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市第一人民医院 儿科(650011)
摘要目的:探讨纳络酮辅助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疗效。
方 法:将68例本病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8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纳络酮0.01mg/kg次,加入10%葡萄糖注射液20ml中静滴,2小时滴完,1-2次/日;对照组3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洛贝林3mg/次,加入10%葡萄糖注射液20ml中静滴,2小时滴完,1-2次/日。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2.1%,对照组73.3%;重复用药后惊厥发生率:治疗组例,对照组4例,占13.3%,上述指标两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病死率治疗组7.9%,对照组16.7%,平均住院天数:治疗组7.1±1.3天,对照组8.3±1.5天,两项指标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
结 论:早期使用纳洛酮起效快,重复性好,安全性高,疗效好,可替代传统的呼吸兴奋剂而作为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急救的辅助用药。
关 键 词:纳洛酮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是围产期窒息所致的脑缺氧缺血性损伤,是新生儿早期发病和死亡的重要原因。本文对68例本病患儿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分别加用纳洛酮、洛贝林治疗,并对二者疗效进行了对比分析,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对象:1996年3月至1999年9月,我科共收住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68例,均符合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诊断标准,随机分组进行观察,治疗组38例,男20例,女18例,日龄<24小时21例,24—74小时17例,轻度13例,中度16例,重度9例;对照组30例,男16例,女14例,日龄<24小时17例,24—72小时13例,轻度10例,中度14例,重度6例。入时症状体征见表1,两组病情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表1两组病儿入院时症状体征比较
二、治疗方法:在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保持气道通畅、吸氧、镇静、纠正酸中毒、输血(或血浆)、部分病例降颅压,有感染者加用抗生素等常规治疗同时,治疗组加用纳络酮(北京四环制药厂生产)0.01mg/kg次,加入10%葡萄糖注射液20ml中静滴,2小时滴完,1-2次/日;对照组加用洛贝林3mg/次,加入10%葡萄糖注射液20ml中静滴,2小时滴完,1-2次/日。用药后观察生命体征、面色、肌张力、反应、原始反射等恢复状况,各指标好转并稳定后即停药,平均用药时间1~3天[1-3]。
三、疗效判断:(1)显效:一次用药1小时内患儿面色转红,呼吸规则平稳、哭声响、心率>100次/分、心音有力、原始反射恢复、四肢肌张力恢复正常,有自主活动,且各项指标持续24小时无改变者;(2)有效:重复用药(2次/日)24—48小时内患儿出现上述表现者;(3)无效:用药48—72小时症状体征无改善或病情恶化者[4-5]。
表2两组病例疗效统计
结 果
1、两组疗效见表2
两组总有效率比例X2=5.78,P<0.05,差异有显著性。
2、病死率:治疗组死亡3例,占7.9%,对照组死亡5例,占16.7%。两组死亡数比较:X2=1.36,P>0.05,无显著性差异。
3、平均住院天数:治疗组7.1±1.3天,对照组8.3±1.5天,两组相比较:u=0.60,P>0.05,无显著性差异。
4、重复用药后惊厥发生率:治疗0,对照组4例,占13.3%,两组相比较X2=4.47,P<0.05,有显著性差异。
5、用药期间两组均未发现其他不良反应。
讨 论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是新生儿窒息最常见的合并症,据文献报道窒息导致脑缺氧缺血损伤时,下丘脑释放因子促使垂体前叶释放β-内啡肽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β-内啡肽对痛常感知、镇痛、呼吸、体温调节、食欲、睡眠与觉醒、垂体激素分泌等都有影响,同时还抑制前列腺素(PG)特别是PGE、和儿茶酚胺对心血管和微循环的作用,构成了许多应激性疾病的病理生理基础。纳洛酮是纯吗啡受体拮抗剂,它对中枢神经系统3种(μ、K、δ)吗啡受体均能特异性地拮抗,从而消除β-内啡肽对机体的许多不良影响。纳洛酮起效快,可增强脑细胞抗缺氧能力,抑制脑水肿发展,加速脑细胞修复,从而提高治愈率,减少后遗症[6-8]。
洛贝林对呼吸中枢无直接兴奋作用,主要通过刺激颈动脉体、主动脉体化学感受器(N受体)反射性地兴奋呼吸中枢,作用迅速,但呼吸兴奋作用很短暂,一次用药仅维持数分钟,常需持续给药才能取得疗效[9-10]。本药对β-内啡肽对人体产生的一系列不良影响无拮抗作用。
两组治疗结果表明,纳洛酮对本病的疗效优于洛贝林,且重复用药无惊厥发生,而惊厥发生可进一步加重脑缺氧,加重脑损伤。
治疗组38组中死亡3例,均为在家或私人诊所分娩,生后2小时至72小时内未经正常治疗;存活35例在我院产生科分娩,出生时均有窒息,Apgar评分1~3分,在彻底清理呼吸道的同时,给了静推纳洛酮0.01mg/kg,纠正酸中毒等处理后转入我科治疗,提示早期用药可以减少病死率,支持越早用药疗效越好的观点。
有报道认为,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治疗中可用纳洛酮0.2mg/次,隔一小时可重复,每日1~3次,5~7天为一疗程。本组病例每日用纳洛酮1~2次,共用2~8次,平均3.6次,即可使病情趋于稳定,故我们认为,在纳洛酮的使用过程中,主要根据病情改善情况及时调整用量及用药次数,可避免用药的盲目性,防止不良反应的发生。
以上表明,早期使用洛纳酮具有起效快、重复性好、安全性高、疗效好、几乎无副作用等优点,可降低病死率,可替代传统的呼吸兴奋剂而作为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急救的辅助用药。
【参考文献】
[1]于亚杰,李凤杰,王芳. 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38例临床疗效观察[J]. 中国医药导报,2011,02(07):75-76.
[2]柳运盛,卢宗会. 神经节苷酯辅助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临床疗效观察[J]. 当代医学,2011,04(06):127.
[3]梁海涛. 纳络酮联合复方丹参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疗效观察[J]. 中国实用医药,2011,22(11):47-48.
[4]杨永朝,高金秀. 纳络酮联合神经节苷脂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效果分析[J]. 河北医药,2012,03(07):360-361.
[5]王国权,吴晓兰. 盐酸纳络酮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42例疗效观察[J]. 实用临床医学,2012,02(14):78-79.
[6]范晖,刘建汉. 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辅助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临床疗效观察[J]. 淮海医药,2012,06(01):494-496.
[7]邱亭亭,鲍兴丽,徐美玉. 头部亚低体温辅助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43例临床疗效观察[J]. 贵州医药,2015,11(05):983-984.
[8]张国荣,罗影,于海燕,闵连秋. 高压氧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疗效的Meta分析[J]. 中国全科医学,2013,18(12):1641-1645.
[9]舒智源,张凯,叶小英,江宝玉,陈芳芳,王益君. 纳络酮、丹参酮ⅡA联合新生儿抚触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疗效观察[J]. 中西医结合研究,2010,03(04):133-134.
[10]刘庆干,刘彩云. 纳络酮和盐酸甲氯芬酯联合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疗效观察[J].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25(13):6115-6116.
作者简介:李荣生 男 1967年10月出生 云南省大理市人 白族 儿科副主任医师 大学本科学历 研究方向为新生儿疾病和小儿神经系统疾病 现在昆明市第一人民医院产科婴儿室从事新生儿管理工作。
论文作者:李荣生,木英,莫玲碧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2016年第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9/9
标签:缺血性论文; 新生儿论文; 疗效论文; 脑病论文; 两组论文; 小时论文; 对照组论文; 《中国医学人文》2016年第1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