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到现在为止,在我国建筑工程施工项目中,混凝土依然占有很重要的位置,在整个施工过程,混凝土的质量严重影响整个建筑的质量,所以要对其进行很好的把控。在整个施工过程中使用好的混凝土不但能够使整个建筑质量得到提高,还能够很好的将整个建筑的美观性提高。可是要使混凝土的质量达到最高标准,工作人员就要在施工时对混凝土的质量进行严格把控,降低外部环境对混凝土的影响,从而禁止使混凝土裂缝的情况发生。本文就建筑工程在施工中混凝土出现裂缝现象的原因并做出对应的治理办法进行简单论述和研究。
关键词:建筑施工;混凝土;裂缝成因;治理措施
引言
现代混凝土施工当中,常会出现大量的工程裂缝,其主要形成原因涉及许多因素,所以从理论的角度上来说,要质量混凝土工程裂缝,需要针对性的对工程整体环节进行管控,但同时因为混凝土工程的复杂性,许多的工程单位对混凝土工程裂缝的治理效果并不全面,至此导致现代大量工程的质量下降。
1.建筑工程施工中混凝土裂缝产生的成因
1.1地基变形
在建筑工程进行施工的过程中,作业人员一定要重视建筑工程的地基问题,因为其也会使混凝土发生开裂的原因。例如:部分建筑在进行选址的过程中,由于没有对该位置的土质进行分析研究,基于该位置的土质比较松软以及不均匀都会导致后期地基出现不均匀沉降的现象。同时,在建设地基的过程中,还会因为建筑工人的操作不当而导致地基深度不一,所以就会对混凝土开裂埋下了隐患。另外,在对建筑进行设计的过程中,由于设计形状以及结构的设计不合理而导致房屋基础的沉降速度不一,进而引发地基发生变形的情况,不仅会发生开裂的现象,还会对建筑物本身造成严重的影响。
1.2材料方面的因素
材料的质量直接影响施工质量,混凝土作为最重要的施工材料,所起到的作用更加明显,在施工过程中,很多施工单位并没有按照施工要求进行选择材料,所选择的材料没有达到施工标准,尤其是选择水泥的质量时,水泥中所呈现的细度以及用量等呈现不合格的状态,严重影响混凝土的质量。在混凝土搅拌过程中,所添加的砂石等材料质量不达标,控制比例不符合标准,造成混凝土使用性能降低,刚性减弱,很容易因为收缩作用造成裂缝的出现。混凝土在使用过程中需要添加外加剂等材料,比如粉煤灰,如果添加过多或者过少,将会影响混凝土的质量,降低使用性能。
1.3操作或结构原因
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是存在诸多影响因素的,操作工艺、操作流程、操作方法和设计结构等多方面因素,同时会为裂隙产生带来一定影响,除此之外建设环境,周围温湿度情况也会影响到其自身硬度和完整性。操作工艺是最为关键、最为重要一部分内容,其自身价值和意义非同小可,然而在进行操作过程中往往是存在诸多影响因素的,自身结构设计合理性和整体工艺操作科学性,都会为实际工作带来一定程度影响。另外,养护操作也是十分关键一部分,后期出现裂缝,原因与养护工作、保湿、温度调节有着密切联系,正因如此,在进行治理过程中也需要充分关注到每一部分影响内容,充分从源头抓起,有效治理相关原因。
1.4建筑工程养护不足
建筑工程养护质量影响到建筑工程后续使用和质量。在建筑工程建造中,每天都需要对建筑工程进行养护,而建筑工程养护离不开成本消耗,尤其是大量建筑工程开工时,养护成本对于开发方是一项重大负担;所以很多开发方在例行养护时,要么偷工减料,要么不精心,导致建筑工程混凝土裂缝的发生。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建筑工程施工中混凝土裂缝的治理方法分析
2.1加强对于混凝土原材料的质量管控
要加强对于原材料质量的管理和控制,尤其对于混凝土裂缝产生,与原材料有着最直接、最密切联系,二者关系十分紧密,要充分认识,做好质量把关,确保去自身原材料质量过关之后才可以投入使用。偌大的建设项目,所有部分内容都是由一类又一类技术、一类又一类材料所构成,所以材料质量直接影响着建设质量,如材料质量出了问题,建设质量也会得不到保障。为了避免后期产生裂隙等问题,必须要从源头出发,抓住相关材料质量管理,将所有材料质量进行严格控制。除此之外,材料选择要兼顾经济性和质量性两方面特点,这两部分内容价值和意义非同小可,要因地而异,因项目需求而异,根据实际需求对相关材料采取有效措施,提升质量管理工作有效性。要明确每一部分所使用原材料自身性能等方面特点,根据性能和实际建设需求,来对各类材料进行全面有效控制。除了材料控制之外,材料应用配比等方面内容也需要进行合理有效控制,从而提升材料应用质量。
2.2控制混凝土配比
混凝土的配比如果出现问题,那么就必然会导致工程裂缝的产生,而针对此点的治理措施方面,主要需加强对工程实际要求的认知,进而在此基础上针对混凝土配比中的各项材料进行设计,并通过相应的管理制度要确保工作中的准确性,最终在此两项措施的保障之下,能够有效质量现状中混凝土配比出现不足的问题。此外,关于部分混凝土配比中受到外界污染的现象,则需要重视混凝土配比工作时的环境清理,一般来说混凝土配比工作不能在主要的工地内进行,而是应当在距离实际工地不远的空地上进行。
2.3优化混凝土结构
结构合理性与否,也会影响到其自身承重性等方面情况,对于自身材料和结构性能都有一定影响。要对结构进行合理有效设计,确保结构符合力学要求,将其自身结构力学合理性进行显著提高,这一点对于整体质量的提升也有很大作用。一般在这一过程中,如果存在混凝土结构力学不合理,那么自身承重能力等情况就会受到影响,从而产生质量问题或混凝土裂缝,因此应关注混凝土的结构问题,进行有效的数据分析,选取适合的结构选型,保证其安全性能,稳定可靠。
2.4提升施工工艺
建筑施工过程中所使用的技术应该适应工程要求,提升混凝土的使用性能,在施工之需要做好准备,工作人员对施工环境进行分析,将周边的地貌以及水文环境等因素进行整理分析,并根据实际情况设计施工方案。如果地质环境比较复杂,需要着重注意地基处理,合理控制施工过程,有序进行,加强现场管控,做好防护措施。在混凝土浇注过程中需要使用分层浇筑的方式,施工工艺提升,并且保证浇筑连续性,在施工过程中将浇筑距离控制在2米以内,如果超过这个高度,需要使用串管等工具完成浇筑。工作人员应该严控振捣作用,控制时间以及力度,均匀振捣,同时清除接缝,防止出现漏振等现象,影响质量。
总结:综上所述,建筑工程的施工过程中,混凝土裂缝的出现是不可避免的,而最大限度的规避混凝土裂缝,是每个施工单位都能做到的,因此,在材料的选取上、材料的配比上、设计图纸改善上、工程监理的完整性上、后期的维护护养中进行一定的规化与整理,能最大程度地避免混凝土裂缝的产生。
参考文献:
[1]王磊.建筑工程施工中混凝土裂缝的成因与治理措施[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7(14):247.
[2]林应淦.建筑工程施工中混凝土裂缝的成因与治理措施分析[J].四川水泥,2018.(6):289.
[3]顾恒卫.浅谈建筑工程施工中混凝土裂缝的成因与治理[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7(21):130.
[4]史文斌.建筑工程施工中混凝土裂缝的成因与治理[J].居业,2018(9):89.
[5]陈晓峰.建筑工程施工中混凝土裂缝的成因及控制研究[J].门窗,2018(2):189.
论文作者:路浚慎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细部》2019年第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0/15
标签:混凝土论文; 裂缝论文; 质量论文; 材料论文; 过程中论文; 建筑工程论文; 建筑论文; 《建筑细部》2019年第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