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图书馆政策思想的现实框架与发展思路_图书馆论文

中国图书馆政策思想的现实框架与发展思路_图书馆论文

中国图书馆政策思想的现实构架及发展思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构架论文,中国论文,图书馆论文,现实论文,思想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摘要] 本文从五个方面,论述了中国图书馆政策思想的现实构架;并从强化图书馆政策意识、规划图书馆政策体系方面,探讨了面向未来的中国图书馆政策。

[关键词] 中国 图书馆 政策思想 政策体系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图书馆政策实践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图书馆政策思想有了极大的充实和发展,值得认真总结。

1 现实的构架

从业已出台的一系列政策举措中,可以探寻新时期图书馆政策思想的轨迹与构架。

1.1 建立图书情报工作协调管理体制的政策思想

为了解决图书情报工作的管理体制问题,由国家科委和文化部共同发起,商请国家教委、中国科学院、国防科工委、中国社会科学院、邮电部、电子工业部、国家档案局、中国标准局和国家专利局参加而组成的部际图书情报工作协调委员会于1987年9月成立。其主要任务是研究并向政府有关部门提出图书情报事业发展规划及方针政策的建议,研究和协调全国文献资源的采集、开发、利用;研究和协调全国图书情报系统计算机数据库和网络建设等问题。

在此之前,1980年5月中共中央书记处第23次会议在讨论、通过《图书馆汇报提纲》时,决定在文化部设图书馆事业管理局,管理全国图书馆事业。这是解决图书馆事业管理体制最早形成的政策思想。此后,1987年3月中共中央宣传部、文化部、国家教委和中国科学院在《关于改进和加强图书馆工作的报告》中又一次提出:“要加强文化部图书馆事业管理局的建设,发挥其指导和协调全国图书馆事业的职能。”这也是建立协调管理体制政策思想的一个体现。

1.2 开放、开发与利用文献信息资源的政策思想

这主要体现在以下政策举措之中:第一,清理、开放图书资料。10年动乱结束后,当时急需有关清理和开放馆藏图书资料的政策指导。其政策思想集中地反映在国家文物事业管理局的《关于图书开放问题的请示报告》(国务院1978年4月批转)和《关于图书馆馆藏刘少奇同志问题书刊处理意见的请示报告》(中宣部1980年5月批转),以及教育部的《关于加强高等学校图书资料工作的意见》(1980年8月印发)等政策性文件之中。第二,开发利用图书资料的政策思想。这主要反映在下列文件中:国家科委、中国科学院、外交部《关于颁发科学技术人员对外通讯联系和交换书刊资料两个规定的请示》(国务院1979年3月批转);《关于试行〈关于高等学校外国教材中心图书室若干问题的暂行规定〉(草案)的通知》(1979年3月);国家出版局《关于修订征集图书、杂志、报纸样本办法的通知》(1979年4月);北京图书馆《关于接待外籍读者借阅图书的请示报告》(国家文物局1979年5月批转);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关于收回文化革命期间散失的珍贵文物和图书的规定》(1980年1月);国家文物事业管理局《关于印发〈十市图书馆对外图书交换工作座谈会纪要〉的通知》(1980年1月)等。

1.3 加强队伍建设,提高专业人员素质的政策思想

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关于在校生专业教育方面的政策思想,主要反映在教育部印发的《关于发展和改革图书馆学情报学教育的几点意见》(1983年9月)中。第二,关于在职教育和专业培训方面的政策思想,主要反映在教育部转发的《关于举办高等学校图书馆专业干部进修班的暂行规定》(1984年8月)和随后的《〈几点意见〉的补充通知》(同年9月)等文件中。第三,关于图书馆专业人员职称的晋升与考核方面的政策思想,主要反映在教育部《〈关于试行高等学校实验技术人员和图书资料情报人员职务名称确定与提升的两个暂行规定〉的通知》(1979年3月)、国务院批转的《图书、档案、资料专业干部业务职称暂行规定》(1981年1月)和文化部印发的《关于图书馆专业干部业务职称考核测验的几点说明》(1982年4月)等文件中。

1.4 图书馆的经费投入政策思想

关于经费投入政策,历来倍受人们关注。原教育部早在1978年8月印发的《关于加强高等学校图书资料工作的意见》中就提出了“增加图书经费、保证物资供应”的政策性要求。此后,该部颁发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学校图书馆工作条例》(1981年10月)和国家教委颁发的《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1987年7月),都明确提出了文献资料购置费占全校教育事业经费的5%的比例要求;文化部颁发的《省(自治区、市)图书馆工作条例》(1982年12月),也提出了“购书费占总经费中的比例,一般不应低于40%”的要求;中宣部等四部委在《关于改进和加强图书馆工作的报告》中,也提出了“图书馆经费应随着国家财政收入的增长而有所增加”、“必须随着书刊价格提高幅度,增加图书馆购书经费”的政策性要求。此外,文化部还就公共图书馆的创收活动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

1.5 提高图书馆整体管理水平的政策思想

提高图书馆的科学管理水平,自改革开放以来,一直是图书馆政策思想关注的一个重要方面。这主要反映在下列文件中:《关于加强高等学校图书资料工作的意见》;《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学校图书馆工作条例》;《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省、市、自治区图书馆工作条例(试行草案)》(国家文物局1978年11月颁发);《省(自治区、市)图书馆工作条例》以及《关于改进和加强图书馆工作的报告》等文件。这些文件对图书馆的领导体制和组织机构、工作人员的配备与素质要求、图书馆的规章制度、经费、馆舍、设备等,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是提高图书馆整体管理水平这一政策思想的集中体现。

以上是中国图书馆政策思想现实构架的大致轮廓。我们从中不难发现,这样一个政策思想构架,其理论基础的坚实性和实践基础的群众性,以及图书馆政策体系的完备性等,都需要进一步研究。

2 面向未来的政策思考

为了加速我国图书馆事业的发展,迎接21世纪的挑战,必须对图书馆政策进行重新审视。笔者以为,以下几个问题值得特别关注。

2.1 强化图书馆政策意识

政策意识的有无或强弱,对于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产生直接影响。当前,最需要强化以下三种意识。

第一,图书馆政策的本原意识。即指对图书馆政策基本概念的理解。什么是图书馆政策?为什么需要图书馆政策?需要什么样的政策?诸如此类的问题在图书馆界议之不多,识之不深,甚至有人认为政策问题与己无关。实际上,图书馆政策是图书馆工作者的行为准则或指南。从广义上说,图书馆工作者的一切专业活动,都是实施政策的活动,政策与人们的行为关系密切。因此,需要从上到下增强图书馆政策的本原意识。

第二,图书馆政策的导向意识。图书馆政策对图书馆事业的发展起指导、规范和监督等作用,简言之是导向作用。长期以来,对图书馆事业发展中所存在的诸多问题,人们大多从领导重视不够、政府经费投入不足、专业人员素质不高、技术设备较落后等方面去讨论。其实,这些问题的产生都与图书馆政策直接相关,而解决这些问题也只能靠有关政策的完善。因此,需要增强全体图书馆工作者的政策导向意识。

第三,图书馆政策的主体意识。图书馆政策的主体是谁?人们只理解为政府部门或上级主管机关。应该说,这是对图书馆政策主体的一种片面性理解。实际上,图书馆政策主体是有直接主体与间接主体之分的。政府部门和上级主管机关由于在图书馆政策制定和实施中起着特殊重要作用,使得他们处于直接主体的地位。同时,图书馆及其所建立的各个工作部门以及工作人员也是图书馆政策主体的组成部分,处于间接主体的地位。间接主体对于图书馆政策的制定与实施,起着直接主体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要使每一所图书馆都增强自身的政策主体意识,进入政策主体的角色。

2.2 规划图书馆政策体系

为了使我国的图书馆政策体系更为科学,需要进一步明确以下一些政策思想。

第一,切实建立与健全图书馆事业协调管理体制的政策思想。如前所述,这一政策思想已露端倪,亟待深化。

第二,提高图书馆经费投入政策思想的科学性。图书馆经费投入的现行政策缺乏力度,反映出这一政策思想的科学基础不太坚实。因此,需要开展深入的研究,使其建立在坚实的科学基础之上。

第三,拓展图书馆服务功能的政策思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国民经济信息化进程的加速,大大地拓展了图书馆的服务空间。改革开放以来图书馆服务实践的发展,需要寻求相应政策的指导。

第四,加速图书馆现代化建设的政策思想。实现图书馆的现代化已成为既定的政策,但怎样去实现,目前尚缺乏可操作的政策措施。因此,要深化这一政策思想认识,完善可操作的政策措施。

第五,全面加强图书馆专业队伍建设的政策思想。业已出台的图书馆干部政策尚不完善,也未形成体系。例如,关于招聘、选拔、任用、考核、晋升、奖惩,等等。因此,应进行全面研究,形成完整的图书馆干部政策思想,从而制定和实施这一政策,以保证队伍建设中的每一个环节有效衔接。

2.3 建立有效的图书馆政策运行机制

有效的运行机制,在这里是指图书馆政策的制定、实施、监督、评估、终止(或发展)等各个环节的相互影响与协调。在政策运行的全过程中,缺少任何一个环节或某一环节出现偏差,都会影响政策运行的效果。并且,每个环节都能构成一个相对独立的运行阶段,它们之间存在着内在的逻辑性,有着既定的运行程序。

第一,政策制定阶段。包括政策问题的确认、政策目标的选择、政策方案的设计、政策效益的预测分析和政策方案的优选等具体环节,它们构成政策制定阶段的全过程。

第二,政策实施与监督阶段。实施阶段包括对政策的理解和宣传、实施条件的准备、操作步骤的确定、实施过程中的协调等等。有些政策实施还要遵循先试点、后推行的程序。政策的监督与政策的实施相伴随,虽不成为独立的阶段,却有着既定的工作程序。一般包括建立监督体制与制度、明确监督主体及其职责、建立监督的反馈系统等步骤。

第三,政策的评估阶段。从逻辑程序来说,包括制定评估标准、收集评估信息、进行测算分析、作出评估结论和提出评估建议等具体环节。

第四,政策终结或发展阶段。图书馆的政策终结,是指某项政策的终止执行。它包括对评估结论的确认、进行政策终止的说明或解释、消除障碍、总结经验教训等环节。图书馆政策的发展,是指对某项具体政策的补充和更新。它包括对原有政策内容和政策效益的评估分析、补充内容的认定等方面,大致上遵循一项新政策从制定到实施的基本程序。

2.4 加强图书馆政策的理论与应用研究

中国图书馆政策尚处于起步阶段,其理论与应用两方面的研究都亟待加强。

首先,在理论基础研究方面,笔者认为第一步是要明确图书馆政策的理论基础与理论基点。其理论基础应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这应该成为图书馆界的共识。其理论基点则是“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指导思想。第二步就是要探寻图书馆学基础理论与图书馆政策理论的结合点,其中包括政策科学的学科理论与图书馆学学科理论的结合点。

其次,在图书馆政策的应用研究方面,范围更广,课题众多。前述强化图书馆政策意识、规划和设计图书馆政策体系、建立和完善图书馆政策运行机制等等,主要属于应用研究。其中有些方面的研究,从现实的需要和未来的发展来看,都迫在眉睫。

总之,中国图书馆政策研究,任务艰巨,有待更多同仁协力并肩,作出不懈的努力。

(收稿日期:1996-05-18)

标签:;  ;  

中国图书馆政策思想的现实框架与发展思路_图书馆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