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二十年来职业技术教育研究的进展及其问题分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二十论文,中国论文,进展论文,职业技术教育论文,年来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职业技术教育是教育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的职业技术教育事业自改革开放以来取得了令人注目的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研究在其中起着先导的作用,同时职业技术教育改革与实践中遇到的众多问题也成为研究的主要内容。职业技术教育改革与发展方面的决策愈来愈需要研究提供科学的依据。本文试就我国改革开放二十年职业技术教育研究和规划的情况,尤其是九十年代以来,我国展开的职教研究工作和重点、热点、难点,作一归纳和分析,在此基础上,探讨一些问题和提出一些建议。
一、中国职教科研总貌
(一)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基本问题研究综观
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随着国门的开放,职业技术教育研究工作开始了对国外成功经验的介绍和阐述,相对浅表的比较职业技术教育成为研究活动的重点。但是,80年代中后期至90年代中期,中国职业技术教育事业迅速壮大,贫乏的中国职业技术教育理论在轰轰烈烈大规模外延式发展的教育教学实践活动及其相关问题面前显得苍白无力,于是,有的研究者就职业技术教育理论联系实际地加以系统研究;有的就职业技术教育管理理论、职业教育心理学等问题进行了探索。
九十年代以来,开始总结、提练职业技术教育教学与课程理论;比较职业教育研究工作也突破了国别介绍,步入了深入对比、寻求借鉴、吸取精髓的阶段;农村与城市职业教育、高等职业技术教育、职业技术教育体系、配合普教改革和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的职业指导、职业技术教育评估以及保障系统中的师资队伍建设等等问题,也进行了必要的探索性研究,尤其是职业指导方面,著述较多。上述研究及其所得结论和理论,较大地支撑了中国职业技术教育高速与富有实绩的健康发展。
(二)中国职业技术教育科学研究规划重点立项概观
从1980年起,职业技术教育研究工作开始纳入国家教育科学研究规划,独立成立了职业技术教育学科组。“六五”至“九五”四阶段共纳入国家职教科研规划课题75项,包含国家级、部委级、哲学社会科学一般课题(原中华基金)、青年专项和青年基金等项目(后二项始于“八五”)。且前二项占绝大多数,后三项为数较少。其中,“六五”规划列入课题1项,“七五”规划列入12项,“八五”规划列入23 项(注:国家教育委员会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职业技术教育“九五”规划学科调研报告》,1995年。),“九五”期间增为39项。
1.“六五”时期 此期间由于重点致力于国外职业技术教育的介绍和引进,仅列“技术职业教育的研究”(注:全国教育科学研究规划有关资料,第67页。)这样一项课题,但却开启了我国政府对职业技术教育研究进行投入和管理的正规渠道。自此以后,“七五”、“八五”至“九五”所列项目愈来愈多,所涉及的问题亦愈来愈广,职业技术教育研究愈来愈受到政府和社会的普遍关注。
2.“七五”时期 此时期除“老、少、山、边、侨地区职业技术教育经验为发展服务的研究与实验”与“2000年我国职业技术教育发展战略的研究”两大国家级重点课题立项之外,还设立了“职业技术教育基本理论的研究”、“职业技术教育体系的研究”两大理论与宏观政策研究项目;设立了“电子工业教育发展战略研究”、“机械工业技术工人职业教育的研究”与“中等农业学校招生分配制度改革的研究”等几大行业职业教育主题;设立了“职业中学办学方向、培养规格、办学形式、质量评估的研究与实验”和“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研究”两项关于如何兴办中高层次职业技术教育的课题。其它有关如“发展职业技术教育与相关劳动人事制度改革研究”、“职业指导研究与实验”、“职教师资培养体系及素质要求”等问题,伴随80年代后期我国职业技术教育快迅改革与发展之势,同样提上了研究日程。
3.“八五”时期 该时期立项比“七五”成倍递增。1992年中国经济体制开始了根本性的变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开始运作,随之而繁衍出职业技术教育的适切性问题。因此,“八五”时期,企业、城市或区域职业教育的研究倍受重视,企业教育综合改革的理论与实践列为国家级研究重点。同时,城乡企业对职业技术教育发展作用的研究、关于高级技术工人培训的研究与实验、城市职业技术教育预测与城市就业问题的研究、市地职业技术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研究与实验、经济特区职业技术教育的研究也已展开,成为热点。
为帮助农村合理地发展职业技术教育,促进农科教结合及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村职业技术教育研究在此时期成为重要研究领域,如中国农村教育发展战略研究为国家级课题的重点,另外还设南方少数民族地区农村职业技术教育研究、农村初等职业技术教育的研究与实验、农村创业指导为当地经济发展服务的实验与研究、农村职业技术教育布局与结构研究以及林业职业技术教育办学基本经验的研究等课题。农村职业教育研究的份额如同城市与企业职业教育研究,比重占据了该时期国设项目的四分之一。
关于职业技术教育结构体系的问题,由于牵涉诸如经济、人口、社会及政府决策等复杂的动态制约因素,“八五”时期对此的研究仍是方兴未艾,高级中等教育阶段的合理结构分流和办学模式的研究、初中后专业技术教育研究等等课题再度立项,构成此时期研究的亚热点。
德国职业教育的成功经验早已被我国所认识和试验,但全面深入地尝试和检验其在我国学校本位的职业教育活动中的借鉴,始于“八五”时期。对史实的研究,本阶段重点探究我国及西方职教思想和德国职教思路。
职业技术教育快速与高效发展,需要合乎职业教育活动规律和特点并能反映与追踪各行各业技术进步的课程同步发展,“八五”时期鉴于此种迫切性,构建了关于职业技术教育课程体系若干问题研究的课程,引出并开始考虑职业教育课程这一难点问题。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研究此时期由边缘问题转而成为热点问题。研究从宏观发展策略到具体培养目标、人才规格等进行全方位讨论,由此得出不少共识。
利用社会力量开办部分职业技术教育,这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转机制下充分开发和运用职业技术教育资源,补充国家投入不足的明智之举,为此“八五”设立了社会力量办职业技术教育的研究项目,开始面对社会和个人创办职业技术教育的兴趣和动力问题寻求政策措施。
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发展到较大规模,质量问题引起人们应有的重视,中专学校专业教育质量评估指示体系和研究的课题应运而生,开辟了中职教育质量评估理论与实践探索的领域。此外,该时期还对职业技术教育中的德育问题进行了研究。
比较研究方面,设立了新加坡的职业教育以及题为“职业技术教育比较研究”的研究项目,对亚洲及泛太平洋区域较发达国家和地区的职教经验予以系统比较。职业指导研究一课题则就中等学校职业指导课开设的有关内容、原则、方法进行实验性探索。
4.“九五”时期 该期间职业技术教育研究基本分为六大块:A.职业技术教育比较研究;B.职业技术教育发展与整体改革的若干问题研究;C.建立职业技术教育体系的研究;D.农村地区职业技术教育的改革与发展;E.职业指导研究;F.职业技术教育教学研究。六大领域代表了职业技术教育研究在“九五”期间的主体范畴。从各大板块所立的课题数量可见,职业技术教育发展与整体改革、职业技术教育教学研究两大主题成为90年代后半期研究的首要目标。两者都占“九五”时期课题数量的三分之一。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在走出了扼制的夹缝创下辉煌规模和速度的今天,审度其运转机制与发展策略,使之与市场经济轨迹中事物的规律和法规融合等的研究使命,就显得重要了。诸如经济发达地区职业教育多元办学体制问题的研究、现代企业制度下企业职业技术教育办学模式研究、经济特区职业运行机制研究、制订区域职业技术教育发展规划个案研究、制订发达地区职业技术教育发展规划个案研究、面向21世纪电力职业技术教育改革的研究与实验、苏南地区经济发展与职业技术教育若干问题的思考、运用统筹机制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研究、职业技术教育与劳动力市场沟通研究、交通系统规范化职业技术学校建设研究、三类残疾儿童学校的劳动技术教育与职业教育研究与实验、面向21世纪职业技术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对策研究以及建立全国职教信息国际网络问题的研究等13个课题,就是这种使命之中所要予以正视和必须予以回答的问题。
职业技术教育不仅要从量上满足工农业和服务业等对技术和管理人才的需要,更要从质上保证可提供人才的可靠性。在我国职业技术教育从外延发展转入内涵发展的90年代后期,教育教学的质量和内部自身建设必然列入了研究探索的中心,由此而设立的研究课题亦多达12项,并有如职业技术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面向21世纪的职业学校专业设置、职业技术教育教学目标分类的研究与实验、职业技术教育课程改革与教材建设研究及实践、我国各级各类职业技术教育课程模式开发的理论和方法与实验研究、面向21世纪职业高中课程与专业教材体系改革的研究与实验、农村职业中学教学模式与课程结构改革研究、职业高中农科类专业教材专利法及实践教学体系研究、中等职业技术教育教学方法与手段的开发研究、职业技术教育的教学组织形式与方法的研究、交通职业技术学校航海专业教育改革研究、河北省县级职教中心教学软件开发研究等教学领域的点或面上的内容。
90年代中期,农村职业技术教育一度曾面临滑波的困惑,农村经济发展也呈现较大程度的水平差异,就此,农村职业技术教育研究经历“八五”时期较大力量投入和对其基本问题进行重点探索之后,“九五”时期进入了实质性研究阶段,所设项目如:21世纪我国中部地区农村职业教育发展理论和模式的研究与实验、农业现代化和农村产业多样化过程中的农村职业教育结构研究两课题列为国家级重点;其它4 个课题:贫困地区职业技术教育现状调查与发展对策研究、三峡库区农村移民职业技术教育研究及农村社区职业技术教育网络构建的研究与实验等,亦具重大价值。
“九五”规划关于建立职业技术教育体系的研究设项,是在我国政府明确了发展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构建初、中、高三层次职业技术教育完善体系的方针政策之后,围绕高职新事物展开的,课题占量不多,但所涉问题切中现实的需要,如发达地区高职教育基本模式对策研究、高等工科职教基本规律及运行特征的研究与实践、初等中等和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衔接及与普通教育相互沟通的研究。另一课题是职业资格考核的理论与方法研究。
职业指导在该时期展开的课题较少,其中的两个课题——中学生职业指导的研究与实验及中学生职业个性(兴趣与能力)测验的研制与计算机软件开发的应用研究,意在为中学生的职业选择提供指南和提供测试工具。另一课题——当代职业指导的理论体系研究,试图从理论体系角度总结和概括职业指导的经验和观点,不失为一种开创性的研究工作。
比较职业技术教育研究于此时期主要围绕国际职教思想及主要流派研究、职业技术教育制度比较、职业技术教育模式比较、职业技术教育课程开发与教材建设及教学过程的比较、主要发达国家及发展中国家职业技术教育发展趋势的比较及至国际职业技术教育的合作展开研究,但设定的课题仅此一项,即职业技术教育比较研究。由此可见,在职教专职研究队伍中,能担任有较高质量和较大规模的比较职业教育研究工作的力量尚不够强大,有待充实。
上述立项仅为国家级和国家教委一级的课题,偏重宏观研究范畴。此外,各省市、各部委、各群众性团体及个人,围绕本地区、本部门、本专业、本学科或专题进行了较多相对微观的研究,成果多以专业刊物刊文或经验文集或研究报告、研讨会论文汇编等形式表现,它们具有比较鲜明的针对性和应用性,为教育部门和学校所欢迎,对推动我国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起了比较直接的作用。下面拟以专业刊物刊文为尺度,再度分析九十年代来我国职业技术教育研究的特点。
二、九十年代职业技术教育研究的热点、重点和难点
案例一:对《教育研究》90年代刊文(职教)全析
《教育研究》是我国备受推崇的国家级理论性、综合性教育刊物。1990—1999年5月该刊物共刊职业技术教育研究论文和报告37篇, 其内容多为国别比较、体制、体系、立法、教学等问题。其中:有关比较职业教育的篇目为9篇;有关职业技术教育发展与整体改革、 现代职教制度、企业教育、特区职教、岗位培训制度、投资制度及其经济效益研究8篇;有关职业教育模式与普教成教关系等职教体系研究7篇;有关农村职业技术教育发展与改革主题4篇;有关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研究4篇;有关职业技术教育教学、学校资源利用、课程等研究3篇; 职教立法研究1篇,史料研究1篇。
上述结果及其对刊文内容的分析显示,近十年来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机制与整体改革及其体系已成为研究的重头戏,其中现代职业教育制度、企业教育、区域机制和农村职教以及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成为人们争相研究的范围。而教学质量及其有效课程和教学方法的研制成为研究的困难所在。比较职业教育研究,转而成为其他教育研究领域的工作者们尝试探索的个中对象。
案例二:对90年代前期《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刊文分析
还在为教育科研“九五”规划作调研的工作小组于1995年进行工作时,曾对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广收全国各级各类报刊中关于职教研究文章的《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复印刊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1990—1995年该刊共刊文743篇,其中基础理论研究87篇, 占总篇目的11.7%;应用研究656篇,占总篇目的88.3 %(注:全国教育科学研究规划有关资料,第67页。)。11.7%的理论研究比重说明,职业教育学科体系的建设此时期在广为研究的前期基础上虽然也开展了不少工作,但已被抛在了应用研究重心之外。由于职业技术教育在我国发展较晚但此时期又发展迅猛,很多实际问题更待研究工作者们协力同研,因此应用研究成为重心。
而在应用研究领域中,学科规划调研小组又划分为“职业教育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职业教育过程”、“职业教育管理”、“服务保障体系”四个分支领域或四大专题。经笔者进一步计算发现,“职业教育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分支领域的研究占44.97%, 是应用研究中的重头戏。“职业教育过程”、“职业教育管理”、“服务保障体系”各大专题分别占28.96%、17.98%和8.08%,这表明该时期对职业教育过程的研究远少于职业教育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研究,对职业教育管理的研究又少于对职业教育过程的研究;服务保障体系的研究开展得最少。
职业技术教育研究的这种布局似乎正好与职教实践中还存在的、没有被克服的问题数量反匹配。当前的实际情况表明,职业技术教育中要数实验设施、教学媒体手段和培训场所、师资、图书等服务保障系统达标率最差;教学过程中与经济技术发展相适应的专业设置、教学计划、课程教材以及好的教学方法等的研究开发也不够,致使职业技术教育的教学内容和方法落后、教学专业结构与市场人才需求结构有脱节,教育教学质量标准与考试方法陈旧;职业技术教育的宏观调控与行政管理及学校教学管理工作与成效不显著,遗留的问题和后果较多。由此可见,职业技术教育还存在很多问题要研究,也只有通过研究,才能解决这些问题,才能促使职业技术教育有一个优质发展的局面和前景。但是,职业教育研究的布局和力量分配有待调整、有待科学化。
案例三:对90年代后半期六份职教代表性刊物刊文分析
本文亦试图抽样了《中国职业技术教育》、《职业技术教育》、《新职教》、《教育与职业》、《现代技能开发》、《机械职业教育》六份杂志作案例分析。六份杂志分别代表了政府机构、职教研究与教学机构、群众性学术团体、职教管理机构和行业职教协会等部门对职业技术教育问题及其研究的视角和取向,抽样比较可靠和有效。案例工作涉及该六份杂志自1996年第1期至1999年的第5期。
统计结果表明,刊文最多的为理论性探讨、综合与政策、教学与培训等专题;刊文较多的为德育、管理(政府层面的宏观管理与学校层面的微观管理)、师资建设(师资培养与再培训)、比较职教、高职问题及课程与教材等专题;刊文数量居中的为行业职教、农村职教、区域职教、职业与就业、办学、职教法规等中观问题;刊文不多的则有图书、实验等设施、史料研究、考试与评价、体育与卫生、教学目标与专业设置等专题;刊文极少的则是社会不利群体的职业教育、媒体与信息开发等问题。
在各大专题块所占比重上,“职业教育分层次分领域发展政策及其综合性、理论性探讨”块为45.3%,“职业教育过程”、“职业教育管理”、“支撑保障体系”各大专题块分别为34.0%、9.7%和11.0%。 上述小块和大块专题的分布与案例二的统计结果基本趋于一致。细微差异表现在,职业教育过程块和职业教育支撑保障体系块的研究所占比重提高了近5个和3个百分点;而职业教育管理块所占比重则降低了约8 个百分点。这反映随着人们对职业技术教育质量要求的提升和对职业技术教育所受挑战的敏感,职业技术教育的真实问题和发展障碍越来越引起人们的注视和重视,职业教育过程和支撑体系问题上已经注入了比前期多的研究力量。但遗憾只有其中部分小块专题如“教学与培训”、“师资建设”等得到了补充研究,因此,总的力量注入还不够,所注入力量的分配也不合理。期望我国职业教育过程和支撑系统中的种种不足得到彻底改善,还需要研究界较长时期的艰苦努力,当然也更需要政府部门继续予以关注和经济支持。职业教育管理的理念、办法、手段和成效的研究,也是任何时期不能疏忽的。
就这种分布态势与全国职教学科研究规划立项分布情况加以对照,结果业已显示,职教研究的焦点会因社会职教群体的研究兴趣和关心领域而异。职教政策制定者和职教职能部门及职业学校工作者们往往面临不同的难题,从而选择不同的研究视野和研究重点。而视野之外的问题则很有可能成为研究的盲点而被轻视。由此可见,职业技术教育的研究亦需要部门和部门间的联合和沟通,也更需高层次和全方位的统筹和协调,方能发挥研究之系统功能,尽显全息效应。
三、问题分析与建议
职业技术教育研究的组织形式主要有:A.组建的各级专门研究机构;B.以课题为主线利用行政部门、学校、研究机构和群众团体中的专兼职研究人员组建的课题组;C.自发或自主研究。三种形式中,以前两种为主,后一种为辅。三类型研究为政府教育决策和职教改革实践解决了不少燃眉之急,积聚了不少的研究报告、咨询报告、著述、论文和其他形式的文献资料。
但是另一方面,就专门的各级职业技术教育研究机构的研究而言,其研究及其他相关任务总的说来不算多,主要是参与竞争中央和地方规划内的职教课题,以及承接各部门系统和学校招标或委托的课题与咨询项目。若以实际解决问题的数量和有质量的论文、报告、专著的数量之和与各级研究机构的人力(研究人员+辅助人员)之和的比值来衡量,所呈现出来的效率并不高;以中央和地方规划课题为主线组织的研究,二十年来,若以课题数量衡量,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六五”、“七五”、“八五”和“九五”的重点课题总量分别为36项、151项、592项和1100余项(注: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解放思想,立足实践,为科教兴国的千秋伟业作贡献——中国教育科学研究二十年回顾与展望》,《教育研究》1998年第9期。),职教课题分别仅占其中的1/36、12 /151、23/592和39/1100,其成绩比起其他教育研究领域来明显要少。 在立题、布局、分配和课题研究工作上,还或多或少存在点不盖面或面不透底和急功近利甚至些微的浮躁现象,就其成效而言,是否达到了预期目的,答案也让人绝非满意。有鉴于此,本文提出如下建议。
(一)明确科研课题立题的原则,实现科研立项的科学合理化
1.处理好阶段性和长期任务关系的原则职业技术教育科学理论体系及其各分支学科的构建工作之所以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而是一项项长期的艰巨任务,这主要是因为基本理论的研究应从实践出发,要在持续实验和实证研究的基础上,寻求规律、得出结论,不断完善理论框架。那种闭门造车或改头换面的工作意义不大。
国家社会和经济的发展是呈阶段性的,职业教育事业的发展自然也随之划分为各个阶段。因此,要注意跟踪职业教育事业各个发展阶段外部条件的变化,确立职业教育发展战略、调整政策、内容与手段更新等主题。不同于基础教育甚至于普通高等教育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国家职业教育发展政策、发展规律、层次水平、专业结构和教学内容的稳定性明显受制于经济体制与结构、产业结构、生产力和生活水平、科学技术、技能要求、就学人口等等外部因素的变化,这就要求负责职业教育研究课题立项的同志敏锐觉察社会各方面的进步和变更,密切关注外部变化对职业教育的影响或冲击,早日部署研究,从而使得职业教育的发展“临阵而不乱”。
2.外环问题与内环问题并重和突出重点与兼顾一般的原则 职业教育事业发展的各个阶段都面临着外在的职业教育政策、内在的职业教育过程、职业教育的外部宏观与行政管理和学校内部管理、职业教育的支撑保障体系等问题层次,人们以往习惯上按问题的范围大小将其划分为宏观、微观和中观三个层次;或按整个职业教育的结构层次,归其为初等职业教育、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三层次;或从研究对象的性质角度考虑,称之为理论问题、应用问题和实验研究。这每一种划分方法,固然都有一定的合理性,但都不能适用于所有的问题,也带来一些操作上的麻烦。比如外在的职业教育相关政策:若按第一种划分方法,即会支生出三个维度——宏观政策、微观政策和中观政策;若按第二种划分方法,也会支生出三个或三个以上维度——初等职业教育政策、中等职业教育政策、高等职业教育政策、职业教育综合政策等等;若按第三种划分方法,可称之为理论政策、应用政策、实验政策否?显然不甚妥当。以此类推,层层支生,问题油然而生。为克服上述缺陷,笔者认为可以用“外环问题”和“内环问题”两概念来归总,我们把外在的职业教育相关政策、职业教育外部的宏观和行政管理、部分支撑保障体系专题(如师资建设、国外职业教育比较研究、史料研究、职业教育理论体系的构建)等各个问题领域归于“外环问题”;把内在的职业教育过程、职业学校内部管理和支撑保障体系的另一部分专题(如职业指导、媒体与信息开发、图书和实验设施建设等)归于“内环问题”。外环问题和内环问题两个概念域限能够囊括和包含职业教育事业及其研究的所有层面,因而比较有说服力和代表性。
在对科研课题进行归类时,会发现一些课题既涉及政策措施等外环问题又涉及内环的教育教学与培训等具体问题,这类交叉型课题可以称之为内外环兼设的问题。按照这一划分,将职教科研“五年计划”加以统计发现:过去二十年时间里,外环问题立项课题总计为26个,内环问题课题25个,内外环问题兼设的为24个。总括起来,外环课题仅比内环课题多一,因此从总体上说,外环与内环问题几乎予以了均等的注视。这说明,二十年来中央在部署职业教育研究工作上,总的结构和布局是合理的,既注意到了发展政策、措施、手段等的研制,又照顾到了职业教育内部过程问题的改进研究。
但问题仍然存在,表现在各个“子系统”的结构和布局不近合理。“七五”和“八五”规划的重心偏倚于发展政策和措施等外环问题,而职业教育自身内部条件的拓展和改进上的研究相对放松。这一结果使得职业教育在八十年代中期至九十年代中期规模和速度达到前所未有的业绩之后,面对九十年代后期初中毕业生升学率的提高、高中阶段入学人口的自然增长、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后民众对教育需求的提升以及新时期社会经济对人的素质要求的全面提升和终生教育理念等几大挑战,其反应已略显得迟缓,应战能力也受到威胁。
“九五”规划则一改“七五”和“八五”偏倚外在政策和措施研究的局面,突显了职教内环问题的研究侧重点,但忽略了世纪之交国际国内经济和社会形势变革将给职业教育带来新的适切性问题,致使一些重要的外环问题和部分重要的内环问题如层次体系、职教资源的重配和保护、专业结构调整、管理体制等未落入“九五”的研究计划范围或未列入研究的重点。
为克服研究规划的某些偏颇和失误,树立“外环问题与内环问题并重和突出重点与兼顾一般”的原则看来很有必要。
3.处理好职业教育在国家和地区、整体和局部上的课题比重分布和关系的原则 我国地大物博、人口纵多、城市和农村与沿海地区和内陆地区发展极不平衡的基本国情,决定了在作职业教育研究规划时,既要充分立出全国范围内带有共性的和普遍性问题,又要考虑到各地区、各部委、各省市职业教育发展的不平衡而产生的突出的个性和特殊性问题。职业教育作为一种教育类型,本身也划分为职前、职后两种形式和初等、中等和高等职教三个水平,仅中等职教层面内又有中专、技校和职业高中三个支点,所以职业教育研究规划者还要顾及好这整体与局部及各层面诸问题的研究分配。
分析前二十年职业教育研究规划的课题分布,结果是,“六五”唯一的一个课题为一整体共性问题,“七五”、“八五”、“九五”各时期共性或普遍性问题与个性或特殊问题的分配比例分别是7∶5、 15∶8和21∶18。总计起来,共性和普遍性问题占到44个,个性和特殊问题占31个。总体说来,这种分布基本合理,但若再增强一些个性和特殊性问题的研究力度,以研究为先导,使各地区、各部委、各省市职业教育得到更有效益的发展,从而将各地区、各部委、各省市的职业教育发展的不平衡状况加以克服到较低程度,也好满足其不同的要求,使职业教育为当地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二)调整科研课题的分配方针,全面实现立项的目的与科研力量的充分利用
过去几个五年计划里,分配方针基本上采用“招标投标”制,教育研究课题分配采用多用于工程分配的招标投标方针法则,能基本克服不公平问题,能发挥科研骨干的能量,是可取的、必要的。但过于单一,问题和弊端也油然而生。
譬如,其一,针对这种优胜劣汰的分配政策,各地为提高获取竞争的成功系数,往往抬出富有盛名的行政官员作阵脚,真正做工作的人们也就无怨无悔当“士卒”、置于申请表的后头做一般成员。如此“集中优势兵力”之布阵之法,逐渐成了应付课题招标投标、优胜劣汰政策的常用游戏规则。而那些不善如此之法、或者没有条件效仿此法的研究工作者,就很可能沦为课题竞争的失败者,最后也就会因得不到研究课题、没有研究任务而无所事事,或成为待岗待聘者;其二,若某个课题无人申请,经再次调配后仍没人领受,则此课题就很有可能被搁置起来,得不到研究;其三,如上所述,一些问题带有普遍性,存在于好些地区,但解决的方案和思路牵涉到各地区的各种不同背景就可能不完全一样,即共性中包含个性,如仅分配给甲地甲方,则只会得出适合于甲地的方案或思路,这种研究结果就没法全面推广,最终势必影响科研计划目的的全方位实现。
事实表明,不同的分配方针引发不同的分配操作,不同的分配操作导致不同的研究结果。分配把握不当,就会影响苦心筹划出来的课题项目预期效果的实现。但怎样才能把握好课题分配的“度”呢?笔者认为应从分配方针的调整上入手。除原有的“招标投标、择优汰劣”的指导性主方针外,还应增进指定性策略,加大特定课题的调控调配手段。对于那些存在于好些地区的内外环问题,可指定性地分配给此中的各个地区,促成各个地区做出适合于本地区的方案和结果,并促成其结果和方案在本地区试验和实施;对于职教中的周期性的和常规性的课题如职教专业和专业目录的制订与调整、专业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及教材的研制调整、职教教学质量的监控等等,亦应与全国各省市的教育科研规划小组及教育主管部门协同好,指定性地分配和安排有关课题或任务,让中央和各省市、各地区及各行业的职研究机构配套做好这些基础领域的研究和试验工作,促使职业教育与教学内容的更新换代和质量的提高跟上经济发展的步伐,促使职业教育更好地为经济和生产服务的宗旨得以实现。
(三)促成科研成果及时传播推广,实现科研成果的有效利用
经过二十年的努力,职业技术教育研究及其规划尽管存在一些问题,如上所述的那样毕竟积聚了很多成果。甚至有些成果的理论和实践价值都很高。有些成果也已被有关部门所接受、采纳或部分被采纳。但是事实上,科研成果被政府或其他有关部门所了解、所采用或转化为教育改革实践行动方案与指南的不是绝大多数。
成果推广和利用受到限制的情况有多种。其一,很多小课题或自主研究成果,其观点突出一些、文字功夫好一些的,方可发表而后让人见诸于专业刊物,反之则被置于抽屉而鲜为人知;其二,很多大课题的研究也多是停留在完成任务、应付检查,较少能拉来赞助者才求得出版社出版;其三,近二十年来所正式立项过的课题成果及其他研究成果不计其数,尽管其中的很多著述或刊物已在民间流传、能在各大图书馆觅到踪迹,但要查找那些研究报告、咨询报告、研究论文、学术研讨会论文及其他形式的研究资料,就让人“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不知从何检索、获取了;其四,由于研究成果或研究信息传播不畅,由于研究者与研究者、教育主管干部或研究者与众多研究成果相互隔离,使得同一地区前后时期的不同部门(如职成教与高教部门)或不同地区课题重复立项的情况发生,造成人力、物力和经费的不必要浪费;其五,科研成果评比工作“姗姗来迟”。
研究成果难以传播、推广和难以为实践所用原因是什么呢?究其实质,第一,教学和学生与科研人员的联系、政府部门和教育职能部门及管理人员与科研人员的联系、此地科研与彼地科研人员的联系、编辑及出版工作人员与科研人员的联系,科研人员、教学人员和学生与科研成果及其专业刊物的联系等等渠道不畅;第二,作为科研成果传播与推广中介的物质手段,如科研成果出版经费、学校购置专业书刊的经费、现代化传媒及其运转经费等的不足;第三,政府、教育决策与管理部门、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以及教育研究者自身在科研成果及时传播推广和转化利用上的意思不很强烈,行动不很快捷。而教育实践工作者,对科研成果的意义和作用的认识亦不足,在吸收科研成果上的客观努力也不够。
因此,要促进职教研究成果的传播和推广,从政府到教育研究规划与管理者、教育研究者到教育行政管理者和教学人员,都要真正作出各种主客观努力。
收稿日期:1999—10—8
标签:职业教育研究论文; 职业技术教育论文; 德国职业教育论文; 教育研究论文; 社会教育论文; 工作管理论文; 职教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