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地理教学50年发展回顾_地理论文

中学地理教学50年发展回顾_地理论文

中学地理教学发展50年回眸,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中学论文,地理教学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我国中学地理教学能够发展到今天这样相对独立的、比较完整的体系,是来之不易的。简要回顾一下50年来我国中学地理教学发展和变革的一些情况,有助于广大地理教师特别是青年地理教师更好地了解过去、认识现在、面向未来。

一、中学地理教材的三次重要编写

1.50年代的地理教材编写

1953年,我国正式编出中、小学各年级用的地理课本。在此之前,即1950年到1952年,一方面从陕甘宁等解放区地理课本中选择修改,供临时使用;另一方面编写地理代用课本以应急需。1950年到1951年,初一、初二开设本国地理,初三开设外国地理;高一、高二开设本国地理,高三开设外国地理。1952年略有变动,高二开设外国地理,高三不开地理。在此之后,即1953年到1957年,高小五年级、六年级学地球、各大洲以及祖国的初步知识,初一学自然地理,初二学世界地理,初三学中国地理,高一学外国经济地理。

1953年起编写的中、小学地理教材,在认识论上、教材特点上同旧教材有本质区别,在地理科学水平上也超过了旧教材,在各年级的课程设置上重复较少,系统性较强。到1956年,教育部颁布了中、小学地理教学大纲,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写发行了地理教学参考书,为我国中、小学地理教学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抚今追昔,我们由衷地向老一辈地理教育工作者,向新中国第一代地理教师们表示诚挚地敬意!

但是,50年代,我国教育界深受苏联教育的影响,在教材体例、教材内容上要么全部照搬,要么刻意模仿,至50年代后期,由于政治运动和极左思潮的影响,曾经得到繁荣发展的地理教育,很快就衰落下来。

2.拨乱反正时的地理教材编写

1978年,教育部制订了《全日制十年制学校中学地理教学大纲(试行草案)》,组织编写了供全国初一年级用的《中国地理》和初二年级用的《世界地理》课本,1982年组织编写了高中《地理》,并先后相应地编印了一套中学地理教学参考书。全国各地根据地理教学大纲的要求,陆续编写了乡土地理。这套地理教材对重新确立地理学科的地位,较快恢复地位学科的蓬勃朝气,保证地理教学质量,提高地理教学水平,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这套地理教材的编写服从和服务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避免了旧教材重复政治甚至编排与地理无关内容的缺陷;教材内容十分丰富,中国区域地理和世界大洲大洋以及国家的知识都讲得比较详细,尤其是高中地理所讲的人类与环境、空间等知识,填补了以往地理教材此类内容的空白,符合科教兴国的时代要求。

然而,这套教材尤其是初中教材难度偏大,有些知识不符合初中学生的认识水平和接受能力。有鉴于此,许多地理知识或删减、或选学、或调整,持续了多年。但从总体上说,我们的地理教材是务实的。

3.“一纲多本”的地理教材编写

现阶段地理教材“一纲多本”,具有多样性、时代性、实用性等特点,适应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不同地区素质教育和国情教育的教学需要。初中教材换上了大开本,内容具有灵活性、趣味性等多种特点。人教版地理教材初一学《世界地理》,初二学《中国地理》、《乡土地理》,并不断降低教材难度,还系统地调整了教学要求,有效地减轻了学生课业负担,有利于地理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和跨世纪人才的培养。

二、中学地理教育的三次重大冲击

在中学众多学科中,地理备受“风吹雨打”,重大的冲击竟达三次之多。

1.1957年至1965年的精简课时的冲击

1957年开始的精简课时,中、小学地理首当其冲,地理课程大量削减。1958年,合并了当时高中开设的中、外经济地理,改为《经济地理》,次年秋季,高中停开《经济地理》。1960年~1962年,教育部规定全部地理课程在初一和初二学完,周课时由12课时减少到5课时。 与此同时, 小学六年级的地理课也被精减,只在五年级保留每周2课时,以后也被取消了。1962年10月,教育部修订了《全日制十二年制中、小学教学计划(草案)》,把《中国地理》课程安排在初一年级,《世界地理》课程安排在高一年级,每周各为3课时。 这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次大规模的地理教学改革,总的趋势是减少了地理课时,削弱了地理教学。这对刚刚有个开端而立足未稳的地理教育事业是一次严重的冲击,从此地理教学江河日下,受到不应有的冷落,很多地理教师改教其他学科,师生教和学的积极性都受到挫折,学生的地理知识水平普遍下降。

2.1966年到1976年的“地理无用论”的冲击

“枯葵更觉怯霜寒”,如果说1957年至1965年中学地理虽受精减课时的冲击,但还一息尚存的话,那么,1966年到1976年的十年动乱,则对中学地理教学是致命一击,中学地理教学名存实亡,全国中、小学没有统一的教学计划和教材。有的学校还把地理课改为不定期的时事讲座;有的学校是有教材但没人讲、没人敢讲。1967年至1970年全国大多数地方的中学停开地理课。其他学科尚有以各种名目出现的所谓教材,如“大批判课”、“工业基础知识课”等等,而地理却处于“被人遗忘的角落”。导致一代青年人对地理一无所知。另一方面,“文革”期间盲目普及中小学教育,同时又长期不开设地理课,导致在1978年纳入正规后,地理教师奇缺、师资水平低,“青黄不接”的被动局面持续了十多年。回顾这段令人心酸的历史,我们不禁深情地呼唤:“救救地理!请给它应有的教育地位和活动的空间。”

3.世纪末受高考、中考不考地理的冲击

本世纪末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在减轻学生负担、提高教学质量的社会舆论压力下,在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呐喊声中,有关方面又把地理推向“风口浪尖”,高考、中考均不考地理。

地理教师的思想陷入困惑:是因为有了地理学科,学生的课业负担才重了吗?中学各学科有轻重、高低、上下、主副之分吗?……

地理教师也陷入困境:外出培训难,职称评定难,评优、评选先进难。更为普遍的是,绝大多数学校目前的奖金发放、课时补贴诸方面都与考试挂钩,地理教师均入“另册”,势必造成心理上的不平衡和压抑感。

凡此种种,令人忧虑,这种状况如不改变,就有可能出现反复,使十余年重视地理教育之功,随着地理被排斥在高考、中考之外而毁于一旦。我们希望有关主管部门,应为地理教育正名,积极稳妥地营造使地理教育在实施国民素质教育中,发挥其应有作用的良好的外部条件。面对挑战,我们地理学界更要发扬团结拼搏、共度难关的优良传统,发挥主观能动作用,上下一心,脚踏实地,再接再厉,让地理基础教育以崭新的面貌走向21世纪。

所幸,随着高考制度的进一步改革,“3+X”模式、“3 +综合”模式开始试点和推广,以及素质教育进程的推进,无疑为中学地理教育的重新定位指出了一条道路。中学地理教育应当也一定会在这一大潮中找到一席之地,以充分发挥地理教育本身的作用,激发地理教育工作者的积极性,同时,我们也应当面对现实,正视和迎接这一严峻的挑战。

50年的中学地理教育,随着地理学思想的深入发展,教育学理论的逐步深化和普及推广,新的哲学观念的指导和教学技术手段的不断更新,中学地理教育逐步在认识上和实践中深化和提高,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新的教育心理理论,新的教具越来越多的应用到地理教学之中,同时,地理基础教育的研究、宣传、交流和普及也日益深化和丰富,在不懈的探索中,内容日益广泛和深入,形式也日益多样化和精美。

我们有理由坚信,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认识水平的深入、地理教育工作者的辛勤努力,地理基础教育将以其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迎来21世纪灿烂的明天。

标签:;  ;  ;  ;  

中学地理教学50年发展回顾_地理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