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建筑地下室防水施工是一门实用性及综合性非常强的系统性工程,地下室防水工程施工质量的好坏与建筑物的使用寿命和自身的稳定性有着直接的关系,所以,在建筑地下室防水施工时,必须选择优质的施工材料,尽可能的将防水混凝土的施工加强,切实的规范混凝土的浇筑,严加控制防水管材,从而全面的确保建筑物的地下室防水功能。
关键词:建筑工程;地下室;防水施工;质量控制
一、建筑工程地下室防水施工现状
对建筑工程地下室来说,渗漏问题的出现是其建筑质量的重大缺陷,尤其是对地下室而言,若发生渗漏情况,将对整个建筑的正常使用产生重大的影响。但由于建筑工程地下室涉及到燃气、水、电、消防等方面,其复杂的环境条件,给渗透原因的查找及解决带来了较大困难。总结当前地下室渗漏问题来看,其渗漏涉及到的因素主要有混凝土质量、混凝土开裂以及柔性防水质量等,故要想做好建筑地下室防水施工,可从柔性防水和刚性防水两方面着手。
现阶段,我国的建筑市场对地下室防水工程十分重视,并根据一定的施工要求制定了较为规范的地下室防水条例。基于我国当前的地下室防水原则来看,地下室防水施工必须要做到,以防止为基础,防排结合;多道防线,刚柔并举;因地制宜,综合治理。
二、建筑工程地下室出现渗漏的原因
建筑工程地下室在实际施工时会受到各种客观因素的影响,最终导致渗漏现象的出现。因此引起地下室出现渗漏现象的原因十分复杂,我们主要将其总结为以下几点并进行仔细分析。
1、地下室工程的设计不合理
(1)设计工作是建筑工程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同时也是实际施工的基础与前提,这可在一定程度上对设计工作的重要性进行直观体现。在实际对地下室进行工程设计工作时,普遍存在预留不合理现象,这主要针对变形缝、后浇带以及施工缝,这些内容在防渗要求方面明显存在不够详细的现象。在实际施工中还存在一定的随意性,最终导致抗渗能力出现较差的现象,地下室建筑质量得不到保障。
(2)防渗标高也是设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际进行该项工作时没有较高要求。在雨季时尤其要对地下室的防渗问题进行充分考虑,防渗标高设计需要在这一过程中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改变,在地下水位升高时,只有满足上述条件在能在真正意义上对防渗要求进行满足。
(3)部分施工过程中的设计部门之间不能实现科学有效的配合也是导致预埋件出现位置设置错误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需要注意的是预埋件遗漏现象常在此种情况下出现。而为实现对上述错误的弥补必须对其进行返工,这不仅会造成不必要浪费现象的出现,同时也会对原有的混凝土结构造成极大的影响与破坏,地下室防渗能力在此种背景之下根本得不到有效的保障。
(4)地下室墙以及底板相接的位置属于经常会出现渗水现象的部位。多数设计都将该处设计为直角,这对防渗工作的顺利进行有较大阻碍作用。为实现对上述现象的改善,可结合实际情况将其设计为圆角,最终实现对更佳防水效果的获取。
2、地下室防水施工过程不规范
(1)在实际施工之前需要对混凝土配合比进行抗渗性实验,多数工程并不能实现对上述需求的满足,只能针对抗压强度进行测试,混凝土的配合比在这一过程中极易出现不能满足抗渗需求的现象。
(2)对于钢筋较为密集或者预埋件较多的地方看来说对坍落度有较高要求,必须在结合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对其进行合理的调整,并实现对石砼的科学使用。在施工中如果不能实现对上述现象的满足就会导致其成为防渗能力的弱点,最终对防水工程的顺利进行造成影响。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地下室防水施工中的质量控制对策
1、在施工准备阶段的质量控制
(1)加强施工图的审核工作
在实际施工之前首先需要满足的条件就是严格审核施工图,地下室施工中防水过程的施工要求可在这一过程中得以明确,这也是确定其细部构造情况的重要手段。在实际编制施工方案的工程中要注意实现与工程实际的有机结合,注意安全交底以及施工技术交底工作需要在报批的基础上开展。
(2)严格把控防水材料关
在地下室防水工程中,防水材料一直作为物质基础存在,在施工前必须严格检验施工材料,检查结果符合相关标准与要求的才可以真正投入使用。从施工材料自身角度来说,需要提供相关的报告,其中主要包括性能检验等,其用料必须在国家相关规范与标准范围之内,坚决不能使用不合格材料施工。保存施工材料的位置必须防雨防晒。
(3)加强监督和检查
建立合理的监督与检查制度是促使施工环节可得到有效检验的重要手段,自检以及专人检查工作都可在这一过程中实现最大限度的保障,监督资料以及检查资料也可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贯彻与落实。在实际工作中相关工作人员需要将“三检”制度作为核心开展各项工作。施工人员需要在严格自检的基础上有序的检查与交接各项工序,最后的检查工作需要由质检员开展。书面记录是所有检查的最终形式,相关是负责人确认过后需要签字。
2、加强混凝土的施工质量控制
(1)混凝土是防水工程必须使用的一种施工材料,施工前需要针对其配合比进行防渗实验,配合比以及坍落度都要实现与相关规范的符合。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发现实验室内与施工现场之间条件存在较大差异,因此所配置混凝土抗渗性水压制呈现出高于设计数值的现象。
(2)在砼浇筑工作完成后必须适当的进行保温与保湿养护,温度变化所引起的干燥以及裂缝现象可在上述条件得到满足后实现有效的避免。
(3)不能过早将混凝土结构的模板拆除,以免给结构带来内部损伤使水易渗。完成混凝土建设后,要对结构砼进行质量检查,如有裂缝要及时灌浆或修补。
3、在利用水泥砂浆制作防水层时的质量控制
对于基层表面上的缝隙或孔洞,用砂浆填平,要注意所用的砂浆和防水层保持一致。填平时进行多层抹平,避免防水层上出现麻面、起砂或裂痕。为避免室内的基础桩头被上部钢筋压碎,在砼表面涂抹时不用防水砂浆,改用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涂料,使细微缝隙或裂痕都可以很好的密封并得以填实。
4、用卷材设置防水层中的质量控制对策
在铺贴卷材前,要保证卷材的完好性,并在允许的偏差范围内进行预铺并做适当的调整。卷材彼此之间要以长短边相接,搭接的宽度要与规定相符,相邻的卷材接缝应保持间错,错开的程度以1/3幅宽为宜,还要注意两层卷材之间不能进行垂直的铺贴。完成卷材防水层后要进行验收,若合格要立即用细石混凝土制作厚度不低于50mm的保护层。
5、涂料防水层的质量控制
在基面上先用相容于涂料的处理剂涂刷,之后再将涂料在其上涂膜。要进行多遍涂刷,并且应在前一次的涂层已干燥形成涂膜后再反方向涂刷第二次,同时,还要注意同一层的涂膜间的搭茬和缝宽都和相关的规范要求相符。
结束语
综上所述,建筑地下室防水施工是一门实用性以及综合性非常强的系统性工程,地下室防水工程施工质量的好坏与建筑物的使用寿命和自身的稳定性有着直接的关系,所以,在建筑地下室防水施工时,必须选择优质的施工材料,尽可能的将防水混凝土的施工加强,切实的规范混凝土的浇筑,严加控制防水管材,从而全面的确保建筑物的地下室防水功能。
参考文献:
[1]吴光前.高层建筑地下室底板后浇带施工技术[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2(06).
[2]姚文凯.关于高层建筑地下室底板后浇带施工技术探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19).
[3]林世强.高层建筑地下室底板施工技术探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2(16).
[4]宫宪武.浅析后浇带施工技术在地下室底板中的应用[J].科学与财富,2011(08).
论文作者:邓宏伟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5/16
标签:地下室论文; 混凝土论文; 现象论文; 卷材论文; 质量控制论文; 工作论文; 防水层论文; 《基层建设》2018年第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