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昆明市西山区粤秀中学 董玉华
【摘要】: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主动性的体现,也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动力源泉。初中生面对着大量的学习任务,难免会对数学学习丧失兴趣,这对初中数学教师提出了严格的要求。因此,我们应该克服种种困难,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平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很强的学科,所以枯燥的传统教学完全没办法满足数学课堂教学。初中数学主要以兴趣教学为主,真正的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上。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去寻找问题,并在这过程中对答案进行探索,寻找其中的规律,让学生自己找到问题的答案,在自主寻找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自身的学习兴趣。那么,该怎么开展这种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从而使学生真正从心底里热爱数学呢?本篇文章便对此进行了相关的探究。
【关键词】:初中数学;兴趣;教学方法
人们的生活水平在不断地发展,教育事业也随之得到了很大的进步,现在的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不能只局限于单一的黑板教学,仅靠粉笔和尺子的传统教学模式已经落后,必须采用多种教学方式,才能够提高数学课堂的学习效率和教学效果,本篇文章就如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了探讨。
一、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1.初中的学生在社会上的经验尚浅,而且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情绪特别不稳定,有些同学性格还会有些偏激,所以教师在跟他们交流的时候一定要多付出一些耐心,运用自己的知识和口才融入到学生群体里,积极地去了解每一个学生的性格、品格、兴趣、专长;以平等、随和、善解人意的态度去对待学生,无论学生成绩是否优秀都能做到一视同仁,找到学生们交流的话题,努力与他们沟通消除师生之间的代沟,为学生构建一个轻松的学习氛围,这样便能成功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
2.初中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性格比较冲动,对待事情不会三思而后行,容易受到社会上一些恶劣风气的影响,致使他们讨厌学习,扰乱班级秩序,其实这跟他们现在的价值观有关系,大多数不听话的中学生心里都会认为他们现在的行径是有个性的表现,所以教师必须对他们的行为做出更加确切的处理方式。比如,某个班级的某一位同学,英语成绩非常差,他非但不愿意学习,而且还大声说话影响课堂秩序,导致班里的其他同学都没有办法好好听课,老师教育他,他用粗俗的话语顶撞老师。面对这样的情景,老师千万不能被激怒,更不要给他语言上的打击,或者是怀疑他的人格。我一般会选择对该学生进行家访,只有真正的去了解学生平时的生活环境和生活习性才能从根本上找到开导该学生的办法。在家访的过程中,我了解到他的一些基本情况,因为家中父母工作较忙,平时没有过多的对他进行管教,不知什么时候他结交了一群社会青年,他们都是一些品格不正而中途辍学的孩子,就是受他们的影响该学生才会走上歧路。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我耐心地跟他谈人生理想、谈人际关系,并且在往后的日子里给予他无限的关心,最后配合他的父母一起,终于把他拉回了正轨,他开始信任老师,努力学习,最终他终是把落下的课程都补回来了,并且在期中考试取得了非常好的成绩,他的事迹成为了许多老师管教学生的正面案例。由此看来,教师的教学管理对学生的成长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教师要积极的去关心学生,去帮助学生,这样学生就会渐渐地开始敬爱你,信任你,这样便能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改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教师在讲台上授课,学生在课桌上静静聆听。这样的课堂主要强调学生被动的接受知识点,通过死记硬背和题海战术的方式来巩固知识点,整节课下来学生就只是木讷地听着教学内容,无法激发学生自身的逻辑思考。当然,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也是不能完全摒弃的,一些数学公式,定理和常见的题型等必须要通过教师的细心讲解,一定的讲解可以提升学生的理解和掌握能力。比如,因式分解与乘法运算是逆运算,这个知识点容易使人混淆,这样的知识点听起来非常的枯燥,所以不能让学生完全被动的进行课程教学。因为光靠老师一个人授课,学生之间缺少合作与交谈,这样便会压制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觉学习的习惯。数学本就是一门容易让人产生疲惫感的学科,渐渐地学生便会丢失学习的积极性,找不到学习的动力。新课程标准倡导学生们要主动地去学习知识,通过自己的动手能力和逻辑思维不断地去探索,树立“我要学数学”“我爱学数学”的积极观念。所以,教师一定要鼓励学生,使每一位学生都能自主参与到课堂中,成为课堂的主人,教师要做好一个引导人的身份。这样师生之间便能形成一个共同点,共同研究和探讨更多的数学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
三、创建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
在初中数学教学课堂中,教师还可以创建一些生动有趣且符合学生实际生活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实践操作与课堂游戏当中对教师教授的知识进行扎实的理解与掌握,让学生能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得以长久的维持。如,在对《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一章内容时进行教学时,教师便能在课堂上创设出一个数据调查的教学情境,组织学生根据对班上同学的不同特征进行普查与抽样的调查,进而让学生在教学情境中,逐步掌握普查与抽样调查对于数据的收集与处理方法,让学生们对数据收集、整理以及描述过程具有更加形象与透彻的理解,让学生对于相关的教学内容印象得以加深,让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与热情能够长久维持。面对这些自己生活中的情景,学生容易产生亲切感,而且学生在经历亲身体验与自主探究以后,所获的知识不但得以保持,更能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使其体验到学有所用。
总之,随着教育的逐渐现代化,对人才的衡量已不只是局限在习题的掌握程度上。这也就使得初中数学教学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因此为了更进一步的提升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效果,就必须积极采用兴趣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充分发挥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提升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效果,但与此同时,教育的发展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教育者不断的实践研究,才能实现数学教育更上新的台阶。也只有这样,我国的教育才能在日益国际化的环境中更加具有挑战力。
论文作者:董玉华
论文发表刊物:《创新人才教育》2019年第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5
标签:学生论文; 学习兴趣论文; 教师论文; 数学论文; 课堂论文; 兴趣论文; 激发学生论文; 《创新人才教育》2019年第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