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出国学生党员教育与管理探析—以黑龙江大学东语学院为例论文_隋玚,相磊

高校出国学生党员教育与管理探析—以黑龙江大学东语学院为例论文_隋玚,相磊

黑龙江大学黑龙江哈尔滨 150080

摘要: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国际交流合作、教育开放的进程不断推进,高校出国留学生所占比重逐年增加,学生党员是其中的先锋力量。但高校出国学生党员普遍年龄偏小、党龄偏短,国外政治、经济、文化因素复杂,学生党员出国会面临文化、体系、民俗差异所产生的意识形态的剧烈冲击。此种情况下,加强对出国学生党员的教育管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是高校在新时期加强党的建设、增强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提高党建科学化水平面临的一项新课题。

关键词:出国学生党员;教育管理;探析

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国际交流合作、教育开放的进程不断推进,高校出国留学生所占比重逐年增加,学生党员是其中的先锋力量。加强对出国学生党员的教育管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是高校在新时期加强党的建设、增强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提高党建科学化水平面临的一项新课题。

黑龙江大学东语学院现有日语、朝鲜语、阿拉伯语三个专业,每年都有部分学生党员前往日本、韩国、埃及留学。本文以黑龙江大学东语学院为例,从党建工作的实践出发,结合学院实际情况,通过展开个别访谈、设计发放调查问卷等方法了解、梳理近年来学院党员出国的具体情况,归纳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继而探讨针对出国党员所处的特殊环境开展出国党员教育的新模式、管理的新机制、服务的新途径。

一、高校出国学生党员的主要特点

(一)年龄偏低,入党时间较短

目前各高校学制一般为四年,学生多是入学后才向党组织提交入党申请书,学生党员在发展前后的培养考察时间总体较短。加上大学生年龄普遍偏低,社会阅历单一,往往思想观念更容易受到冲击,在社会环境发生巨大变化的时候思想容易发生转变。他们的党性修养和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尚待提高。

(二)整体素质较高、思想可塑性较大

目前,高校大学生党员已成为我党新鲜血液的重要来源。大学生党员代表了高校学生中的先进群体,他们往往思想要求进步,学习成绩优异,积极参与社会实践、热心为集体奉献,整体素质较高。

但由于学生长期生活在学校环境中,缺乏在复杂社会实践和艰苦环境条件下的锻炼,信念和知识大多来自书本,没有经过长期党内生活的考验,在思想上具有一定的可塑空间。

二、高校出国学生党员教育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本文通过发放调查问卷、对回国学生党员开展座谈等方法,了解、梳理了近年来学院出国党员学生的具体情况,分析归纳出国学生党员教育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如下:

(一)出国学生党员思想意识有待提高

在调查中我们了解到,极个别学生党员由于党性意识较为淡薄,组织观念不强,存在“重专业提升,轻党性修养”的思想,认为出国就是为了专业进修,党性修养的提高被忽视。在国外政治、经济、文化等复杂因素的影响和不同的意识形态的冲击下,由于学业、生活、感情等方面的不适应,容易出现因文化差异所产生的剧烈冲击和心理落差,面临着更多的思想困惑,世界观和人生观发生变化。

(二)出国学生党员管理缺乏完善制度

目前各高校的出国学生党员管理细则多侧重于对党员的党籍进行规定,在提高出国学生党员的教育、管理、服务实效性方面尚未形成较为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

东语学院依据党员管理规定,立足自身实际,制定了出国学生党员的管理制度,但还没有较为统一、规范的出国党员管理细则。特别是在出国学生预备党员考察转正、出国学生党员组织生活、党员教育管理及作用发挥等方面尚未形成较为行之有效的管理体制。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出国学生党员教育监督难以有效开展

每年出国学生党员在年龄、专业等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生活、学习地较为分散,相互之间联系也不够密切,更重要的是大家都忙于学业,很难组织统一的学习活动和实施有效的管理,这为开展党组织生活增加了难度。而党组织活动形式相对单调,多为小组讨论、学习文件等,缺乏组织性和系统规范的教育及学习。每年出国留学学生人数不固定,出国时多为预备党员的情况使得国家学生党小组、党支部的建立存在一定的困难。

三、高校出国学生党员教育管理途径

(一)认真做好学生党员出国前的专题教育工作

在党员离校出国前夕,采取多种形式对其进行党性教育。在国外学期期间,自觉、主动的与组织保持联系,尤其是遇到重大政治活动,及时向党组织汇报思想,使党组织及时掌握他们的思想动态和实际情况。

学生党支部负责对出国党员进行党的基本理论和党内纪律教育。通过重温入党誓词、专题座谈、个别谈心等形式开展党史党章、理想信念、爱国爱校、世界观人生观等方面的教育活动。通过理想信念教育,提高党员的思想境界和认识水平,坚定信心。通过爱国主义教育,在出国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中树立坚定的民族自信心和强烈的自豪感,自觉形成维护国家和民族利益的强大精神动力和高尚情感;通过世界观人生观教育,使出国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在纷繁复杂的国外学习生活中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明辨是非,把握人生方向。

(二)完善出国学生党员与党组织双向联系制度

出国学生党员应认真定期向党组织汇报在国外的各方面情况,遇到问题向组织寻求帮助。回国后主动与党组织联系,接受组织考核。

出国学生党员所在党支部指定1-2名思想素质好、工作责任心强的党员担任出国学生党员联系人。联系人根据党组织总体工作部署,负责定期向国外学生党员传达党的方针政策和重大会议精神,通报国家政治经济建设情况和学校发展动态及学院的情况,阶段性地通报党组织工作动态及活动情况,激发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对学校的自信心、对学院、对支部的归属感。同时结合学生党员在国外的情况,做好针对性的思想引导,帮助解决他们关注的实际问题,使他们切实感受党组织的温暖,在思想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一致,增强出国学生党员队伍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三)丰富出国学生党员的教育管理模式

由于时空限制,传统党建培养学生党员的方法,已不能完全适用于出国学生党员的教育管理。应努力依托QQ群、微信群、公众号、电子邮箱等新媒体介质,丰富对国外学生的教育管理方式,为国内外学生党员提供一个交流互动的平台。新媒体在现代学生党建模式中的应用,将有效调动出国学生党员参加支部活动的积极性,切实提高出国学生党员教育管理科学化水平。

高校学生党员是大学生群体的优秀分子和骨干力量,他们视野开阔,具备较高的知识水平和较强工作能力,是将来建设祖国的重要力量。加强对出国学生党员的教育管理,用科学的理论武装他们的头脑,使他们牢固树立共产主义信念,不仅有利于他们个人的成长,而且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未来也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参考文献:

[1]陈巍巍.国际化背景下飞行学生党员管理工作研究与探索,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教育研究,2013.4

[2]杨琳.海外大学生党员教育与管理探析,高校党建,总第490期

[3]赵永飞、胡胜友、刘艳.出国党员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2

[4]苏健、周子琳.中外合作办学学生党建工作的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法制与经济,2010

基金项目:黑龙江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项目(学生工作)(项目编号XGW201512)

论文作者:隋玚,相磊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第3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2/26

标签:;  ;  ;  ;  ;  ;  ;  ;  

高校出国学生党员教育与管理探析—以黑龙江大学东语学院为例论文_隋玚,相磊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