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德琳战争”?——从科索沃战争认识奥尔布赖特,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赖特论文,科索沃论文,战争论文,奥尔布论文,马德琳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在美国,许多人把刚刚结束的科索沃战争称作“马德琳战争”。“马德琳”,即美国国务卿马德琳·奥尔布赖特。
显然,从字面上去理解,把一场发生在20世纪末、持续78天的现代战争归咎于一个人、一个已进入花甲之年的老太太,无疑失之偏颇。然而,不容抹煞的事实是:这场战争的爆发和结束都与奥尔布赖特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这个女强人在整个事件的台前与幕后确实扮演了极其关键的、无法替代的角色。
她极力主张用战斧惩罚米洛舍维奇科索沃危机浮出水面后,奥尔布赖特便下定决心,绝不能让西方再像几年前处理波黑问题时那样陷于一种优柔寡断的“慌乱状态”。在伦敦召开的一次西方外长会议上,她提出“要用战斧惩罚贝尔格莱德的独裁者”,当意大利和法国外长主张用温和一点的办法去解决危机时,她的一位副手用耳语示意她或许可以考虑这一主张,奥尔布赖特当即勃然斥责道:“你以为我们是在哪里?在慕尼黑吗?”
她精心策划北约出兵南联盟的“理由” 今年初“拉察克村事件”发生后,前南国际问题联络小组安排科索沃冲突各方到法国小镇朗布依埃举行谈判。当两个星期的谈判期限即将到期时,奥尔布赖特亲临会场。见塞族人不肯让步,奥尔布赖特便想尽办法让阿族人接受和平协议,她认为只要有一方签署和平协议就可以说服欧洲人同意动武。这一诡计终于在朗布伊埃谈判的第二阶段中得逞。阿族人表示愿意在和平协议上签字,南联盟则继续坚持拒签“丧权辱国”的条约,于是,欧洲人同意了奥尔布赖特这样的观点:只有用武力才能说服米洛舍维奇!
她没有指挥战争,却“监督”着战争的进展 空袭开始后,奥尔布赖特继续坚持强硬立场。她说:“科索沃危机以来,武力已成为我们外交的强有力后盾,现在,外交该支持军事行动了。”为了维持北约19国的内部统一,她每天早晨6点钟起床后先要打一圈电话, 确保成员国坚持空袭的信心。不仅如此,她还多次亲临美军在欧洲的基地“督战”,每到一处,她动情的煽动性演讲总使她比国防部长科恩或者参联会主席谢尔顿“更为引人注目”。
她为走出战争找到了“体面”的台阶 北约动武的目的,最直接的一条就是要迫使南联盟答应北约“驻军科索沃”的要求。而奥尔布赖特很清楚,要达到这一目的,还得靠“炮火下的外交斡旋”,否则武力行动将陷入泥沼之中。她考虑到俄罗斯与南联盟在文化与宗教方面的传统渊源。她明白对南动武将“危险地导致俄罗斯离西方越来越远”,而如果能让俄罗斯人帮着解决科索沃问题“不仅非常有用,而且非常关键”。为此,从战争伊始,奥尔布赖特便几乎天天与俄外长伊万诺夫进行对话。然而,俄迟迟不愿接受北约主导的军事力量进驻科索沃,直到5 月6日西方七国与俄外长在波恩举行会议时, 伊万诺夫才第一次公开表示同意维和部队进驻科索沃。会前,奥尔布赖特与伊万诺夫就即将发表的会议声明的用词进行了一对一的磋商。奥氏建议用“军事力量”这个词,伊万诺夫则回答他只同意用“存在”。
“伊万,你能让我高兴点,加上‘安全’两个字行吗?”奥尔布赖特问道。
“行。”伊万诺夫带着微笑回答,“可你什么时候能让我高兴点呢?”
后来,在外长会议上,奥尔布赖特与英国外交大臣库克举着酒杯走向伊万诺夫,试图让他做出更大的让步。奥尔布赖特希望在“安全存在”前面再加上“有效的”三个字,而库克则想加上一个括弧,里面写上“包括一支武装力量”。伊万诺夫没有喝醉,他说:“很抱歉,我今天能做的都已做了。”
尽管如此,奥尔布赖特已心中有数了,因为她知道这意味着米洛舍维奇迟早同意外国军队进驻科索沃,而联合国通过这样一个决定也将容易多了。一个多月后,北约的军队开进了科索沃。
其实,对于奥尔布赖特来说,促成北约轰炸南联盟只是这位“铁女人”在处理外交事务时一直持强硬立场的一次最强烈的表现而已。1993年,当参联会主席科林·鲍威尔将军反对出兵波黑时,时任美国驻联合国大使的她甩出一句话:“如果总是不动武,养一支这么棒的军队干什么?”当时噎得鲍威尔干瞪眼却无言以对。这位黑人将军后来在传记中写道:“我的血液当时几乎凝固了。”1994年,她在电视上公开讲,海地领导人可以“自愿地立即下台”,也可以“不自愿地立即下台”。及至作了美国国务卿后,她更是形成了一套被称作“奥尔布赖特”的外交风格:出语强硬,四处插手,深信武力是实现美国战略或道义目标的最强有力的支柱。
奥尔布赖特的这种强硬作风与其个人经历密不可分。克林顿政府的官员大多以“越南的教训”为耻,而奥尔布赖特则对“慕尼黑的教训”刻骨铭心。正是当年英法在慕尼黑协定中向希特勒做出让步,出卖了捷克斯洛伐克,才导致作为捷克外交官的父亲带领家人逃亡伦敦,奥尔布赖特在防空洞里度过了童年。不仅如此,她家里的几个成员还遭纳粹残杀。这些经历给她造成了无法愈合的创伤,使奥尔布赖特坚持认为,“妥协是一种耻辱”。正因为此,她不仅视科索沃战争为“美国在冷战后的一次行动”,也视之为“她个人的一次行动”。
另一方面,在奥尔布赖特看来,科索沃战争绝不仅仅是一场地区冲突,它检验了美国“作为一个责无旁贷的国家,通过确保稳定、阻止暴行来维护其道义与利益”的能力。而对于她在执行这一外交政策过程中的所做所为,美国国内有人发出了严厉的指责。她的一位曾在乔治敦大学外交学院任教的老友在《华尔街日报》上发表文章,批评奥尔布赖特和她的同僚在执行“指责别国”的外交:“他们指责俄罗斯和日本的经济,指责中国的政治,指责伊拉克的军事,指责南联盟的民族问题,指责拉美的贩毒,指责联合国的改革……这是一种伴随着挥舞‘战斧’的训诫与假装神圣的外交政策!”对于如何评价“马德琳战争”这种说法,她的回答是:“我不认为它只是我的战争,但我为我所发挥的作用而自豪!”
科索沃战争结束了,奥尔布赖特心中充满了得意。然而,《新闻周刊》的一篇文章写道,在许多人看来,她是个“误入了一个错误世纪的冷战分子”。
标签:科索沃战争论文; 军事历史论文;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