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1例口腔颌面部及颈部间隙感染患者的诊治分析论文_张长彬1 张荧荧2 付帅1 马文1 崔庆赢1,黎明1

张长彬1 张荧荧2 付帅1 马文1 崔庆赢1 黎明1(1昆明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2 昆明医科大学;云南昆明650000)【摘要】目的:口腔颌面部及颈部间隙感染诊治的临床效果。方法:纳入本科室2014年7月至2019年7月收治的口腔颌面部、颈部感染患者351例,对所有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临床诊断,进行脓液细菌培养、血液检查以及药敏试验,根据检验结果合理使用抗生素,常规脓肿切开引流治疗,评估治疗结果、转归等。结果:(1)口腔颌面部、颈部间隙感染情况:颌下44例,占12.54%;眶下12例,占3.42%;咬肌41例,占11.68%;颊19例,占5.41%;翼下颌9例,占2.56%;口底20例,占5.70%;咽旁44例,占12.54%;舌下5例,占1.42%;颈部23例,占6.55%;面部多间隙112例,占31.91%;颞间隙7例,占1.99%;颏下15例,占4.27%。(2)脓液细菌培养结果:143例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占40.74%;208例感染革兰阴性杆菌,占59.26%。(3)治疗转归情况:出现酸中毒症状的患者有8例,占2.28%;经对症治疗后症状缓解,所有患者均康复出院,住院时间均值为(9.16±0.65)d。结论:口腔颌面部及颈部间隙感染患者应及早进行积极的切开引流治疗、抗菌治疗,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进行综合处理,最大限度提高临床总有效率,避免患者错过最佳的治疗时间。【关键词】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颈部间隙感染;诊治;脓肿切开引流口腔颌面部、颈部间隙感染是临床常见病,是发生在颌面部、颈部潜在筋膜间隙内的细菌感染性疾病,多由牙源性引起,病情发展比较迅速,若治疗不及时,可引起严重并发症,如:菌血症、脓毒血症、败血症、呼吸困难等,严重可导致死亡,属于口腔颌面外科的一种急症[1]。该病起病急骤、病情发展速度较快,如若治疗不及时或方法不恰当,易引发弥散性蜂窝组织炎以及脓肿,增加败血症、脓毒血症等并发症发生率,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因此,对口腔颌面部、颈部间隙感染病情及时做出准确的诊断,并针对性治疗,可有效控制患者病情的转归,预防败血症、脓毒血症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保障患者生命安全。鉴于此,本文纳入自2014年7月至2019年7月收治的口腔颌面部、颈部间隙感染患者351例,目的是为口腔颌面部、颈部间隙感染患者提供一种有效、科学的治疗方法,具体研究情况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次研究从2014年7月至2019年7月,纳入该时间段内在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口腔颌面外科收治的口腔颌面部、颈部间隙感染患者351例,年龄在1-92岁,年龄均值为(47.88±1.96)岁;病程在1-11d,病程均值为(4.52±0.41)d。纳入标准:①均存在不同程度乏力、畏寒、头痛、发热、呼吸困难、吞咽困难、张口受限、局部红肿热痛等症状。②在我科均有详细的电子病历。排除标准:①处于哺乳、妊娠期的女性。②中途退出本研究者。③合并恶性肿瘤者。④合并血液系统疾病者。⑤临床资料不真实、不完整者。1.3 方法诊断方法:所有患者入院之后,医生详细询问患者病史,进行体格检查,并开具生化检查、血液检查、尿常规、便常规、心电图、胸片等检查项目,必要的时候开具口腔全景片检查。同时进行脓液细菌培养、血液检查以及药敏试验等。治疗方法:①抗菌消炎治疗:所有患者均进行抗菌、补液治疗,在细菌培养结果还没出来之前,应根据临床经验或者脓液穿刺性状以及患者具体病史予以药物治疗。对于穿刺脓液是灰绿色,并伴有粪臭味者,应考虑为感染大肠杆菌或厌氧菌所致。对于穿刺脓液为黏稠黄色,应考虑为表皮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所致。细菌培养结果出来后,根据药敏试验选择抗生素。一般抗生素的组成结构为青霉素类/头孢类+硝唑类。②治疗经过:局麻或全麻下在脓肿低位切开,对各个间隙进行钝性分离,采用双氧水以及生理盐水进行交替冲洗治疗,确保彻底排脓,清除坏死组织,在脓腔留置引流条,每天盐水和双氧水交替冲洗,直至未见明显脓性分泌物流出,创口自然愈合。1.3 观察指标统计口腔颌面部、颈部间隙感染情况、脓液细菌培养结果、治疗转归情况等。2.结果2.1口腔颌面部、颈部间隙感染情况351例患者,颌下44例,占12.54%;眶下12例,占3.42%;咬肌41例,占11.68%;颊19例,占5.41%;翼下颌9例,占2.56%;口底20例,占5.70%;咽旁44例,占12.54%;舌下5例,占1.42%;颈部23例,占6.55%;面部多间隙112例,占31.91%;颞间隙7例,占1.99%;颏下15例,占4.27%。详见表1。2.2脓液细菌培养结果351例患者均进行脓液细菌培养,其中143例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占40.74%(143/351);208例感染革兰阴性杆菌,占59.26%(208/351)。2.3治疗转归情况351例患者均进行抗菌药物、脓肿切开引流治疗,其中出现酸中毒症状的患者8例,占2.28%(8/351)。经对症治疗后症状缓解,其中因6例患者感染严重且伴发有系统性疾病死亡外,其他患者均康复出院,住院时间为3-31d,住院时间均值为(9.16±0.65)d。3.讨论颌面部间隙大部分在颌骨与器官、肌肉之间,肌肉之间存在间隙,间隙的薄弱部位彼此相通,感染发生于某一间隙,往往会通过薄弱部位扩散,加重感染症状,形成口腔颌面部、颈部间隙感染,具体表现为腐败坏死性、化脓性,化脓性感染大部分是由于感染了金黄色葡萄球菌,而腐败性感染则是由于感染混合菌、厌氧菌、腐败坏死菌所致[2-4]。由于口腔颌面部解剖结构复杂,呼吸系统、消化系统一般均会通过口鼻与外界相通,周围的环境会加快微生物、细菌生长、繁殖,面颈部的毛孔、毛囊均有助于细菌、微生物生长、繁殖。感染症状向外部扩散,会导致多个部位感染,增加胸脓肿、脑脓肿、脓毒血症、败血症、纵膈炎发生率[5-6]。抗生素治疗是目前临床治疗口腔颌面部、颈部间隙感染的主要手段,在多种感染性、传染性疾病的治疗中取得了显著效果,但每一种抗生素的适应症、不良反应各不相同,如果滥用抗生素,往往会导致疾病进一步加重,二重感染、变态反应、毒副反应的发生率更高,存在诸多的药源性隐患,增加治疗难度、成本,加重患者心理、经济负担,因此合理的选用抗生素极为重要[7]。本研究对所有患者进行脓液细菌培养、血液检查以及药敏试验,根据试验结果合理使用抗生素。 研究表明经典的抗生素使用合并脓肿切开引流是间隙感染最基础有效的治疗方案[8]。脓肿切开引流是治疗口腔颌面部和颈部间隙感染的最有效方法。脓肿切开引流的手术切口一般在脓肿最低位,还要考虑尽力选择在愈合后疤痕隐蔽的位置,切开后要钝性分离扩大创口。引流一般用橡皮片或乳胶管建立引流。切开引流可以使脓液和腐败坏死物迅速排出体外,已达到消炎解毒的目的,同时可以缓解疼痛和局部张力,以及预防感染向颅内和胸腔扩散,避免菌血症、纵膈炎症等的发生。脓肿切开引流后,每日冲洗脓腔, 更换辅料。冲洗液一般选用生理盐水和双氧水交替冲洗,直至冲洗液清亮。在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收治入院患者中,多间隙感染相比单间隙感染更常见,对于多间隙感染患者,开放多个引流通道及将多个感染间隙贯通可以获得更有效的引流。多间隙感染的患者要做广泛的切口,必须有效地打开各间隙间的通路,达到更好的引流目的[9] 。早期尽可能将创口清理干净,消灭死腔,去除坏死组织,加快患者的康复时间。很多间隙感染的患者都会合并一些基础疾病,譬如:高血压、糖尿病、血液系统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等。这些系统系疾病导致机体免疫功能下降,进而机体的自我修复能力及抗感染能力降低,针对此类患者,要密切关注全身病情,给予营养支持,协调相应科室会诊,积极治疗系统系疾病,进而促进全身情况的恢复[10]。一部分患者伴有低蛋白血症以及电解质紊乱,根据血清蛋白和电解质水平,及时补充白蛋白和电解质。 针对感染患者能量消耗较大,积极联系我院营养科,给予营养支持。综上所述:口腔颌面部、颈部间隙感染患者及早进行脓液细菌培养、血液检查以及药敏试验,根据试验结果合理使用抗生素,同时进行脓肿切开引流,加强换药,期间密切观察,注意补充营养,积极治疗其他系统并发症,可促进患者机体康复。参考文献[1]王涛,李建虎,许志鹏,等. 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的临床特点及病原菌分析[J].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2018,34(6):809-812.[2]Lawrence R, Bateman, N. Controversies in the management of deep neck space infection in children: an evidence-based review[J]. Clinical Otolaryngology, 2017, 42(1).[3]Soto-Garita C, Carrera J P, López-Vergès S, et al. Advances in Clinical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of Chikungunya Virus Infection[J]. Current Treatment Options in Infectious Diseases, 2018(9816):1-13.[4]Soto-Garita C, Carrera J P, López-Vergès S, et al. Advances in Clinical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of Chikungunya Virus Infection[J]. Current Treatment Options in Infectious Diseases, 2018(9816):1-13.[5]王磊, 沈敏华, 黄伟琴,等. 老年糖尿病患者口腔颌面部感染临床治疗体会[J]. 中华老年口腔医学杂志, 2018, 16(2):87-89.[6]贺娟, 刘亮. 口腔颌面部感染患者的致病菌的分布及其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分析[J]. 抗感染药学, 2018(1):23-25.[7]解晨露, 李春梅, 孙强,等. 负压封闭引流在口腔颌面间隙感染中的应用[J]. 中国实用医刊, 2017, 44(11):108-110.[8]Rao DD,Desai A,Kulkarni RD,et al. Comparison of maxillofacial space infection in diabetic and nondiabetic patients[J]. Oral Surg Oral Med Oral Pathol Oral Radiol Endod,2010,110( 4) : e7-12.[9]Procacci P,Alfonsi F,Tonelli P. Surgical treatment of oroantral communications[J]. J Craniofac Surg,2016,27 ( 5 ) ,1190-1196.[10]Huang L,Jiang B,Cai X,et al.Multi-Space Infections in the Head and Neck:Do Underlying Systemic Diseases Have a Predictive Role in Life-Threatening Complications?. Journal of Oral and Maxillofacial Surgery,2015,73(7):1320. e1-1320.e10.

论文作者:张长彬1 张荧荧2 付帅1 马文1 崔庆赢1,黎明1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2019年12月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4/28

标签:;  ;  ;  ;  ;  ;  ;  ;  

351例口腔颌面部及颈部间隙感染患者的诊治分析论文_张长彬1 张荧荧2 付帅1 马文1 崔庆赢1,黎明1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