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主要依据余庆县特色农业发展现状,简要介绍了余庆县特色农业气象服务实践内容,并提出相关发展对策,以促进余庆县特色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余庆县;特色农业;气象服务;实践;发展对策
引言
余庆县隶属于贵州省遵义市,地处黔中腹地,遵义东南角,为遵义、铜仁、黔南、黔东南四地州市结合部。地理区域处于107°25′--108°2′E,27°8′--27°41′N之间,总面积 1623.7平方千米。余庆县境内大部分区域海拔处于850m左右,最大切割深度为986.5m。最低海拔为400m,最高海拔为1386.5m,大乌江自西向东成弧形横贯县境中部,两岸多为陡峻峭壁,为一条深切河谷地带,县境中部的新场、凉风、坪场、木叶顶一线北东向山系,将全县分为北西和南东两个大的地貌区域,其地质构造和地貌景观各有差异。余庆县属亚热带温润季风气候。总体气候特点为:气候温和,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四季分明。降水丰富,年平均降雨量为1056mm,年平均温度为16.4℃。平均最高温度21.3℃,年平均最低温度是12.9℃,无霜期长达300d,适宜各类农作物的生产。余庆县属于典型的山区农业县,随着全球气候变暖趋势加剧,余庆县暴雨、洪涝、干旱、大风、热害、雷电、寒潮、霜冻、冰雹等极端灾害天气出现几率不断攀升,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当地农业生产,给特色农作物的品质以及产量带来以十分严重的影响。因此,为了确保余庆县特色农业的稳定发展,气象部门必须不断强化特色农业服务实践工作的开展,并逐步探索出具有科学有效的发展对策,为余庆县特色农业的发展给予重要的基础条件。
1.余庆县特色农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余庆立足山地气候特色,遵循生态优先的农业发展理念,在巩固粮油等农业作物基础地位上,不断优化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做强优势特色农产业,积极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转变方式,立足促进花卉苗木、蔬菜、茶叶、中药材以及生态畜牧等绿色产业的循环化、标准化、规模化建设,以“公司+村支部+协会+家庭农场+贫困户”的模式,着力强龙头、创品牌、带农户,加快品种品质品牌建设步伐。以重点项目建设带动农业产业发展升级,打造“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现代新余庆。
2.余庆县特色农业气象服务工作实践
多年来,余庆县气象局在地方政府以及上级气象部门的领导与支持下,不断强化农业气象服务工作的开展,对各种资源进行有机整合,推动余庆县气象服务体系以及农业灾害防御体系构建。通过气象信息流动车对种养殖大户展开培训,邀请农业专家为特色农业发展提供科学指导,并凭借气象信息员、手机短信、广播、LED等方式对气象预警信息进行发布,不断强化对气象科普知识的宣传,拓宽受众面,提升灾害性天气防御意识,并取得了突出效益。从2003年开始,余庆县就在上级气象部门的支持下,在各个乡镇村落建设农村电子信息以及气象预警信息LED显示屏,促使气象信息为农服务覆盖面不断得到延伸。与此同时,气象部门还构建了便民利民服务站,及时发布通知、气象预报、气象预警、农业情报等相关资料信息,采集农村特色农业产业信息、产品价格以及招商引资信息、乡村旅游资源信息等,及时向贵阳农经网发布,为特色农业发展提供了诸多便利。此外,余庆县气象局在近几年,还不断推动气象现代化建设,建设农田小气候监测系统,为特色农业提供可靠服务,如余庆县“都市第三地”以苗木花卉产业为主导,是国内花木行业最具特色的样板园之一,是余庆发展苗木产业的核心展示区。园区采取智能雨水回收以及小气候维持系统,园内温度可以通过人工技术调节降低5-10℃,切实为特色农业发展给予有利的科技服务支撑。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余庆县特色农业发展对策
3.1建立完善特色农业气象观测网
在积极发展特色农业的过程中,余庆县应该结合地区的具体气候状况。为了更好的适应余庆县特色农业生产的长远发展规划,余庆县气象部门应从各个方面来构建特色农业气象观测网络体系,同时要不断进行创新与完善,进一步互促进特色农业气象信息数据的共享,拓宽气象信息覆盖面,促使地方特色农业气象灾害的监测预警水平进一步提升。此外,还应该充分凭借应现代化先进的科学技术,如GPRS定位技术以及卫星遥感技术等监测技术,构建一套起适应余庆县特色农业气象灾害评估体系。再者,应该依据特色农业的具体需求,大力开展特色农业气象试验以及特色农业气象新技术示范推广等工作,使余庆县特色农业能够高效发展。
3.2加强经费投入以及人才培养力度
余庆县对特色农业服务方面的经费投入还相对较低,同时对于气象为特色农业服务人才培养方面还不够,这些均不利于余庆县气象为特色服务的发展。各级政府部门应加大对气象为特色农业服务方面的经费投入,不断完善农村气象服务设施。与此同时,在开展气象为特色农业服务的过程中应该将人力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把培养农业气象服务人才放在首位,对气象服务人员进行系统化培训,确保气象信息员、协理员不但可以熟练掌握气象方面的知识,还能农业以及分析市场农产品发展变化的能力,为特色发展提供有利的人才支撑,进一步推动余庆县气象为特色服务工作的顺利开展。
3.3大力构建特色农业生产小气候站
针对余庆县特色农业的发展,要大力构建特色农业生产小气候观测站,尤其是针对蔬菜设施农业,气象部门要安排气象服务技术人员做好相关调研,统计分析得出外界天气变化对温室内气象因素的影响,以及对作物生长发育气象指标的研究,合理的向广大农户提供可行性农事建议,做好掀放草帘的工作,并做好气象为设施农业服务,更好地应对各类气象灾害,切实将损失降到最低,在特色农业产中切实发挥出关键作用,增强防灾减灾的能力,提高特色农业产量。
3.4积极开展智慧气象服务
依据余庆县特色农业发展实际需求,可以逐步提升气象服务信息的时效性和精准性,不断对服务手段以及服务内容进行完善以及创新。可以充分借助于现代化科学技术,及时获悉最新的气象信息以及天气变化趋势,秉承及时、主动、准确、科学、合理的原则,制作出更为有效的特色农业服务产品。如可将“互联网+气象”为基础,将农作物全生育期以及全产业链的防灾减灾预警服务、专题服务。可打造智慧气象APP后台分析统计平台,构建微信公众号,业务人员实时监测田间各气象要素,制作发布针对性、专业化特色农业服务产品,强化有效供给,做到精准推送,使广大农户在享受精准服务过程中,不断提升气象服务的科技创新性以及农户满意度。
4.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特色农业的快速发展,其对气象服务的需求也提出了新的更多要求。气象部门应该地方特色农业发展情况展开调研,并结合具体情况以及气候变化特征,加强资金、人力以及科技的投入力度,完善特色农业气象观测网,构建农业生产小气候站,为特色农业发展给予针对性、精细化、智慧型气象服务,以推动地方特色农业的健康发展,,进而提升地方农业经济水平。
参考文献:
[1]娄方群,李连荣,李莲康.贵州省贵阳市特色农业气象服务探析[J].北京农业,2012(12):50-51.
[2]王俊,蒯志敏,张霞琴,等.开展特色农业气象服务的实践与思考[J].现代农业科技,2008.
作者简介:
马逸乐(1989-)男,回族,贵州省遵义市人,本科学历,助理工程师,从事县级综合气象业务工作。
论文作者:马逸乐1,骆宇2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第3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4/9
标签:余庆县论文; 气象论文; 特色论文; 农业论文; 贵州省论文; 小气候论文; 信息论文; 《基层建设》2017年第3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