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时代在不断地进步与发展,小学教育也是一直因时而变,当前的素质教育是主要的学校教育方式,其首要任务则是新课程的改革。随着国家对新课程的逐步深入改革 ,语文方面的课堂教育与教学也是随之而发生了巨大的改变,这种转变要求语文课堂教学方面必须具有生成性,只有语文课堂教学遵循必须的发展规律,课堂上的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才能够顺利完成。
关键词:语文;课堂教学;生成性;意义
中图分类号:G682.8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4636(2018)08-0171-01
教育的主要任务是促进学生全面、健康的发展,小学语文新课程改革自然也是遵循这一教育规律。其不仅仅是考虑小学语文教学的自身发展特点,更为重要的是也考虑到了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身心发展特点,小学语文新课程改革主要是强调其要与小学生的实际相结合进行理论方面的改革与创新,要积极开展符合学生全面发展的“生成性”课堂教学模式,当课堂充满着活跃的气氛,使得学生们更加有活力和有兴趣在课堂上进行知识的探究,开拓学生的思维方式,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和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根据我多年的教书经验来看,对“生成性”课堂教学作了研究,并提出了几点看法。
一、语文课堂具有“生成性”的前提
由多年教书经验来看,我认为要使得课堂具有“生成性”,老师必须发挥其课堂主导作用,要科学备课。科学备课并不是传统的备课教课书就可以了,更多的是要关注学生,根据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进行备课准备,备课的时候要深入文本,对文本进行探究与理解。在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中,一个优秀的老师把备课做到详尽无比,所有的过程都进行了精心的设计,对整个教学环节与教学内容倒背如流,整节课都是在按部就班的进行。但是,这种教学缺乏孩子们的互动,无法引起孩子们的弹性生成,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中,生成资源不能得到很好的利用,无法科学的处理好课堂的内容,阻碍了孩子课堂中的深入研究与思维。更重要的是在这种传统的备课方式中,极容易把备课与孩子们的实际情况进行分离,忽视了孩子们的成长,也忽视了孩子们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这样的教学模式就忽视了小学生课堂的生成。在语文新课程改革的素质教育理念指导下,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老师在备课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学生,要把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以及生产课堂的重要因素,语文课堂教学的前提也要求老师要重视小学生的个体差异性,以及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知识的诉求。孩子们所处于的环境不一样,那么对同一个事物的理解自然就千差万别。如果我在备课的时候仅仅围绕着教科书以及参考书进行讲解,那么就脱离了学生生活的实际,无法引起学生对这一课的共鸣,因此,在备课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起到引导作用,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了解。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只有考虑到了学生的特点,才能够使得课堂具有“生成性”。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不仅仅要关注课堂教学的生成,还要关注课堂教学的生成价值,因此,就要求老师在备课的时候要有多个方案,要因孩子们的思想而改变教学方案,在备课时不能停留在教科书的表面内容上,还要积极引导学生进行问题的深入探究,使得课堂学习更加高效。
二、语文课堂具有“生成性”的基础
要使得课堂具有“生成性”的基础是需要老师能够科学的设计好课堂提问,要注重创造一个具有探究性的课堂教学模式。素质教育理念指导之下要求课堂需要有创新,探究性学习,在课堂上并不是传统的老师教,学生学的关系,老师应该积极发挥其课堂的主导作用,设计好科学的提问,重视学生课堂的主体作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但是,在这样的课堂中,并非随意的课堂教学,老师应该时刻的提醒自己要注重提问的实效性。有的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设计好了课堂上的每一个提问,创造了一种学生很积极,很主动参与课堂的教学假象,但是这样的方式却剥夺了老师在课堂上根据课堂氛围进行突发提问的时间与空间,这种教学方式自然就很难做到“生成性”课堂。在课堂上,不仅要预先设计好科学的问题,还要随时提问一些生成问题,随着孩子们对课堂的讨论与研究中形成的新问题对课堂内容的理解更加有意义。
三、语文课堂具有“生成性”的必要条件
老师与学生之间民主、平等的关系是语文课堂“生成性”形成的必要条件。在课堂教学中,老师要有一颗包容心,要对每个学生的不同观点给予采纳,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老师也可以设计一些引起学生讨论的问题,让学生有不同的看法,调动学生的思维能力,营造一种积极与宽松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参与兴趣。
总而言之,要想小学课堂具有高效地生成性,我们就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课堂模式的开展,使得小学语文课堂更加充满活力。
参考文献:
[1]曹明海,潘庆云.语文教育思想论.青岛海洋大学出版社,2002.
[2]田瑞云,刘永慧.语文教育行为论.青岛海洋大学出版社,2002.
[3]胡海舟.预见:预设与生成之间的平衡点.新疆教育报,2004.
[4]杨永侠;呼喊精彩课堂[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S1期
[5]王国湖;例谈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的预设与生成[J];科技创新导报;2011年13期
[6]吴美花;用预设构建“生成的课堂”[J];小学语文教学;2009年07期
论文作者:米玛次仁
论文发表刊物:《基础教育课程》2018年8月1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7/18
标签:课堂论文; 学生论文; 老师论文; 课堂教学论文; 孩子们论文; 语文论文; 的是论文; 《基础教育课程》2018年8月1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