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强化国有企业环境保护工作论文_项南飞

浅谈如何强化国有企业环境保护工作论文_项南飞

中国葛洲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湖北武汉 430000

摘要:通过分析国有企业面临的环保形势,查找存在的问题,通过加强学习、分类管理、完善体系建设等方面,阐述如何做好国有企业环境保护工作。

党的十九大将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作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之一。 随着《环境保护税法》、新修订的《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和《水污染防治法》等法律法规的实施,以及国家生态环境部2018年开展环保督查 “回头看”监督检查工作,国家必将持续强化生态文明建设,严格环境监管执法尺度,加大环境违法处罚力度。那么在新常态下,国有企业该如何加大环保工作力度,提升管理和运营水平,并在激烈的竞争中立足将今后面临的新课题。

一、正确认识环保工作面临的形势

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最为基础的条件,是我国持续发展最为重要的基础。但是,当前我国环境保护形势并不乐观,资源环境承载能力接近上限,大气、水、土壤污染严重,这些问题已成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突出短板。作为国有企业必须要正确认识环保工作面临的形势。

(一)国家环保力度五个“前所未有”

一是重视程度之高前所未有。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事关全局和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战略高度,作为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内容,推动生态环境保护从认识到实践发生了历史性、转折性和全局性变化。

二是污染治理力度之大前所未有。全面贯彻国务院出台的“气十条”、“水十条”、“土十条,坚决向污染宣战。以大气、水、土壤及农村环境整治为重点的环境污染防治力度不断增强,排放标准不断提高,环境投入不断加大,环境准入更加严格。

三是监管力度之严前所未有。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审议通过40多项生态文明和生态环境保护具体改革方案。全面推行最严格的标准、落实最严格的措施、实行最严格的监管、执行最严格的问责,坚决查处和纠正一切环境违法行为和现象。

四是环境改善速度之快前所未有。全党全国贯彻绿色发展理念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显著增强,忽视生态环境保护的状况明显改变。严格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各级党委政府及各部门履行环保职责的主动性明显增强,宁可牺牲GDP也要保护好青山绿水已成为普遍共识。

五是影响深度之广前所未有。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连续出台关于生态文明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决策部署,先后修订制定了环境保护法、大气污染防治法、水污染防治法、环境影响评价法、环境保护税法等多部法律,环保法律日益完善。

(二)环保事件的调查追责更加严厉

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多次就一些严重损害生态环境的事情作出批示,要求严肃查处。将不履责、不作为或干扰履责的,都要按进行严肃处理,形成了生态环境领域问题从重处理的态势。

(三)社会舆论对环保事件的关注度更高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信息传播渠道的扩大。公众对环保的关注度在不断的上升。分析2017年对环保领域事件的关注热点来看,空气质量、垃圾焚烧、水污染等为主要方向。社会各界的关注、舆论的声讨,甚至引起民众对部分建设项目的抵制等,都在说明,公众的环保意识已经觉醒。

二、国有企业环保工作面临的问题

(一)新业务新模式不断出现,管理对象复杂

目前,国有企业环保业务中多为投资并购项目,合作对大多为民营国有企业,尽管国有企业规模较大,但并购前原国有企业管理不规范、制度不健全、环保工作碎片化、环保意识不强等问题突出,工作基础较弱。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管理资源相对匮乏

国有企业在新型业务领域均缺乏相应的环保管理经验和专业的环保工程技术人员,对国有企业本身的环保污染问题不能正确的认识和解决,过多地强调国家法规以及监管的要求,而忽略国有企业自身在环保工作中应发挥的作用和培养建设国有企业自主环保队伍的责任。

(三)思想理念落后

企业现场人员的责任及参与意识不强,长期以来形成了“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被动管理局面,加之专业环保的知识匮乏,大大降低了环保工作的重要性,所谓的环境管理也仅仅是一种法律强制下的被动行为。

(四)环保体系不健全

体系中存在考核指标缺乏针对性、考核难度大、考核流于形式等问题,对环境保护工作的推动作用不明显。尚未完全形成“领导牵头、部门严抓、员工积极参与”的环境保护工作氛围,环境保护在综合决策上的一票否决权未得到充分体现,工作机制还需逐步完善。

(五)违规事件时有发生、追责不够

近年来,国有企业环境违规行为、污染事件时有发生,从环保管理方面暴露出监管手段滞后,处罚力度较轻的现象。而追责不够、不狠却是核心原因。

三、完善环保管理的体制机制解决突出环境问题

(一)加强学习

国有企业要加强国家法律法规、企业新规新法的学习,并积极开展事故案例教训分析、环保大讲堂等宣传宣贯活动。要将国有企业的发展和提高人员的环保意识同步进行,教导全体职工主动加入环保事业,主动履行管理职责。

(二)分类管理

国有企业应按照自身业务板块或主营业务的特点,结合材料、生产工艺设备运行、能耗、综合利用、国家产业政策调整等方面的情况进行分类管理,积极开展环保达标评估,有针对性地优化生产结构,合理利用资源,发展优势产业,收缩或退出高污染、高耗能产业。

(三)不断完善体系建设

将环境管理与企业管理相结合,建立健全环境管理组织体系、制度、监督可考核等体系,并纳入企业日常管理之中,使环境保护、减少污染物排放贯穿于整个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始终。

1.不断完善组织体系建设

从多个维度健全环保组织体系,确保上传下达、令行畅通。明确各级环保管理职责,配备满足要求和管理需要的管理人员;实行全面质量管理和全员参与环保管理的组织原则。

2.不断完善制度体系建设

建立健全的制度防控可能出现的风险。认真开展制度梳理,按照制度清单不断健全和完善相关制度。并认真贯彻环保方面的法律法规以及国家清洁生产的各项标准,分析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的问题。

3.不断完善考核评价体系建设

建立健全环保管理工作责任制,确定环保管理工作责任目标,层层签订环保工作责任书,责任书内容要有通用和专用条款,确保针对性和实操性。并建立“知责、履责、尽责、问责和追责”相统一的监督考核体系。

(四)加大责任追究力度

国有企业要全面落实环保达标责任,加强精细化管理,抓好环保技术的攻关,加大节能增效和污染减排考核,降低能耗物耗。将环保职责纳入国有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指标的一个重要成分,归入到日常管理中,对造成环境污染及其他公害污染的进行严肃顶格处理,要让责任人有深刻吸取教训、有切肤之痛。

(五)强化环保文化建设

国有企业是落实环保责任的主体,应大力推崇绿色企业文化,以人与自然的统一为核心,以崇尚自然、保护环境、维持生态平衡、降低资源消耗、促进资源永续使用为基本特征,深刻领会和执行国家环保政策,结合企业特点及生产工艺,持续开展有成效的环保法律法规教育,增强全员环保责任意识和法制意识,转变生产方式,实现国有企业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五、结语

环境问题是近年社会议论的焦点,作为国有企业我们承担着非常重要的环境治理责任,只有寻求自身发展,不断提升环境管理水平,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论文作者:项南飞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2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0/1

标签:;  ;  ;  ;  ;  ;  ;  ;  

浅谈如何强化国有企业环境保护工作论文_项南飞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