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美国对日本历史问题态度的转变_日本中国论文

浅析美国对日本历史问题态度的转变_日本中国论文

浅析美国对日本历史问题态度的变化,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日本论文,美国论文,态度论文,历史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长期以来,美国出于维护和加强美日同盟、利用并联合日本防范与遏制中国及俄罗斯的战略需要,对日本歪曲、篡改历史的错误言行以及围绕日本与中、韩等邻国的争端采取沉默、不介入以至听之任之的态度,这实际上助长了日本否定侵略历史的歪风。近年来,随着日本极右势力明显上升,日本在否定历史的错误道路上越走越远,触及到美国利益,美国的立场有所转变,对其予以一定的批评与警示。

面对日本变本加厉地歪曲历史,公开为战争罪犯扬幡招魂,美国朝野终于打破沉默,表示不满并予以抨击。首先站出来批评和反对日本在历史问题上的错误言行的是美国有见识的前政府高官、学界精英以及主流媒体。2006年2月,前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亚洲事务高级部长迈克尔·格林在东京表示,日本要想从根本上改善中日关系,就必须解决靖国神社问题。同月,在美国企业研究所举办的研讨会上,美国前副助理国务卿薛瑞福敦促日本采取更多有利于促进日中互信的措施,建议围绕历史问题建立中美日三方对话,以便让美国“就某些问题澄清其立场”。①美国前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布热津斯基也说:“中日变成不共戴天的敌人,不符合美国的利益,美国应当促进中日甚至美中日之间尽可能多地对话。”

尤其引人注目的是,美国前总统、现任总统的父亲老布什也反对日本的错误史观。他在2006年 12月访华期间公开批评小泉参拜靖国神社是“否定历史”,敦促日本“不应撕开(历史)伤口,而应努力使其愈合”,要求日本慎重处理历史问题。老布什的看法不仅是这位美国前领导人的个人观点,也反映了美国共和党即执政党的主流看法。

美国学者批评日本政要在历史问题上错误言行的态度更为鲜明和尖锐。华盛顿战略和国际研究中心学者德里克·米切尔说,小泉在历史问题和邻国外交上毫无妥协的意思,美国把自己与小泉挂在一起是“一种危险”。约翰·霍普金斯大学东亚研究所所长肯特·卡尔特认为:“把(那场侵略)战争正当化,同曾与日本作战的美国的历史观相对立”,“一个不能与邻国进行对话的日本,帮不上美国的忙。”乔治·华盛顿大学亚洲研究所所长莫奇斯基认为:“美国的精英全都否定靖国神社的历史观,因为历史问题而对日本持批评态度的人越来越多。”

美国主流媒体同样改变了过去的失语状态。2006年2月11日,《纽约时报》发表了日本报界元老渡边恒雄呼吁日本人主动反省二战、公开反对小泉纯一郎继续参拜靖国神社的谈话。13日,《纽约时报》再次发表社论称,日本外相麻生太郎近来一系列美化日本军国主义、殖民主义以及日本“二战”所犯战争罪行的举动既不诚实,也不明智,痛斥麻生太郎“实在太过分”。8月15日小泉第6次参拜之后,《纽约时报》即于当日撰文指出,小泉挑选政治上最敏感的日子参拜让日本更加孤立,一年一次的参拜正毫无必要地绷紧日本与中国的关系。8月17日,《华盛顿邮报》发表普林斯顿大学国际关系教授米尔班克的文章提出,日本需要找到一条体面的结束参拜靖国神社的办法,应该试着做出一个历史性和解的标示,“象征性政治必须成为和解战略的一部分,也必须是日本正常化努力的一部分。”①美国主流媒体联手抨击日本,以往并不多见,充分反映了日本历史问题已经成为美国舆论的共同关切。

美国官方尤其是国会的态度随之也发生了变化。2006年4月,众议院国际关系委员会主席亨利·海德致信众院议长丹尼斯·哈斯泰特,要求6月访美的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若想在美国国会发表演讲,就必须停止参拜靖国神社,致使小泉到国会演说的计划破产。9月,民主党资深参议员蓝托斯警告日本政府,参拜靖国神社无异于向纳粹头子敬献花圈,向战犯表达敬意是道德的败坏,而否定历史的人必定会重演历史。美国国会还采取行动公开表明自己的政治立场。7月,美国会众议院通过“对日战争胜利60周年决议案”,重申东京审判的正当性,强调发动太平洋战争的是日本法西斯军国主义。9月7日,美众议院一致通过决议案,纪念盟军战胜日本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9月14日,美国众议院国际关系委员会首次举行了“日本历史听证会”,发言议员严厉批评日本国内否定侵略历史、美化战争罪犯的行为,并通过一项决议要求日本对于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强迫亚洲邻国20多万妇女充当慰安妇的行为正式承担责任,就这一罪行对后代进行教育,包括将其内容载入日本历史教科书。10月20日,亨利·海德致函日驻美大使加藤良三,抗议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及100多名国会议员参拜靖国神社。

在学界、媒体以及国会的共同推动下,美国政府也开始批评日本的错误史观。2005年11月30日,美国驻日大使托马斯·希弗在谈到中日历史争端时还声称“我们希望日本与中国能解决他们的分歧,但我们并非是这个世界上所有争端的最后仲裁者。”一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姿态。但国际社会尤其是美国舆论严厉抨击日本政要参拜靖国神社引起他的关注。2006年,希弗在亲自考察靖国神社,对其本质和真相有了直接体认之后,指出:按照靖国神社的历史逻辑,日本侵略中国和偷袭珍珠港纯属“迫不得已”,是为了从西方殖民主义者手里“解放亚洲”;仿佛战犯不是东条英机,而是罗斯福!他说这种曲解历史的观点“非常令人不安”。美国高官还告诫日本,靖国神社有损日本的声誉。日本的错误史观还引起了布什总统的关注。2005年11月布什同小泉在京都会晤期间,曾主动谈起他父亲老布什1944年作为美军飞行员被日军击落之事;2006年6月小泉访美期间,布什再次询问日本与亚洲邻国的关系,暗示小泉应当寻找靖国神社问题的“着陆点”。

最近,日本朝野就“慰安妇”问题掀起了一股否认历史的歪风。安倍首相等日本政要和执政的自民党否认日本政府曾强征“慰安妇”,提出要“修正”1993年8月4日时任日本内阁官房长官的河野洋平关于“慰安妇”问题的谈话,表示日本不会再就“慰安妇”问题道歉。美国媒体、国会和政府对此都做出了更为强烈的反应。美主流媒体对安倍关于“慰安妇”问题的错误言论进行严厉批判,《纽约时报》甚至将安倍称为“靠掩盖日本战争历史建立功业的民族主义者”。美众议院国际关系委员会第一次专门就“慰安妇”问题举行听证会,让当年的受害妇女控诉日军的兽行;并拟通过有关决议,要求日本承认“慰安妇”事件,并做出公开道歉。希弗大使敦促日本政府不要试图修改“河野谈话”,说“日本的盟友都希望日本不要从‘河野谈话’的立场后退,不要试图以任何形式修改这一谈话。因为“慰安妇”问题事实非常清楚,证据确凿。”美国副国务卿内格罗蓬特则强调指出, 日本“征召慰安妇之事应受到最强烈的谴责。无论日本打算用什么手段掩盖二战期间所发生的事件,美国都不会予以配合。”美国朝野在历史问题上如此不客气地指责日本,这在历史上还是第一次。这说明日本歪曲历史太过分,超出了美国容忍的限度。

美国对日本歪曲、否定侵略历史问题由沉默、不过问以至放任,转为批评、有限干预和促其改正错误,反映了美国对日政策思维的某种微妙变化。美国态度的这种转变有着深刻的原因和背景。

其一,日本在否定侵略历史的错误道路上走得太远,直接触犯了美国的国际伦理原则和战略利益。

否定以至美化侵略战争历史的歪风自战后以来在日本一直存在。进入新世纪之后,随着日本政坛右翼势力的代表小泉纯一郎上台执政,这股歪风更呈恶性泛滥之势。日本政要不仅频频参拜靖国神社,歪曲侵略亚洲的历史,还在历史问题上把矛头直接指向美国。他们公开把侵略亚洲国家的战争美化为“大东亚圣战”,目的是要把亚洲国家从西方列强(包括美国)的统治下“解放出来”;否定美国主导下审判日本战犯的远东法庭,说东京审判是“非法的”;甚至直接指责美国“哄骗日本进入战争”等等。这实际上否定了战后国际社会处理二战问题的国际法理体系与国际政治秩序架构,以及美国在其中的主导作用。不仅如此,如任这股思潮蔓延,还会在日本国民中煽起仇美情绪,危害美日关系大局。

更为严重的是,如听任日本否定历史,将最终触动“美主日从”的联盟基础。冷战时期的美日同盟是为了共同对抗苏联的威胁。冷战结束以后,美日同盟经过短暂的“迷失”,于20世纪90年代后期重新定位。其根本标志是1996年的新《日美安全保障联合宣言》和1997年的新《日美防卫合作指针》,日美同盟由 “防御型同盟”转向“地区主导型同盟”,其目标亦扩大为致力于亚太地区的“和平与繁荣”。日本的身份也由原来的“受保护的国家”转变成了“平等的伙伴关系国”。“9·11”事件以来,在美国全球反恐战略的激励下,日本所谓的国际角色正在日益突破“和平宪法”的约束。 2006年10月29日,美日安全磋商委员会议通过了《美日同盟:面向未来的转型与重组》文件,在所谓“共同战略目标”基础上,强化了美日在“周边地区”的预防性军事安全部署和联合操作机制,使美日的军事一体化步骤进入实施阶段。

美国强化美日同盟的同时,没有放弃对于日本的核保护权与军事控制。美日军事一体化措施虽然扩大了日本的自主权和国际责任,但也建立了一个对日本的可靠约束机制。这将使美日军事关系朝着美国与北约的那种军事关系发展,以确保日本不会脱缰而走向挑战美国霸主的地位。在这种背景下,一味放任日本否定历史,将使战后美日关系的一切制度建设失去合法性前提,使美国在美日关系中的盟主地位面临法理挑战。正如约翰·霍普金斯大学赖肖尔东亚研究所所长卡尔达所说,“如果把过去的那场战争正当化,势必同曾与日本作战的美国的历史观对立起来,那么在对历史做不同解释的基础上就无法建立稳定的同盟。”③

其二,日本坚持错误史观可能打乱美国亚太战略部署。

美国一直把日本作为其在亚太地区的核心盟国。美国亚太战略的根本目标就是要通过美日同盟借助日本力量遏制可能的战略对手,按美国意图解决地区热点问题,确保其在亚太地区的主导地位。为实现这一战略构想,美国希望日本充当“亚洲的英国”。2000年的《阿米蒂奇报告》明确提出把“英美关系作为美日同盟的典范”。但由于日本坚持错误史观等原因,日本不可能成为“东方的英国”。 2006年9月14日,时任美国众议院国际关系委员会主席的海德在国会听证会上指出,日本可以在亚洲扮演类似英国作为美国盟国所扮演的重要角色,但是,一个重要的区别是,“英国事实上与所有邻国都不存在领土争端和悬而未决的历史问题,而这些问题却存在于日韩、日俄、日台(应当是日中)之间。”他质疑“在这些历史和领土问题仍未解决的情况下,把美国的利益全部压在日本一国身上是不是一项可靠的政策?”海德强调,亚太地区是一个潜伏危机和不确定性的地区,尤其需要美国的盟国保持一致,但是日韩作为美国在该地区的两大盟国至今不能加入一个共同的联盟,日本对此难辞其咎。兰托斯则更加直白地指出,他“坚信日本在新的东北亚安全架构和国际社会中可以扮演更伟大的角色,但是只要日本领导人一意孤行地冒犯韩国和中国,那么要想实现这些重要而紧迫的目标是非常困难的。”④

这些美国政要的看法是符合实际的。日本坚持错误史观,特别是首相一再参拜靖国神社,不仅恶化同受到日本侵略的亚洲国家的关系,使日本在亚洲陷于孤立,而且严重损害日本的道义形象及国际作用与影响。这也是日本2006年“争常”失败的要因之一。这使得日本作为美国的盟国在支持与配合美国的亚太和全球战略方面的分量大打折扣,无法与英国的地位和作用比肩。

日本的所作所为还可能直接冲击和干扰美国的东亚战略目标。当前,解决朝核问题、实现半岛无核化是美国亚太战略的重点和当务之急。而中国和韩国在其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与影响。如日本在历史问题上过为已甚,恶化与中、韩关系,势必会妨碍美国在解决朝核问题上的布局,扯美国的后腿。在对华战略方面,美国坚持实行遏制与接触、合作与防范的两手政策。随着中国的不断壮大和中美利益交汇日益增多,对华接触、合作的一面愈益成为美国政府对华政策的主流。为配合其对华战略,美国希望日本既不要同中国走得太近,又不要同中国过分交恶,以至引发冲突与对抗。因为,日本同中国关系过密,会妨害美国“制华”战略,美国还担心中日联手动摇其在亚太地区的霸主地位;反之,如果由于历史等问题而使日本长期与中国交恶,甚至导致中日对抗,可能波及中美关系,甚至可能把美国卷进去,这同样不符合美国对华政策目标,不利于美国的根本战略利益。同时,如果美国对日本篡改历史的错误始终保持沉默,就难免有默许、怂恿之嫌,将引起中、韩的疑虑,在美与中、韩关系中投下阴影。

其三,如一味容忍日本否定历史,将可能招致日本极右思潮进一步泛滥和极端民族主义势力兴起,为日本推行独立自主路线,摆脱美国控制,甚至成为拥有核武器的真正军事大国提供条件。

如此,日本将不但可能挑战美国在亚太地区的主导地位,还可能对美国自身的安全构成威胁。兰托斯就此指出,“当我们遥望下一个60年的美日关系时,除了日本极端的右翼民族主义者,日本自愿坦诚和开放地对待其过去将符合所有人的最佳利益。”事实上,美国在日本入常最后时刻的消极态度就折射出美国为日本“松绑”的限度,用美国人的话讲,“日本仍处于在国际社会寻找恰当地位的途中”。因此,对日本进行一定程度的敲打,意在告诉日本,其成为“正常”国家的进程不能背离美国的战略利益轨道。

其四,经历过二战的老兵在推动美国转变态度方面起到了重要的先声作用。

海德曾是二战时期美国海军陆战队队员,老布什曾是美国空军飞行员,而兰托斯则是纳粹大屠杀的幸存者。在以这些人为代表的那代人看来,日本否定二战历史无疑是对他们进行的反法西斯战争的亵渎和否定,损害了他们的道义尊严,因此他们的反应尤为强烈。海德在2006年9月14日的听证会开幕词中指出,靖国神社宣称日本在亚洲发动战争是为了把亚洲人民从西方帝国主义的枷锁中解放出来,这“不是以事实为基础的”。⑤兰托斯则更加尖锐地指出,日本患有历史健忘症,其最显著的例子是首相参拜靖国神社的行为,“参拜供奉14位甲级战犯的神社无异于在希姆莱、鲁道夫·赫斯等德国纳粹头子坟前敬献花圈”,“向战犯表达敬意是道德的败坏,有损于日本作为一个伟大国家的身份。参拜必须停止。”至于否认南京大屠杀的历史教科书,兰托斯强调“否定历史的人必定会重演历史,这种行为必须停止”。⑥

美国是为了自身的利益才转变其对待日本错误史观的态度。美国态度的正面变化对安倍首相在一定程度上调整其不正确的立场起了重要的作用。

安倍在当选日本首相之前,在历史问题上同小泉一样持鹰派观点。他一再表态支持小泉参拜靖国神社。他自己身为内阁官方长官也前往参拜,并对关于历史问题认识比历届首相都中肯的村山富市前首相1995年8月15日讲话与“河野讲话”表示反感和质疑。他在当选首相后,对历史问题的态度有明显改变。他明确认可并承诺继承村山富市1995年“8·15”讲话与河野洋平1993年“8·4讲话”精神,承认过去日本的侵略和占领对亚洲国家造成了“巨大的损害和痛苦”,并对此表示深刻反省和道歉;关于战争责任问题,他承认当时的日本领导人,包括他的外祖父岸信介对此负有重大责任;针对日本极右翼否定东京审判,他强调说“日本根据《旧金山合约》接受远东军事法庭审判结果。日本不应对审判结果有异议”;在关键的参拜靖国神社问题上,他改变过去那种“参拜有理”、“一定参拜”的强硬态度,而采取“模糊策略”。安倍对历史问题态度的转变固然有打开日本对中、韩关系僵局的考虑,更重要的是与美国相关立场的变化有关。在历史观和参拜靖国神社问题上,日本对其他国家的批评置若罔闻,但“太上皇”美国发出了警示,它不能不洗耳恭听和遵命而行。最近,安倍内阁在“慰安妇”问题上出现了反复,明显从“河野谈话”立场后退。由于美国朝野对此表示了明确的反对态度,迫于这种压力,安倍不得不再次转圜,重新认可“河野谈话”,并对“慰安妇”问题公开道歉。安倍上台伊始,便闪电访问中韩两国,在一定意义上也是为了响应美国希望日本改善与亚洲邻国关系的愿望。同时,主要由于来自美国的压力,靖国神社当前已开始就其文字说明进行部分修改,重点修改“日美战争是美国总统罗斯福为了实现经济复兴而强行发起的”这部分内容,以减低对于美国的刺激。可以说,美国在历史问题上对日本进行的敲打已经初见成效。

不过,美国态度的转变是有限度的,因而对于日本历史观的影响也是有限的。美国政府至今不愿在日本历史问题上全面而明确地说明其基本立场,而且其对日本的批评主要直接涉及美国与美国利益的问题。除了“慰安妇”问题外,美国对日本篡改其侵略中国等亚洲国家的历史基本上仍不闻不问。因此,美国立场的有限调整对日本没有造成太大的压力,日本因而没有从根本上改正其错误史观。如靖国神社虽然已开始就其涉美部分的说明文字进行修改,但是正如这次文字修改的总负责人永江太郎所强调的,修改文字说明并不是修改日本的历史观,靖国神社有关“大东亚战争的责任在于美国和中国,日本只是被迫进行自卫战争”等展览的基本理念仍然维持不变。⑦这种理念尤其集中在涉华文字说明之中。这些文字仍荒谬地将中日关系恶化的原因归咎于“中国的抗日恐怖活动”;把扩大侵华战争归因为“中国拒绝日中和平”;将卢沟桥事变的原因称之为“中国枪击卢沟桥的日本军”;胡说上海“八·一三”事变是由“中国方面的挑衅”而引发的,等等。日本政府所以听任靖国神社坚持上述种种明显歪曲历史事实的错误观点,一个重要的原因就在于美国的含糊态度。正因为美国不反对它这样做,日本才在坚持和宣扬错误史观方面有恃无恐。

美国转变态度的另一局限性是,它毫无根据地“担心”中国利用历史问题在美日关系中打下楔子,危害美日同盟的发展。事实上,美国这次对于日本的“敲打”就是在尽量降低历史问题对美日同盟关系的负面冲击的前提下进行的。首先,在时机的选择上,2006年9月小泉政府任满,面对即将下台的小泉政府在历史问题上向日本示警不会对美日关系造成太大的影响,同时可以向即将接替小泉的下一届日本领导人传达信息,以期日本在否定历史方面有所禁忌。再者,准备接任小泉的安倍晋三曾经质疑东京审判的合法性,坚持战争以胜负论英雄的强权历史观,这在美国看来比小泉执意参拜靖国神社的行为更加危险,因而必须向日本及时发出警告,使其能以更加符合美国利益的方式处理历史问题并改善与亚洲邻国的关系。美国对损害美日关系的顾忌表明,美日同盟仍然是美国亚太战略的基石,因此历史争端不会成为美日关系的主题。美国也不可能在中日之间维持平衡。美国需要与日本建立和发展愈益紧密的盟友关系并依托牢固的日美同盟有效地实施“接触加遏制”的对华双重战略。因此,美国对日本否认“南京大屠杀”和歪曲侵华历史仍持不介入的消极态度。

总之,美国对待日本历史问题态度的转变既有其积极的一面,也有其局限和消极的一面,而局限和消极的一面是主要的。这是由美国的亚太战略和全球战略需要及其强权政治的本质决定的。

注释:

①人民网:“美国设想就历史问题构建中日美三边对话”, at http://world.people.com.cn/GB/1029/42355/4142857.html.

②Albert Milbank,"Japan's History Problem",Washington Post,Aug.17,2006,p.A25.

③新华网:“美专家:历史问题同样影响美日关系”,at http://news.xinhuanet.com/comments/2006-05/01/content_4498030.htm.

④"Japan's Relationship with Its Neighbours:Back to the Future?" Hearing Before the Committee on International Relations,House of Representatives,September 14,2006.See http://commdocs.house.gov/committees/intlrel/hfa29883.000/ hfa29883_0.HTM.

⑤"Japan's Relationship with Its Neighbours:Back to the Future?" Hearing Before the Committee on International Relations,House of Representatives,September 14,2006.See http://commdocs.house.gov/committees/intlrel/hfa29883.000/ hfa29883_0.HTM.

⑥Ibid.

⑦“日本的历史观没有变”,《参考消息》,2007年1月23日。

标签:;  ;  ;  ;  

浅析美国对日本历史问题态度的转变_日本中国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