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干预对四肢骨折术后肢体肿胀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论文_蒋萍,樊丽

云南省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院骨科 云南昆明 650032

摘要:目的:分析护理干预对四肢骨折术后肢体肿胀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3月-2018年3月54例四肢骨折术后肢体肿胀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随机数字表的方法,将其划分成对照组与实验组,各27例,对照组运用常规的护理方法,实验组运用综合优质的护理模式。在此基础上,对两组患者的肢体肿胀程度及疼痛程度进行对比。结果:经过护理后,实验组肢体肿胀的人数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疼痛人数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良好的护理干预方式对四肢骨折术后肢体肿胀患者康复效果具有良好的影响,能使病人的各种不适症状被显著消除,在较短的时间内恢复健康,呈现良好的护理效果;患者的心态将较为良好,具有较高的依从性,生活质量发生显著变化。

关键词:护理干预;四肢骨折术后;肢体肿胀

引言

骨折对人体具有较大的伤害,会使病人产生静脉回流受阻的现象,影响患者的正常活动,使肢体产生肿胀的效果,血液长期呈现不顺畅的模式,从而会使病人的骨折恢复情况受到严重影响,日常基本活动受到阻碍。而在运用良好护理方式的情况下,便能使患者肿胀效果获得极大程度的消除,降低各种并发症出现的频率,出院时间被提前。现选取我院2017年3月-2018年3月54例四肢骨折术后肢体肿胀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7年3月-2018年3月54例四肢骨折术后肢体肿胀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其划分成对照组与实验组,各27例。对照组中男20例,女7例,年龄(34-66)岁,平均年龄(49.2±16.3)岁,实验组中男18例,女9例,年龄(35-68)岁,平均年龄(49.3±17.7)岁。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情等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运用常规的方法进行护理干预,即进行知识宣传、饮食干预等多种方式。实验组运用全面性的护理干预,护理人员具有积极热情的态度,并具有认真负责的理念,在对骨折术后肢体肿胀患者的病情进行全面了解的基础上,还会对病人的心情实施全面了解,进行不断的安抚,使患者对护士具有较高的信任度。此外,护理人员会使病人的紧张情绪获得变化,产生较强的依从性,在遵循医嘱的情况下,护士对患者的肢体情况实施全面了解,使其注意力被充分转移,缓解患者的疼痛症状。

1.3判断标准

对两组患者的肿胀程度及疼痛程度进行全面对比。肿胀程度被划分成3级,如果患者的皮纹依然存在,与正常皮肤比较依然具有肿胀的现象,则表明为1极的肿胀效果;如果患者的皮纹现象已经消除,肢体肿胀效果十分明显,则表明具有2级肿胀效果;如果患者的肢体依然十分肿胀,皮肤较为紧绷,并未出现各种皮纹,则表明具有3级肿胀效果。同时,患者的疼痛程度被划分成不同的级别,无痛被记成0分,轻微疼痛则被记成(1-3)分,中度疼痛为(4-7)分,如果评分大于7分则表明具有剧烈的疼痛效果。

1.4统计学方法

在获得数据的情况下,运用SPSS13.0软件对数据实施统计与分析,并运用x2进行检验,p<0.05,代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肿胀人数的比较

通过分析可知,实验组的肿胀人数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患者肿胀人数的比较

2.2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后的疼痛人数比较

通过分析可知,实验组中无痛的人数为25例,轻度疼痛、中度疼痛的人数各为1例,剧痛人数为0例,对照组中无痛的人数为10例,轻度疼痛的人数为6例,中度疼痛的人数为5例,剧痛的人数为6例。实验组的疼痛人数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四肢骨折术后会出现一系列的并发症,如果患者不对其进行及时治疗,便会产生不可挽回的后果,同时,手术后经脉回流是一种常见性的现象,并会出现渗血等病症,在病人肌肉活动逐步减少的过程中,便会使肢体产生过度肿胀的现象[1]。而在进行合理干预的过程中,便能对患者进行有效的护理,使病人对此种病症具有基本的认识程度,其会不断调整自身的情绪,具有充足的自信,进而在逐步进行康复训练的基础上,便能使病人血液循环顺畅,促进受损组织部位的恢复,达到良好的护理效果[2]。此外,在逐步进行护理干预的时候,便能使患者的疼痛程度逐步降低,达到积极的治疗功效,促进人们身心状况的不断好转。护理人员在医院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分量,其在对四肢骨折术后肿胀患者实施干预的过程中,便能使患者的心情发生变化,积极主动配合护士实施治疗,护理人员在逐步鼓励患者的时候,还会使病人进行各种程度的康复训练,进而将会具有较佳的护理效果,在进行护理干预的情况下,便能使病人骨折的愈合速度逐步加快[3]。进而良好的护理方法便尤为重要,护理人员应具有认真负责的理念,使患者的康复时间逐步缩短,尽快具有健康的生活方式,疼痛感显著减轻,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患者的生活质量被不断提高。最终,患者及家属对护理人员会具有较高的满意度,促进护理工作的积极开展,患者身心状况较为良好。

综上所述,良好的护理干预方式对四肢骨折术后肢体肿胀患者康复效果具有良好的影响,能使病人的各种不适症状被显著消除,在较短的时间内恢复健康,呈现良好的护理效果;患者的心态将较为良好,具有较高的依从性,生活质量发生显著变化。

参考文献:

[1]黄智敏,张丽.护理干预对四肢骨折术后肢体肿胀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6,22(18):25-26.

[2]李群.护理干预对50例四肢骨折术后肢体肿胀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6,11(12):101-102.

[3]钱立莲,刘春晖,张娟,等.护理干预对四肢骨折术后肢体肿胀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分析[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7,11(26):4027-4029.

论文作者:蒋萍,樊丽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9年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3/21

标签:;  ;  ;  ;  ;  ;  ;  ;  

护理干预对四肢骨折术后肢体肿胀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论文_蒋萍,樊丽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