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要做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榜样
牛楠森
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求全社会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习近平总书记在关于教师的历次讲话中都对教师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寄予厚望。这是由教师的独特社会角色决定的。就全社会而言,教师是“先生”,是知识分子,他们的言行举止会被无意识地关注、模仿,因而要自觉做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模范,身体力行带领全社会遵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教师自身而言,“传道”使命在知识来源渠道多元化时代更为突出、更符合师者本质。而道,是指一定社会文化中在他们看来应有的价值观念。传道即为传递价值,其对施教者的价值品质要求非常高。若要传道,教师首先要有此道,此道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学生而言,教师是学生的重要他人,是学生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来源和观察对象。只有教师以身示范,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起价值观自信,才能说服和感动学生去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观念指导下的行动,也是行动映射出的观念。要做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榜样,广大教师需要在认知与行为两个维度下工夫。
通过价值理论学习形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意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价值理论领域中的一个成员,是价值理论在中国当前的社会语境中的表达。所以,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学习应该将其放置在价值理论的知识体系中去。作为与人的存在和终极意义有关的知识,价值理论学习的作用在于促使和帮助个体反思自己的生活,反思自己在生活中所信奉和实践的价值观念的合理性,由此形成新的生活态度,确定新的生活方向。说到底,价值理论的学习能够帮助学习者形成价值观意识,时刻检视自己的价值观念和价值行为,对价值保持敏感性,并在意识层面积极做出改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意识,是个体在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知的基础上,自觉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为个人基本的生活态度、思维方式和评价尺度。教师要有意识地围绕价值理论展开广泛的阅读,在阅读中同伟大的思想家就人生问题、价值问题对话和交流。在交流中获得感悟,在感悟中得到改变的勇气、支持和方向。
通过丰富生命体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价值学习不同于客观性的知识学习,因为知识在一定程度上是作为外在于学习者的对象或客体而存在的,与学习者处于主客二分的状态。但价值学习必须通过学习者本人真实的生命体验和感受才能使学习具有可能性,它要求学习者作为一个完整的人参与进去,包括学习者的情感、过去的经历、对现时情境的反应、对未来的规划、对社会背景的把握、真实且连续的行动等,而不仅仅是学习者头脑中的认知加工系统的独自运作。所以中国的古圣先贤才会对“笃行”“躬行”“于事上下工夫”强调有加。质言之,价值的学习完全体现着学习者以自己的生命去“做中学”。教师要挖掘自己生命历程的价值体验,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对其进行反思与重构。尤其重要的是,教师要勇于将那些并不美好的价值重建过程展示给学生,同学生们分享自己的价值感悟,共同经历价值成长的过程。教师要丰富自己的价值体验。当今教师生活范围狭窄,生命体验类型相对单一。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本应是一群生命体验极其丰富的人,唯有此,他们才能激起各种各样的学生的价值共鸣。教师要走出学校场域,体验教育之外的不一样的人生,在广阔的社会生活中“向正义者学习正义,向勇敢者学习勇敢,向仁爱者学习仁爱”。
(作者系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博士、清华大学教育学博士后,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助理研究员)
标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论文; 教师论文;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论文; 榜样论文; 知识分子论文; 社会学习论文; 社会角色论文; “先生”论文; 清华大学论文;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