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桩基施工是建筑工程中的重要环节,桩基做为建筑物重力的承载在建筑物安全性保障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应用面相当广泛,例如在高层建筑、桥梁建设、民宅施工等。桩基做为建筑物的基础,一旦出现问题后果不堪设想,因此本文结合桩基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实践应用以及以往出现的一些桩基技术问题进行综合分析,并着重提出一些施工注意事项加以重视,确保桩基的施工质量。
关键词:建筑工程;桩基施工技术;问题;措施
引言
社会的发展以及时代的进步,现阶段人们在实际的生产生活中,越发的注重科学技术成果在实践中的应用,而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亦是如此,施工单位越发的意识到引入先进的科学技术成果的优势,并可以极大地提升工程施工的效率,还会保障施工进度,最终为后期的施工质量提供保障。在实际的建筑工程施工中,桩基技术是较为典型的技术类型,它可以提高施工效率,并保障施工质量,但是,在应用此技术的过程中,应当参照具体的施工需求,并择取适宜的桩基技术方案,确保桩基施工中各个环节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为整体性的施工质量提供保障。
1建筑工程中桩基的分类以及选取
1.1桩基的分类
在建筑工程中桩基施工技术分为三类,分别为钻孔灌注桩、沉管灌注桩、人工挖孔桩,目前在实际中应用较为广泛的为钻孔灌注桩和沉管灌注桩。沉管灌注桩是利用锤击或震动设备进行成孔,然后下入钢管和钢筋笼,在灌注混凝土后边震动边拔出钢套管的方法,灌注直径一般在150~250mm之间,桩长控制在20m以内。钻孔灌注桩一般使用钻机成孔合格后,下入钢筋笼在再进行混凝土浇注的方法,灌注直径可以达到700mm。
1.2桩基的选择
在我国施工当中各地所处地质环境也有较大差别,包含砂质图、粘土、淤泥质等多种土质类型,还涉及到地震带、地上建筑物的要求等,因此应结合地质勘测情况以及建筑物施工要求综合分析来选择桩基技术。对于一些重型工业厂房应选择承载力强的桩基,对于地面使用较为精密、受震动影响较大仪器则应考虑选取防震类型桩基。
2桩基处理的基本原则及主要技术
2.1处理原则
桩基础在进行处理的时候需要有一定的准则和标准规范,需要严格的来执行,在问题的处理和施工过程中应该注意下面基本原则:(1)发生事故的时候要及时的上报,及时处理事故避免更多经济损失,对于还没有影响到的部位针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有效的防护措施,避免事故的二次发生;(2)清楚出现问题的部位,了解发生事故的原因,提前做事故安全应急预案,进行针对性的有效解决;(3)事故处理要及时,事故发生后应该及时的上报项目部或者部门管理者,做到事故的及时性,禁止发生事故后私自的处理或者拖延,造成事故的扩大化,对于已经出现的问题要及时的采取措施,降低一切的损失。
2.2主要施工技术
2.2.1灌浆施工技术
所谓的灌浆施工技术,通常是指借助一定的途径和方式将浆液灌到土层的内部,以此通过这种方式可以确保桩基施工的强度和质量。在施工的过程中,必须要借助专业的施工机械设备,其目的是对地基进行打孔,从而为浆液的灌注做出铺垫。而在打孔的过程中,打孔的深度一定要和设计要求一致,同时还必须保持打孔周围的情节。在完成这些准备工作之后,就可以按照实际的要求将浆液灌注到土层,并在高温的挤压下,让泥浆和土层结合,最终改变土层的性能,满足施工要求。
2.2.2静力压桩施工技术
这种施工技术基本的原理是借助桩基自己的承重方式,从而完成对土层内部压力作业。这种施工方法不仅可以提高施工的质量,同时还非常环保。因此,在施工方面,施工人员比较青睐这种施工方式。但是,这种施工方法并不是没有缺点和局限,如其非常适合软土作业方式,当时在其他的地质条件下,还有待考察。
2.2.3灌注桩施工技术
该施工技术通常是以挖孔桩的方式进行施工,具体可以以两种形式来进行:一是以人工挖孔的方式,另外一种是由机械挖孔的方式。采用人工进行挖孔,其时间一般很长,同时工艺也相对比较复杂。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当人工施工在挖至1米的情况下,就必须要进行混凝土的浇灌。而机械施工则可以有效的缩短整个施工的时间,但这种防水通常是大型作业环境。
3建筑桩基施工中常见问题及处理措施
3.1缩颈
缩颈问题主要是由拔管后周边土层在孔隙水的压力作用下冲击灌注的新混凝土造成的,另外拔管速度过快及桩管内的的混凝土浇筑不实等原因也会造成缩颈,一般在桩管的中下部发生机率较大。采取的预防措施为灌桩时要尽量的多灌并浇筑实,并在首次拔管过程中要严格控制拔管速度在1米/分钟,对于松软土质拔管速度控制在0.5米/分钟,伴以紧密均匀敲打桩管,以便夯实桩基。
3.2吊脚桩
吊脚桩问题主要是由桩尖成形质量较差造成的,导致桩尖及桩基边缘浇筑的混凝土质量降低,另外拔管时震动力过小或桩尖与周边泥沙混合也会造成吊脚桩,吊脚桩对桩基承载力影响很大,必须加以重视。采取的预防措施为加强对混凝土桩尖施工的监督,使用达到设计标准的混凝土,一般要求不低于C30,并根据施工土层的性质合理安排桩基间距和打桩顺序;另外从操作程序上进行严格控制,定期检查是否有缩管现象的发生,遵循“早发现、早处理”的原则进行处理;在拔桩过程中遵循“密震慢拔”的原则,拔管时反复插管几次,再进行正常的拔管操作。
3.3隔层
隔层问题主要是由拔管速度过快或是混凝土浇筑过程中配比不合理所致。采取的预防措施为严格按照设计要求控制混凝土配比,确保混泥土塌落度符合要求;另外要根据当地土质情况控制拔管的速度,同时要保持持续的管身震动,每次拔高1米时后停止拔管并震动10秒钟。
3.4拒桩
拒桩问题主要是由桩尖未达到设计的深度所致,例如打桩过程中遇到岩石硬物造成桩尖无法穿透或是钻机转速过低。遇到这种情况可以采用跳打的方法进行施工,也可适当调高钻机转速,加大磨削力度。
3.5断桩
断桩问题在施工中较为常见,主要是由桩身过分倾斜或是起吊方向不合理造成的,另外在桩基的锤击过程中也会出现断桩的现象。采取的预防措施为按照当地地质情况合理布置桩基密度,控制各桩间距不小于3.5倍桩直径;其次应严格控制桩施工的时间,其他相邻桩施工时间间隔必须要大于混凝土初凝时间,也可以采用跳打法以减少对相邻桩之间的影响;另外在拔管过程中也需要严格控制拔管速度,进行合理的震动敲打。
4桩基施工技术的实践应用中的注意事项
4.1制定合理的桩基施工计划和施工方案
在桩基施工当中由于工期紧、任务重等原因,造成不能完全按照规范进行施工的现象。因此在施工前要做好规划,包括材料放置位置、施工进度、作业方案、关键作业点、注意事项等。正如古话说:“凡是预则立,不预则废”,做好施工前的充足准备,施工中才会有条不紊的进行。
4.2确保当地岩土勘测的准确性
岩土勘测资料的准确性是设计过程中的重要依据,也是后期施工中质量的重要保障,因此必须由技术过硬、责任心强的技术人员进行勘测,明确记录地层类别、成分、厚度以及周边自然环境、水位条件等,应给予勘测工作足够的重视。
结语
那么,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一定要将科学技术成果有效地融入到施工实践中,借此提升建筑工程施工效率,同时提高施工质量。尤其是在进行桩基施工的过程中,尤其要注重对桩基技术的应用,应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可以良好的促进建筑工程施工的质量,对其中各个环节的精准度提供保障,建筑工程其本身就有一定的特殊性,因此,在进行实际的桩基施工中,首先应当对桩基的施工方案予以确定,而后再做好有关的施工准备,对使用技术操作进行规范,确保桩基施工质量,保障后期建筑物的使用安全。
参考文献:
[1]方伟.工民建工程桩基施工技术应用与质量管理途径分析[J].大科技,2016(28).89-91.
[2]张国彬,王永涛.工民建桩基工程施工技术应用研究[J].民营科技,2015(7).102-104.
论文作者:周银山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第1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0/13
标签:桩基论文; 过程中论文; 施工技术论文; 混凝土论文; 土层论文; 是由论文; 技术论文; 《基层建设》2017年第1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