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显娟[1]2008年在《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识别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问题的日益严重和由此带来的严重的经济后果,财务报告舞弊问题已经引起了广大投资者、债权人和政府监管部门以及会计准则制定机构的极大关注。如何识别财务报告舞弊,如何对财务报告舞弊进行治理并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是一直令会计界头痛的问题。国外对于财务报告舞弊的研究已经相当广泛,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然而,国内关于财务报告舞弊的研究还处在浅层面的规范研究阶段,主要涉及舞弊的动机、成因和预防等方面的理论研究。采用实证研究的并不多见,而站在公司内部治理结构角度研究财务报告舞弊的更少。当上市公司有强烈的舞弊动机时,某些不完善的公司内部治理结构为上市公司提供了一个机会,且成为舞弊最深层次的原因。本文从公司内部治理结构的视角出发,结合中国的特殊情况,研究了公司内部治理结构对财务报告舞弊的影响,试图找到识别和治理财务报告舞弊的行之有效的方法。文章在研究国内外相关的理论文献和深入分析中国现有的公司内部治理结构现状的基础上,对我国上市公司的公司内部治理结构与财务报告舞弊的关系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若干理论假设。在实证部分,本文以32家被公开处罚的上市公司和32家对应的非舞弊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以是否发生舞弊为因变量,以公司内部治理结构因素(股权结构、董事会特征和监事会特征)为自变量,在控制公司规模的基础上,对两类公司进行均值检验,然后选择了一系列的控制变量,并构建Logistic模型进行了回归分析。研究发现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执行董事比例和当年董事会召开的次数均对财务报告舞弊产生显着的影响,而在其他内部治理结构因素方面并无显着差异,说明我国现有的公司内部治理结构情况还存在很多缺陷,未能有效地防止、发现和纠正财务报告舞弊。然后,文章通过Logistic向前回归法,得到了最终的识别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的模型,并检验模型的判别准确率。最后文章提出治理财务报告舞弊的建议,概括本文的研究结论,指出本文有待进一步完善的地方并对研究课题的未来发展方向进行展望。
卢涛[2]2013年在《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行为识别及其监管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诚信”对于转型经济,特别是转型经济中的资本市场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资本市场作为资源配置、价格发现、资金筹集的场所,其功能的有效实现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质量。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引起的股价波动、内幕交易和市场操纵等问题严重损害资本市场功能,打击投资者信心、损害市场效率,甚至会危害国家经济乃至政治安全。因此,系统研究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及其监管机制,在宏观上有利于提高资本市场效率,维护投资者利益,在微观上有利于促进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完善,提高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质量和公司的诚信意识。论文第一章为导论。该部分提出本文的研究动机和研究意义,界定相关概念,明确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本章阐述了财务报告舞弊的普遍存在及其巨大危害,借鉴前人研究成果,对财务报告舞弊进行了准确的概念界定,总结了与财务报告舞弊相关的概念,包括盈余管理、会计错误和会计信息失真等。该章指出本文研究内容:在对财务报告舞弊相关文献进行综述和对基本理论分析之后,研究了财务报告舞弊的识别,并对中美财务报告舞弊识别进行了实证分析,在分析了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的成因后,提出了基于我国国情的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监管路径。本文使用了规范分析和实证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第二章为文献回顾,具体包括财务报告舞弊的成因、财务报告舞弊的侦测识别,和财务报告舞弊的监管。从已有研究成果来看,国外特别是美国的研究已经比较深入、系统,形成了财务报告舞弊理论,在研究方法上多采用规范分析和实证分析相结合的办法。由于我国资本市场只有20多年的历史,相比美国而言,我国对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除此之外,中美两国财务报告舞弊比较研究在已有研究成果中比较少见,本文在这方面则进行了初步尝试,通过比较研究,试图从美国经验中获取一定参考价值。因此,通过对已有文献的梳理,本文确定从财务指标角度进行财务报告舞弊的识别研究,并基于和美国对比角度提出中国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监管思路,在研究方法上,采用规范分析和实证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第叁章,笔者分析了财务报告舞弊的经典理论,包括信息不对称和利益驱动理论、产权理论、博弈论、“有限理性”理论和其他财务报告舞弊理论。信息不对称和利益驱动理论认为财务报告舞弊的动机是利益驱动,而信息不对称则是财务报告舞弊的必要条件;产权理论认为上市公司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而导致的“委托一代理”问题是导致上市公司特别是中国国有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的根本原因;博弈论理论认为财务报告的提供者和需求者存在不完全相同的利益诉求,再加上相关制度的不完善,报告提供者和需求者会就会计信息真实性进行博弈,而信息的真实性将取决于博弈双方最终所达成的均衡;“有限理性”理论从过程理性和结果理性角度来分析财务报告舞弊的发生,该理论认为现行的财务评价指标体系是以结果为导向的,这是财务报告舞弊的诱因。此外,本章还从白领犯罪、烂苹果理论和外部性理论角度分析了财务报告舞弊。第四章介绍了财务报告舞弊的识别。第一节总结了财务报告舞弊七种常见手段,并介绍了各种手段的具体操作方法;第二节介绍了财务报告舞弊的识别方法,包括关注审计风险较大的会计账户、从外部观察财务报告舞弊、从报表勾稽关系观察财务报告舞弊行为和移动指标波动预警等;第叁节介绍了财务报告舞弊识别模型,包括单变量分析、多元判别分析、逻辑回归模型、线性概率模型、专家系统、递归分割算法、神经网络模型和逻辑回归模型等,并指出了这些模型的优点和缺点。第五章对财务报告舞弊的识别进行基于中美比较的逻辑回归分析。这一部分笔者对上一章提出的各种模型进行了优劣对比,并最终选择了逻辑回归模型作为本文的实证模型。实证研究了与财务报告舞弊有关的因素,试图分析与财务报告舞弊相关的客观指标。通过对中美两国的样本分别进行分析,以期发现两国之间的差异。在变量的选择方面,出于数据可获得性和可度量性考虑,本文实证研究使用了可从上市公司财务报告中直接获取的舞弊动机指标而不是环境控制指标。在研究中,本文将样本分为舞弊公司和非舞弊公司。美国样本59个舞弊公司和51个对比公司的逻辑回归分析表明,操控性应计账目在叁年内的波动(财务报告舞弊发生当年以及发生前两年)与财务报告舞弊有正向关系。结果还显示财务报告舞弊与舞弊发生当年及前一年经营状况恶化程度有关系。通过单变量分析与多变量分析,分别生成一个二维模型和一个四维模型,来判别并归类110个公司的样本。实证结果表明,四维模型的表现优于二维模型。对中国样本69个舞弊公司和58个对比样本公司进行同样的逻辑回归,发现应收账款在叁年内的波动情况与财务报告舞弊有正向关系,而存货在叁年内的变化与总资产收益率ROA和财务报告舞弊有负向关系。通过单变量分析和多变量分析,分别生成一个二维模型和一个叁维模型,来判别127个样本。实证结果表明,叁维模型的表现优于二维模型。根据中美差异,我们可以看出美国舞弊公司更倾向于采用虚假销售、提前确认销售或有意扩大赊销范围调整利润总额等方式进行财务报告舞弊。而中国舞弊公司则倾向于通过非营业活动提高净利润的方式进行财务报告舞弊。第六章分析了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的产生因素。第一节指出,利益驱动是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的根本原因,而最主要的利益驱动则来自于上市公司、地方政府和会计师事务所、投资银行等中介机构。第二节从我国资本市场的融资制度角度分析了我国企业偏好股权融资。再次,本文比较了股权融资和债务融资并指出股权融资的低成本性、低风险性和无偿性是我国上市公司偏爱股权融资的重要原因。第叁节指出了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的决定性因素,并指出道德和制度是财务报告舞弊的决定性因素。在分析了道德的内涵和道德对人类观念和行为的影响之后,本文从证券市场的约束机制和监管机制两个方面分析了我国财务报告舞弊的原因。在分析制度因素之后,本文从道德角度对财务报告舞弊的决定性因素进行了分析:本文阐明了道德的内涵特别是职业道德的内涵,在分析职业道德时,本文重点分析了会计职业道德在财务报告舞弊中的决定作用,并从叁个角度分析了我国会计职业道德引发财务报告舞弊的可能性。第七章探讨财务报告舞弊的监管路径。第一节介绍了基于博弈主体的财务报告舞弊治理模型,广义的财务报告舞弊治理参与方包括监管机构、外部审计者、内部审计者、公司高层管理者、董事会、审计委员会等。监管机构包括证券监督委员会和会计准则制定者,他们在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治理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本文也正是从这一角度来分析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的治理。第二节回顾了“安然事件”之后美国财务报告舞弊监管政策。《2002年萨班斯一奥克斯利法案》的出台不仅是在新形势下对19世纪30年代大萧条出现之后美国制定的《1933年证券法》和《1934年证券交易法》的补充和修改,而且对会计和审计行业规范、公司治理责任、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分析师合规尽责和证券交易委员会的职责和权力等给予了新的诠释。第叁节从股权分置后我国资本市场环境变化和我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所存在问题的角度分析了基于中国国情的上市公司监管环境。第四节提出了基于美国经验和我国国情的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监管路径。监管层面应该借鉴美国经验,建立健全证券评级制度、强化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制度和完善上市公司诚信机制。通过这些措施,以达到对中国资本市场财务报告舞弊行为加强监督管理的目的。本文最后一章总结了本文的研究结论、主要贡献和研究局限性,指出未来的研究方向。
李琳[3]2016年在《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识别研究》文中提出天然气巨头安然公司的轰然倒塌震惊了全世界,财务报告舞弊问题已经不容忽略。自我国证券市场建立以来,财务报告舞弊的问题就一直伴随着证券市场的发展。制造业上市公司作为主力军,它的财务报告舞弊问题已然成为阻碍我国经济正常有序发展的绊脚石。本文通过建立舞弊识别模型,旨在为审计准则的完善提供对策建议,也希望能够提高监管部门、注册会计师和投资者对上市公司舞弊的识别率,防范财务报告舞弊的发生及其带来的风险或损失。首先,本文选取2006-2015年因提供虚假财务报告而被中国证监会处罚的制造业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基于内部控制和舞弊叁角关系理论,在内部控制框架中寻找可以通过内部控制要素加以控制的方法,从压力、机会和借口叁方面描述的财务报告舞弊的一般性特点,选取了18个相关变量,通过运用赋值法给非财务信息进行赋值。以实证分析为主,理论分析为辅。运用配对样本T检验、相关分析和二项Logistic回归等统计分析法为手段,得到10个显着识别制造业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的变量,建立了针对制造业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识别的模型。该模型的整体识别率为80.65%,能较好的识别出前期的财务报告舞弊迹象。此外结合我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现状与实证检验所得到的结果,从内部控制角度,提出防范财务报告舞弊的政策建议:完善企业内部控制环境建设、注重风险评估,制定风险防范和应对策略、提升控制活动的执行效率与效果、加强信息与沟通的及时性与准确性、建立健全内部监督机制。由于不同的行业它的情况不同,因此同一个财务报告舞弊识别模型不一定适用于全部的行业,本文针对制造业这一行业,来建立的Logistic回归模型,可以较好的识别制造业上市公司发生财务报告舞弊的可能性。
游璐菁[4]2017年在《信息技术服务业上市公司财务报表舞弊识别模型研究》文中认为当前由于我国证券市场不规范,加之上市公司内部治理混乱、外部监管不严、投资者鉴别能力较差等诸多因素,导致财务舞弊现象屡禁不止,不仅致使证券市场混乱不堪,还严重误导了外部信息使用者,做出错误的经济决策,使得社会经济资源配置效率低下,拖缓了我国经济发展的脚步。从我国证监会处罚公告来看,当前我国信息技术服务业上市公司发生财务舞弊现象较为频繁,这也与我国因前处于"互联网+"浪潮下,该行业步入社会转型期,在竞争日趋激烈的内忧外患之下必然发生的现象。财务舞弊问题一直以来是国内外学者研究关注的焦点,但是以往的研究建立的财务舞弊识别模型基本都是针对全行业的普适模型,而没有考虑到行业间的差异性,所以这种模型缺乏行业针对性。基于以上这种考虑,笔者以被公开处罚次数较多的信息技术服务业为对象,对这个行业的上市公司采取研究,充分考虑到该行业的经营特征选取了一系列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构建起该行业的财务舞弊识别模型,为外部信息使用者快速有效地识别该行业财务舞弊迹象提供了一种简便易行的方法,也为今后展开细分行业的财务舞弊鉴别做好基础性准备工作。笔者所研究的这篇文章大致分成六个部分。第一章为序章。简洁清晰地介绍了本文的背景和具有的意义,会使用的实证模型以及所要研究的对象,还点明了本文的创新之处。第二章是关于文献的归纳与总结。这一章把本文所涉及的基本概念和理论归纳阐述,还把国外与国内关于财务舞弊的研究成果进行对比,提炼升华得到了相应结论。第叁章是理论回顾。本文在这一章着重回忆了所选择的行业即信息技术服务业在当前十叁五下相关经营特征,以及它们可能会采取怎样的方式进行舞弊,进一步解释了导致舞弊产生的相应理论,从而将该行业进行了全方位分析。接下来第四部分开始进入主题,详细介绍了本文如何选定的样本、模型和指标。先把所涉及的样本确定下来,其次通过比较选择了应用最为广泛的Logistic回归模型,最后综合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建立起财务舞弊识别模型的指标体系。第五章是实证部分。目的是得出该行业的财务舞弊实别模型再检验它的识别效果,证明该模型对以后研究有用。把上一章归纳整理的指标展开显着性检验,然后对通过了检验剩余的指标展开皮尔逊相关性分析,再把上一步验证出的指标结合所选回归模型展开分析,最终得到了该行业识别舞弊的简单易行的回归模型,接着对于最终选入模型的指标变量进行解释,还需要利用检验样本对所得模型再次进行测试,检测行业模型的识别效果。第六章是结论及建议。对前文的研究进行总结分析的基础之上,根据得到的财务舞弊识别模型对信息技术服务业提出能够有效防范舞弊发生的对策建议,并说明了该文现存的局限性。本文研究创新点主要包括:1.在研究对象上,本文查阅了证监会处罚公告,选取了公认的舞弊频繁发生的信息技术服务业,作为本文所要研究的对象,并且建立了简单易行的识别模型,还对模型的有效性展开了检验,丰富了财务舞弊识别领域细分行业的研究。2.在研究内容上,指标设计中囊括了反映企业的偿债能力、运营能力、盈利能力、发展能力这些财务指标以及公司治理、公司经营、审计信息等非财务指标,构建了适用于信息技术服务业上市公司财务舞弊识别的指标分析体系,突破了原有舞弊识别模型仅包含单一的财务指标,缺乏对于非财务指标的考量,改进了指标变量体系,全方位多角度地来探讨舞弊成因,极大地丰富了该领域的研究,完善了相关理论。3.在研究方法上,没有只局限于单一的定性分析或者定量分析,而是拓展现有视角,将二者结合起来,再结合信息技术服务业在当前经济大环境之下的经营特征进行研究,得出了对应于该行业的舞弊识别模型,最后还站在企业内部、外部监管者和投资者角度对防范该行业企业发生财务舞弊提出相应的建议。
董程程[5]2014年在《基于XBRL财务报告的舞弊识别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资本市场发展尚未成熟的我国,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现象十分严重,虚假的财务信息既会影响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还会给社会带来不良影响。目前国内外关于财务舞弊问题的相关理论研究尚未形成一套较为成熟的研究体系,尤其是针对XBRL财务报告舞弊识别的研究更是少之又少,其实证研究也尚处于探索阶段。强化对XBRL网络财务报告舞弊的识别控制,是完善资本市场的信用体系、维护资本市场的正常秩序、重建投资者信心的必然选择。本文主要研究XBRL技术对于会计舞弊环境的影响以及XBRL环境下如何有效地识别财务舞弊。通过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本文共得到叁个结论:首先,XBRL技术的独特优势对于财务报告的呈报具有很大的推动作用,XBRL财务报告的推广与发展势在必行。其次,XBRL对于会计信息质量、审计、内部控制以及监管等都有着各种影响,在这种影响下,正在悄悄的改变着财务舞弊的舞弊环境,所以重新研究XBRL环境下舞弊公司的特征尤为重要,本文通过独立样本T检验,共得出15个显着的特征指标,详见表5-3。最后,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XBRL技术的特点,引入了财务指标和公司治理指标,以及与其相关的纵向偏离指标和横向偏离指标,利用Logistic回归模型建立了基于XBRL财务报告的舞弊识别模型,具有较高的识别率,并将XBRL环境下舞弊样本及配对样本回代模型,对比本模型与前人所研究得出的模型,其整体正确率高于前人所研究的模型,从而验证了XBRL环境下重新建模的必要性。
宋光亚[6]2011年在《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问题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文章选取了我国1998年至2009年间中国证监会网站上公开披露的财务舞弊的56家上市公司的75个舞弊年度为研究对象,并选取了与舞弊公司同行业、同年度的75个非舞弊上市公司年度作为控制样本进行研究。运用SPSS分析软件筛选出显着性的指标,并采用量子粒子群算法与BP神经网络结合方法建立的财务舞弊识别模型。研究表明:(1)从公司的财务指标方面来看,公司进行财务舞弊的重点区域为营运能力、偿债能力、盈利能力叁方面;其中,营运能力所涉及的总资产周转率、应收款项周转率和固定资产周转率等叁方面应是我们重点关注的对象;(2)从公司的股本结构和治理结构来看,我国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的特征主要表现为:监事会的规模较小、董事长与总经理趋向于两职分离、董事会的规模较小、独立董事的规模较大;(3)从公司的股本结构来看,我国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的主要表现为:股权集中度较低、流通股比例较高、国有股比例较低、法人股比例较高、第一大股东控制度较低;(4)从所出具的审计意见类型来看,被出具了非标准审计意见的公司进行财务舞弊的可能性较大;且报表报出后对收入、利润等进行调整的公司及在报告期更换会计师事务所的公司很有可能会进行财务舞弊;(5)同标准的BP神经网络比较可以发现:基于量子粒子群算法改进的BP神经网络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训练的速度,对易陷入局部最优点的状况进行改善,进而大大提高判断的准确度。最后文章从博弈论的角度构建了上市公司、会计师事务所、中国证监会和投资者的四方博弈模型,且在博弈模型中引入了法务会计这一治理舞弊的利器。通过对各博弈主体的行动策略及其博弈的均衡结果的分析,进而提出治理财务报告舞弊的对策:提高监管部门的监管力度和效率,加大惩罚力度,加强对外部审计的监管;加大对揭露上市公司舞弊的会计师师事务所的奖励,增强会计师事务所的专业素质、职业道德和独立性培养以提高审计效率和审计质量;加强对法务会计人员的培养,降低诉讼成本,提高胜诉的概率;加强风险教育,培育理性的会计信息需求主体。
周琼瑶[7]2011年在《基于叁因素理论的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识别模型研究》文中提出注册会计师行业因财务报告舞弊而产生,它从一开始就与舞弊处于一个博弈的过程。近年来国内外相继发生的重大舞弊事件使注册会计师的能力及存在价值备受质疑。各国政府或监管部门纷纷采取了相应的行动,提高审计人员识别财务报告舞弊的能力,降低审计风险,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我国2006年颁布的审计准则中的《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141号——财务报表审计中对舞弊的考虑》采用风险导向审计模式,强化了对重大财务报告舞弊的识别、评估和应对方法,但从我国实际的进展来看,该项准则对审计实践的指导作用有限。因此提高审计人员和其他信息使用者的舞弊识别能力,降低相关风险是本文的研究目的所在。本文以舞弊叁因素理论为理论基础,从压力、机会、借口叁个方面寻找舞弊风险因素,以上市公司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现金流量作为压力因素的代表性变量,以上市公司的股权集中度、独立董事在董事会中所占的比例,董事会规模这些公司内部治理指标作为机会要素的替代,以上市公司高管的年薪作为借口因素的替代。文中选取了2001-2010年间被处罚的95家上市公司和配对的95家非舞弊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对所选取的变量在舞弊公司和正常公司之间进行配对检验,寻找舞弊征兆,再通过逐步回归,建立了联系我国实际的Logistic财务报告舞弊识别模型。文中根据叁因素理论建立的模型的总体判别率达到73.3%,能较好地识别舞弊。证明了上市公司面临舞弊压力(动机)、机会和借口时发生舞弊的可能性越高。此外本文发现,财务状况,董事会规模,高管薪酬与上市公司发生财务报告舞弊有显着的相关性。其中持有大量其他应收款、货币资金,资产负债率越高和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越小,表明公司面临的压力越大,越有可能发生舞弊。董事会规模越小,越有可能被高管控制,上市公司越有可能进行财务报告舞弊。高管的薪酬越低,企业进行财务报告舞弊的可能性越高。文章最后提出建议,审计人员、投资者和监管机构可以使用本文建立的模型识别舞弊,降低相关的风险,规范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提高市场透明度。
林琴[8]2011年在《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识别实证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经济发展,上市公司数量的增加,各国由于财务报告舞弊所产生的丑闻也越来越多,国外如施乐、安然、世界通讯等世界五百强的舞弊丑闻打击了投资者的信心,也迫使美国出台了严厉的萨班斯法案以加强监管,而国内的舞弊状况也不容乐观,除了德隆系和格林柯尔系的舞弊事件,近期的两面针和夏新电子的财务舞弊也颇为引人关注。如何更好的识别上市公司的财务报告是否舞弊已经成为了各国监管结构最为关心的问题。本文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希望通过对财务报告舞弊的研究,构建出识别模型,起到对财务报告舞弊的侦查作用。能够及早的识别上市公司的财务报告是否舞弊有着重大的意义,对于国家而言能够保证证券市场的正常有序、公平有效,对于社会能够起到促进社会稳定和谐的作用,对于众多投资者而言能够及时维护投资者的利益,避免其财产受到损失。本文通过介绍财务舞弊的概念、研究模型和动因理论,分析了论文所采用的BP神经网络模型具有的优势和我国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的形成动因,并根据分析的结果取得变量构建了BP神经网络识别模型,通过检验发现该识别具有良好的识别效果。最后就论文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个人的看法,并说明了在新的会计准则下财务舞弊识别的新发展。本文共有五章,各章研究内容如下:第一章引言。本章先介绍了研究的背景及意义,然后对于财务报告舞弊识别进行了综述,解释了相关的定义及各种研究模型,在分析了当下研究财务报告舞弊的几种识别模型的优缺点后提出了本文采用的BP神经网络模型,并介绍了其基本理论。第二章我国财务报告舞弊动因分析及变量选取。本章为接下来的实证分析奠定了基础。首先对国外舞弊动因的相关理论进行了回顾,比较有代表性的是:冰山理论,叁角理论,GONE理论和企业风险因子理论。立足于叁角理论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分析了我国上市公司面临压力、机会和借口,并通过分析提取出了实证研究所需要的变量。第叁章搜集了构建模型需要的样本以及对样本进行描述性分析。本文分为模型构建阶段和应用检测阶段,相应的将样本分为输入模型样本和检测样本。而对于样本的描述性分析使得对于舞弊样本有更直观的了解。第四章根据之前的准备构建了模型并进行了应用检测。首先对选取的变量进行了预处理,并通过主成分分析法对于变量进行约简,以利于下一步的分析。检测结果显示所构建的模型对于财务报告舞弊行为有很好的识别能力。第五章结论与建议。本章主要总结了本文实证分析所得出的结论,提出了存在的缺点和不足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余芬[9]2007年在《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识别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中国证券市场自开市以来,财务报告舞弊案件就接连不断,不仅损害上市公司的健康发展,破坏资本市场资源配置机制,也沉重打击了投资者和社会公众对整个资本市场和会计界的信心。因此,如何通过简单有效的识别方法对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行为进行识别,成为证券监管部门、注册会计师和广大投资者极为关注的问题,也成为我们亟待研究的课题。目前我国学术界已对财务报告舞弊的识别进行了一系列有益的研究与探索,有规范性研究也有实证性研究,但还没有将两种研究方法结合建立识别系统的成熟想法。无论是经验识别法还是模型识别法,如果单独使用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经验识别法主观色彩浓厚,缺乏数据支撑,并且要求从业人员具有非常丰富的经验。模型识别法缺乏应有的灵活性,比较绝对。因此,我们尝试将经验识别法和模型识别法相结合,构建财务报告舞弊识别系统,进行双重识别,以增加识别准确度。本文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阐述财务报告舞弊的基本理论。先界定财务报告舞弊的定义,并将其与相关概念进行比较、区分;再运用舞弊的叁元素理论对财务报告舞弊产生的诱因、机会和手段进行分析;然后对我国现行的财务舞弊识别方法进行评价。第二部分,分析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的现状。根据《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公告》的处罚决定以及上海证券报和中国证券报中的有关信息,选取了2003年—2006年受证监会处罚的66家上市公司。以此为样本,从舞弊的年度分布、行业分布、舞弊类型及舞弊手段等方面分析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的现状。第叁部分,构建财务报告舞弊的识别系统。该识别系统分为两个步骤:第一步为经验识别,以财务报告舞弊产生的叁元素理论为依据,对现行经验识别法进行整合,建立“舞弊风险因素测评卡”。该测评卡将财务报告舞弊的风险因素细化为48个特征指标,信息使用者可以根据该测评卡所列示的特征指标对照上市公司的财务报告及相关资料进行扫描,初步识别具有舞弊可能的上市公司;第二步为模型识别,对可疑的上市公司运用模型进行再次识别。首先构建出一个成本较低、效果较好的财务报告舞弊识别模型,然后将可能舞弊的上市公司财务指标带入公式,计算出P值,若P值大于等于0.5,则判定为舞弊公司;若P值小于0.5,则判定为正常公司。第四部分,对全文进行了总结性概括。先阐述文章的研究结论,再分析文章的局限性,最后提出未来研究展望。本文的创新与特色是:1、运用财务报告舞弊的叁元素理论整合现行的经验识别法,建立“舞弊风险因素测评卡”,根据该测评卡提供的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特征,初步识别可能舞弊的上市公司。2、选取30家舞弊样本和30家控制样本,以及反映企业财务状况和财务异常的财务指标,通过多元逻辑回归方法建立了一个成本较低、效果较好的财务报告舞弊识别模型。3、将经验识别法与模型识别法有机结合,建立财务报告舞弊的识别系统,进行双重识别,提高识别的准确度。
张媛[10]2011年在《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识别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在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生产经营世界化、经济活动全球化、跨国公司国际化进程进一步加快,它将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有意无意的纳入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中。财务信息作为国际上通用的商业语言,在世界经济一体化过程中自然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已经成为各市场主体达成市场交易的重要媒介。但是商业语言的公信力和透明度在不断的受到侵害,几乎各个产业部门都存在舞弊行为,财务报告舞弊已经成为公众注意的焦点。近些年来,国内外财务报告舞弊案件屡屡发生,严重影响了我国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虚假的财务信息不仅误导投资者和债权人,使他们根据失实的财务信息作出错误的判断和决策,而且导致政府等监管部门不能及时发现,防范和化解企业和金融机构的财务风险。因此,研究如何识别财务报告舞弊,减少舞弊行为的发生,提高财务信息的公信力和透明度,充分发挥财务信息在资源配置中的有效作用,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本文主要采用规范研究的方法,并结合国内已经发生的财务报告舞弊案例,分析案例中的舞弊手段,力求找出识别舞弊行为的经验、方法。本文的研究主要包括导论、正文和研究结论叁个部分共六章。第一部分,即第1章,导论。主要介绍本文的研究背景、意义、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及论文结构框架,国内外文献综述等。第二部分,正文部分,也是本文的核心内容,包括第2章——第5章,共4章。第二章,财务报告舞弊的相关介绍。在分析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现状的基础上,详细阐述了财务报告舞弊的动机以及舞弊的表现类型。第叁章,新企业会计准则对财务报告舞弊的影响。首先简要回顾财务报告舞弊的定义,得出财务报告舞弊就是在编制财务报告过程中,对会计数据和经济事实进行的有意识的错报或隐瞒,以达到特定经济利益为目的,并在某种程度上对社会造成不利的影响。通过对舞弊定义的重新认识,结合新企业会计准则,分析新企业会计准则对财务报告舞弊的影响。第四章,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的识别技术。本章主要从非财务信息的经验识别法和从财务信息的案例分析两个角度对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的识别技术进行阐述。根据舞弊案例中财务指标数据的异常变化,从虚增资产、虚增收入、虚减费用叁个方面来判断舞弊发生的可能性。并在本章末尾提出,单一的观察某个报表中的财务指标,其判断力是非常弱的,要深入了解叁大报表之间的勾稽关系,才能更好的把握舞弊识别方法。第五章,加强对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识别的对策建议。结合本文的理论研究和案例分析,本章从财务报告使用者的角度进行阐述,把财务报告使用者分为叁种类型:利益相关者、注册会计师以及政府部门,从叁个不同角度对财务报告使用者如何提高对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的识别提出了相关的对策建议。第叁部分,即第6章,研究主要结论、局限性以及未来研究展望。本章总结了案例分析的主要结论,并在本文研究局限性的基础上,提出了后续研究的未来展望。本文的创新之处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第一,新企业会计准则颁布后,一些新的准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财务报告舞弊的机会。但是新的企业会计准则也不可能十全十美的做到毫无缺陷,它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各种舞弊手段仍然有可乘之机。本文列举了新准则下对财务报告舞弊约束力的表现及舞弊手段的各种可乘之机。第二,对于财务报告舞弊的识别,文章中主要是针对非财务信息和财务信息两个方面进行的。在财务信息的分析中,主要采取案例分析的方法,对中国证监会最新的处罚案例进行分析,希望可以找到新形势下舞弊识别的有效方法。最后,从财务报告使用者的角度,提出如何提高对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识别的对策建议。
参考文献:
[1]. 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识别研究[D]. 文显娟. 西南大学. 2008
[2]. 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行为识别及其监管研究[D]. 卢涛. 东北财经大学. 2013
[3]. 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识别研究[D]. 李琳. 山东农业大学. 2016
[4]. 信息技术服务业上市公司财务报表舞弊识别模型研究[D]. 游璐菁. 西南交通大学. 2017
[5]. 基于XBRL财务报告的舞弊识别研究[D]. 董程程. 山东财经大学. 2014
[6]. 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问题研究[D]. 宋光亚. 太原科技大学. 2011
[7]. 基于叁因素理论的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识别模型研究[D]. 周琼瑶. 浙江工商大学. 2011
[8]. 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识别实证研究[D]. 林琴. 东北财经大学. 2011
[9]. 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识别研究[D]. 余芬. 安徽大学. 2007
[10]. 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识别研究[D]. 张媛. 贵州财经学院. 2011
标签:会计论文; 财务报告论文; 相关性分析论文; 治理理论论文; 模型公司论文; 财会论文; 财务分析论文; 财务指标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