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时代主流媒体如何防范新闻“乌龙”
于 林
摘 要 大数据时代,网络技术快速发展,带来了新闻传播方式和速度的巨大变化。但是媒体一味追求时效、审核缺位,使新闻“乌龙”事件频频发生,主流媒体也频频中招。“乌龙”新闻等虚假失实的报道混淆了视听,危害社会秩序和政治生态,拉低了媒体的公信力。本文分析了新闻“乌龙”事件产生的原因、特点及危害,提出了主流媒体防范“乌龙”新闻出笼的应对措施,综述如何内外兼治保障我国舆论生态的风清气正。
关键词 大数据;“乌龙”新闻;审核监管
网络技术快速发展,信息传播的速度和数量呈现出几何量级的变化,由此也带来一些隐忧。比如,新闻“乌龙”事件频发。
2019 年5 月中美贸易摩擦进入焦灼状态。5 月20 日,一则《据新华社最新消息,中美贸易战停火!止战!》的消息,引发了广泛关注。这则消息由今日头条、搜狐新闻、凤凰新闻、网易新闻等媒体推送,经由新媒体、自媒体迅速扩散。但是不久新华社就辟谣:这是2018 年的旧闻。众多主流媒体把一则旧闻当作新闻来发布,令人啼笑皆非。
教育需要耐心。没有耐心,你就不会关注学生的喜怒哀乐,不会在乎他们在课堂上学没学到东西、学到了怎样的东西。有了足够的耐心,你才会将学生当成一个有性情、有思想、有个人需要的人,才会因材施教,通过感染学生而使其受到教育。
最近几年,主流媒体出现涉及重大政治、经济、社会热点等集体“乌龙”事件并不鲜见。比如2015年“新加坡总理公署发布关于李光耀逝世的声明”、2016 年“江西九江发生6.9 级地震”等消息,后来都被证实为假新闻。主流媒体集体“乌龙”,失实报道满天飞,不仅严重损害了主流媒体的影响力和公信力,也迷惑了公众,造成了恐慌和不安,甚至造成社会不稳定因素。对于肩负着新闻舆论工作职责使命的主流媒体,应该反思:大数据背景下,如何做好内容的管控,防范“乌龙”事件的产生和传播,提升新闻舆论的引导力和公信力?
1 大数据时代新闻“乌龙”的特点
旧闻重发、根据主观臆想篡改新闻基本事实、随意夸张新闻信息的内容、断章取义、伪造细节等都属于虚假报道范畴。[1]网络时代新闻“乌龙”事件具有如下特点:
1)传播快。大数据支撑下,传播的新模式改变了传统传播分发的流程。信息经由各媒体平台复制转发传播,“乌龙”信息像插上了翅膀,短时间内就会入侵受众的资讯接收链。
2)传播广。触及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法制等热点领域的“乌龙”事件,社会和受众关注度较高,扩散意愿增强。即时、共享的网络传播特性,让虚假的信息传播范围无限延伸,形成了几何级的覆盖和扩散。正所谓“假新闻”比“真新闻”跑得快。
1)牢记职责使命。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 年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指出:“做好党的新闻舆论工作,事关旗帜和道路,事关贯彻落实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事关顺利推进党和国家各项事业,事关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凝聚力和向心力,事关党和国家前途命运。”党的新闻舆论工作是治国理政、定国安邦的大事。主流媒体是党和政府的喉舌,承担着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和公信力的重任,媒体人要始终牢记自己的职责使命,严肃工作态度、提高新闻素养,政治意识、责任意识、大局意识,时刻不能忘。
5)卷土重来。顽固性强、不断重复,是网络谣言的一大特征。以往的假信息经过包装,可能再度来袭,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和焦点。
2.1 本组CD-RISC评分情况 本组CD-RISC评分为(66.36±14.10)分,坚韧、自强、乐观维度分别为(32.15±7.22)分、(22.28±6.31)分、(11.93±3.47)分。
随着我国城市化发展快速发展,路桥工程建能够有效缓解城市交通压力,为我国城市化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同时,由于施工环境较为特殊,并且受多种因素的影响,路桥工程在实际施工中易出现裂缝问题,为市民出行安全带来严重的不良影响。为此施工企业应对裂缝问题采取必要的控制措施,以提高路桥工程质量,避免交通安全隐患的发生,保障市民生命财产安全,保证道路与桥梁正常运行。
2 新闻“乌龙”频发的原因
3)利益推动:一些媒体为谋取自身经济利益,不顾公众利益,为了增加点击率、阅读量,沦为“标题党”博人眼球;还有一些媒体跟风蹭热点,成为“乌龙”事件、失实报道滋生的温床。
2)审核缺失:海量信息充斥的情况下,技术手段逐渐替代人工。主流媒体在“乌龙”事件中频频中招,暴露出内容管理方面尤其是在发布审核环节存在着各种漏洞。部分媒体及从业人员,有章不循、把关不严,使得虚假报道一路绿灯,畅通无阻。首发的媒体缺少把关人,让虚假报道出炉;转发的媒体同样也是审核缺位,助虚假报道肆虐。
1)抢发新闻:抢快、抢抓时效是大数据时代信息传播的主要特点。各大网络资讯平台都在互相竞争,争夺新闻热点和焦点。信息发布,往往以秒计算。抢“快”可能就抢到了阵地,但是抢“快”就难以保“真”。几起主流媒体集体“乌龙”事件,发布的时间非常接近,也印证了这一点。
3 如何防范“乌龙”新闻,重塑新闻价值
“乌龙”新闻的杀伤力极强,它影响着受众的认知和判断,对社会秩序和政治生态造成干扰,也严重损害了传媒界的信誉度。作为主流媒体卷入其中,更令人堪忧。防范“乌龙”笑话,治理虚假新闻,需内外兼治。内要靠行业自身发力,尊重新闻传播规律;外要靠法律机制的完善,精准发力根治,保障舆论环境的真实、准确、公正。
2)恪守新闻真实性原则。除了政治素质,主流媒体从业者必须加强专业修养。互联网时代,各类信息泥沙俱下,平台竞争激烈,给新闻真实性的实现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但是主流媒体人应该始终牢记:真实,是新闻生存的法宝。失去了真实性,新闻也就失去了立足的基石和存在的价值,这是原则性问题。确保真实性,新闻报道才具有权威性和影响力。如今看似受众接收的信息更多了、更快了,但是公众对信息的满意度并没有增强。无论哪个时代,人们需要的都是优质的内容。优质的内容是以真实为基础的。主流媒体无论是原创、传播和转发,都应该始终不渝的坚持新闻真实性原则,远离诱惑,为民众传播、输送真实的信息。
3)迷惑性大。包括主流媒体在内的众多媒体平台同时推送,会在短时间内迷惑视听,影响社会和公众的信息和价值判断,加剧误导。集体“乌龙”事件,就连一些业内专业人士也会中招。
4)源头难寻。虚假事实经由新媒体和自媒体传播,形成了转发的巨大力量。但是,由于网络信息发布、转载有极大的自由性和随意性,造假的源头和渠道往往难觅影踪。
但对于重庆市医院成本管理研究中心主任、重庆市第九人民医院(以下简称“重庆九院”)原院长张培林来说,科学合理地实行成本管理早已练就得游刃有余。张培林告诉《中国医院院长》,十五年前,重庆九院从市属变区管后,面临“缺品牌、缺人才、缺硬件、缺资金、缺政策”的困境,以政府财政投入为例:1997年至2011年,政府财政投入占重庆九院总收入的4.93%,远低于全国平均数10%、重庆8%。在区域内外竞争激烈的情况下,重庆九院不得不走低成本支撑差异化发展模式,倒逼时任院长张培林拿起了经济学书籍,开始自学成本管理。
3)加强审核监管把关。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极大地提升了内容风险管理的能力和水平。但客观上看,其发展水平还无法满足爆炸式增长、情况多变的互联网内容审核需求,需要专业人士的深度介入,才能确保不出问题。因此,人工干预、人机结合是当前仍然无法替代的一种审核模式[2]。对于主流媒体平台来说,一方面要改进算法,借助人工智能控制内容风险,减少虚假新闻的发布转发;另一方面在智能化审核海量信息的基础上,及时介入人力加强对事实的审核。通过制度规范、完善考核机制等,提高从业人员业务水平和能力,在采编、发布等每个环节严格把关,加强信息的审核过滤。从业人员要增强新闻安全生产意识,对于重大事件和社会热点,更是要绷紧心中的弦,力求多渠道求证,从源头堵住虚假新闻的产生和传播的通道。
4)完善法规,营造健康有序的传播环境。2011年,新闻出版总署印发了《关于严防虚假新闻报道的若干规定》,要求新闻机构建立健全内部防范虚假新闻的管理制度、纠错和更正制度。如今,主流媒体频现集体“乌龙”令人痛心,依法对假新闻进行精准治理提上日程。相关部门应完善立法并加强执法,通过更加细化的手段,堵住源头,抑制虚假新闻的散播。比如:明确假新闻的风险类型和等级,提升对虚假新闻的溯源能力,针对国内外有组织的假新闻制定具有针对性的反制措施等[3]。及时辟谣、建立更正机制,尤为重要。必须建立健全虚假失实报道的纠错和更正制度,完善虚假新闻的责任追究制度。凡经调查核实认定报道存在虚假或者失实的,新闻机构应当及时更正,消除影响。及时更正并告知公众真相,是法律框架下对媒体的法律要求。
4 他山之石
“乌龙”新闻等虚假新闻已经成为全球公害,通过立法规范打击“假新闻”已成为各国共识。在美国,谷歌禁止传播虚假新闻的网站进行商业广告投放,并在一般搜索中屏蔽假消息网站。在法国,发布违法言论的网民最高将被判处两年监禁、罚款3 万欧元[4]。在德国,《网络执行法》规定社交网站必须在24 小时内删除在其平台上登出的非法内容,否则将面临巨额罚款。意大利和英国也有相关的立法动议,包括追究刑事责任等手段[5]。
5 结论
5G 时代已经到来。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已经深刻影响着传媒的内容生产和传播。但是无论技术如何快速发展,一个可信赖的传媒生态,都是我们始终追求和着力要打造的。希望主流媒体、政府部门内外联手共同防范“乌龙”新闻,治理虚假报道。主流媒体承担起社会责任,积极引领舆论,维护好媒体的公信力;监管部门能够更主动作为,多一些精准的惩戒细化措施,建立起网络综合治理体系。多方协同、多措并举,才能营造一个生态良好、天朗气清的舆论空间,才能更好的造福国家和人民。
另一方面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大量采用项目化与“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化教学改革,通过教学方式的改革将课堂教学模式变得活跃,同时让学生参与度提高,也能让学生体验到将来工作岗位所需要完成的工作任务,对比传统教学在教学效果上有较大提高。但在实施过程中仍然会出现部分学生学习积极性较差以及各课程课外任务繁重,最后学生失去完成课程项目任务耐性的现象。
参考文献
[1]周璐.浅议新媒体环境中的虚假新闻[J].今传媒,2017(8):41-43.
[2]叶蓁蓁.主流媒体引导力,可否这样实现?[EB/OL].人民网,2018-12-21.
[3]惠志斌.社交媒体假新闻泛滥 用法律和情怀超越“后真相”时代[N].光明日报,2017-09-13.
[4]张朋辉,李永群.虚假新闻传播折射现代治理难题[N],人民日报,2016-12-20.
[5]吴黎明.“假新闻”全球泛滥 人人喊打需出硬招[EB/OL].新华社,2018-01-09.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9)244-0042-02
作者简介: 于林,记者,纪录片编导,大连新闻传媒集团对外传播交流中心。
标签:大数据论文; “乌龙”新闻论文; 审核监管论文; 大连新闻传媒集团对外传播交流中心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