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形势下的化学实验教学论文_王晓平

浅谈新形势下的化学实验教学论文_王晓平

山东省招远市第九中学 265400

化学学科的特点就是“以实验为基础”。挖掘和开发化学实验在探究性学习中的功能,对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科学探究也成为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所倡导的重要理念。

《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指出,高中化学教学要“有利于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加强对科学本质的认识,增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让学生“经历对化学物质及其变化进行探究的过程,进一步理解科学探究的意义,学习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提高科学探究能力”。在中学化学教学中,充分利用化学学科“以实验为基础”的基本特征,挖掘和开发化学实验在探究性学习中的功能,对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结合本人近两年来对教材的教学,对化学实验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有关问题做初步探讨。

一、设置趣味环节,引发探究兴趣,培养科学探究能力

“对于一切来说,只有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知识的欲望。唯有学生爱上化学,对化学学习产生内在动力,才会有积极持久的求知兴趣,创新意识才会萌芽。因为有了兴趣才能有问题,有了问题才会产生探究。探究是从问题开始的,发现和提出问题是探究式教学的开端。

浓、稀硝酸与铜的反应;其产物二氧化氮、一氧化氮的性质及它们之间的转化,是中学化学的重要内容。但由于硝酸的腐蚀性及反应产生的有毒气体,很多学校不做该实验。因此化学教学的特色没有突显,学生对硝酸、氮氧化物的性质及相关实验的理解不深。实验技能得不到训练,教学质量就会受到影响,甚至使学生产生“化学就是腐蚀和污染”的错误认识。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基于对鲁科版教材中该实验进行研究的基础上,实施了对该实验的优化。在实验中,我设置了“大家来找茬”的环节,通过展示鲁科版、苏教版和人教版教材以及一些常见的实验改进让学生找出不足,并指出改进措施。在找茬的过程中,实现了对他们探究事实真相能力的培养,效果非常好,大家的参与度也较高。

二、建立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实验教学模式

教师在实验课上可以给出一个主题,药品、方案学生自行设计。小组讨论,集体交流修改后按自设方案进行探讨交流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探究思考的过程。时代呼唤主体精神,由自己来进行方案设计并进行实验操作,对实验的事实加以分析并做出结论。在这样的学习氛围中,学生就能真正感受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教师要融入学生的探究活动中,要巡视各小组的表现情况,及时给予必要的帮助和辅导。

在确定N、C、S元素的非金属强弱的实验中,我只是提出了问题,学生分小组讨论设计实验方案。讨论完毕,分组交流后找出不足,然后进行了分组实验,这样比传统的演示或已知答案来验证实验效果要好很多倍。而且各小组同学也各有分工,体现了协作精神,效果良好。

三、开发课外实验,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体会化学实验的乐趣

课堂演示实验和学生分组实验,在时间上和空间上都受到了一定的限制。这些实验还不能满足一些爱学化学的学生的需要。因此,组织有兴趣的同学参加课外小组进行实验,有更大的灵活性和探索性。在课外小组中每个学生都在做自己想做的事,对于未知的实验结果,自己设计实验,学生探索的兴趣盎然。

如在“化学能转化为电能”一节课后,让有兴趣的学生去组装一个“水果电池”。学生做成“水果电池”后,进一步探究:还有哪些水果可以制作呢?为什么这些水果才可以?还有那些金属片可以制作?为什么这些才可以?灯泡发光时间长短跟什么有关呢?

另外厨房中的化学,例如土豆中淀粉的检验,用鸡蛋皮和醋反应确定醋酸和碳酸的酸性强弱,食盐中加碘盐的探究等等,都能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也有利于日常化学教学工作的开展。

通过课外实验,学生一方面巩固和丰富了原有的知识;另一方面他们会把课外实验中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带到课堂中去,带动更多的学生参加到科学探究中来,培养了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时就能完成的,而是一项长期的任务。需要我们教师立足于教材而不拘泥于教材,出于教材而不盲从于教材,这样才能充分挖掘现有教材中的类似课题。从而使学生形成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不再是听化学、读化学,而是在做化学(即探究)中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论文作者:王晓平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2018年2月总第13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5/14

标签:;  ;  ;  ;  ;  ;  ;  ;  

浅谈新形势下的化学实验教学论文_王晓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