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经济快速发展以及生活用电增加的大环境下,为了保障经济生活的正常运行,我国近年来加强对电网事业的建设,如何提高电力能源输配的效率与质量就成为电力企业极为重视的问题。本文基于这种情况,基于配电线路运行中产生的电力损耗问题,探讨配电线路线损管理系统的应用及其功能,以期通过高效而精准的线损管理保障电力企业生产及运行的经济效益。
关键词:供电公司;配电;线损管理
引言
线损率是电力系统运行发展的一个重要经济、技术指标,在某种程度上,线损率反映了电力网规划设计、营销管理水平的高低。结合国家提出的“资源开发和节约共同发展,将节约放在首要位置”的方针政策,为电力系统线损率降低提供了重要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支持。
1配电线路线损管理系统概述
1.1配电线路线损管理系统的基本工作流程
对配电线路线损管理系统而言,在开展配电线路线损管理过程中首先要确定实际线损数值,并根据相关的数值变化情况展开线损管理。本文以某地区配电线路线损管理系统为例,对其线损计算程序运行流程进行分析,具体资料,如图1所示。
图1 典型的线损计算流程图
1.2配电线路线损管理系统的功能
供电公司在电力能源营销过程中,建立了一套变电站→线路→台区→客户的配电线损管理系统,实现了变电站10kV出线的关口电量由计量中心利用远程抄表系统或智能化平台直接提取,客户售电量能从营销电量电费信息系统中获取目标,保证了电力影响参数的科学性。此外,该供电公司通过设置配电线路线损管理系统,实现了对线损的全过程监控,通过随时提取电力输送前与用户接收端的电流信息,判断电能在全过程中出现的线损情况,为营销配电线损的统计提供了科学的数据。从该地区现阶段配电线路线损管理系统的运行情况来看,除个别线路统计结果存在偏差外,系统对线损的整体统计情况良好,尤其在未互带线路线损中的准确度更高。而从多数地区的反应结果来看,多数地区均已认可配电线路线损管理系统的运行能力,并通过该系统开展了全面的配电线路线损管理,均收到良好效果。
2配电线路线损管理系统中存在的问题
2.1供电量与售电量的数额不匹配,造成管理的混乱
在传统的配电模式中,采用一户一个电表的形式进行用户用电的统计和管理,在管理和用电量统计工作中存在工作效率低下的现象。由于电力用户的电表在居民家中安装,抄送电表的工作人员需要到居民家中进行电表计数的抄送,存在一定的沟通管理问题。此外,抄送电表的工作人员在工作中还要面临不同路途的时间损耗,或工作中的突发状况,这都降低电表抄送人员的工作效率。而电表抄送人员的数量不足也严重减慢了电力企业的电力统计工作效率,在电表抄送人员的管理中造成了统计工作效率低下的问题。
2.2管理人员对线损问题认识不足,管理效率不高
配电线路的线损问题是企业在长期经营中需要提高重视程度的问题,如果对这一问题没有足够的重视,就可能导致企业的长期经营效益遭到损害。但大多数电力企业都没有对这一问题投入过多的关注,而是采用传统的人工计量的方法对电路中的电力损耗进行计算,这样计算得到的数据不够准确,只能作为企业的参考性数据,而对企业的实际管理和运营没有足够的指导意义。对电路损耗进行人工计算不仅会造成人力资源的浪费,加大企业的人工成本,还会造成企业工作效率的下降。此外,线损管理工作通常是一项周期性工作,线损管理人员按照规定的时间周期进行电力线路损耗的计算,对于日常的经营和管理工作无法提供及时有效的指导信息。
2.3线损管理系统设备设施不达标,造成管理困难
随着供电公司的发展和科学成果的引进,许多企业采用软件计算的方式代替人工计算的方式,这能够提高企业的工作效率,但应用计算软件也存在一些问题。许多企业跟随市场趋势采用新的计算方式进行配电线路线损管理工作计算,但企业内部的人员和相关的管理工作者对软件的操作不够熟悉,无法熟练掌握新的业务流程,这反而会降低企业的工作效率。此外,企业在软件的选择和计算方法的编程上没有形成一定的标准,在使用软件进行计算时可能出现计算方法和应用数据不匹配的现象,软件系统提供的应用信息无法给企业提供有效的参考,反而会造成企业成本的浪费和工作效率的损失。
3配电线路线损管理系统的应用措施
3.1规范供电量售电量额度
对配电线路线损管理系统加以应用,要保证线损管理系统的规范性与全面性,可基于电力配给的全部环节入手,控制电力供应并对供电情况加油有效分析,对电路中所经过的电量加以统计与分析,汇总各节点信息,作为判断电力损耗的基础与依据。保障系统的规范化与严谨性,就是保障用电量及供电量计算的精准性的必要前提,需基于电路网络的物理结构,统计分支电路用电量及主要电路用电量,通过管理系统避免人工统计、计算与分析电量不够精准的现象。配电线路线损管理系统利用智能统计功能,精准判断用电量及售电量,预测电力消耗情况,并以相应数据为基础,对发电量及供电量加以协调,分析并管理电量消耗异常的电网。
3.2建立供电量控制标准
在供电公司的日常经营中,企业要建立严格的供电量标准,根据电网中数据的统计统筹计算下一阶段的供电量标准,并根据企业对下一阶段用电量的判断分析提供供电量的分析报告,在经过科学的分析后执行供电量标准。此外,企业要严格控制电力网络中出现的对电线的改动和调整,防止企业外部因素对供电线路造成的影响。在进行电力分析时,严格控制总的供电量,进行线路之间和变台之间的供电量调整,防止随意调整售电量的现象发生。
3.3调整计量电量损耗标准
随着电力能源在当代社会运行与发展中的重要性不断提高,人们对于电力能源的需求量也在不断提高,电力企业需明确市场需求环境,实时统计当前的电力资源使用量及销售量,基于用电量及售电量,绘制整体变化趋势图,以此为基础对电力供应量计算标准加以调整,为电力企业的日常经营管理活动提供计算机核定的基础与参考。电力企业需以严格的审核标准作为依据,以实现对于供电量的科学调整,以规范化的标准实现对于日常供电量的计算与核定工作。在调整供电量方面,需要企业制定严格的审核标准,要求调整供电量时,及时记录并提交相应报告。在需要调整供电量的情况下,需提交书面报告,阐述调节供电量的重要性与必要性,供电公司需对相应报告加以严格审批,执行调整方案,并要求严格落实与执行。在供电调整的过程中,需实时记录供电量变化,并加以分析。
结束语
在分析配电线路线损控制系统应用与功能等相关问题的基础上,结合实际案例,对配电线路线损控制系统的应用优化措施进行讨论。总体而言,配电线路线损控制系统能有效满足供电公司对线损控制的要求,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对相关技术人员而言,在应用配电线路限线损控制系统过程中,需要充分认识到该系统的应用特点与操作要求,在全面分析该系统的结构特点后,制定针对性的应用方案,以全面强化企业的配电线路线损控制系统运行能力,为保证企业效益奠定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黄欢腾,肖毅.配电线路线损管理系统的应用及功能探讨[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7(9):204.
[2]刘道新,胡航海,张文晋,等.配电网同期线损监测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电子设计工程,2018,25(5):42-45.
[3]王征.基于配电网线损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降损对策[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8(25):113.
论文作者:董旭亮,马晶晶,马秣然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2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25
标签:线损论文; 电量论文; 管理系统论文; 线路论文; 企业论文; 电力论文; 用电量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2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