.“一带一路”国际科技合作模式和路径研究[J].亚太经济,2017,(11).
[2]陈秋立.落实“一带一路”科技行动计划支撑引领“海丝”核心区建设[N].科技日报,2017-10-16.
中图分类号: F12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673-291X(2019)33-0070-02
收稿日期: 2019-06-29
基金项目: 福建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2019年度项目(FJ2019ZTB073)
作者简介: 黄荔梅(1969-),女,福建莆田人,副研究员,从事经济学研究。
[责任编辑 陈丹丹]
标签:"论文; 海丝"论文; 建设论文; 理念创新论文; 机制创新论文; 模式创新论文; 福建社会科学院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