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巴州人民医院肛肠科 新疆库尔勒 841000
摘要:目的:探究多学科团队在picc并发症处置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2月至2018年3月本院picc置管的2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同时选择2015年1月至2016年2月本院picc置管的10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对患者行picc置管,对照组患者行常规管理,研究组患者行多学科团队协作管理,对比效果。结果:本次研究中,在与X线室合作中,10例患者在模拟定位机室实现置管复位;在与B超室合作下,13例患者静脉炎,3例患者出现血栓,给予针对性的处理,picc均按计划进行;在与血管外科的合作中,对患者血栓进行治疗,有效的留置导管;在与介入科的合作中,实现对1例患者导管的重新置入;在与中心供应室的合作中,提升了设备的质量。研究组患者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1.50%,对照组为9.00%,数据对比X2=7.169,P=0.001。研究组非正常拔管率0.50%,对照组为15.00%,数据对比X2=8.914,P=0.001。结论:通过多学科团队协作,可以提升管理效果和置管安全性。
关键词:多学科团队;picc;并发症处置
Picc具有穿刺成功率高以及并发症较少的特征,可以为患者而建立静脉输液通道,但是在置管过程中,经常发生不能正常留置以及并发症等风险[1]。多学科团队协作是在picc并发症处置中,建立多个部门合作的模式,以此来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且保证置管的安全性。本次研究结合本院200例患者,探究多学科团队协作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患者资料
选择选择2016年2月至2018年3月本院picc置管的2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男性患者106例,女性患者94例,患者年龄5-77岁,平均年龄(45.2±2.1)岁。同时选择2015年1月至2016年2月本院picc置管的10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对比P>0.05。
1.2 研究方法
对患者均行picc置管,运用巴德公司4Fr三向瓣膜picc,在肘部下端2-3cm留置。对照组采用常规本科室管理模式,由picc科室护士实现管理。研究组患者采用多学科团队合作管理模式,策略如下:(1)与X线室的合作,检查时,X线室工作人员需要检查置管部位等信息,如果发现异常,及时通知picc科室来处理,并且通过模拟定位机,可以实现对导管位置的确定;(2)加强与B超室的合作,在检查时,通过B超,可以确定血管以及置管部位是否合理,同时可以确定血栓是否形成。(3)加强与血管外科的合作。在患者出现血栓时,picc工作人员可以与血管外科专家会诊,采用抗凝治疗的同时,维持导管的留置。(4)加强与介入科的合作。在导管断裂时,需要与介入科合作,在定位机下,重新置入导管;(5)加强与中心供应室的合作,加强对穿刺包的改进,使其更加符合标准和患者的留置要求。
1.3 观察指标
观察多学科团队合作的效果。同时对比观察患者非正常拔管的发生率以及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
1.4 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采用SPSS 17.0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表示n(%),检验用X2,P<0.05表示具有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2.1 多学科团队合作结果
本次研究中,在与X线室合作中,10例患者在模拟定位机室实现置管复位;在与B超室合作下,13例患者静脉炎,3例患者出现血栓,给予针对性的处理,picc均按计划进行;在与血管外科的合作中,对患者血栓进行治疗,有效的留置导管;在与介入科的合作中,实现对1例患者导管的重新置入;在与中心供应室的合作中,提升了设备的质量。
2.2 患者非正常拔管发生率及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对比
本次研究中,研究组患者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1.50%,对照组为9.00%,数据对比X2=7.169,P=0.001。研究组非正常拔管率0.50%,对照组为15.00%,数据对比X2=8.914,P=0.001。见表1数据。
表1 患者非正常拔管发生率及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对比表[n(%)]
3 讨论
本次研究中,在多学科协作中,可以较好的提升置管的效果,且可以降低非正常置管的发生率,另外,研究组患者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1.50%,对照组为9.00%,数据对比X2=7.169,P=0.001。研究组非正常拔管率0.50%,对照组为15.00%,数据对比X2=8.914,P=0.001。表明多学科团队合作模式,可以较好的提升管理效果,其主要是由于常规管理模式中,主要是通过picc科室来实现管理,但是患者需要流转多个科室,导致管理效果并不理想。而在多科室合作的模式下,加强与X线室的合作,可以通过模拟定位机的方式来实现对置管的调整,从而保证picc置管的顺利实行。与B超室的合作,可以确定患者是否存在血管以及血液类的疾病;与血管外科的合作,可以加强对血栓的治理;与介入科的合作,可以在置管出现问题时,进行重置处理;而与中心供应室的合作,则可以进一步改进设备质量。通过学学科团队的合作,可以全面的改进管理质量,从而保证picc置管的安全性。临床研究显示,在对患者的治疗中,采用多学科协作的模式,可以有效的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且控制在5%以内,进而可以更好的改进患者的预后[2]。另外,还有研究显示,通过多学科团队合作模式,可以实现对患者的无缝隙护理,从而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3]。诸多研究符合本文研究观点。
总之,在对picc患者留置管时,相比于常规管理模式,采用多学科团队协作的方式,可以提升管理效果,且降低留置管的非正常拔出率,且可以提升留置管的安全性,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及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应朝晖,胡泽盈.多学科团队协作护理模式在脑转移瘤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18,33(14):1257-1260.
[2]秦秀芳.多学科协作护理模式在急诊外科危重病人院内转运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18,32(13):2153-2156.
[3]覃喜香,彭铁立,刘均英,等.多学科团队合作无缝隙护理模式在内镜下曲张静脉套扎术患者的应用[J].中国医药导报,2017,14(17):160-164.
论文作者:骆小燕,许晓岚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第2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0/15
标签:患者论文; 多学科论文; 发生率论文; 在与论文; 导管论文; 并发症论文; 血栓论文;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第2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