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互联网+信访”的现状及其完善途径论文_梅朋朋

浅析“互联网+信访”的现状及其完善途径论文_梅朋朋

平顶山天安煤业股份有限公司四矿 河南平顶山 467000

摘要:近年来,随着科技的发展,我国进入“互联网”时代。“互联网 + 信访”的新型信访形式应运而生,大大提高了信访工作的便捷性,但也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需要解决。聚焦我国的“互联网 + 信访”的优化,分析目前“互联网 + 信访”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摆脱传统思维,树立正确认识,提高信访工作队伍整体素质与专业水平,完善“互联网 + 信访”平台建设,规范网络信访行为的优化对策。

关键词:“互联网+信访”;现状;完善途径

1.“互联网 + 信访”的含义

“互联网 +”是一种新兴起的经济形态,“互联网 +”将互联网模式和理念融入到传统行业中,促进传统行业进行创新。通俗的说,“互联网 +”就是“互联网 + 各个传统行业”,但这并不是简单的两者相加,而是利用信息通信技术以及互联网平台,让互联网与传统行业进行深度的融合,创造传统行业新的发展生态。《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 +”行动的指导意见》中指出,“互联网 +”是把互联网的创新成果与经济社会各领域深度融合,推动技术进步、效率提升和组织变革,提升实体经济创新力和生产力,形成更广泛的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创新要素的经济社会发展新形态。“互联网+ 传统行业”,进行传统行业的创新改革已经成为这个时代无法抵挡的趋势,将会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信访工作的创新产生重要的影响。综上所述,“互联网+ 信访”的定义应当是:信访部门把“互联网 +”的思维体现在信访工作中,运用信息技术和网络平台构建的民意诉求表达新渠道,打造方便快捷新型信访服务平台,让职能部门成为平台的服务“供应商”,让信访群众成为平台的服务“消费者”,让信访部门成为规范平台服务的管理者。

2.“互联网 + 信访”的现状

2.1信访内容受理随意性大

“互联网 + 信访”模式的全面应用导致网络信访工作量大幅度剧增,但是从事网络信访的工作人员少且工作繁杂,工作精力有限且分散,常常顾此失彼,从而导致很多基层信访部门的网络信访没有发挥真正的作用。而且相关部门习惯了来信来访,甚至是上访者的数次上访以及缠访闹访,所以对于网络信访会下意识地不够重视,理所当然地认为通过网络信访或者其他通信技术来访的都是小事。由于诉求处理的随意性大,所以很多手机信访问题得不到有效处理。

2.2信访内容处理不及时

由于工作人员属于“兼职型”,而且基层信访部门在安排从事网络信访的工作人员时,通常未充分考虑其是否掌握了相应的信息技术,工作人员的经验能力,掌握的知识技术是否全面等问题,所以会造成处理问题不及时的现象。此外,部分工作人员思想上对其不够重视,处理信访问题较随意,直接处理解决的问题比较少,而且出现懈怠拖延的情况。此外,“互联网 + 信访”的模式下,网络信访、手机短信信访、微信信访、手机 APP 信访等信访方式的多样化,造成了多平台运行,多主体负责的现状。受理信访问题的平台现在主要有三种,即合作开办、媒体主办以及政府主办。信访工作无法依托于“内网”,网络平台、通信技术平台基本全程在外,承办机构不同则运行机制,管理方式、工作方式都会呈现多元化,这样的现状导致信息资源共享难,信息更新不及时,信息在接收、整合、递送、处理时都会出现耗时、拖延问题,以至于群众来访问题得不到及时处理。

2.3信访内容的真实性难以判断

互联网创建了一个虚拟的社会,在这个虚拟世界里,人们可以利用虚拟的身份畅所欲言,所以即便网络信访是实名注册,但是仍然难以避免有一些人会出于某些原因发布一些不实言论。由于信息量巨大,也间接削弱了对于虚假信息发布者的惩戒,所以很难避免虚假信息的发布。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同样,对于每一个手机发布的信访内容都派专职人员走访调查也不现实,所以如何在海量的信息中去伪存真,如何对有价值的信息深入挖掘,节约以至于减少工作成本,又不至于对所发布的信访信息有任何的疏忽遗漏也成为现实难题。

3.优化我国“互联网 + 信访”的对策建议

3.1摆脱传统思维,树立正确认识

“互联网 + 信访”工作的有效开展,需要信访部门的重视和支持。实行“互联网 + 信访”,推行网上政务公开是大势所趋,是顺应时代的发展。只有认清当前形势,与时俱进,才能让信访工作不断提高和进步。首先,信访部门要树立对“互联网 + 信访”的正确认识,应该意识到“互联网 +”技术的影响和介入信访工作的不可扭转的趋势,传统的信访形式必须要做出相应的改变。要对互联网技术抱有开放的态度,大胆使用新技术,将“互联网 + 信访”做出成绩。其次,要树立信访服务型理念,对进行“互联网 + 信访”群众予以密切关注,主动与网访群众沟通,避免简单粗暴的工作方法,在互联网上将群众所反映的诉求情况落实到位。

3.2提高信访工作队伍整体素质与专业水平

面对信访工作队伍技术水平不足这一问题,首先,要加强整个信访工作队伍的业务培训,注重信访工作人员“互联网 +信访”工作的专业技术和专业知识的学习,进行定期培训,不断提升信访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和专业水平,跟上时代潮流的变化。其次,要在信访工作队伍的选人用人上下功夫,在提高信访工作人员专业化、年轻化、信息化上做文章,挑选配备具有较高专业水平的年轻干部充实到“互联网 + 信访”工作队伍中来。最后,安排专业的计算机人才定期到基层信访单位进行技术指导,把出现的信息技术问题及时解决。

3.3完善“互联网 + 信访”平台建设

完善“互联网 + 信访”平台建设,首先要立足群众需要,拓展服务功能。信访部门应该围绕信访群众的需求,在已有的信访信息公开、网上投诉请求、网上建议征集等主体功能外,可以另外增加一些政策法规、公共服务的信息查询、程序性问题的在线咨询等拓展服务功能。使信访群众充分了解“互联网+ 信访”的程序规定、“互联网 + 信访”的有关信息,提高信访效率。其次还要对“互联网 + 信访”平台进行专人负责,及时回复信访群众的问题,高质量的解决信访群众的难题。最后还要对“互联网 + 信访”平台进行资源整合,进行信息交互,综合使用,满足信访群众需求。

3.4规范网络信访行为

应对网络空间的非理性表达,必须要监管和宣传两手抓。首先依法加强网络空间治理,通过法律法规约束“互联网 + 信访”中的不良行为,实行网络实名信访制度,并对网络暴力信访进行处罚。其次要加强宣传教育,提高信访群众网络素质,规范其网络信访行为,让信访群众能够理性平和的进行“互联网 + 信访”。

结束语

信访工作有利于联系群众,为群众排忧解难,增强政府的向心力;有利于民主监督,反应问题,纠正不正之风,查处违法乱纪;有利于及时了解民意,以便政府调整法律政策;更有利于调节社会矛盾,促进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所以,发展信访制度很重要,对待信访工作的态度更加重要,必须将网下信访和“互联网 + 信访”的新模式结合起来,致力于解决群众问题,避免小问题拖成大问题,这样才会达到信访工作的最佳效果。

参考文献:

[1]章剑生.论信访处理行为的可复议性——基于《信访条例》有关规定所展开的解释[J].法商研究,2011,28(06):3-10.

[2]国务院印发《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 +”行动的指导意见》[J].电子政务,2015(07):52.

论文作者:梅朋朋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2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9/18

标签:;  ;  ;  ;  ;  ;  ;  ;  

浅析“互联网+信访”的现状及其完善途径论文_梅朋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