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嘉设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 上海市 200031
摘要:通过对驻监武警六支队营房改扩建项目的设计分析,探讨如何在原有山地营房基础上改扩建,设计一个节能环保的现代化营房。
关键词:营区设计,功能分区,造型设计,节能环保
一、项目概况:
1.上海武警总队六支队位于安徽宣城市军天湖铁冲地区,距宣城13公路,距318国道2公里。总用地面积110亩,拟建总建筑面积16870平方米。其中综合办公楼3970平方米,勤务楼2770平方米,教导培训楼2316平方米,车库用房799平方米,生活服务楼2580平方米,招待所1874平方米,干部宿舍2241平方米,门卫、水泵房、污水站、变配电等配套用房320平方米。
2.现有营区分为三个区:即办公餐饮区、卫生队和教导队。三个区建于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大量房屋皆因建筑质量不高,年久失修已多个房屋不能使用且规划结构不合理。
3.基地用地呈南北走向。南北长700米,东西最宽为140米,最窄处70米。呈“哑铃状型”布置。基地东侧地势较陡,高差12米左右。西侧相对较缓,高差5米左右。在基地西侧为一水沟,雨季时水位有较大变化。
4.基地内绿化较好,主要分布为四个部分:
a.在基地南侧与外部主要公路之间为一片松树林,有大量高度为10米左右的松柏树种,但仍需一定的规划治理。
b.在基地东侧为20米高以上的大型自然松树林,树干和树型皆为上佳,是需保护的绿化林。
c.在基地中部分叉路路口道路两侧为大型梧桐树,生长良好,是目前营区的主要风景树。
e.在基地西侧,靠近教导队的位置为成片的松树林,此部分树林有一定的间隙,是设置家属楼的理想之地。
5. 道路沿基地西侧设置,高低相对不平整。基地西侧景观单一,大型松林分布于北侧,未能展现现有的营区的主要风景,且原有办公区与营区卫生队、教导队等入口分开,不便以后营区的岗哨管理。
在与现场实地详细勘探后认为从营区东侧设主干道入口,根据地形变化从现有中部主要松树林一侧转到西侧作为营区的主要干道全面地展现营区的主要景点,地形高差变化转小,土方平衡量最小,且地质条件较佳。
二、总体方案构思:
1、基地呈一字型哑铃状,结合周边环境及内部布局进行交通组织。基地南北各设一机动车出入口,通过一条主干道连通,基地内部支路根据实际需要呈环状或枝状布置在主干道两侧。交通结构清晰,主次分明。
2、道路设计结合现有绿化分布状况合理组织,地势起伏较小,填、挖土方量较小,且基本走在现有夯实的原有地基上,节约移植老树木的成本,节省造价。整个营区为山地地形,北面8#教导楼一层绝对标高57米,南面入口门卫处道路绝对标高45米。地形南北高差12米,在设计整体布局的时候,因南北地形高差大,适当的来平均分配坡度,主路的坡度尽量控制在0.5%内,使行人在营区走动的时候不易有疲惫感。300米运动场南北两端180米长的距离,南北高差控制在一米以内,坡度也是接近于0.55%。这样适应了坡度地形,也让雨天操场的排水方向与方式变得明确,不容易出现低洼积水区。结合山地地形,将操场与操场一侧7米宽主道路排水需引至300mm宽的主干道山地明沟当中,排至东侧场地外。
3、保护现有林区,与一些珍稀数目,同时把好的林区组织在总体中,成为营区的亮点。
4、功能分区合理,使用便捷,合理利用太阳能、空气能,建成后将成为有特色的军事营区。
5、在整个营区的北侧预留有北向出入口,便于以后大型车辆从北侧进出。
三、总平面与单体设计:
根据现有功能分为三个区:军事行政区、生活保障区、训练区。
设计理念:
会呼吸的建筑------降低运行费用。
? 利用现有资源,组织建筑群体区域内的微气候。
? 利用天井拔风原理,提高自然通风的效果。
? 自然采光,形成明亮的内走廊。
? 充分利用太阳能集热结合空气能集热装置并设置雨水回收系统。
第一区:军事行政区
军事行政区设置于基地南侧主入口区域,主要出入口退道路7米左右,在入口部位形成一入口广场,便于举行升国旗仪式。入口两侧为高大的松树区,突出部队营地的军旅文化。行政区部分包括机关办公、文化活动中心、礼堂、餐饮中心、警勤中队,共同形成一条中轴对称的整体建筑。行政中心的道路设计环通,主、次干道分明。
?1#综合办公楼:正对主入口,是该营区的核心部分。
主体建筑为三层,中间局部为四层。一层主要为后勤处,二层为政治处,三层为司令处,首长办公分布在各层,四层为作战指挥中心,为满足作战指挥大屏幕高度需求,局部四层层高设置为6米,并在大屏幕背后设置水箱间,作为整个军事区域至高点的一个消防蓄水池。整个综合办公区呈院落围合式布置,一层院落中有绿化景观。主楼横向长为70米,考虑疏散走道的房间门至最近安全出口的直线距离需小于40米,因此在主楼两侧设置两部疏散楼梯,并在大楼中部增设一部楼梯供局部四层的作战指挥中心疏散用。建筑耐火等级一、二级,层数大于等于4层的时候,按每100人最小净宽一米计算疏散宽度,按作战顶峰时期,四层指挥中心八十人,大楼最大容纳人数250人考虑,将三部楼梯净宽均设计为1.1米。两端楼梯设计与庭院相结合,上、下楼梯皆可观景。结合建筑地基处理,综合楼室内外高差一米,入口处设置长条形台阶,大气端庄。设2.15米高半地下室,节省土方开挖量的前提下,增加了大楼的防潮性能,与营区利用空间,解决了山地建筑潮湿发霉的现象。
?2#生活服务楼:主要为350人礼堂,餐厅和体育活动中心,正对办公楼门厅。
礼堂的平面呈长方形,座位布置选用环抱式长排法,在四周留有走道,向心感强;礼堂部分层高设计为10米。考虑到礼堂空间大层高高,使用中央空调不节能环保,因此考虑设计自然通风,原先考虑在礼堂屋顶中心设置竖向自然通风百叶,利用冷热气流原理,底部侧面设置进风百叶,让气流能够环通流动,但后期考虑节能必须是一个封闭的空间,大量设置百叶以后,外保温与屋顶保温便成了摆设。因此,最终将设计改为礼堂南北设置为双墙,内置送风管井,靠礼堂内侧墙面距地2.2米以上处开设送风百叶,屋顶设置机械送风设备,这样便有效的解决了节能需封闭空间的问题,在二层南北处设有可开启中悬采光窗,可在二层左右连接的南北走道处手动打开关闭。
礼堂左侧为餐饮中心。一层厨房内设一部餐梯直通二层,方便一二层之间的菜品的传递。
礼堂的右侧为体育活动中心。一层设计为体育健身活动用房,二层为多功能厅。
餐饮中心和体育活动中心均有良好的景观视觉空间。
综合楼与生活服务楼用一条三米宽的连廊以坡道的形式相连接,可以从综合楼一层中间大堂北侧直通生活服务楼南侧大厅,使用方便,办公用餐,开会,活动一体化。
?3#勤务楼:在礼堂的北侧是勤务楼呈四合院布局。
内容包括勤务中队的生活管理用房、军械库、卫生队。其中军械库、卫生队设有独立对外出入口,专用楼梯,与勤务中队互不干扰,。晒衣场设于西侧二楼顶部露台,南北西侧均可到达。
整个军事行政区在强调各独立功能的同时,整体性也较强。
第二区:生活保障区
5#招待所、4#汽车队、6#7#宿舍楼设于生活保障区,与第一区军事行政区之间有原有的一片绿化林区相隔。
? 4#汽车队:
内设15辆小型车位,10辆中型车位,4辆大型车位,并设置一个修车位,满足营区车队各种类车辆停车及修理要求。
? 5#招待所:
招待所为一层,局部二层。设于原卫生队原址上,一方面可充分利用原有卫生队入口处的大型林荫绿化,二是可利用原有地质条件,降低地基投资。三是该位置离军事行政区较近,联系较为方便。
招待所的设计采用徽派院落文化组织空间,将其内容分为三个组成部分:a.干部家属临时来队探亲宿舍(12间)b.标准客房(2间)c.首长客房(2套)。干部家属临时宿舍设置于入口左侧,使用上可与其他客房同时使用,也可单独使用。标准客房设于中间部位,南临内院,安静、景致。首长客房设于南侧,有单独通道。同时南邻自然松林,北邻内院,风景独特。院落的围墙采用砖墙陋空处理,强调与环境的融合。
? 6#单身干部宿舍3层,7#随军干部宿舍4层各一幢。靠近现有基地北部松林区与池塘,风景优美,环境静逸。
第三区:训练区
训练区设于基地北侧。与第二生活保障区之间沿主干道两侧设有300米跑道,训练跑道及篮球场。西侧为四百米往返障碍训练场。
?8#教导队餐厅、厨房入口设于西侧,考虑厨房楼上为战士宿舍,因此在一层厨房外窗上部增加了一圈外挑一米的防火挑檐,防止厨房的火上窜至二层。并在建筑的东北角设置一个敞开的气罐间用来放置共厨房使用的液化气罐,临近厨房的墙体设置为2小时耐火极限的加气混凝土砌块。
四.节能环保
1、在1#综合楼主楼北侧、5#汽车楼与6#干部宿舍楼之间、8#教导楼南面各设置一个小型雨水回收池,通过将雨水引入雨水回收池进行储备,可以用作平日浇灌绿化用水。
2、2#楼礼堂屋顶南侧设置一排约15平方米太阳能集热板,接至屋顶热水水箱,储备的热水可供应平时厨房的洗碗洗菜。3#勤务楼北侧坡屋顶处设置一排约70平方米太阳能集热板,8#教导楼北侧平屋顶架设斜45度120平方太阳能集热板,均接至屋顶水箱间热水水箱,在水箱间顶部加设2台空气源热泵,储备的热水可供应平时一层男女澡堂的洗漱用热水。5#6#宿舍楼每户配置一个太阳能热水器满铺于坡屋面,以满足日常生活的热水供应。充分利用太阳能,以达到节能环保的目的。
3、结合地勘报告,土质较好,山体地基承载力较高,因此不需打桩,只需条基即可满足承载力设计要求。整个营区使用双排孔混凝土小砌块,降低建筑自重的前提下,也避免了使用传统的烧制黏土砖。
4、营区采用了太阳能蓄电池路灯,均匀铺设与主干道,次干道、入口广场处,白天蓄电,晚上发光,既节省了营区大距离的电缆铺设费用,也做到了节能环保。
五.立面设计:
立面设计重点考虑了投资状况及与环境的结合,做到既与环境相融合,同时突出主体建筑,作为整个军天湖区域的亮点。坡屋顶顶部选用红色的瓦屋面,与环境绿化形成对比。墙面则选用淡黄色真石漆涂料。在军事办公区部分,入口选用少量石材和镀膜玻璃,突出重点,显得严肃而又稳重大气。院落内立面整体使用白色外墙涂料,显得简洁明亮。
六.结语:
本工程的整体规划及建筑设计有着一定的特殊性,从立项到设计再到建设完工共历时近5年时间,期间一定程度的保留保护了大部分原有绿化与百年老树木,既节省了移植费用又免去了后期树木重载的成活率与养护费用。在原有营区的基础上,拆除老旧、墙体开裂的主体一层砖混建筑,新建框架结构的混凝土建筑,并充分考虑营区的山地高差,做到土方量最小化。整体营区利用太阳能,以达到节能环保的目的,最终打造出一个现代化节能环保的新时代营房。
论文作者:施海扬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1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0/30
标签:营区论文; 礼堂论文; 高差论文; 基地论文; 卫生队论文; 入口论文; 建筑论文; 《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1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