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长领导:内涵、结构与提升策略_领导力论文

校长领导:内涵、结构与提升策略_领导力论文

校长领导力:内涵、结构和提升策略,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领导力论文,内涵论文,校长论文,策略论文,结构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校长领导力的内涵研究

(一)特质理论取向的校长领导力研究

特质理论取向的根源是领导学中的特质理论。特质理论强调领导过程中的领导者,重视领导过程中领导者不同个性特质的作用。张爱毖的《“领导力”的探讨与启示》一文认为,校长领导力指的是校长的领导能力,最终决定校长领导力的是校长个人的品质和个性。美国当代教育家伊兰·K·麦克伊万总结了高绩效校长的十大特质:善于沟通者、教育者、愿景制造者、促进者、改革者、文化建构者、活跃分子、成果制造者、人格树立者、贡献者。世界教育网站通过对全球43位校长的访谈,将成功校长的特质,依照重要性排序为:(1)对学校有一个特定的规划,并且有计划去实现这个规划;(2)对学生、团队和家长有清楚、特定的目标及期望;(3)走动式管理——离开办公室,出现在学校的每一个角落;(4)对学生和团队而言是值得信赖和正直的;(5)具有帮助他人发展的领导才能;(6)强化教师能力,培养良好的教师技能;(7)对自己负责,也对其他人负责;(8)具备幽默感;(9)是学生和团队的模范;(10)维护学生及团队的名誉。华南师范大学王磊在其《校长领导力的内涵与要素》一文中则这样阐述:作为人格特质的校长领导力是一种稳定的、不易变化的个性特征(甚至有人认为人格特质很大一部分源自天生气质)。从这样的视角审视校长领导力,极易使人们忽视对校长的专业培训和素质开发,同时较易导致校长评价陷入僵化,从而阻碍校长专业化发展的进程。

(二)权变理论取向的校长领导力研究

权变理论是一种领导匹配理论,创始人之一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和管理专家菲德勒(F.Fiedler)。该理论认为,领导的有效性取决于领导者的风格与情境相适应的程度。权变理论强调领导者与被领导者之间的关系,即关系领导力。关系的领导管理关键在于拥有广泛的人际交往技能并了解应该何时使用,以及与什么人打交道时使用。北京师范大学张东娇教授也持此观点,认为“校长领导力指作为领导者的校长和追随者之间的人际关系和人际激励”。南京师范大学许敏老师则指出,尽管权变理论关注环境与他人,但其更多地还是从如何更好地发挥领导者能力的角度去考虑这些因素的,就此而言,它与特质理论分享了一种相似的假设——领导者比下属更有才华,领导者个人决定组织的命运——它们都是一种“单子论”。

(三)团体动力学理论取向的校长领导力研究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勒温(K.Lewin)的团体动力学理论认为,一个“场”就是一个动力的整体,“场”中间发生的事件都是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的,其中任何一部分的变化都会对其他部分产生影响。团体动力学取向的领导力理论关注学校领导团队整体动力的形成和构建团队的工作模式,认为良好的学校组织气候的营造与领导力有着密切的关系。江苏教育学院王铁军教授认为,校长领导力是指学校管理者统率、带领团队,并与团队交互作用从而实现学校发展目标的能力。吴晓霞、章立早在《加强中小学校长领导能力培养的思考》一文中认为,中小学校长的领导能力是一系列行为能力的组合,而由哪些行为能力组合则要看中小学校长充当什么样的角色。

由此,可从“领导”和“力”两个名词入手来理解领导力。“校长领导力,就是校长在实现学校目标、推动学校发展的过程中影响全校师生员工和以家长为代表的利益相关者的能力,以及与全校师生员工和以家长为代表的利益相关者之间的相互作用”,从而突破了以往领导力研究中,只是把这种相互作用局限在领导者和被领导者之间的单一线性模式。有研究认为,如果能从物理学关于力的角度来理解力进而去理解领导力和校长领导力,对领导力和校长领导力的理解可能会更为全面和深刻:“校长领导力,其实就是在实现学校组织目标的过程中,校长和学校组织的利益相关者之间相互作用,并最终通过校长把学校组织的利益相关者的思想和行为整合到学校组织目标的实现中来的一种能力和这种整合过程。”

(四)变革型领导理论取向的校长领导力研究

伯恩斯(Burns.J.M)是美国成就卓著的领导学家,由他提出并系统阐释的变革型领导理论包含四个要点:第一,变革型领导是比交易型领导更加复杂和有效的领导类型;第二,变革型领导是激发和运用高层次需求和动机的领导行为;第三,变革型领导是“关系领导”;第四,变革型领导是“道德领导”。以该理论透视校长工作及其领导行为,可发现我国中小学校长群体是以交易型领导为主,“官迷”校长、“考迷”校长、“商迷”校长等角色错位现象在学校仍时有发生。在学校管理中,校长要转变角色,推行分布式领导,将权力和责任分散到学校组织的各个层次、各个部门中去,全体教职工享有平等的地位,拥有依法民主参与学校管理的权利,共同担负着学校教育的责任;要构建科学民主的管理作风和管理制度,开启制度制定的对话程序,使领导力的运行得到充分的保障。一个真正的好校长对一所学校、对教育、对社会最好的贡献,是把自己的光辉业绩、个人魅力转变成可操作的规章制度,只有这样,才能使学校的发展具有可持续性。

美国管理学家豪斯(Robert J.House)提出的魅力领导理论被许多研究者认为是变革型领导理论的一种。所谓魅力型领导,是一种依靠领导魅力开展领导活动的行为方式,是个人魅力与领导行为的结合。其形成要素包括:(1)校长的行为特质,这是魅力型校长形成的核心要素。(2)教师的情感态度,这是魅力型校长形成的重要条件。(3)学校的危机与变革情境,这是魅力型校长产生的特定环境。并且,从产生机制看,魅力型校长不具有持久性;从运行过程看,魅力型校长不具有系统性;从影响范围看,魅力型校长不具有继任性。

二、校长领导力的结构研究

在对校长的领导力结构进行分析时,很多研究是根据校长在学校中承担的责任与扮演的角色来作为分类标准的。

(一)萨乔万尼的五种领导力观

美国著名教育家托马斯·J·萨乔万尼(Thomas J.Sergiovanni)根据领导力的对象和方式,把校长领导力分为技术领导力(拥有健全的管理技巧)、人际领导力(拥有利用社会和人际的潜力)、教育领导力(表明校长是教育和学校教学知识的内行)、象征领导力(强调并塑造重要的目标和行为)和文化领导力(校长帮助定义、强化和明确表述持久的价值和信念)五个层次。在萨乔万尼看来,技术领导力和人际领导力是基本的、较为普适的领导力,是优秀领导者的基本能力;而教育领导力、象征领导力和文化领导力是情境性的和因校制宜的,是能为学校的发展带来独特价值的领导力。

(二)美国州际学校领导论证协会(ISLLC)关于中小学校长的六条标准

1996年,美国在州际学校领导论证协会组织下制定第一个《学校领导标准》,有六方面内容。该标准被各州广泛采用10余年后,ISLLC又针对《学校领导标准》运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以及来自各方的反馈,用近2年的时间重新对其进行修订,于2008年发表了《教育领导政策标准》。修订后的六条标准是:(1)学校领导者是通过制定、表达、执行、保持整个学校团队共享和支持的学习愿景来促使每个学生成功的教育领导者。(2)学校领导者是通过倡导、培育和保持有助于学生学习和教职工专业发展的学校文化和教学计划来促使每个学生成功的教育领导者。(3)学校领导者是通过对学校组织、运作、资源的有效管理,保证一种安全、有效的学习环境来促使每个学生成功的教育领导者。(4)学校领导者是通过与家庭和社区成员的合作,对各种社区多样化的利益需要作出有效反应,并调动社区资源来促使每个学生成功的教育领导者。(5)学校领导者是通过正直、公正的行为并以符合伦理的态度来促使每个学生成功的教育领导者。(6)学校领导者是通过了解、回应并影响政治、经济、社会、法律、文化这个大环境来促使每个学生成功的教育领导者。这六条标准可以看成是一种对校长领导力素质的典型表述。

(三)澳大利亚校长中心(Australian Principals Centre)关于校长领导力的结构

该中心认为,中学校长的领导力包括以下内容:教育领导(Educational Leadership)、监督(Supervising)、绩效评估(Evaluating Performance)、个人意识(Personal Awareness)、沟通(Communicating)、压力管理(Managing Stress)、个人管理(Personal Organization)、培养他人(Developing Others)、影响力(Influencing)、冲突管理(Managing Conflict)、团队建设(Team Building)、清晰的系统思维(Clear Systems Thinking)、战略思考和规划(Strategic Thinking and Planning)、建立组织文化(Organizational Culture)、资源管理(Managing Resources)、项目管理(Managing Projects)、全球视角/远景(Global Perspective)、领导视角(Leadership Vision)、环境和行业观点(Environmental and Industry Issues)、公共关系(Public Relations)。

(四)我国学者借助中科院“科技领导力研究”课题组五力模型的相关研究

中科院“科技领导力研究”课题组认为,领导者必须具备五种领导能力:前瞻力、感召力、影响力、决断力、控制力。在此基础上,有学者认为,校长领导力应包括领悟力、前瞻力、决断力、感召力、执行力;还有学者认为,校长领导力主要包括领悟力、前瞻力、决断力、感召力、执行力和协调力。

三、校长领导力的提升策略研究

1.校长领导力在实践中生成。作为一种领导智慧和领导者的综合素质,校长领导力不是自然生成的,也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在学校管理中自觉修炼、积极践行的结果。提升领导力,没有秘诀,没有捷径,贵在自觉,重在行动,悟在反思,精在研究。其行动策略包括:以身作则,共启愿景,挑战现状,团队协作和激励人心。

2.校长要完善实践理论。校长需要完善在教育领导中的实践理论,以搭起理论与实践对话的平台。从问题意识出发,可以解读校长实践理论的内涵、知识基础和形成阶段,可以从洞悉和满足教师的需要动机、营造良好的学校组织气候、发挥在学校中的关键角色、力争成为学习型校长等方面深化校长实践理论的内容,可以为提升校长的领导力水平提供知识基础。

3.确立先进的教育理念。先进的教育理念是提升校长管理能力、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需要,明确使命、学会研究是校长领导力提升的关键。

4.增强校长素质。校长领导力“要指向于提高下属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指向于领导者与追随者双方的价值观念与动机的统一,才能使‘校长领导能力’这一静态的原点不断生成、发展,并扩散为一种较为稳定的影响力,成为高效领导团队形成的基础”。校长在制定学校组织目标时要考虑并尊重学校不同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诉求。

5.注重学校文化建设。学校之间的竞争,表面上看是质量的竞争,深究却是人才的竞争,而本质上则是文化的竞争。一流的学校靠文化。因此,一流的校长必须通过学校文化建设来提升自己的领导力。

标签:;  ;  ;  ;  

校长领导:内涵、结构与提升策略_领导力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