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入门,步步踏实论文_谢俏文

作文入门,步步踏实论文_谢俏文

佛山市高明区荷城街道第一小学

【摘 要】三年级是习作教学的入门阶段,我们切忌给学生太多的条条框框,更不能拔高要求。激趣入手,生活为源,求真为本,引导学生开阔眼界,拓宽思路,让学生自由说童言、抒真情,逐步掌握写作技巧,做到“我手写我心,我手写我口”,从而享受写作的快乐。

一、【关键词】习作入门 激“趣” 求“真”

曾听一位三年级语文教师说起这样一件事:上课铃响之时,不少学生玩性未收,教室里依然吵闹。她走进教室后生气地说,如果大家不能立刻安静下来,今晚全班同学都要写一篇作文。话音刚落,全班学生立刻噤声坐好。“唉,”这位老师无奈地说,“学生怕写作文,竟然到了这样的程度。”感叹之余,我们更要反思:学生为什么畏写作文吗?我们实施的作文教学策略是否恰当、有效?怎样才能让学生乐于写作文,学会写作文?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阐述了第二学段(3~4年级)的习作要求,在“学段目标与内容”中提出:“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愿意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观察周围世界,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在“教学建议”中指出“第二学段开始“习作”,这是为了降低学生写作起始阶段的难度,重在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自信心。”因此,习作教学的入门阶段,我们切忌给学生太多的条条框框,更不能拔高要求。激趣入手,生活为源,求真为本,引导学生开阔眼界,拓宽思路,让学生自由说童言、抒真情,逐步掌握写作技巧,做到“我手写我心,我手写我口”,从而享受写作的快乐。

一、激“趣”

卢梭语“问题不在于教他各种学问,而在于培养他有爱好学问的兴趣,而且在这种兴趣充分增长起来的时候,教他以研究学问的方法。”学生刚刚迈入写作的门槛,最重要的就是培养学生习作的兴趣,培养学生习作的自信心,这是习作教学成功的首要因素,如诺贝尔物理学得奖者杨振宁博士说过的:“成功的秘诀在于兴趣。”。

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应贯穿在习作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习作前,教师要把握住教材特点,让学生搜集资料,参加实践活动,进行观察记录等,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参与写作的积极性。作文指导课上,教师可创设美的情境吸引学生,可运用故事、猜谜、游戏等生动形式巧妙导入,可用幽默语言调节气氛,可结合竞赛活动、实验操作、表演等让学生边实践边观察边学习……不拘一格的形式要让学生感到作文不难,作文就在我们的身边,从而对作文产生浓厚的兴趣。

作文评价课上,我是不吝赞美的语言的,学生的优秀习作、精彩片段,甚至一个优美的句子或运用恰当的词语,我都尽量给予肯定和赞扬。学生在写作中出现的错误和不足,我总以巧妙的语言指出和提出修改建议。我也常找一些为作文而苦恼的学生聊天,让他们谈谈身边的亲戚朋友,有趣的生活经历,惊喜的发现,曾有过的喜怒哀乐……我用心倾听学生的叙述,有时插几句,并不忘提示:“这事真有趣,可以写成一个吸引人的故事呢。”“你当时的心情一定挺复杂,写日记了吗?这回忆能留住多好。”注重给学生更多的激励,保护好他们的自尊心,激发他们的上进心,学生就会逐渐树立写好作文的自信心。

二、求“真”

叶圣陶先生说:“在作文教学中,首先要求学生说老实话,绝不允许口是心非,弄虚作假。”《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也指出:在写作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达和创造的能力。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不说假话、空话、套话,并且抵制抄袭行为。在习作的入门阶段,我们尤其要培养学生“说真话”“表真情”的写作态度,让他们的作文是有生命,有灵魂的,这样才有利于学生作文能力的不断提高,有利于学生的发展。

真实的作文来源于生活,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 。我在日常教学中,时刻引导学生留心生活,观察生活,有感而发,落笔成文,让学生明白作文原来就是这么一回事——表达真情实感。这样,学生就懂得“观察周围的世界”,写自己关心的、相信的和想说的话,做到为生活而写,为真情而写,为兴趣而写,为需要而写,为自己的酸甜苦辣、喜怒哀乐而写。如指导学生写“我们的课余生活”,学生都在我的激励下积极参与自己喜爱的课余活动,并记录活动的内容和感受,甚至有学生拍下活动照片,在作文指导课上大家互相交流,分享乐趣,写出的文章真实、有趣。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再如11月学校举行校运会,我班的同学参加拔河比赛,比赛过程紧张激烈,我班最后获得了冠军,大家群情激昂,欢呼雀跃,我适时让学生写习作《一场激烈的拔河比赛》,大家都乐于作文,而且写出来的作文都能内容具体,感情真实。

写出真实的作文,因在作文教学中学生获得“作文自由”,只要能表达清楚明白,他们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想写谁就写谁。比如指导学生写“熟悉的人的一件事”时,我是这样从几个角度去指导学生选材的:首先,这个人既可以是你的亲人,也可以是自己的同学、朋友、老师、邻居;你可以表现这个人的优点,也可以写他的缺点和不足。从情感角度看,你对这个人可以是钦佩、喜欢,也可以是同情、厌恶……在明确了取材范围、确定好想写的人后,再启发学生思考,想想在跟“这个人”交往过程中,他(她)的哪一件事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以至于让你对他(她)会有那种情感。最后指导学生自拟题目。

三、善“导”

小学生生活经验不足,认识结构不完善,思维品质不成熟,对于自然、社会的观察是粗糙、片面、表面化的。他们不能像成人那样比较理性地感知、认识事物,没有较强的概念和归纳能力。特别是三年级小学生,从低年级的说话、写话阶段转入中年级的写段成篇阶段,在思维的过渡中就要上一个大陡坡,如果对他们提出过高、过难、过急的要求,往往适得其反。因此,在学生作文入门阶段时,切不可用“结构严密”“选材独特”“立意新颖”等框框套住学生,要“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鼓励写出童真童趣,并把握好“扶”与“放”的关系,指导学生把文章写清楚写具体。

1、读写结合,迁移写法。读是写的基础,写是读的延伸,注重读写结合,迁移写法,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如我在习作教学“写熟悉的人的一件事”中,让学生回顾本单元的四篇课文,交流归纳写人文章的特点,让学生领悟到:写熟悉的人的一件事,要选取他(她)值得写的事,从这件事中能体现这个人的性格品质。

2、以说促写,自由表达。三年级各单元的习作训练,大都是与本单元的口语交际相关联,我们要善于将说和写有机结合,互相促进。我在作文指导课上,就注重创设具体的交际情境,鼓励学生大多说,自由和有创意地表达,自己从中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表达水平,相机点拨,适时帮助学生纠正语病,把话说清楚,说具体。然后在会说的基础上再让学生写,学生对写好作文就更有信心了。如指导习作“自我介绍”,我的教学设计如下:(1)比一比,找差异。让男女学生各选代表上台,然后比赛找出代表学生的特征,从中归纳描写人物的方法。(2)照一照,作介绍。让学生照着镜子描述自己的特征,并在小组内交流。(3)写片段,自画像。学生进行小练笔和自我修改。(4)说一说,猜主角。读出部分学生的习作,让全体学生猜猜文章中介绍的是谁,进一步点评作文。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共同参与游戏活动,通过自主说、小组交流、集体交流等方式让每个学生都来介绍自己的特点和相关自己的故事,进行了多向交流,最后在充分说的基础上让学生写作,自然水到渠成。

3、重视积累,丰富感悟。学生能说、会写还得靠积累。常言道:"厚积而博发。”小学生作文能力的提高需要以知识的积累为基础。为了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提高学生的感悟力,阅读有益书籍是有效的方法。我们要坚持让学生大量阅读好书,还要教给学生积累的方法。我就在平时要求学生准备积累本,指导学生多进行课外阅读,搞搞摘抄,积累词语;读读文章,找到“写作的模样”。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我就更注重对学生的积累感悟能力的培养。

4、开放形式,培养想象力和创造力。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孩子的想象可以天马行空。以前学生写得较多的是一些记叙文,不是写人就是写事,过于单一的训练形式难以激发学生写作的热情,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作文教学中,我们可以尝试多样化的、多功能化的、多个性化的训练形式,如让学生续写、扩写、补写,写写童话、寓言、故事、调查(实验)报告、导游词、广告词、日记、随笔、诗歌等,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思想的触角肆意延伸。

四、生“乐”

作文一旦完成,学生最希望得到的赏识、是成功。一位心理学博士说:“小小的成功,可以使学生有‘成功的感觉’,这对他日后的工作会有无价的帮助。”因此,除了教师要给予学生适当的鼓励和赞赏外,还可以组织学生互相评议、互赏佳作,让每一次“小小的成功”带给学生快乐,带给学生自信。我通常会在班上朗读一些学生优秀的或有进步的作文,肯定他们的努力和成功。同时鼓励学生互相欣赏佳作,找出作文的精妙之笔在小组上阅读。这精妙之笔可以用是精彩的片段,也可以是一个好的句子或词语。另外,我还把学生的优秀作文贴在班级的宣传栏上,让学生给学校广播站、校刊,一些杂志、报纸投稿。当学生看到自己的作文能向公众展示能发表,写作热情更会空前高涨。这样,学生在写稿、渴望赏识、追求发表的过程中培养兴趣,乐于作文,提高水平。

“万丈高楼平地起”。从作文的入门阶段抓起,步步踏实,有效落实作文教学措施,让学生的习作根植于“生活”的土壤,以“兴趣”的阳光沐浴,以“快乐”的雨水滋润,提供“学生喜闻乐见的写作方法”为营养,相信,作文教学必将绽开美丽之花。

参考文献:1、《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

2、《小学三年级作文起步教学初探》 李玉

论文作者:谢俏文

论文发表刊物:《语言文字学》2018年第7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8/7/30

标签:;  ;  ;  ;  ;  ;  ;  ;  

作文入门,步步踏实论文_谢俏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