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市场经济几个问题的辩证思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几个问题论文,市场经济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市场经济是唯一能促进经济增长的经济体制吗
有的学者提出,“市场经济是唯一能促进经济增长的经济体制”。〔1〕笔者不同意这种观点。
不可否认,市场经济问世以来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巨大发展。时至今天,市场经济也是促进经济增长最合适的经济手段之一。但论定市场经济是唯一能促进经济增长的经济体制,则未免有失武断和极端。
1.没有市场经济的时候,经济就不增长,人类社会就不发展了吗
地球上出现人类至今约300万年的历史了, 而市场经济作为社会经济的主要调节机制或运行方式出现至今不过数百年。按照市场经济是唯一能促进经济增长的经济体制的观点,市场经济问世以前人类社会岂不是经济停滞的社会?倘若如此,市场经济当从何来?是周口店山顶洞人的创造吗?诚然,从原始社会到封建社会的漫长岁月,社会生产力的进步、发展是相对缓慢的。然而,缓慢的发展也是增长啊!
按照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发展观,资本主义社会最终要由共产主义社会所取代。随着私有制和商品经济的消亡,市场经济必然退出历史舞台。若此,共产主义社会的经济是否也因市场经济的终结而停止增长了呢?答案无疑是否定的。
既然不存在市场经济的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和将来共产主义社会的经济得不出停止增长的结论,我们又怎么能说市场经济是唯一能促进经济增长的经济体制呢!
2.有了市场经济的时候,促进经济增长也不是唯有市场经济一种形式
首先,我们应当看到,在相当一段历史时期内,在市场经济运行西方社会同时,计划经济在东方一些国家扮演着促进经济增长的角色。以苏联为例,作为典型的计划经济体制国家,苏联在其存在的70多年中,国民生产总值曾长期高居世界发达国家前列。我们承认苏联式的计划经济体制存在许多弊端,必须加以改革、改造。但我们不能以计划经济体制的某些弊端来否定它在社会生产力发展史上曾经起过的巨大作用。这种作用表明,即使在市场经济十分红火的时候,它也不能把唯一促进社会经济增长的经济体制的桂冠戴在自己头上。
其次,我们还应当看到,市场经济在本质上是排斥社会计划约束的。而当今世界各国普遍实行的恰恰是“市场加计划的混合经济体制”。这表明了人类对市场经济“扬弃”的科学态度;表明了市场经济本身还存在着不适合社会经济发展的因素。纯粹的市场经济体制由混合经济体制所取代的事实告诉我们,市场经济是唯一能促进经济增长的经济体制的观点是不成立的。
二、怎样认识市场经济与资源配置的关系
“市场经济以市场机制为基础,通过价格波动引导生产要素的流动,从而自动实现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2 〕这是目前我国学术界关于市场经济与资源配置关系的一种颇具代表性的论断。分析上述论断,我认为其存在以下几个不当之处:
1.扩大了市场机制合理配置社会资源的范围
在社会化商品经济条件下,资源配置有两种基本形式。一种是以市场机制为基础的资源配置方式,一种是以计划机制为基础的资源配置方式。这两种资源配置方式的长处分别表现在不同经济领域。计划调节着眼于社会总体利益,其资源配置优势主要体现在宏观经济领域。市场调节则立足于个体或局部利益,其资源配置优势突出在微观经济领域。而市场机制可以实现社会资源合理配置的论断显然模糊了这种差别,给人以市场机制合理配置资源覆盖整个国民经济的误导。正如过去我们实行一贯到底的计划调节方式导致微观经济领域资源配置严重失误一样,今天我们对市场机制合理配置社会资源范围的随意扩大,也将受到客观规律的严厉惩罚。
2.忽略了市场机制合理配置社会资源的相对性
一般说来,市场机制在微观经济领域配置社会资源具有合理性,但这种合理性是相对的。其相对性的表现是:
第一,市场配置资源直接依据在于市场价格的涨落。而市场价格涨落既可灵敏地反映市场供求变化情况,引导商品生产者及时调整自己的生产规模和生产方向,实现资源的合理流动和配置,又因其对市场供求变化反映滞后——只反映供求状况的过去,不能预示未来——使商品生产者的行为不可避免地具有某些盲目性,从而导致资源流向无序化和经常性波动,造成资源浪费。
第二,市场配置社会资源内在动力在于商品生产者的个体利益取向。换句话说,市场配置社会资源是以商品生产者个体利益为转移的。商品生产者的个体利益与社会整体利益之间既有一致性,也有差异性。当二者利益趋于一致时,市场对社会资源配置既满足了商品生产者个体利益的需要,又满足了社会整体利益的需要,体现了市场配置资源的合理性。而当二者利益发生矛盾或冲突时,市场调节势必倾向于商品生产者一边,而使社会整体利益受到损害。这体现了市场配置资源的非合理性。
由此可见,市场经济在资源配置方面既有长处也有短处。在这个问题上肯定一切或否定一切都是错误的。而市场经济可以自动实现社会资源合理配置的说法显然有绝对主义之嫌。我认为用“市场经济在微观经济领域可以自动实现社会资源的相对合理配置”的表述说明市场经济与资源配置的关系更合适一些。
三、市场经济条件下,找市场与找市长是矛盾的吗
近些年来,“不找市长找市场”的说法(显然,这里的市长不是指某个人,而是政府或宏观调控的代名词)在社会上很流行。按照这种说法,市场经济条件下,找市场与找市长显然是矛盾的。我认为,这种说法和认识是不科学的。
1.从理论上讲,市场经济自身的局限性决定了仅靠“找市场”是无法实现社会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的
必须承认市场经济具有许多独特的优点和长处。例如:市场经济的利益刺激功能有利于调动市场主体进行生产经营的积极性;市场经济的资源配置功能有利于微观经济领域社会资源的相对合理配置;市场经济的信息传递功能有利于市场主体获得各种信息,趋利避害,提高经济效益;市场经济的优胜劣汰功能有利于市场主体更新技术、降低成本、提高质量、以优取胜,等等。正因为如此,市场经济在今天的社会发展中方能居于十分重要的地位。但是,市场经济不是完美无缺的,它也存在许多局限性。例如:在市场经济规律作用下,市场调节机制既灵活,又滞后;既具有客观性,又充满盲目性;既有利于调动商品生产者的积极性,又不利于社会整体经济的综合平衡;既有利于微观经济领域的资源配置,又易造成宏观经济领域的资源浪费;既提供了个体劳动者致富的机遇,又造就了贫富两级分化的温床,如此等等。市场经济的局限性势必给社会经济发展带来损害。而减少或消除这种损害的有效途径是正确发挥国家宏观调控作用。可见,实现社会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仅靠“找市场”是不够的,还必须在“找市场”的基础上“找市长”。
2.从实践上看,市场经济数百年发展、演变所留下的正是“由单纯‘找市场’的自由市场经济到‘找市场’与‘找市长’相结合的混合市场经济”这样一条历史轨迹
在自由市场经济阶段,社会经济的运行完全由市场机制自发调节。这种纯粹的市场调节机制曾经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经济发展,它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时代所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然而,随着实践的发展,自由市场经济在带给人类社会空前辉煌的同时,也给世界带来了“贫富分化、环境污染、宏观经济失衡、社会资源浪费、经济危机频繁、阶级和民族矛盾加剧”等等令社会动荡不安的弊端。为了减少和消除这些弊端,自由市场经济不得不向国家干预的混合市场经济过渡。利用国家干预赋予市场经济以某些计划的要素,在市场经济基础上,使市场调节与计划调节结合起来。这种“看不见的手”和“看得见的手”并用的复合型调节机制,如今已经成为国际社会普遍适行的经济模式。市场经济发展的实践轨迹告诉我们,现代市场经济体制下,“市场”与“市长”并非冤家对头,老死不相往来,而是相互依赖,相辅相承。“找市场”与“找市长”不仅不矛盾,而且缺一不可。与“不找市长找市场”的狭隘、片面意识相比,“一只眼睛看市场,一只眼睛看市长”的辩证思维就显得十分可贵。
注释:
〔1〕《社会科学战线》1994年第1期,第17页。
〔2〕吴振坤:《市场经济学》第36、58页, 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