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官鸿 黄志见 朱振洪 殷炜 马周瑞
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
【摘要】目的 探讨聚桂醇(Polidocanol)在治疗小儿淋巴管畸形(Lymphatic Malformations,LM)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01月至2018年01月我院烧伤整形科收治的小儿淋巴管畸形82例病例,按照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52例),观察组采用手术切除淋巴管畸形的同时,在术区注射适量聚桂醇泡沫硬化剂,对照组仅手术切除淋巴管畸形,比较两组的患儿的治疗效果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复发率(3.33%)明显低于对照组(9.62%),P<0.05;观察组引流时间(10.13±4.705 d)明显小于对照组(16.37±9.842 d),负压引流管放置时间(10.13±4.705 d)明显小于对照组(19.00±9.360 d),P<0.05;观察组术后住院时间为7.00±2.39 d,对照组术后住院时间为6.58±2.98 d,P=0.54;对照组术后无一例出现并发症,观察组出现2例并发症(3.85%)。 结论 聚桂醇联合手术切除在治疗小儿淋巴管畸形中疗效确切,具有复发率低、术后并发症少、引流管放置时间短等优点,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关键词】聚桂醇 泡沫硬化剂 淋巴管畸形 小儿
淋巴管畸形(Lymphatic Malformations,LM)又叫“淋巴管瘤”,是一种先天性脉管畸形,一般认为是某种原因引起的淋巴系统紊乱,造成淋巴管组织异常生长而形成的一种疾病。通常好发于2岁以内的小儿,约50%患儿出生时即可发病,此病可发生于全身各部位,其中以头颈部较为常见,约占75%,其次为腋下、纵膈以及四肢,无性别、种族差异。根据淋巴管囊腔大小,可将其划分为大囊型(大于或等于2cm)、微囊型(小于2cm)和混合型(二者皆有)。以往治疗方案以手术切除为主,近年来又出现了更多治疗方法,如硬化剂注射、激光治疗等,但均有一定利弊。我院自2013年01月至2018年01月,共收治了82例淋巴管畸形病例,现将其资料报告并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01月至2018年01月期间收治的小儿淋巴管畸形82例病例,按照治疗方案分组,将手术切除的52例病例分为对照组,将术中切除病变后在术区注射聚桂醇注射液的30例病例分为观察组。其中男性患儿54例,女性患儿29例,年龄在1月到12岁之间,平均3岁3月。主诉均为发现或B超发现皮下包块,术前均行CT或MRI检查诊断为淋巴管畸形,术后常规病理结果亦提示为淋巴管畸形。其中面颈部32例,腋下9例,躯干23例,四肢17例,包皮1例。观察组除2例为不同部位多发外,均为单发,9例合并囊内出血,2例合并感染,1例囊内出血伴感染,1例伴有上肢活动受限;对照组有2例为多发淋巴管畸形,1例合并囊内出血。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儿均采用插管全麻,对照组采用直视下单纯手术切除淋巴管畸形,术中操作轻柔,避免损伤周围重要组织器官,若囊肿与周围重要血管、神经、气管等组织粘连紧密或包饶其中,则可残留少量囊肿壁。如病变较小且术中完整切除后,可不放置引流直接缝合切口或放置引流皮片,反之则放置负压硅胶引流球;观察组使用留置针三通接头将聚桂醇与空气按照1:3的比例制作成泡沫硬化剂,注射在手术切除病变后术野内,然后再放置硅胶引流球并夹闭,术后第3天再打开引流球负压。术后两组患儿常规予广谱抗生素预防性抗感染、间断换药。
1.3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统计与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 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字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通过研究发现,两组病人均获得较好的疗效,在随访时间内的观察组治愈率(96.67%)明显高于对照组(90.38%)。对照组中有8名患儿因病变太小且术中完整切除病变而未放置引流,有9名患儿放置皮片引流,其余35名患儿均放置负压硅胶引流球。有1例患儿出现伤口感染,1例患儿出现伤口感染合并面神经损伤,9例患儿因引流管脱落而提前拔除引流。观察组则均放置负压硅胶引流球,均未出现术后并发症级引流管脱落等情况。各项数据见表1-2。
表 1 两组病人术后信息对比(时间单位:天)
3 讨论
淋巴管畸形为一良性疾病,发病原因目前尚不完全明确,大多认为与淋巴管先天发育畸形有关,或某种原因导致淋巴管堵塞,常表现为皮下局部肿块而影响外观,患儿也因此而就诊,大部分无其它不适症状,但小儿颈部相对较短,手术中术野的暴露较难,完整切除难度大,并发症发生率也较成人颈部手术高。早期我院采取手术切除的治疗方式,但术后易复发率较高。
近年来除了手术切除外,直接药物腔内注射得到越来越多的学者认可,常用的注射药物为:OK-432(沙培林)、强力霉素、无水酒精、平阳霉素、聚桂醇等[1]。其优点有操作简便、创伤小、不易损伤周围血管神经、遗留疤痕小或不留疤痕、住院时间短,不少国内外学者将其作为大囊型淋巴管畸形的首选治疗方案[2],而微囊型及混合型因其病变内各囊腔较小,且互不相同,药物腔内注射治疗效果较差,仍以手术切除为主[3]。
平阳霉素是从链球菌中提取的一种细胞毒性抗生素类抗肿瘤药物,小剂量使用能取得较好的疗效[4-6],但其并发症为间质性肺炎及肺纤维化,若并发症一旦发生,将对患儿造成严重的不可逆的伤害。强力霉素是是四环素类的广谱抗生素,对于小于8岁患儿使用,可能引起潜在的并发症,临床上使用较少。OK-432是A群溶血性链球菌和青霉素G的混合制剂,国内有关报道称对儿童头颈部大囊型淋巴管畸形有较好的疗效,对于青霉素过敏患儿有一定的限制。
聚桂醇目前是应用较多的硬化治疗药物,国内外主要用于治疗静脉曲张、血管瘤、痔等[7-8],具有较好的疗效及安全性,不良反应及并发症较少。其主要作用于血管、淋巴管内皮细胞,造成不可逆损伤,导致管腔栓塞、纤维化而达到治疗效果,故应用于大囊型淋巴管畸形的治疗效果优于微囊型及混合型淋巴管畸形[9]。将聚桂醇制作成泡沫硬化剂可驱散管腔内的血液及淋巴液,增加与内皮细胞的接触面积、时间,故比注射原液疗效更好[10]。
我院在总结了国内外各专家治疗经验后,将手术切除和硬化剂注射两种治疗方式相结合,将聚桂醇注射液在手术切除的同时注射到淋巴管畸形处,取得了较好的疗效。主要表现在:1、复发率明显降低;2、术后并发症变少;3、引流管放置时间变短。聚桂醇联合手术切除在治疗小儿淋巴管畸形中疗效确切,但目前临床数据不多,缺少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而且需更多的大样本的临床病例支持,并行进一步探讨。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整形外科分会血管瘤和脉管畸形学组.血管瘤和脉管畸形和治疗指南[J]. 组织工程与重建外科杂志,2016,12(2):63-97
[2] Boardman SJ,Cochrane LA, Roebuck D,et al. Multimodality treatment of pediatric lymphatic malformations of the head and neck using surgery and sclerotherapy [J].Arch Otolaryngol Head Neck Surg,2010,136(3):270-276.
[3] Colberl SD,Seager L,Haider F,et al.Lymphatic malformations of the head and neck-current concepts in management[J].Br J Oral Maxillofac Surg,2013,5l(2):98-102.
[4] 谭小云,张靖,周少毅,等.新生儿颈部大囊型淋巴管畸形的介入硬化治疗[J].中华小儿外科杂志,2013,34(10):5-8.
[5] Muir T,Kirsten M,Foufie P,et a1.Intralesional bleomycin injection (IBI)treatment for haemangiomas and congenital vascular malformations[J].Pediatr Surg Int,2004,19(12):766-773.
[6] 王珊,赖子梅,姚祥,等.低浓度平阳霉素注射治疗1110例淋巴管瘤单中心临床分析[J].中华小儿外科杂志,2017.38(1):32-37.
[7] 郑艳,徐春丽.聚桂醇400临床应用进展[J].医药导报,2012,31(2):190-192.
[8] Coombes BK,Bissef L,Vicenziao B.Efficacy and safety of corticosteroid and other injections for management of tendinopathy:a systematic review of randomized controlled frials[J].Lancet,2010,20,376(9754):1751 1767.
[9] Yamaki T,Sasaki Y,Hasegawa Y,et al.Percutaneous ultrasound-guided sclerotherapy with polidocanol microfoam for lymphatic malformations[J].J Vasc Surg Venous Lymphat Disord,2017,5(5):707-714.
[10] 林文雄,苏振民,汪城河等.负压吸引联合硬化剂治疗微囊型淋巴管畸形[J].中国美容医学,2017.26 (11):48-50.
论文作者:胡官鸿,黄志见 朱振洪 殷炜 马周瑞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8年第1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8
标签:淋巴管论文; 畸形论文; 患儿论文; 并发症论文; 手术论文; 术后论文; 硬化剂论文; 《医师在线》2018年第1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