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外国语大学,天津 300204)
摘要:十九世纪末,福开森随传教布道的潮流来到中国。然而在华五十余年间,他并非专注于传播宗教教义,更是致力于中国文化教育事业并为此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其名被载入《影响中国历史的一百个洋人》一书。本文将着重研究福开森关于推动中国大学、艺术发展的突出举措,同时简要介绍其对美国汉学的影响,从而彰显福开森对于中国近代社会文化教育以及中西文化交流的意义。
关键词:福开森;美国汉学家;中国文化教育
福开森(John Calvin Ferguson),1886年从波士顿大学毕业后,便同其夫人在“社会福音(The Social Gospel)”的自由主义神学感召下来到中国,直至1943年被日本遣返回美国,才结束了他在中国长达50余载的旅居生活。福开森从早年便有志推动中国文化教育事业发展,他不断践行着梦想,为此做出了许多贡献,于1946年获国民政府“明令褒扬”[1]。而这些贡献主要体现在他对中国近代高等教育的改革以及对中国艺术教育的推动。
一、福开森与两所大学
传教士在洋务教育时期的中国发挥着西方教育引入者的作用,他们将近代教育的制度、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方法和原则以及学校管理等全面移植到中国学堂的运行当中,为中国近代高等教育的发展奠定了基础[2]。作为美国传教士,福开森也积极参与中国高等教育管理,先后担任了汇文书院(The Nanking University)的院长和南洋公学(Nanyang Public School)的监院。福开森大胆引进西方教育模式,为近代中国培养新型人才。
1888年,福开森受美国美以美会(Methodist Episcopal Church)传教士傅罗(C.H.Flower)的邀请于南京参与兴办汇文书院并担任院长一职。汇文书院是当时南京第一所高等学府,也是中国最早的大学之一,并且学院秉持的办学宗旨是“教授高级科学课程,以便在中国知识界获得一席之地”[3]。因而学院内设置有博物院(文理科)、医学院(医科)、圣道馆(神学)、以及附属中学、附属医院等。1910年,汇文书院与宏育书院合并为金陵大学,即今南京大学的前身之一。不同于教授传统儒家经典思想的私塾,汇文书院传播了医学、西文等先进的西方科学文化知识,培养了陶行知、黄荣良等新式人才。
此后,1896年清末洋务派大臣盛宣怀在上海创立南洋公学(今上海交通大学),福开森即南下出任南洋公学监院一职。在其任职期间,福开森全盘按照美国的教育模式办学[2]。在南洋公学,他首创外院(小学堂)、中院(中学堂)、师范院、上院(大学部)和专科(即特科,包括政治班和商科)相配套的完整的教育体系,而这种外、中、上三院相衔接的教育制度为中国近代大、中、小学三级制的雏形。一方面,作为教务总长,福开森不仅按照聘任合同规定,对教职工以及学生进行严格考核、教导,安排学习课程,并为年幼的外院学生每班安排一名学监。为了加强英语教学,他还要求对全体学生教授英语,到高年级时更是除了国学外,所有课程均用英文讲授[4]。另一方面,福开森鼓励学生的身心得到全面的发展,大力提倡学生参与体育运动锻炼。1898年,他在南洋公学举行了第一次田径运动会,而这比1910年第一次全国性运动会早了12年[4]。在福开森的努力下,足球、网球、棒球等多项运动也被逐渐引进学校,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对于体育运动的兴趣。
二、福开森与中国艺术
福开森热爱中国文化,热衷于收藏古董字画,是当时的古玩店与文物街的常客。他收藏文物并不是附庸风雅,而是付诸于心血去鉴赏与研究。
作为故宫博物院文物鉴定委员会中唯一的“洋委员”,福开森有着自己独特的文物收藏方法[3]。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对于每一器物,他皆有四项登录:一、原物均有拍照;二、可拓的均有拓片;三、有文字描述,如玉质、铜质、长、高及形态、颜色等;四、有考证,虽然有海内知名金石学家、文字学家以及收藏家的研究成果,福开森仍会对每一器物的年代、出处等做进一步的判断。此外,福开森还在可能的范围内对器物既往的收藏者给予记载,并且各器物均有英文说明。这种收藏方法接近于现代考古的收藏方法,科学严谨,远超当时中国的老式收藏方法。福开森对于中国艺术的研究不仅局限于收藏,他对此的贡献还体现在著书立说方面。福开森利用美国退还的部分庚子赔款,聘请多位中国学者和文物专家,共同编纂了《校注项氏历代名瓷图谱》(Porcelain of Different Dynasties)、《西清续鉴乙编》等诸多专著,《历代著录画目》和《历代著录吉金目》便是其中的登峰造极之作[5],为后世画家研究者所珍重。
除却学术方面的影响,福开森对中国文化、教育最大的贡献是将他本人数十年的收藏悉数捐赠与金陵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1]。这些文物数量近千件,种类繁多,涉及陶瓷绘画墨迹等,价值连城。在文物赠与之时,福开森等人立下了《赠与及寄托草约》,其中几条条件充分体现了福开森教育家的初衷以及对中国艺术研究发展的关切。在草约中,福开森要求金陵大学建造一坚固的建筑物以藏储与陈列赠与物,并在古物具备展览条件下应许校外公开,按时展览,这类似于今天的美术馆或博物馆,而对于当时的中国这类公共设施实属罕见之物[6]。他的要求对于倡导美术馆的作用,普及文化艺术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此外,福开森还要求这些赠与物为学术研究所用。《南大百年实录》记载,福开森“尝曰:古物之收集,非仅供个人之欣赏,必以之为教学研究,方可发挥”[7]。福开森的赠与举措为艺术保管者及收藏家做出了表率,并推动了中国文物、美术教育的普及,为学者提供了研究中国艺术的机会。
福开森不仅推动了中国国内的艺术教育与研究,而且凭借自己对中国艺术全面独特的理解,对美国汉学产生了深刻的影响。1918年,福开森在芝加哥艺术学院作了6次关于中国艺术的演讲,次年出版了《中国艺术讲演录》(Outlines of Chinese Art)。书中不仅对中国艺术的主要类别进行了全面深入的分析讨论,更对20世纪初西方研究中国艺术中存在的“重陶瓷而轻书画”的误区进行了纠正[3]。此外,当时的西方学界习惯于将中国艺术同亚洲其他艺术相提并论,而福开森认为中国艺术具有华夏民族的独特性,在与其他民族相交流时并未受太大影响。福开森对中国艺术研究的广度与深度,在当时的汉学界乃首屈一指。
结语
福开森在华五十余年为中国文化教育事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他将西方先进的教育模式引进中国,推动汇文书院与南洋公学的创立及发展,如今两所教会学校都已发展成为中国名列前茅的高等学府。基于对中国的深刻了解,福开森还突破了西方研究中国艺术的固有模式,将中国文化的精神传扬至西方世界,对美国汉学产生了重要影响,促进了中西文化交流。美国中国学的奠基者费正清赞许福开森“是生活在两种文化中了不起的人物”。
参考文献
[1]赵飞飞,殷昭鲁.国民政府授勋的金陵大学外籍教师[J].档案与建设,
2015(10):36-39.
[2]李剑.传教士与晚清时期西方近代教育的传入[J].中国电力教育,2009(5):10-12.
[3]曹晨.福开森其人其事[J].文史天地,2016(3):29.
[4]章玲苓.福开森与南洋公学[J].上海档案,2001(3):50-51.
[5]张科生.福开森在中国的足迹[J].纵横,2004(5):8-11.
[6]司开国.从《赠与及寄托草约》看福开森对中国艺术的贡献[J].美术研究,
2011(4):80-84.
[7]《南大百年实录▪中卷》,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8页.
[8]费正清.《费正清对华回忆录》,陆惠勤、陈祖怀、陈维益、宋瑜译,上海:知识出版社,1991年,第60页
作者简介:蒋豪(1993.09—),女,四川遂宁人,硕士研究生在读,单位:天津外国语大学,研究方向:美国社会与文化。
论文作者:蒋豪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6中
论文发表时间:2018/10/14
标签:中国论文; 中国艺术论文; 南洋论文; 美国论文; 汉学论文; 中国文化论文; 文物论文; 《知识-力量》6中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