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建筑;智能楼宇;技术
随着城市的现代化进程加快,建筑物与智能化技术的融合使建筑物的发展呈现出新的趋势。在建筑中,采用了大小系统与不同智能化技术的集成,为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提供了更为便捷的功能服务,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使更多的人感受到科技进步带来的便捷。
1楼宇智能化技术发展现状
楼宇建筑与智能化相结合,是集中了以智能控制系统和通讯系统等为主的先进技术,不断改造和优化城市建筑功能和服务的重要方式和技术手段。早在20世纪80年代,美国就出现了世界第一栋智能楼宇,从此智能楼宇迅速发展,在世界遍地开花,我国也紧随其后,开始了相关技术的研发和应用,通过颁布国家评定和鉴别标准,为智能化发展制定相应的准则和规范,极大的促进了智能化技术在我国本土的快速发展。随后国家制定并颁布了多部关于智能建筑设计、系统建设、消防以及工程建设等法规,使得智能楼宇从立项、建设、验收和管理等重要环节都有法可依,对于促进智能建筑的发展给予政策支持和帮助。
2楼宇智能化应用分析——以某办公楼为例
2.1项目介绍
某办公楼项目总建筑面积约7237m2,分为地下和地面两部分,分别占27001和43935m2。项目地处城市核心区域,如果建筑物能给人留下好的印象,这对提升该公司的形象和影响力帮助很大。由于地段较好,该项目的优势较为明显,适合建造一个综合性的科学、技术、休闲的办公场所。随着智能技术在中国市场发展迅猛,感光技术、监控技术和高层建筑建筑防火技术逐步取代传统的高层建筑物的内部所采用的技术。如建筑内部系统采用先进的安全防范和远程控制技术,为建筑消防及安全防护提供了有利的条件。本文以建设项目为背景,阐述了楼宇智能化设计的原则,基于此详细分析了智能化技术在现代建筑物中的具体应用。
2.2楼宇智能化设计原则
(1)实用性需要结合系统应用单位实际情况,比如各管理部门人员计算机水平、办公楼宇智能化各部门职能,但同时还需要确保系统应用人员能够掌握基本操作功能,切忌为了设计而设计。(2)先进性在总体架构设计上,办公楼内部系统必须与先进技术相结合,选用目前最流行的平台系统和技术,确保所用技术安全稳定,避免系统运行时出现一些原可避免的问题。(3)开放性拟议的办公楼智能设计方案必须严格遵守国际标准化组织的技术规范,确保办公智能化所采用的技术是开放的,以便于数据共享,提高系统应用的稳定性。(4)维修性办公楼智能化在建筑和技术上的应用符合国际标准,结合系统设计单位的自身情况,保证了系统在测试、运行和应用后的可靠性和安全性。(5)协同性构建一个全新的数字化程序满足高效协同工作的需求,一个相对完整的数据保护机制可以建立在保证系统的商业秘密的基础上,使其能发挥出更好的使用优势。实现数据共享,并确保信息的安全,使得工作能够完成得更出色。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3楼宇智能化系统的总框架
建筑内部整个的智能系统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综合线路系统主要是确保建筑物内部各功能区之间的各种通信和网络连接,它也是整个建筑内部系统的神经网络。主线以光纤和超六类为主,连接房间,然后提供相应的网络服务。(2)网络系统是为建筑物提供良好的网络环境服务的,前提是建筑物内部要有100/1000mbps访问接口。此外,为了迎合不同的办公条件,也可以部署不同的网络服务,如视频点播、IP电话。在整个网络中心,我们可以部署计费和安全系统,以满足不同用户对网络的要求。(3)电话系统在建筑物内部,可以安装大容量程控交换机,使每个办公人员都可以用上电话等通信服务。至于将移动信号全覆盖,还是需要第三方的移动公司来实现,即安装信号放大器得以解决。(4)电视系统,整个建筑物内部提供卫星电视服务,以便业主能够收看或匹配到卫星收费电视。(5)安保监控系统在建筑物内部系统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其能够提供实时摄像信息,并通过计算机网络发送给监控系统和监控人员。其中入侵检测系统主要是为了防止非法入侵,而巡检系统则是记录巡检人员的路线并记录。(6)停车管理系统可以与IC卡系统相结合,其主要目的是管理车辆的出入以及充电情况。智能化技术的应用可以更好地实现建筑物业的管理,最大程度上完成子系统的完整联动管理,而非单一的传递资源和信息。
2.4系统详细设计
2.4.1自动化电气设备系统
随着网络的普及,将建筑内的电气部分通过网络与智能家居设备相连接,并经由通信网络反馈给用户。将改善建筑内部环境舒适度,创造宜居生活环境,例如将建筑内部通风设备,加热设备接入接入电气自动化系统,对建筑内部氧气、二氧化碳等气体浓度,建筑内温度进行检测,上传至中央主机,通过CPU处理,可对建筑内部气温以及气体浓度进行实时的调控,保障建筑内环境舒适。将摄像头与巡航机器人纳入电气控制系统,可实现对建筑内全部区域无人巡航,关键电气设备无人值守的作用,大大解放了人力物力。此外,将建筑内的照明系统、中央空调接入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对传感器采集的温度、光强进行分析。从而有效控制照明系统根据光强度分级、分区开关,空调根据温度信号选择变频等。在保障室内人员舒适的基础上实现了建筑整体的节能减排。
2.4.2门禁系统
建筑门禁管理子系统还是以门禁为控制点,以建筑局域作为门禁系统的应用范围,以及采用先进的身份识别技术、认证技术和智能卡技术。门禁、门锁控制、安全通道控制、楼层出入口的身份认证与识别是数字认证和识别模型需要实现的功能。楼宇智能门禁子系统的主要工作是将门禁系统与建筑门配置进行完美的匹配。
2.4.3消防系统
在智能建筑的消防上,建筑的自动化电气控制系统通过传感器设备,如烟雾探测器,可燃气体检测器等设备,实时的对建筑内的相关参数进行测定与处理,一旦发生火灾事故,系统自动作出处理,如启动烟雾报警与自动喷淋联动装置,通过电磁继电器关闭建筑内可燃气体总闸,并迅速将火情反馈到物业安保人员甚至用户手机设备上。有力的保障了建筑消防安全。
2.4.4智能安防
在建筑安防子系统中,基于RFID的电气自动化安防技术与传统安防相比,拥有迅速、全面、严密等众多优点,广泛应用在建筑的门禁系统中。通过用户射频卡,局域网与后台数据库的结合,准确迅速的判定持卡人身份及安全权限,并做到放行、登记一体化,节省了人力成本,提升出入口控制效率。
3结语
智能建筑的楼宇智能化是科技时代的必然产物,是信息技术和现代建筑的结合。传统的建筑模式将被建筑智能化所取代,这是科技发展必然性决定的,楼宇智能化技术将深入渗透到整个建筑行业,具有无限广阔的市场前景。因此,广大从业人员有必要提高智能建筑技术水平,在扎实的理论知识基础上,更努力提高实践能力,以利于我国建筑行业的整体进步。
参考文献:
[1]刘晓宇.智能楼宇安全防范技术应用探讨[J].智能建筑与智慧城市,2017(08).
[2]王小洁,洪洋.组态软件在智能楼宇管理系统中的应用[J].中国新通信,2012(20).
论文作者:铁小卫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8年第2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8
标签:建筑论文; 系统论文; 技术论文; 楼宇论文; 智能论文; 建筑物论文; 子系统论文; 《防护工程》2018年第2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