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对于建筑工程而言,混凝土是其工作的核心,贯穿于工作的各个方面,成为现代建筑的标志。为了达到预期的经济目标,施工单位必须重视混凝土施工技术与质量管理,只有管理到位才能够为建筑工程的良性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本文主要探究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与质量管理的相关对策。
关键词: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质量管理;相关对策
1导言
近年来,我国社会经济得以快速的发展。在这一过程中,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也十分迅速。在激烈的房地产市场竞争中,建筑工程的总体质量已成为了关键问题。与此同时,伴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现如今对于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在建筑工程的施工过程中,影响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的相关因素包括多个方面。其中,混凝土施工技术是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不难发现,混凝土施工技术与建筑工程整体施工质量之间存在着必然的联系。为了做好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工作,提高建筑工程的整体建设质量,文章从混凝土施工技术的角度进行了相应的分析与探讨。
2建筑工程中混凝土施工技术分析
2.1混凝土的拌制材料控制技术
2.1.1混凝土拌合的水泥控制
首先混凝土的拌合水泥必须严格按照配比的要求进行选择,一般而言混凝土的拌合水泥包括了普通的水泥以及专用水泥和特种水泥等。没有特殊要求的情况下,会采用普通的混凝土,主要包括了普通硅酸盐水泥、矿渣硅酸盐水泥、硅酸盐水泥等等,采用时必须注意每种水泥不同的特性,包括其强度等级、凝结时间、体积安定性、水化热以及抗冻性能等,只有根据相关的施工要求进行水泥的选择,才能保证施工的质量和效率。如严寒地区采用抗冻性能好的水泥,而在需要采用单面的混凝土浇注时,则需要采用矿渣水泥、火山灰水泥等早起强度低,后期强度增长较快以及水化热较小的水泥。水泥的现场堆放必须注意防潮,对存储水泥的仓库进行防潮处理。同时将不同型号、不同批次以及不同厂商的水泥进行标号并分类存放,以便取用时能够更加方便。
2.1.2混凝土拌合的骨料控制
骨料对于混凝土的强度等有着重要的影响,混凝土的拌合一大部分都是由骨料进行填充。一般而言混凝土的骨料包括了天然骨料、人工骨料以及混合性骨料。骨料的拌制数量以及质量直接影响到了混凝土的强度,混凝土采用的骨料里面大部分都是砂石和碎石等,粒径较小的为细骨料,粒径为五毫米以上的为粗骨料。在进行骨料的选择时,应注意对骨料的粒径、强度以及粗细程度的要求,并尽量减少骨料中各类杂质的存在,较大粒径的骨料多用于少筋、无筋的混凝土结构。细骨料质地应坚硬、清洁,含水比重应保持相对稳定。最后混凝土的拌合一定要注意拌合材料的比例,水、骨料和水泥的添加比例不同混凝土的强度和特性都不同,同时搅拌的时间也必须按照规定的要求来进行。
2.2拌制与运输
研究发现,混凝土的拌合与运输对混凝土施工质量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因此需要严格控制混凝土拌合与运输过程。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需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由于现代混凝土多采用商用混凝土,混凝土拌合在拌合站进行集中拌合,这就要求对拌合站施工过程进行严格的控制,施工单位将混凝土配合比交予拌合站,并在混凝土拌合好后,检验混合料的配合比、坍落度,确保其满足设计要求;第二,适宜的拌合时间。在拌合站拌合过程中,搅拌时间是以全部混合料倒入拌合仓内开始计时,确保混凝土拌合的均匀性;第三,在运输前,需要对其运输路线进行检验,确保路线的畅通,并保障在运输过程中不得随意停车,且运输过程、浇筑过程、施工等待三者之和小于混凝土的初凝时间;第四,在混凝土进入现场后,需要复验其坍落度。若混凝土拌合地与浇筑地较近,可以在进场后不检测其坍落度,以拌合站坍落度为准。
2.3严控浇筑与振捣施工
(1)普通结构的混凝土浇筑。在普通构件的混凝土浇筑前,检查钢筋的位置、数量、规格等满足设计要求,并检查模板搭设是否密实。浇筑时需要确保混凝土浇筑施工振捣的密实性,保证混凝土不浮浆。(2)大体积结构的混凝土浇筑。为了减少混凝土浇筑后硬化过程产生大量水化热,需要根据建筑结构尺寸,合理分层浇筑混凝土,即在上一层混凝土初凝前完成后层混凝土的浇筑、振捣。根据笔者多年施工经验可知,混凝土分层浇筑常采用的方法有:全面分层、分段分层、斜面分层。
2.4混凝土的养护施工技术
混凝土的养护是在混凝土的浇注完成后,对其进行一定的养护,从而保证混凝土的强度达到设计的要求。对于墙和板结构而言,其拆模的时间必须在其浇注后的七天以后进行。在拆模后,也仍需通过麻袋等包裹措施,来保证混凝土的养护温度,同时通过洒水的方式继续养护一直到第十四天。对于顶板的混凝土而言,则再其终凝后的六小时内,都不可做出洒水的养护措施,方式顶板的表面有所破坏,出现起皮现象。直到第三天或第四天之后,等待混凝土的核心温度有所下降之后,才可以采取洒水养护的措施,直至第十四天。
3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质量管理措施
3.1加强对材料选择的管理
混凝土的原材料直接影响混凝土的质量和性能。根据不同的工程情况,对混凝土配合比的要求也不尽相同,其主要表现在混凝土承载力及体积方面。例如高层建筑的混凝土强度和路桥工程的强度要求差别较大,使用的原材料有所不同,在混凝土配合过程中,要将材料选择作为重点。在原材料选择过程中,水一定要选用自来水,不能随便引用河水,水泥、骨料等要选用正规供应商提供的材料,同时要有质量合格证书、出厂证明等,避免原材料购买中的问题,消除安全隐患。
3.2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
完善的质量监督管理体系,是提高施工质量和效率的前提条件,并能够使施工人员进行规范化施工。通过建立完善的质量监督管理体系,明确质量监管责任,并具体责任到人,提高相关人员的质量监督管理意识。此外,通过建立专门的质量检查小组,做好现场质量管理的工作。如果发现存在问题,立即指出,并及时进行整改,直到符合标准后才能进行下一道施工工序。
3.3控制混凝土的和易性
混凝土的和易性主要是拌合后的粘聚性和流动性。在搅拌过程中,出现离析现象,振捣不实都会影响混凝土的和易性,进而影响混凝土的质量。因此,在混凝土搅拌过程中,要严格按照施工工序进行施工,保证混凝土的和易性,避免混凝土离析和振捣不实的现象发生,提高混凝土的质量。
3.4加强施工人员的培训
施工技术人员是混凝土施工中的关键,对混凝土的施工质量起着决定性作用。在混凝土施工中,如果施工人员操作不当,会严重影响混凝土的质量。因此,施工单位加强施工人员的培训,使其了解混凝土施工的每一道施工工序,不断提高自身的技术水平和综合素质,提高混凝土施工的质量。
4结语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建筑面积的不断扩大,人们对建筑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人们日益增长的需求促使建筑工程不断进步,但是在进步的过程中仍然会出现许多不和谐的声音,这些问题需要通过实践不断地改善,最终满足大众的要求。
参考文献
[1]谢仲立.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及其质量管理[J].江西建材,2016,(12):287+289.
[2]王立华.浅析建筑工程施工技术问题与控制措施[J/OL].建筑知识,:1(2016-05-05).http://kns.cnki.net/kcms/detail/11.1243.TU.20160505.1649.046.html.
[3]柳琦.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与质量管理[J].福建质量管理,2015,(11):164.
[4]余小勇.论述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与质量管理[J].江西建材,2014,(16):95.
论文作者:韩冬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第2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3/1
标签:混凝土论文; 骨料论文; 建筑工程论文; 水泥论文; 质量论文; 施工技术论文; 过程中论文; 《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第2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