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血管内皮损伤的局灶性脑梗死血瘀证大鼠模型的建立

一种基于血管内皮损伤的局灶性脑梗死血瘀证大鼠模型的建立

陈懿[1]2002年在《一种基于血管内皮损伤的局灶性脑梗死血瘀证大鼠模型的建立》文中提出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损伤脑血管内皮细胞来建立一种新型的大鼠局灶性脑梗死血瘀证模型。 方法:选择健康SD大鼠58只,随机分为模型组(model group)大鼠28只、假手术组(simulation group)大鼠21只和正常对照组(control group)大鼠9只。模型组向左颈内动脉注入月桂酸钠150ug,假手术组注入等体积生理盐水,正常对照组不作任何处理。 模型组、假手术组在术后6、12和24小时叁个时相各处死大鼠7只,正常对照组在实验开始后处死大鼠6只,用于行为体征观察、血浆tPA和PAI活性检测、TXB_2和6-Keto-PGF_(1α)含量测定以及脑组织梗死灶大小评估,脑组织病理形态学观察。模型组在术后6小时另处死大鼠7只,正常对照组实验开始后另处死大鼠3只,用于血液流变学指标检测。 结果:①缺血6小时后可出现不同程度的神经功能缺失体征,但在12小时或24小时观察,发现其症状逐渐减弱,功能逐渐恢复。 ②通过TTC染色可见,大鼠正常脑组织呈红色,在缺血6小时后、大脑皮质外侧部、皮质下的尾状核、内囊、下丘脑的外侧部表现出明显的缺血梗死区,梗死区呈苍白色。缺血12、24小时后,梗死区范围未见扩大。 ③肉眼观察,梗死侧比对侧苍白,脑组织较软。光镜下观察:缺血6小时后,皮质及海马区肿胀明显,组织间隙增宽,并有部分神经元出现坏死,细胞核固缩,破裂。缺血12、24小时后,缺血区与6小时相比变化不大。 ④颈内动脉注射后各时间点,假手术组和正常对照组各项指标无差异;但模型组在注入月桂酸钠后 6d’时血浆 tPA活性明显低于假手术组和正常对照组(P叩.05),而*I活性则明显高于其它各组(P硼.0U,tPA与 PAI活性f匕值在术后 6,J、时和 1卜J、时较低,与正常对照组和假手术组比较有差异(P叩.0 5);术后2 4,J、时 f匕值升高,与 6、12,1、时间差异显着(P叩。01)。模型组术后6,]、时uB;含量最高,与其他各组比较有差异(P叩.0v;而 6《;大小PGF;。在各组间没有明显的差异。 ;⑤模型组注入月桂酸纳6小时后,血液粘度、全血还原粘度及血浆粘度升高,与正常组相比较差异非常显着(P叩.OS);但红细胞压积在两组间比较无差异O叩.“L 结论:一定量的月桂酸钠可诱导大民局灶性脑梗死血瘀证发生,表现为脑组织缺血坏死,血管内皮一血小板功能紊乱,纤溶功能明显改变,血液流变性异常。该模型的建立可望为研究血管内皮细胞在脑梗死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中医药防治脑梗死提供一种重要的实验工具。

窦倩[2]2012年在《复方地龙胶囊对气虚血瘀证大鼠基础指标及血管内皮损伤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气虚血瘀证是以气虚为本,血瘀为标,本虚标实的病证,是临床诸多疾病的常见证型,尤其在老年心脑血管疾病中表现尤为突出。气虚血瘀证可涉及多个器官,尤其表现于慢性病发展过程中。随着中国老龄化进程的加快,气虚血瘀证的研究也日益增多并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目前,已知,年龄因素、过度劳累、饮食不节、过度惊恐等都能引起“气”的损伤,最终导致气虚的形成,气虚发展到一定阶段,可能导致血瘀的出现。气虚血瘀证动物模型的建立,主要采用中医病因、西医解剖学及中西医结合理论方法造模,气虚血瘀证的形成,对动物体内氧自由基的清除、血流动力学、凝血功能、能量物质的变化等生化指标的变化有一定的影响。对气虚血瘀证的治疗,一直采用益气活血药物对症治疗,改善气虚及血瘀症状。复方地龙胶囊由地龙、黄芪、川芎、牛膝组成的蚓激酶类中成药,具有益气活血,化瘀通络之功,提示此方药可能成为治疗气虚血瘀证的理想药物。本研究以饥饿复合泻卜法,探讨一种新的全身气虚血瘀证动物模型,并通过对大鼠表征观察、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血流动力学、及凝血功能评定气虚血瘀证成模指征,并通过运用益气活血方药复方地龙胶囊对其干预,研究其对以上指标的影响,进而以血管舒缩因子,主要为内皮索(ET-1)、一氧化氮合酶(NOS)和外周血内皮祖细胞(EPCs)数量,来探讨气虚血瘀状态下的血管损伤情况,及复方地龙胶囊对其修复作用。方法1.以饥饿复合大黄灌胃致泻下(模型A组),饥饿复合大黄灌胃泻下加注射高分子右旋糖酐方法(模型B组)制作气虚血瘀证动物模型,进行模型的探讨。2.通过对检测两种方法对外周血EPCs数量的影响,来确定实验采用的气虚血瘀证造模方法。3.通过对SOD、血液流变学特性、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变化的研究,探讨复方地龙胶囊对气虚血瘀证大鼠气虚及血瘀证的影响。4.通过对大鼠NOS、ET-1及EPCs数量的测定,探讨复方地龙胶囊对气虚血瘀证大鼠内皮损伤及修复的影响。结果1.成功建立大鼠气虚血瘀证模型。模型鼠出现气虚证及血瘀证的表征,两种造模方法均能引起大鼠血流动力学的改变及部分凝血功能变化。2.两种造模方法对EPCs的变化影响不同,模型A组EPCs数量较正常组少(P<0.05),模型B组EPCs与正常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3.复方地龙胶囊能够提高气虚血瘀证大鼠血清SOD的活力(P<0.05),并能有效改善气虚血瘀证大鼠部分血流动力学特性。高、中剂量组对PT有一定的改善作用(P<0.05),对APTT则没有显着作用(P>0.05),低剂量组对PT、APTT均没有影响。4.复方地龙胶囊能显着提高气虚血瘀证大鼠血清TNOS、iNOS的活力(P<0.05),有效抑制血清ET-1含量的升高(P<0.05),其中又以高、中剂量组效果最明显。5.复方地龙胶囊高、中剂量组能显着提高气虚血瘀证大鼠外周血EPCs的数量(P<0.05),而低剂量组则对模型大鼠外周血EPCs数量没影响(P>0.05)。结论成功以饥饿复合泻下法制作气虚血瘀证动物模型。模型鼠在血流动力学、ET-1方面的异常变化,提示血管内皮可能已经损伤。复方地龙胶囊通过提高模型鼠血清SOD活力,保护细胞不受毒性氧自由基的损伤。通过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改善大鼠血瘀症状。复方地龙胶囊高、中、低剂量组能通过提高模型鼠血清TNOS、iNOS活力,抑制血清ET-1水平,调节血管舒缩功能,改善气虚血瘀证大鼠的血管内皮损伤,并能增加模型鼠外周血EPCs女量,发挥血管内皮修复作用。气虚血瘀证在血管内皮损伤方面的机制,也可以作为益气活血类药物对其治疗的一个切入点。

王磊沙[3]2017年在《多发性脑梗死气虚血瘀证大鼠模型的建立及其相关生物学指标变化研究》文中提出研究背景中风又称脑卒中,它是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重大疾病之一。调查研究显示,在我国每年脑卒中发病新增人数约250万,且呈逐年递增趋势。每年脑卒中致死人数占总死亡人数的22.45%,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影响人们生活水平,并且给社会和家庭造成沉重的经济负担。在脑卒中病理分型中,脑梗死约占总发病人数的四分之叁;在中风中医辨证证型中,气虚血瘀证最为常见。所以在进行脑血管疾病研究时应加强注重对脑梗死气虚血瘀证的研究。疾病动物模型的建立是疾病研究和中药新药研发的一个重要手段。目前,研究中常采用多因素迭加的方法来建立脑梗死气虚血瘀证病证结合大鼠模型,虽然取得了一些进展,但因建模方法和评价体系缺少规范化和标准化,且干扰因素复杂导致致病机理不容易阐明,与自然发病状态还有一定的差距,所以往往难以得到公认。因此本课题以多发性脑梗死气虚血瘀证大鼠模型为研究对象,在之前研究者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进行改进并比较,尝试得出一种稳定的造模方法,并对模型评价体系进行补充和完善,同时结合本所承担的“973”课题的研究目标和内容,对此模型形成过程中机体内与气血相关的生物学指标的变化进行研究,为中药新药的研发和中药复方功效的阐述提供有价值的研究模型和手段。第一部分 多发性脑梗死气虚血瘀证大鼠模型建立方法研究1.研究目的依据中医基础理论,采用不同造模因素探讨多发性脑梗死气虚血瘀证病证结合大鼠模型的建立方法。2.材料和方法将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5组:A.正常组:正常饮食、饮水5周,n=11;B.假手术组:仅切口、穿线,不注射荧光微球,其他同正常组,n=11;C.单纯睡眠剥夺组(睡夺组):每天睡眠剥夺16h(每天16点至次日8点),共剥夺5周,n=11;D.单纯多发性脑梗死组(脑梗组):于正常饲养1周后行多发性脑梗死手术,术后继续正常饲养4周,n=12;E.睡眠剥夺复合多发性脑梗死组(睡夺+脑梗组):每天睡眠剥夺16h(每天16点至次日8点),睡眠剥夺1周后行多发性脑梗死手术,术后继续睡眠剥夺4周,n=12。术后4周(睡眠剥夺5周)观察大鼠一般表征状态,分别采集大鼠体重,抓力,负重力竭游泳时间,自发活动路程,脉搏幅度等气虚指标;分别采集和测定大鼠舌面图像R、G、B值,血液流变学,凝血四项等血瘀指标;分别采集大鼠神经功能缺损情况评分(分别于术后24h和术后4周后各采集一次),大鼠脑表面荧光微球分布情况图片,脑切片梗死区域分布情况图片(于术后24h采集),脑组织病理及超微结构观察等多发性脑梗死疾病指标;测定脑组织匀浆液中MDA含量以及SOD、Na+-k+-ATP酶、Ca2+-ATP酶活性等指标。3.研究结果(1)一般状态观察:正常组和假手术组大鼠一般状态良好,叁个模型组大鼠均出现一定程度的懒动,精神萎靡的现象,其中睡夺+脑梗组较其它两个模型组情况更严重。(2)气虚指标:与假手术组比较,叁个模型组体重、负重力竭游泳时间、自发活动路程、抓力和脉搏幅度均有不同程度减少(P<0.05或P<0.01)或有下降趋势(脑梗组体重);与睡夺组和脑梗组比较,睡夺+脑梗组体重、负重力竭游泳时间、自发活动路程、抓力和脉搏幅度均显着减少(P<0· 05或P<0.01)。(3)血瘀指标:①舌面图像R、G、B值:与假手术组比较,叁个模型组舌面图像R、G、B值均显着减少(P<0.01);与睡夺组和脑梗组比较,睡夺+脑梗组大鼠舌面图像R、G、B值均显着减少(P<0.05或P<0.01)。②血液流变学:与假手术组比较,叁个模型组在切变率5 s-1下的全血黏度均明显增加(P<0.05),睡夺+脑梗组在切变率60s-1下的全血黏度明显增加(P<0.05);叁个模型组之间在各切变率下的全血黏度无明显差异。③凝血四项:与假手术组比较,睡夺组TT明显减少(P<0.05),脑梗组和睡夺+脑梗组PT、APTT、TT均明显减少(P<0.05或P<0.01);与睡夺组和脑梗组比较,睡夺+脑梗组PT明显减少(P<0.05)。(4)脑梗死疾病指标:①神经功能缺损情况评分:术后24h和术后4周,脑梗组和睡夺+脑梗组大鼠均出现神经功能缺损情况,术后24h,两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评分无显着差异;术后4周,睡夺+脑梗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评分显着高于脑梗组(P<0.01)。②脑表观与脑切片TTC染色观察:术后4周脑梗组和睡夺+脑梗组大脑均出现荧光微球散状分布,且局部出现坏死区域;术后24h大脑切片右半脑均有面积不等的白色梗死区域。③脑组织病理及超微结构观察:通过脑组织HE染色和电镜观察可见,正常组和假手术组脑组织结构正常,睡夺组脑组织结构基本正常,脑梗组和睡夺+脑梗组脑组织结构出现明显病理性改变。(5)生化指标:与假手术组比较,叁个模型组脑皮层MDA含量均显着增加(P<0.05 或P<0.01),SOD、Na+-K+-ATP 酶、Ca2+-ATP酶活性均显着降低(P<0.05或P<0.01);与睡夺组和脑梗组比较,睡夺+脑梗组大鼠脑皮层MDA含量明显增加(P<0.05),SOD、Na-+KC-ATP酶、Ca2+-ATP酶活性均显着降低(P<0.05 或P<0.01)。4.结论单纯证候造模,即长时间睡眠剥夺可以使大鼠出现气虚血瘀证候表现,但尚不能达到脑梗死疾病病理改变;而单纯疾病造模,则主要反映临床病理变化,缺少与中医理论的关联,尚不能完整体现中医证候特征或与特定的中医证候等同;采用复合因素(睡眠剥夺+脑梗死)建立的模型综合了两者的技术优势,与中医理论紧密关联,与病证结合动物模型的特征相符合,与临床疾病发生发展的过程更接近,能够完整体现中医证候特征,有助于阐释中医证候的科学内涵和理论基础。上述气虚、血瘀、疾病、能量代谢、病理观察等多项指标结果的综合分析,也证明复合因素(睡眠剥夺十脑梗死)造模优于单纯疾病造模和单纯证候造模,是一种稳定、可控且重复性较好的多发性脑梗死气虚血瘀证病证结合大鼠模型。第二部分 多发性脑梗死气虚血瘀证大鼠模型病理生理演化过程及益气活血方干预的研究1.研究目的观察采用复合因素建立的病证结合模型在不同时间点各指标的变化,研究模型病理生理演化过程,并用益气活血方进行干预,探讨模型建立方法的稳定性和可靠性。2.材料和方法将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分别为正常组,假手术组,睡眠剥夺复合多发性脑梗死模型组,益气活血方组。正常组:正常饮食、饮水,同时与假手术组同步按照10ml/kg灌胃蒸馏水,每天1次,连续4周,n=31;假手术组:仅切口、穿线,不注射荧光微球,术后开始灌胃蒸馏水,其他同正常组,n=31;睡眠剥夺复合多发性脑梗死组(睡夺+脑梗组):每天睡眠剥夺16h(每天16点至次日8点),睡眠剥夺1周后行多发性脑梗死手术,术后继续睡眠剥夺4周,并于术后开始每天按照10ml/kg灌胃蒸馏水,每天1次,连续4周,n=30;益气活血方组:每天睡眠剥夺16h(每天16点至次日8点),1周后行多发性脑梗死手术,术后继续睡眠剥夺4周,并于术后开始每天按照10ml/kg灌胃益气活血方(26g生药/kg)1次,连续给药4w,n=30。术后分叁个时间点(术后48h、术后2周、术后4周)从每组随机选取10只大鼠进行相关指标测定。每阶段造模结束后检测指标和方法同第一部分实验,新增LD、LDH、TXB2、6-keto-PGF1α.5-HT五项指标测定。3.研究结果:(1)一般状态观察:正常组和假手术组大鼠叁个时间点的一般状态良好,模型组和益气活血方组大鼠叁个时间点均出现不同程度的精神萎靡,懒动的状态,模型组大鼠随造模时间延长情况愈加严重,益气活血方组大鼠一般状态较模型组有明显改善。(2)气虚指标: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体重、抓力、负重力竭游泳时间、自发活动路程、脉搏幅度均显着减少(P<0.01);与模型组比较,益气活血方组术后4周体重、抓力、负重力竭游泳时间、自发活动路程、脉搏幅度均显着上升(P<0.05或P<0.01)。(3)血瘀指标:①舌面图像R、G、B值: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叁个时间点舌面图像R、G、B值均显着减少(P<0.05或P<0.01);与模型组比较,益气活血方组术后48h舌面图像RG、B值均无明显差异,术后2周舌面图像R值显着增加(P<0.01),G、B值无明显差异,术后4周舌面图像R、G、B值均显着增加(P<0.05)。②血液流变学指标: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叁个时间点在切变率5 s-1、60 s-1、150 s-1下的全血黏度均明显增加(P<0.05或P<0.01);与模型组比较,益气活血方组术后2周在切变率5 s-1、60 s-1下的全血黏度均显着降低(P<0.01),术后4周在切变率5 s-1下的全血黏度明显降低(P<0.05)。③凝血四项指标: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术后2周、4周PT、APTT、TT均明显减少(P<0.05或P<0.01);与模型组比较,益气活血方组术后2周、4周PT、TT均明显增加(P<0.05或P<0.01)。(4)脑梗死疾病病理指标:①神经功能缺损情况评分:模型组叁个时间点均出现神经功能缺损情况;与模型组比较,益气活血方组术后48h和术后2w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无明显差异,术后4w神经功能缺损情况评分有减少趋势。②脑表观与脑切片TTC染色观察:模型组和益气活血方组大鼠右半脑叁个时间点均出现荧光微球散状分布,且有局部坏死,早期有水肿区域,益气活血方组水肿、坏死程度轻于模型组;③脑组织病理及超微结构观察:通过脑组织HE染色和电镜观察可见,正常组和假手术组脑组织结构正常,模型组脑组织结构出现明显的病理性改变,且随着造模时间延长不断加重,益气活血方组脑组织结构病变较模型组明显减轻。(5)生化指标测定: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叁个时间点脑皮层SOD、Na+-K+-ATP酶、Ca2+-ATP酶活性均明显降低(P<0.05或P<0.01),LDH活性明显升高(P<0.01),脑皮层MDA、LD、血清TXB2含量均明显增加(P<0.01),血清6-keto-PGF1a、脑皮层5-HT含量均明显减少(P<0.05或P<0.01);与模型组比较,益气活血方组术后2周5-HT含量明显增加(P<0.05),术后4周Na+-K+-ATP酶、Ca2+-ATP酶活性均明显升高(P<0.05),LDH活性明显降低(P<0.01),LD、MDA、TXB2含量均明显减少(P<0.05 或P<0.01),6-keto-PGF1α和 5-HT 含量均明显增加(P<0.05)。4.结论(1)采用睡眠剥夺复合脑梗死手术,建立多发性脑梗死气虚血瘀证大鼠模型,观察并分析了模型发展不同时间点各项指标的变化特点,初步揭示了模型气虚血瘀证候的演化过程及相关生物学基础。(2)益气活血方对多发性脑梗死气虚血瘀证大鼠模型有较好疗效,主要体现在对模型大鼠的一般表征、气虚血瘀状态、能量代谢障碍、血液流变性、凝血功能、脑组织病理改变等方面均有较好的改善作用,验证了所建立的病证结合模型的稳定性和可靠性。综上所述,本文比较了不同因素造模方法,明确了睡眠剥夺复合脑梗手术的方法适合于建立多发性脑梗死气虚血瘀证大鼠模型,观察并分析了模型发展不同时间点各项指标的变化特点,并利用益气活血方进行干预,对所建立的病证结合模型的稳定性和可靠性进行了验证,初步揭示了模型气虚血瘀证候的演化过程及生物学基础,为中药新药的研发和中药复方功效的阐述提供了有价值的研究模型和手段。

魏丹[4]2014年在《电针对气虚血瘀型脑缺血再灌注大鼠促进血管新生的作用机制》文中认为目的脑缺血又称缺血性卒中,包括脑血栓形成、腔隙性梗死和脑栓塞等,由于脑血流供应减少或中断,脑组织缺血缺氧而软化坏死,继而出现各种神经系统症状,如失语、吞咽困难、行走不能、情感障碍等,严重加重家庭和社会负担。其发病急,进展快,致残率、致死率高,随着我国步入老龄化社会,脑血管病的研究意义也日益重大。本病归属于中医的“中风”、“卒中”范畴,正如古代医家所形容:“如矢石之中的,若暴风之急速”,发病迅速,病理性质多为本虚标实,发病之初,邪气旺盛,邪风痰火上扰清窍,气血随之上菀,瘀血停滞;随病情发展,正气耗损,转为正气虚衰,以本虚为主,最终形成气虚血瘀之证型。本实验采用泻下复合改良线栓法制造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中医的气虚血瘀证型),并用BBB功能评分、血流变、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乳酸脱氢酶(LDH)、一氧化氮(NO)、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大鼠脑海马区HE染色、内皮祖细胞(EPCs)来验证造模成功并探讨脑缺血再灌注的血管损伤情况,运用中医益气活血法选穴,电针百会、内关进行治疗干预,评价并对比治疗效果。方法1.运用泻下和改良线栓法制造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气虚血瘀证),并通过一般情况观察、血液流变学、外周血EPCs数量检测验证模型的建立。2.通过对大鼠行为学评分、血清氧化还原酶检测,探讨电针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抗氧化能力的影响3.通过对大鼠脑海马区细胞的病理学观察及海马区VEGF蛋白含量的检测,探讨电针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的神经及血管的影响。4.通过对大鼠外周血EPCs数量的检测,探讨电针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的血管新生及修复的影响。结果1.成功建立脑缺血再灌注模型,模型鼠出现气虚血瘀证表现及各项检测指标的改变。2.电针能显着提高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神经功能评分,改善血液流变学,提高血清SOD活力,降低MDA、 iNOS、 LDH含量,提高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的抗氧化能力。3.电针能够改善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脑海马区细胞形态,提高海马区VEGF蛋白表达。4.电针能够增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外周血EPCs数量,从而达到保护脑组织、改善血管内皮损伤的作用。结论成功以泻下复合改良线栓法制作气虚血瘀型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模型,模型鼠一般情况观察出现典型气虚血瘀证候,在血流动力学及EPCs数量方面的异常变化,提示模型大鼠血管内皮已经受到损伤。电针通过提高模型大鼠血清SOD活力,降低MDA、 iNOS、 LDH活力,增强大鼠抗氧化能力,保护细胞不受毒性氧自由基的损伤。通过提高模型鼠脑海马区VEGF蛋白表达、增加外周血EPCs数量,发挥血管内皮修复及新生的作用。

郑一[5]2004年在《脑络舒通治疗缺血性中风的作用机制研究》文中提出1 目 的 中风病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 多发病, 严重危害人类健康. 本课题的目的是讨论颅脑瘀水毒邪与缺血性中风病发病的关系和脑络舒通治疗缺血性中风的药效学机制. 本课题在中医基础理论的指导下 ,分析了缺血性中风的发病规律, 认为瘀, 水 ,毒邪互结于脑内是中风病急性期的病机重点. 提出活血利水 ,解毒通络治法是缺血后脑水肿治疗的关键. 从脑络舒通对脑组织含水量, 血脑屏障通透性-EP和MMP-9等方面深入探讨脑络舒通的利水作用, 采用血瘀证大鼠凝血指标和临床中风病人血瘀证证侯积分的方法证明脑络舒通的活血功能 .通过观察临床病人血清TNF-α和IL-1的变化来探讨脑络舒通的解毒作用,并从bFGF和nestin 蛋白的表达来讨论脑络舒通对成体神经功能重塑的治疗机制. 2 方 法 2.1 采用光化学诱导大鼠局灶性脑缺血的方法, 设脑络舒通治疗组 ,模型对照组 ,假手术组, 空白组 ,于造模成功后3h始,给予脑络舒通灌胃,连续4d 动态观察体重及神经功能评分的变化,术后第5d 取脑TTC染色后计算梗塞灶体积HE染色后观察病理学改变. 2.2 采用栓线法造成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3h, 再灌注24h 模型 ,观察各组神经功能评分脑组织含水量 ,用 Evans 蓝测定法观察血脑屏障通透性的改变 ,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缺血再灌注大鼠大脑-EP表达. 采用RT-PCR方法测定MMP-9mRNA 的表达. 2.3 采用大鼠血瘀模型,观察脑络舒通对血瘀证大鼠凝血,纤溶系统的影响.并在临床观察脑络舒通治疗前后治疗组和对照组病人的血瘀证证侯积分的改变. 2.4 采用放射免疫RIA法观察脑络舒通治疗前后治疗组和对照组病人血清TNF-α 和IL-1 的变化. 2.5 采用免疫组化方法观察光化学诱导的脑缺血大鼠治疗组, 模型组, 假手术组, 空白组脑的第5d 时bFGF的表达和第10d 时nestin 蛋白的表达. 3 结 果 3.1 脑络舒通可以减小光化学诱导的大鼠局灶性脑梗死体积, 治疗组梗死灶体积为7.322.03mm3 明显小于对照组(16.01 2.62mm3)( P<0.001).治疗组大鼠的缺血性病理改变比对照组明显减轻,假手术组和空白组无缺血灶形成. 3.2 MCAO大鼠脑缺血3h再灌注,24h的对照组缺血侧脑组织含水量(79.24 0.61%)和EB含量( 4.78 0.72ug/g) 明显高于空白组(73.43 0.57%)( 2.07 0.15ug/g)治疗组缺血侧脑组织含水量(76.85 0.87%)和EB含量( 3.52 0.63ug/g )明显降低 ,与对照组相比具有显着性差异( P<0.001 )假手术组与空白组则无显着性差异.对照组非缺血侧脑组织含水量(75.590.48%)和EB含量3.24 0.57ug/g 也较空白组增高(P<0.001). MCAO大鼠缺血3h 再灌注24h 时,对照组大鼠缺血灶 -EP 的表达明显升高,以神经胶质细胞表达为主,治疗组大鼠缺血灶 -EP 的表达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减少.具有显着性差异(P<0.001) 假手术组与空白组相应缺血灶-EP的表达较少,无显着性差异( P>0.05) MCAO大鼠脑缺血3h 再灌注24h时,对照组大鼠(MMP-9mRNA)的表达明显升高,与假<WP=5>手术组和空白组相比具有显着性差异(P<0.001),治疗组大鼠(MMP-9mRNA)的表达较对照组减少(P<0.05).假手术组和空白组大鼠表达较少, 相比较无显着性差异. 3.3 血瘀证大鼠凝血-纤溶指标观察中, 血瘀证大鼠与空白组比较, PT, APTT 明显缩短.(P<0.01 P<0.001) Fig.显着增加(P<0.001), PA 显着增高 (P<0.001).说明血瘀证大鼠存在高凝状态, 治疗组PT, APTT 较对照组延长(P<0.01) Fig 和PA 降低(P<0.001). 3.4 对照组病人血清, TNF- 含量在治疗后 7d 312 041ng/ml 略有下降 与入院时351 045ng/ml 相比无显着性差异(P>0.05) 治疗后 21d血清TNF- 含量 2.810.59ng/ml 与治疗前相比具有显着性差异 (P<0.01) . 治疗组病人血清TNF含量在治疗后7d 2.39 0.33ng/ml 迅速下降 治疗后21d 血清TNF- 含量 1.77 0.48ng/ml 明显下降P<0.001 与对照组相比具有显着性差异(P<0.001) 两组治疗后血清 IL-1 含量较治疗前下降 P<0.05 治疗组下降 0.38 0.16ng/ml 较对照组 0.52 0.12ng/ml 明显 具有显着性差异 P<0.001. 3.4 光化学诱导脑缺血第5d时, 治疗组大鼠缺血边缘区 bFGF 的表达明显增高 ,神经元细胞和神经胶质细胞均有表达 ,与对照组相比具有显着性差异(P<0.001).治疗组海马锥体细胞层中bFGF的表达明显增高, 与对照组相比具有显着性差异(P<0.05) 假手术组与空白组相应缺血边缘区及海马没有bFGF的表达 .各组缺血灶内部 ,皮层与皮层下, 小脑等部位均无bFGF 阳性细胞的表达. 光化学诱导脑缺血第 10d 时, 治疗组大鼠侧脑室室管膜下层和第叁脑室底部 nestin 蛋白的表达明显增高, 与对照组相比具有显着性差异( P<0.001 ),假手术组与空白组侧脑室室管膜下层和第叁脑室底部仅有少量nestin蛋白表达. 治疗组大脑皮质缺血边缘区 nestin 蛋白表达明显增高. 与对照组相比具有显着性差异( P<0.05) 缺血区周围的大脑皮质和皮层下nestin蛋白的表达两组无显着性差异, 假手术组与空白组无阳性细胞表达. 4 结 论 4.1 脑络舒通可减轻MCAO鼠缺血再灌注对血脑屏障的损伤.对血脑屏障通透性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可抑制脑内 -EP 的合成和释放. 降?

李莹[6]2018年在《脑梗死气虚血瘀证大鼠模型能量代谢水平及益气活血方干预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脑卒中是一种死亡率、致残率、发病率及复发率均较高的疾病,严重威胁着人类健康,也是多年来一直困扰着医学界的难题。脑卒中分为缺血性脑卒中和出血性脑卒中,缺血性脑卒中又名脑梗死,在所有脑卒中中占60%-70%,气虚血瘀是其主要证型。近年来关于脑梗死气虚血瘀证的临床和实验研究不断取得进展,但其研究仍不够深入和全面,还有许多问题需要深入探讨。目前用于评价中药治疗作用的动物模型以疾病模型居多,难以客观反映中药作用的特点。病证结合动物模型比较符合中医药研究以及对疾病发生发展规律分析的要求。本课题组前期的研究工作探讨和建立了稳定可靠的脑梗死气虚血瘀证病证结合大鼠模型,研究了模型表征及病理生理的变化,初步发现其能量代谢可能出现障碍。然而其能量代谢变化的特点及机制的研究尚待深入。能量代谢障碍是脑血管疾病的始动因素,AMPK作为能量代谢变化的感受器和效应器,调节机体的能量代谢,在脑血管疾病中有重要作用,可能与气虚血瘀证的生物学基础有关,但这方面的研究和相关报道较少。本研究在前期研究工作的基础上,从能量代谢角度进一步观察脑梗死气虚血瘀证大鼠模型表观、证候、能量代谢及相关因素水平的变化,同时探讨AMPK及其介导的信号通路对模型的影响和益气活血方的干预作用,以期为临床应用和进一步的实验研究提供有价值的理论依据。目的:建立多发性脑梗死气虚血瘀证大鼠模型,观察其能量代谢和相关因素水平的变化,以及AMPK介导的下游信号通路对模型病理生理、证候及能量代谢变化的影响,同时研究益气活血方对模型的干预作用与AMPK及其介导的下游信号通路的相关性,阐明该病证结合模型形成与发展的生物学基础,气虚血瘀证的科学内涵及益气活血方的作用机制,为临床应用和进一步的实验研究提供有价值的靶点和思路。方法:将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4组:①假手术组,n=21;②模型组,n=21;③益气活血方组(26g生药/kg),n=21;④二甲双胍组(250mg/kg),n=21。假手术组大鼠正常饲养,不进行任何刺激,其他3组大鼠采用水环境小平台法,每天进行睡眠剥夺16h(每天16:00至次日8:00),睡眠剥夺1周后行多发性脑梗死手术,术后继续睡眠剥夺28天。术后当天两个给药组分别按所述剂量以10mL/kg开始灌胃给药,每天1次,连续灌胃给药28天,假手术组和模型组大鼠分别灌胃等体积蒸馏水。于术后2天(给药2天)和术后28天(给药28天)每组选取10只大鼠进行相关指标检测:第一部分:大鼠一般状态,体重,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抓力,力竭游泳时间,血液流变性,舌面图像RGB值,脉象,脑组织病理形态学;第二部分:采用HPLC法测定大鼠脑皮层ATP、ADP、AMP含量,计算AMP/ATP,TAN,EC;第叁部分:采用比色法和生化仪测定大鼠血清和脑皮层葡萄糖、乳酸、丙酮酸、游离脂肪酸含量及乳酸脱氢酶活性,乳酸/丙酮酸比值;第四部分:采用Western Blot法测定大鼠脑皮层AMPK、p-AMPK、ACC、p-ACC、CPT-1蛋白表达水平;采用免疫组化法测定脑组织p-ACC和CPT-1蛋白表达水平。结果:第一部分:①一般状态,假手术组大鼠精神状态良好,外表、饮食、两便及活动均正常;模型组大鼠状态欠佳,精神萎靡不振,静卧懒动,便溏,且随病程发展而加重;益气活血方组大鼠一般状态明显优于模型组。②证候指标,模型组术后2天和28天体重、抓力、力竭游泳时间、脉搏幅度与假手术组比较均明显减少(P<0.01),益气活血方组术后28天体重、抓力、力竭游泳时间、脉搏幅度及术后2天力竭游泳时间与模型组比较均明显增加(P<0.05或P<0.01);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术后2天和28天舌面图像RGB值均明显减少(P<0.05或P<0.01),在切变率5s-1、60s-1、150s-1下的全血黏度均明显增加(P<0.05或P<0.01),与模型组比较,益气活血方组术后28天舌面图像RGB值明显增加(P<0.05或P<0.01),术后2天在切变率5s-1下及术后28天在切变率5s-1、60s-1下的全血黏度均明显减少(P<0.05或P<0.01)。③TTC染色、疾病及病理指标:术后24h各组(除假手术组)大鼠脑切片经TTC染色均有面积不等的白色梗死区域;假手术组大鼠无神经功能缺损,模型组大鼠术后2天和28天神经功能缺损明显,与模型组比较,益气活血方组术后28天神经功能缺损明显减轻(P<0.05);脑组织病理形态观察显示,假手术组脑组织形态结构正常,模型组脑组织形态结构发生病变,且随着病程的发展而加重;益气活血方组术后2天和28天脑组织形态结构病变明显减轻。第二部分: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术后2天和28天脑皮层ATP含量及EC值均明显减少(P<0.01),AMP含量和AMP/ATP比值均明显增加(P<0.05或P<0.01);与模型组比较,益气活血方组术后2天和28天脑皮层ATP含量及EC值均明显增加(P<0.05或P<0.01),AMP/ATP比值均明显减少(P<0.05),术后2天脑皮层AMP含量明显减少(P<0.05)。第叁部分: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术后2天和28天血清乳酸含量及乳酸/丙酮酸比值均明显增加(P<0.05或P<0.01),丙酮酸含量明显减少(P<0.05或P<0.01),葡萄糖、游离脂肪酸含量及乳酸脱氢酶活性均无明显变化;与模型组比较,益气活血方组术后2天和28天血清葡萄糖及丙酮酸含量均明显增加(P<0.01),游离脂肪酸含量及乳酸/丙酮酸比值均明显减少(P<0.01),术后2天血清乳酸含量及乳酸脱氢酶活性均明显降低(P<0.05)。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术后2天和28天脑皮层乳酸、游离脂肪酸含量及乳酸/丙酮酸比值均明显增加(P<0.05或P<0.01),丙酮酸含量明显减少(P<0.05),术后2天脑皮层乳酸脱氢酶活性明显增加(P<0.05),术后28天脑皮层葡萄糖含量明显减少(P<0.05);与模型组比较,益气活血方组术后2天和28天脑皮层丙酮酸含量明显增加(P<0.01),游离脂肪酸含量及乳酸/丙酮酸比值均明显减少(P<0.05或P<0.01),术后28天脑皮层葡萄糖含量明显增加(P<0.05),乳酸含量明显减少(P<0.01),乳酸脱氢酶活性无明显变化。第四部分:Western Blot结果显示,模型组术后2天和28天脑皮层p-AMPK、p-ACC表达均明显高于假手术组(P<0.05或P<0.01),CPT-1表达明显低于假手术组(P<0.05或P<0.01),益气活血方组术后2天和28天脑皮层p-AMPK、p-ACC及CPT-1表达均高于模型组(P<0.05);免疫组化结果显示,模型组术后2天和28天脑组织p-ACC表达明显高于假手术组(P<0.05),CPT-1表达明显低于假手术组(P<0.05),益气活血方组术后2天和28天脑组织p-ACC及CPT-1表达均高于模型组(P<0.05)。结论:多发性脑梗死气虚血瘀证大鼠模型急性期和恢复期ATP生成减少,AMP/ATP比值增加,能荷值下降,能量代谢明显障碍;该病证结合模型能量代谢紊乱与叁羧酸循环及脂肪酸β-氧化减弱相关;AMPK及其介导的ACC、CPT-1信号通路对该病证结合模型的证候及能量代谢产生影响;益气活血方通过影响AMPK及其介导的ACC、CPT-1信号通路,调节能量代谢,减轻该病证结合模型的病变程度。本研究结果初步揭示了能量代谢障碍、AMPK及其介导的下游信号通路可能是脑梗死气虚血瘀证大鼠模型形成与发展、气虚血瘀证及益气活血治法的生物学基础,为临床应用和进一步的实验研究提供了有价值的靶点和思路。

梁静涛[7]2010年在《气虚血瘀证MCAO大鼠子代的同种证候及疾病趋势诱导形成实验研究》文中提出目的:获取气虚血瘀证MCAO(大脑中动脉栓塞)大鼠的子代,探讨该子代大鼠较正常同龄SD大鼠是否更具形成气虚血瘀证候的趋势;并进一步研究该气虚血瘀证MCAO大鼠子代证候造模后,与正常同龄SD大鼠对比,有无形成缺血性卒中前病理生理状态的趋势。方法:实验一:采用对SD大鼠进行气虚血瘀证候造模及MCAO卒中造模后,雌雄交配的方法,获取其子代大鼠,再次进行证候造模(证候子代组10只),与同样进行证候造模的正常同龄SD大鼠(证候对照组10只)及无干预因素参与的正常同龄SD大鼠(空白对照组10只)比较,观察其能量代谢指标(乳酸、肌酸激酶、乳酸脱氢酶)的变化水平,并比较叁组动物气虚证候、血瘀证候评分及旷场分析、攀网实验、体重等相关动物行为学指标的变化,予以中药“补阳还五汤”进行治疗干预,观察治疗后上述指标的变化情况。实验二:将获取的前述气虚血瘀证MCAO子代大鼠,进行证候造模处理(证候子代组10只),与同样进行证候造模处理的正常同龄SD大鼠(证候对照组10只)及无干预因素参与的正常同龄SD大鼠(空白对照组10只)比较,观察其血液流变学、血小板膜糖蛋白GPⅡb/Ⅲa、血小板a颗粒膜蛋白CD62P水平及颈内动脉起始处血管内皮病理学变化。结果:实验一:造模后,能量代谢指标评价:证候子代组各项能量代谢指标水平均高于其余两对照组,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证候对照组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各项指标水平也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气虚、血瘀证候评分及动物行为学指标评价:治疗干预前,证候子代组与其余两组相比,各项指标评价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其气虚证候、血瘀证候表现较其余两组明显;证候对照组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其气虚证候、血瘀证候表现也较空白对照组明显,各项指标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干预后,证候子代组及证候对照组各项评分均有改善,证候子代组与其余两组评价结果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证候对照组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在血瘀证指标、攀网实验指标评价结果上有统计学差异(P<0.05),但在气虚证指标、旷场分析及体重指标上,其结果已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实验二:证候造模后,证候子代组与其余两组相比,血流变指标、血小板膜糖蛋白GPⅡb/Ⅲa及CD62P水平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其血液流变学呈明显高粘状态,血小板膜糖蛋白GPⅡb/Ⅲa和CD62P水平也明显高于其他两组;证候对照组与空白对照组相比,血液流变学结果亦有统计学差异(P<0.05),血液黏度呈轻度增高,但其血小板膜糖蛋白GPⅡb/Ⅲa和CD62P水平与空白对照组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证候子代组颈内动脉起始处HE染色可见明显内皮细胞水肿及损伤,均较其余两组有明显改变,证候对照组可见内皮细胞水肿,但程度轻微,不如证候子代组变化明显,空白对照组内皮病理切片未见异常。结论:1.获取的气虚血瘀证MCAO大鼠子代及正常同龄SD大鼠都能够在证候造模因素的干预下形成明确的气虚血瘀证候;且气虚血瘀证MCAO大鼠子代与正常同龄SD大鼠相比,在气虚血瘀证候造模的诱导下,更易产生更为明显的气虚血瘀证证候表现。2.证候造模因素的干预能使气虚血瘀证MCAO大鼠子代及正常同龄大鼠均产生血液高粘滞综合征,并可引起大鼠颈内动脉内皮细胞产生水肿、破坏等病理改变,但血小板功能的活化仅在证候子代组中被观察到,证候对照组无此类改变。且气虚血瘀证MCAO大鼠子代与正常同龄大鼠相比,在气虚血瘀证候造模的诱导下,能够产生更为明显的血液高粘滞综合征及颈内动脉内皮细胞水肿、损伤等病理改变,并且具有肯定的更易形成血栓的趋势。

王健[8]2015年在《针药并用对气虚血瘀证MCAO模型大鼠海马VEGF表达及外周血EPCs数目的影响》文中指出目的脑梗死又称缺血性脑卒中,是威胁人类健康的最严重疾病之一,全球每年有460万人死于脑中风,我国每年死于脑中风者有160万之众。其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治疗率低、预后差和易复发等特点,严重危害人类健康,提高本病的治疗和康复水平至关重要。本实验通过观察针药结合对大黄泻下复合线栓法建立气虚血瘀证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MCAO)模型不同时间点内皮祖细胞数目变化,大鼠海马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蛋白表达,及血清还原性氧化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一氧化氮(i NOS)、乳酸脱氢酶(LDH)水平,探讨针药并用对提高气虚血瘀证MCAO模型大鼠抗氧化能力,促进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血管修复的影响机制。方法1.模型建立:健康SPF级雄性SD大鼠50只,所有大鼠平衡饲养3 d,随机分为正常组(10只)、假手术组(10只)、MCAO组(15只)、大黄+MCAO组(15只),正常组不作处理,假手术组、大黄+MCAO组提前灌胃大黄溶液7天,后MCAO组及大黄+MCAO组运用线栓法制造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观察各组大鼠一般情况、血流变及EPCs变化。2.健康SPF级雄性SD大鼠40只,平衡饲养3天,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药物组及针药组。随机选取6只为正常组,不予干预。其余34只大鼠给与大黄灌胃,持续一周;模型组、药物组及针药组进行MCAO模型造模。3.光学显微镜HE染色法观察各组大鼠海马区的病理学改变。4.检测各组大鼠血清SOD,MDA,i NOS,LDH。5.检测各组大鼠海马VEGF表达。6.检测各组大鼠不同时间点外周血EPCs数量。结果1.成功建立气虚血瘀证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模型。2.HE染色:模型组海马细胞层减少,排列杂乱不紧密,染色不均匀,轮廓不清晰,多见核固缩、核仁不清晰、胞浆消失;药物组海马细胞排列比较紧密规则,细胞层数3-4层,可见核固缩,细胞染色较均匀,轮廓清晰;针药组药物组海马细胞排列紧密规则,细胞层数3-4层,少见核固缩,细胞染色较均匀,轮廓清晰。3.抗氧化指标:模型组SOD表达与正常组比较降低,MDA、LDH、i NOS含量升高;药物组、针药组与模型组比较SOD含量升高,MDA、LDH、i NOS含量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药组与药物组相比SOD含量明显升高,MDA、LDH、i NOS含量明显降低(P<0.05)。4.海马VEGF表达:模型组VEGF阳性细胞数与正常组比较显着升高;药物组、针药组与模型组相比较,VEGF阳性细胞数增高(P<0.05);针药组与药物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外周血EPCs数量:模型组EPCs数量较正常组明显降低;药物组、针药组较模型组升高(P<0.05);针药组与药物组比较,EPCs数量明显升高。结论1.采用大黄泻下复合良线栓法建立气虚血瘀证脑缺血再灌注动物模型,分别从一般情况、血流变学及外周血EPCs变化相关指标确定模型建立成功。2.针刺与活血益气药物同用对气虚血瘀证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可能通过上调SOD表达,下调MDA、i NOS含量,干预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的氧化应激和脂质过氧化过程,对脑组织有一定保护作用。3.针刺与活血益气药物同用通过上调脑海马区VEGF表达,达到脑保护的作用。4.针刺与活血益气药物同用在早期能够促进EPCs大量分化、增殖,并促进EPCs迁移和粘附到受损部分,达到保护受损部位,促进血管修复与再生。5.导致治疗效果差异的作用机制可能与针刺和药物的作用靶点和环节不同,针刺与中药配合使用提高了疗效,具有协同作用,而针药之间的配伍意义和其协同作用机制尚需进一步研究。

王张[9]2009年在《基于代谢组学的民族药灯盏细辛、沙棘有效性评价及作用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民族药在治疗心脑血管等复杂疑难疾病方面相对于单一化学成分药物有其独到之处。但是对民族药有效性和安全性的现代认识和研究成为制约其发展的关键问题,尤其应在民族药的有效性评价和作用机制研究的思路和方法等方面进行总结和提炼,建立一套体现民族医药特点、系统论和还原论相结合的研究新方法。苗药灯盏细辛和藏药沙棘分别是临床上用于防治缺血性中风和胸痹心痛的疗效确切的常用药,二者的应用历史悠久,在民族药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如很多藏药成方制剂中均含有沙棘膏,且均被药典收载,具有较高的市场占有率,此外二者的药效物质基础都是业已证明对心脑血管疾病具有明显治疗作用的黄酮类有效成分,故以苗药灯盏细辛和藏药沙棘为例进行研究,具有较好的代表性和推广价值。目的在民族医药学理论体系的指导下,结合系统化学生物学的思路和代谢组学的方法,以治疗缺血性中风的苗药灯盏细辛和防治胸痹心痛证的藏药沙棘为例,尝试建立基于代谢组学的民族药防治心脑血管疾病的有效性评价和作用机制研究的新方法。方法应用线栓法阻塞大脑中动脉致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和肾上腺素加冰水致急性血瘀证大鼠模型,分别进行苗药灯盏细辛和藏药沙棘的药效学研究;同时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结合四极杆飞行时间串联质谱(UPLC-QTOF/MS)和主成份分析、偏最小二乘法等模式识别技术对造模和给药前后大鼠的尿液进行代谢谱型分析,开展基于代谢组学的民族药有效性评价和作用机制研究。结果(1)药效学研究:灯盏细辛注射液能明显地减少脑梗死面积,改善大鼠脑组织形态学病变,并能促进尼氏小体数量的增加,这可能是通过减少海马区神经细胞凋亡促进因子——Bax蛋白表达,对抗缺血再灌注后诱导的细胞凋亡,从而发挥脑保护作用的;亦能明显促进神经功能缺失体征的提前恢复;综合各指标的结果提示,量-效关系不规则,疗效由强到弱依次为:低剂量>高剂量>中剂量。沙棘提取物能够明显降低急性血瘀动物的血液粘稠度和红细胞浓度,减弱红细胞的聚集能力和血液的凝固能力,最终改善急性血瘀大鼠血液流变学的“浓、粘、凝、聚”等异常特征;其中又以沙棘提取物高剂量和低剂量的作用最明显。(2)基于代谢组学的有效性评价:灯盏细辛注射液和沙棘提取物能使模型动物的代谢谱型向正常动物回归,其中低剂量优于高剂量,后者又优于中剂量。(3)基于代谢组学的作用机制研究:灯盏细辛注射液减弱或取消了外界刺激因素“线栓法阻塞大脑中动脉”对机体的作用,使模型大鼠的代谢谱型向正常动物回归,其作用机制可能与犬尿喹啉酸、琥珀酰鸟氨酸和亮氨酰脯氨酸等潜在生物标志物有关,它们又有可能涉及“色氨酸-犬尿喹啉酸”和“琥珀酰鸟氨酸-尿素循环-NO”等代谢途径。沙棘提取物减弱或取消了外界刺激因素“肾上腺素结合冰水”对机体的作用,使模型大鼠的代谢谱型向正常动物回归,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苯丙氨酸、色氨酸、琥珀酰鸟氨酸、犬尿喹啉酸、鹅去氧胆酸和胆酸等潜在生物标志物有关,它们有可能涉及“苯丙氨酸-酪氨酸-儿茶酚胺类”、“色氨酸-5-羟色胺”、“琥珀酰鸟氨酸-尿素循环-NO”和“胆固醇-胆汁酸”等代谢途径。结论本文证实了代谢组学对苗药灯盏细辛和藏药沙棘有效性的评价与传统药效学研究结果的一致性;代谢组学还揭示了民族药所调控的机体潜在生物标志物及其代谢途径,丰富了民族药的作用机制研究;此外本文揭示了急性血瘀“证”本质的生化物质基础,故代谢组学可以作为民族药的有效性评价和作用机制研究的新方法,亦拓宽了民族药现代研究的思路。创新点(1)本文揭示了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大鼠的代谢谱型及灯盏细辛注射液调控的潜在生物标志物;(2)本文揭示了急性血瘀“证”的生化物质基础为一系列的潜在生物标志物,并阐释了沙棘提取物对其的影响;(3)探索了代谢组学结合药效学的手段来进行民族药有效性评价的新方法。

陈维[10]2011年在《MCAO气虚血瘀证大鼠子二代脑缺血耐受性及脂代谢情况的实验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获取MCAO气虚血瘀证大鼠子二代,与正常同龄SD大鼠相比,研究其脑缺血耐受性有无差异,是否存在血脂紊乱及APOE基因表达的改变,探讨其缺血性脑卒中发病风险是否高于正常同龄SD大鼠。方法:第一部分:在获取的MCAO气虚血瘀证子二代大鼠中随机选取10只进行证候造模(模型组),与同样进行证候造模的10只正常同龄SD大鼠(对照组)及无干预因素参与的10只正常同龄SD大鼠(空白组)比较,观察其气虚证辨证评分、血瘀证辨证评分及相关行为学评分(旷场分析、攀网试验)第二部分:随机选取前MCAO气虚血瘀证子二代大鼠20只及正常同龄SD大鼠20只,分为正常对照组、子二代组、药物干预组、假手术组4组,采用全脑一局灶脑缺血耐受的造模方法,观察其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处死大鼠后,灌注固定脑组织,HE染色观察其缺血脑组织病理改变;免疫组化检测其缺血脑组织BDNF、Bax、Bel-2、ERK的表达。第叁部分:随机选取MCAO气虚血瘀证子二代大鼠10只(子二代组)及正常同龄SD大鼠10只(空白对照组),观察其血脂(TG、TC、HDL-C、LDL-C)及血浆APOE基因表达水平是否存在差异,并比较两组大鼠的血脂促动脉硬化指数及血脂综合指数。结果:第一部分:证候学评分:在证候造模因素干预前,模型组大鼠气虚证评分虽未达到8分,但明显高于对照组及空白组(P<0.05),而血瘀证的评分,在证候造模因素干预前叁组大鼠无明显差异(P>0.05);造模因素干预28天后,模型组10只大鼠中,有8只大鼠同时满足气虚证评分≥8分及血瘀证评分≥8分;而对照组10只大鼠中,仅有6只同时满足气虚证评分≥8分及血瘀证评分≥8分;且模型组气虚证评分与血瘀证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行为学评分:在证候造模因素干预前,模型组大鼠的中央格起始停留时间评分高于对照组和空白组,而模型组大鼠垂直活动次数评分低于对照组和空白组(P<0.05);证候造模因素干预28天后,中央格起始停留时间评分,模型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和空白组,且对照组也高于空白组,而大鼠垂直活动次数、跨格次数、攀网实验评分,模型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和空白组,且对照组也低于空白组(P<0.05)。第二部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子二代组大鼠的神经功能损缺评分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而与假手术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同时药物干预组的神经功能损缺评分明显低于子二代组及假手术组(P<0.01)。BDNF表达:正常对照组、药物干预组的BDNF蛋白表达均高于假手术组及子二代组(P<0.05);而子二代组的BDNF蛋白表达与假手术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药物干预组的BDNF蛋白表达明显高于子二代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ax表达:正常对照组、药物干预组的Bax蛋白表达均低于假手术组及子二代组(P<0.05):而子二代组的Bcl-2蛋白表达与假手术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药物干预组的Bax蛋白表达明显低子二代组(P<0.05),而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Bcl-2表达:正常对照组、药物干预组的Bcl-2蛋白表达均高于假手术组子及二代组(P<0.05);而子二代组的Bcl-2蛋白表达与假手术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药物干预组的Bcl-2蛋白表达明显高于子二代组(P<0.05)。ERK表达:正常对照组、药物干预组的ERK蛋白表达均高于假手术组及子二代组(P<0.05);而子二代组的ERK蛋白表达与假手术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药物干预组的ERK蛋白表达明显高于子二代组(P<0.05)。第叁部分:血脂:子二代组大鼠的TC、LDL-C水平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子二代组大鼠的TG水平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P<0.01),并且其HDL-C水平低于空白对照组(P<0.05)。子二代组大鼠的AIP及LCI均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P<0.01)。血浆APOEmRNA表达:子二代组大鼠血浆中APOE基因表达的相对含量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结论:1. MCAO气虚血瘀证大鼠子二代与正常同龄SD大鼠相比,存在一定程度的气虚倾向,在证候造模因素的干预下,能更为容易的形成更加明显的气虚血瘀证候;2. MCAO气虚血瘀证大鼠子二代与正常同龄SD大鼠相比,对脑缺血的耐受及修复能力降低,在缺血因素的干预下更容易形成更严重的缺血性脑损害,其发生缺血性脑卒中的风险高于正常同龄SD大鼠。3. MCAO气虚血瘀证子二代大鼠的脑缺血耐受性降低可能与其ERK信号转导通路及其下游靶基因和蛋白(细胞凋亡相关基因Bcl-2、Bax, BDNF)的表达异常有关。4.使用益气活血的脑心通胶囊可以改善MCAO气虚血瘀证子二代大鼠的脑缺血耐受性,促进其对缺血性脑损伤的修复能力。5. MCAO气虚血瘀证大鼠子二代与正常同龄SD大鼠相比,存在明确的血脂代谢紊乱。6. MCAO气虚血瘀证大鼠子二代与正常同龄SD大鼠相比,血浆APOEmRNA表达增高。

参考文献:

[1]. 一种基于血管内皮损伤的局灶性脑梗死血瘀证大鼠模型的建立[D]. 陈懿. 湖南中医学院. 2002

[2]. 复方地龙胶囊对气虚血瘀证大鼠基础指标及血管内皮损伤研究[D]. 窦倩. 天津医科大学. 2012

[3]. 多发性脑梗死气虚血瘀证大鼠模型的建立及其相关生物学指标变化研究[D]. 王磊沙. 中国中医科学院. 2017

[4]. 电针对气虚血瘀型脑缺血再灌注大鼠促进血管新生的作用机制[D]. 魏丹. 天津医科大学. 2014

[5]. 脑络舒通治疗缺血性中风的作用机制研究[D]. 郑一.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04

[6]. 脑梗死气虚血瘀证大鼠模型能量代谢水平及益气活血方干预的研究[D]. 李莹.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8

[7]. 气虚血瘀证MCAO大鼠子代的同种证候及疾病趋势诱导形成实验研究[D]. 梁静涛.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10

[8]. 针药并用对气虚血瘀证MCAO模型大鼠海马VEGF表达及外周血EPCs数目的影响[D]. 王健. 天津医科大学. 2015

[9]. 基于代谢组学的民族药灯盏细辛、沙棘有效性评价及作用机制研究[D]. 王张.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09

[10]. MCAO气虚血瘀证大鼠子二代脑缺血耐受性及脂代谢情况的实验研究[D]. 陈维.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11

标签:;  ;  ;  ;  ;  ;  ;  ;  ;  ;  

一种基于血管内皮损伤的局灶性脑梗死血瘀证大鼠模型的建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