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的价值取向与可持续发展_可持续发展论文

社会主义的价值取向与可持续发展_可持续发展论文

社会主义的价值取向与可持续发展,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可持续发展论文,价值取向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B018;X22 文献标识码:A

在人们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过程中,人与自然构成了主客体关系。这种主客体关系 构成了人类世界的价值关系,它本身是一种实践关系,即作为主体的人通过改变外在的 物质世界的实践——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使自己的内在需要得到满足,使价值从主 体期望到实现。人们根据自身需要对主客体关系作出的表述和评价表现为一种价值判断 ,它往往体现了人们由于自身利益所决定的一种价值取向。

社会价值取向是由价值观念所决定的。社会价值观念并非一成不变,它不是孤立存在 的,而是渗透于人口增长、物质生产和生活消费等过程中,随着历史的发展而发展。可 持续发展思想是人们对资本主义社会以来唯利是图的价值观的反思。这种思想在一定程 度上已超越了狭隘的民族地域的限制,体现了人类自律的道德规范和价值取向,体现出 超越于个人和民族、国家之上的价值标准,与社会主义的价值取向具有一致性。

一、马克思主义追求全人类的解放和人的全面发展

人是一种两重性的存在:一方面,人是主体,他必须能动地改造自然才能生存;另一 方面,他又是自然界整体的一员,必须受自然界整体动态结构的限制,必须依靠自然界 整体动态结构的稳定和平衡才能生存。人在实践活动中实现本质力量的对象化,自然日 益被加工改造成为属人的、人化的自然。

近代以来,人和自然斗争的每一步都促进了人和自然之间的统一,同时,人对自然的 每一步征服又都伴随着自然对人的背离。在一定条件下,人的活动结果常常摆脱人的控 制反过来成为与人对立的异己力量。虽然人类征服自然的过程是有计划、有目的的能动 活动,但由于历史的局限性和眼前利益的驱动,由于自然规律作用的长期性和广泛性, 人们往往无法认识科学技术带来的长期后果,人的实践活动的局限性导致了自然界的异 化。在这种情况下,人的本质力量越发达,自然界的异化就越严重。人和自然的关系还 要受到社会条件,尤其是社会关系及其发展状况的制约。根据人的价值取向,人们创造 出一定形式的社会思想、社会关系和社会制度,来指导和保证人的实践活动的完成。社 会关系在人与自然的物质变换关系中起了重大的导向作用和调节作用。社会历史表明, “工业的历史和工业的已经产生的对象性的存在,是一本打开了的关于人的本质力量的 书,”(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4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年,第127页、128 页、95页、120页。)“在人类历史中即在人类社会的产生过程中形成的自然界是人的现 实的自然界;因此,通过工业——尽管以异化的方式——形成的自然界,是真正的、人 类学的自然界。”(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4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年,第1 27页、128页、95页、120页。)但是,近代以来人们仅仅以功利的态度对待自然界,仅 仅把自然界当作可以不断榨取财富的来源。尤其是商品经济关系对于人和自然界物质变 换的导向作用非常明显,对利益的追求往往导致对自然界的实用主义的、掠夺性的态度 。虽然社会生产和经济迅猛增长,但却带来了经常发生的经济危机和生态环境危机,这 是单纯追求资本利润最大化而盲目采用新技术的结果。资本主义判断事物好坏的价值取 向是以个人为中心,或充其量以一个企业、一个国家为判断的标准。因此,恩格斯认为 :“需要对我们现有的生产方式,以及和这种生产方式连在一起的我们今天的整个社会 制度实行完全的变革。”(注:《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3 年,第519页、441页、517页、518页、457页。)就是说,必须具备一定的社会条件,改 造引导人们纯功利主义地对待自然的那些社会关系。只有一种能够有计划的生产和分配 的自觉的社会生产组织,才能在社会关系方面把人从其余的动物中提升出来,正像一般 生产曾经在物种关系方面把人从其余的动物中提升出来一样。历史的发展,使这种社会 生产组织日益成为必要,也日益成为可能。“只有这样,人才在一定意义上最终地脱离 了动物界,从动物的生存条件进入真正人的生存条件。……只有从这时起,人们才完全 自觉地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只是从这时起,由人们使之起作用的社会原因才在主要的 方面和日益增长的程度上达到他们所预期的结果。这是人类从必然王国进入自由王国的 飞跃。”(注:《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3年,第519页、44 1页、517页、518页、457页。)根据恩格斯的观点,人类树立正确的发展观,缓解人与 自然间日益扩大的不和谐已刻不容缓。必须采取共同行动来协调人口、资源、环境与发 展的关系。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人的意识能够真实地反映自然规律,从而使自然界的尺度真实地 表现为人的尺度,以此在一定时间、空间和条件下,人与自然达到精神与物质、主体与 客体的统一,归根到底,这正是人和自然界可以建立和谐关系的命脉所在。他们指出: 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离不开自然界,自然界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外部环境。“在实 践上,人的普遍性正表现在把整个自然界——首先作为人的直接的生活资料,其次作为 人的生命活动的材料、对象和工具——变成人的无机的身体。自然界,就它本身不是人 的身体而言,是人的无机身体。人靠自然界生活。”(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42卷 ,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年,第127页、128页、95页、120页。)人类与自然界的关系 应该是和谐相处的关系,人不应该站在自然界外去统治和主宰自然,尤其“不要过分陶 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每一次胜利 ,在第一步都确实取得了我们预期的结果,但是在第二步和第三步却有了完全不同的、 出乎预料的影响,常常把第一结果又取消了。”(注:《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 上海人民出版社,1973年,第519页、441页、517页、518页、457页。)根据马克思主义 的观点,为了实现每个人的价值,必须消灭剥削制度,使劳动者成为生产资料的主人。 社会主义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产物,社会对生产资料的占有,是因为生产资料的扩张力撑 破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所加给它的桎梏。只有共产主义才能真正使每个人获得全面的发 展,才能完全合理地最终解决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他说:“共产主义是私有财产即人 的自我异化的积极的扬弃,因而是通过人并且为了人而对人的本质的真正占有;因此, 它是人向自身、向社会的(即人的)人的复归,这种复归是完全的、自觉的,而且保存了 以往发展的全部财富的。这种共产主义,作为完成了的自然主义,等于人道主义,而作 为完成了的人道主义,等于自然主义,它是人和自然界之间、人和人之间的矛盾的真正 解决,是存在和本质、对象化和自我确证、自由和必然、个体和类之间的斗争的真正解 决。”(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4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年,第127页、128 页、95页、120页。)马克思主义追求对全人类的终极关怀,体现出为全人类解放的价值 取向,建立了以人为尺度的价值评价和伦理规范。

二、可持续发展的价值取向是对全人类发展的终极关怀

所谓对人类的终极关怀,是指从整体的、最终的、无限发展的、普遍的角度对全人类 的人文主义关怀。它不仅关注个人的发展,更关注全人类的发展。虽然恩格斯早在上个 世纪就提出人与自然必须和谐相处,否则就会破坏自然界的平衡,遭到自然界的报复。 但是,恩格斯的前瞻性预言未能引起人们的关注,反而由于单纯盲目地追求生产力的发 展和利润利益的增长,致使20世纪成为人类有史以来大规模破坏环境生态的世纪。资本 主义和工业化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创造了大量的社会财富,但也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损害了 大自然。由于人们过分地强调科学技术的功能和效率而忽视了人文精神,失落了人文科 学应有的价值观念和伦理观念,出现了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反而导致人类整体生存环境 恶化的现象。依靠掠夺自然而发展的结果,必然导致发展问题上的矛盾:以人类利益为 中心和出发点的经济发展,最终导致了对人类生存和发展上的严重威胁,而这种威胁程 度与发展程度成正比。20世纪70年代以来,人们不得不反省原有的科技观和价值取向, 对于人类自身和自然界发展的内在关系给予密切的关注,认识到我们“只有一个地球” ,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观点。可持续发展的观点认为:“环境与发展并不是孤立的 两种挑战,它们是紧密相关的。发展不能以破坏环境资源基础为条件;增长如无视环境 破坏的代价,环境就不可能得到保护。这些问题不能用分散的机构和政策孤立地加以解 决,它们处在一个复杂的因果关系之中。”(注: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我们共同 的未来》,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97年,第44页、4页、10页、53页、22页、49页 、53页、475页。)因此,我们必须寻找一种新的方式来代替我们那种根深蒂固加害后代 人的行为。为了在解决全球问题中成功地取得进步,我们需要发展新的思想方法,建立 新的道德和价值标准,包括建立新的行为方式。人类进步总是依赖于技术革新和联合行 动的能力。

可持续发展的观点还认为:“贫穷是全球环境问题的主要原因和后果。”(注:世界环 境与发展委员会:《我们共同的未来》,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97年,第44页、4 页、10页、53页、22页、49页、53页、475页。)“贫穷本身是一种邪恶,而可持续发展 则是满足所有人的基本需求;向所有人提供实现美好生活愿望的一种机会。”“一个以 贫穷为特点的世界将永远摆脱不了生态的和其他的灾难。”(注: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 会:《我们共同的未来》,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97年,第44页、4页、10页、53 页、22页、49页、53页、475页。)“一个充满贫困和不平等的世界将易发生生态和其他 的危机。”(注: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我们共同的未来》,长春,吉林人民出版 社,1997年,第44页、4页、10页、53页、22页、49页、53页、475页。)“国际社会应 该寻找、指定和执行一项空间制度,以保证空间为了全人类的福利而保持一个和平的环 境。”(注: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我们共同的未来》,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 997年,第44页、4页、10页、53页、22页、49页、53页、475页。)可持续发展不仅强调 生存,而且强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这种价值判断及价值追求,体现出人类的内在的追 求。作为人与自然的协调关系体现在:人类在向自然界索取物质生活资料,对自然生态 平衡造成破坏的同时,应该给予自然界以补偿性的实践活动,使自然生态达到新的动态 平衡,使自然界的存量资源不至于绝对地减少,使自然生态能够以自身的规律良性发展 ,并最终适合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无论是自然界的动态平衡还是动植物界的多样化,最 终都是以人类生存和发展作为价值判断的标准。这不是以某个人、某个国家和地区来衡 量的。

可持续发展的观点认为,只有消灭贫困,才能有社会的公正、公平。它体现了对人类 的普遍关怀,也体现了对人类的终极关怀。它以此作为未来社会实践的价值标准,以人 类自身的健康发展、安全发展、可持续发展作为其价值的取向。全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前 提是:“每一个人,不管是现在的还是将来的人,都有生活的权利,都有像样的生活的 权利。”(注: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我们共同的未来》,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 ,1997年,第44页、4页、10页、53页、22页、49页、53页、475页。)“虽然狭义的自 然可持续发展意味着对各代人社会公正的关注,但必须合理地将其延伸到对每一代人内 部的公正的关注。”(注: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我们共同的未来》,长春,吉林 人民出版社,1997年,第44页、4页、10页、53页、22页、49页、53页、475页。)其内 含的价值取向就是从人类生存的价值来确定人类自身的行为准则,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 进一步展开;不仅要满足现代人类的基本需要,让全世界的人们包括发达和贫困地区的 人们都能够维持自身生存,并且能够尊严的生存,而且不能损害后代人满足自身生存发 展需要的能力,从人类及未来人类的自身生存利益来衡量科学技术的好坏,来衡量人与 自然的关系是否协调发展。当前由于全球和区域性的污染后果日趋严重,而环境生态问 题是跨地区、跨国度的。它不可能由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来根本解决这些问题,因为生 态系统的相互关系不会尊重个体所有制和政治管理权的界限,必须由各国共同协调才能 解决,这就必须在价值观、发展观等方面达到一致才能办到。

可持续发展强调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生态环境,保证社会具有长时期发展的能力 。社会和经济的发展,是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的统一,是现实发展和长远发展的统一 。保护自然环境,保护人类最高远、最根本的利益,也就是保护人类永恒持续的生存和 发展。作为人类的可持续发展不仅指经济指数的增长,而且指人类社会的一系列要素, 如教育、健康事业、公正公平地分配等的可持续发展,它体现了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价 值原则。可持续发展所追求的消灭贫困,保护环境和人类的发展,体现了人类共同的价 值取向。但是,并不意味着世界各国在价值观上是完全一致的。它们从各自的利益出发 ,都有各自的价值判断。在全球生态、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来看,我们必须在承认有 利益差别的前提下,强调和坚持人类价值的共同性。

可持续发展是人类对人与自然关系认识的一个新进步,随着人类的发展,它的思想和 内涵还会不断地发展,其具体的措施和准则将会越来越详细具体,更便于人类的操作。 这种价值观念的转变体现了人类对自身传统价值观和价值取向的反思和辨证否定。人们 在实践活动中确实存在功利的追求,但这种追求应隶属于人类生存的根本宗旨之下,必 须符合人类整体的发展。在尊重个人发展和民族、地区发展的前提下,必须确立人类生 存价值的最高标准。

三、追求公正公平是可持续发展和社会主义的共同目标

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一对矛盾关系,这个矛盾始终贯穿于人的实践活动中。它们之间的 互动作用表现为一种动态的平衡关系。人的实践活动有可能干扰影响自然界,导致人与 自然关系的崩溃,也有可能重建新的自然界平衡,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人通过自 己的实践活动,把周围的自然环境日益改造为适合自己生存的、符合自己需要的条件— —同时也存在着破坏生存环境的过程。恩格斯100多年前关于自然界“报复”的观点至 今仍然闪烁着真理的光芒,为当今人类走出生存的困境,摆脱环境的危机指明了正确的 方向,恩格斯说:“我们统治自然界,绝不像征服者统治异民族那样,决不像站在自然 界以外的人一样——相反地,我们连同我们的肉、血和头脑都是属于自然界,存在于自 然界的;我们对自然界的整个统治,是在于我们比其他一切动物强,能够认识和正确运 用自然规律。”(注:《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3年,第519 页、441页、517页、518页、457页。)人类只有真正把自己当作是自然界的组成部分, 才会与自然界休戚相关、生死与共,才能与自然界和谐相处,共存共荣。

任何一种思想的提出,都有它自己的价值取向。可持续发展和社会主义思想的价值取 向,体现出关注人类自身的生存状态、生存意义及可持续发展的共同性。马克思主义关 于人与自然关系的思想在当代的体现和发展,就是可持续发展的思想,而社会主义国家 对这个问题的高度重视,则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本质内容,这也是社会文明程度提 高的具体表现。它表现出对人类未来的思考和忧虑,反对人类以征服者的姿态来征服自 然,尤为突出地表现在:可持续发展的思想不再局限于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发展,而 更加着眼于全人类社会的发展,体现出对全人类的终极关怀,这是社会文明程度提高的 重要表现。它不仅重视人类的生存,更重视提高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它以地球、全人 类的可持续发展为评价的价值标准,在强调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同时,体现出以人为本 的价值判断和价值取向。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全人类的共识。

价值观的确立直接影响人类创造和使用科学技术。可持续发展是人类重建的新科学技 术观和价值观。它既不是古代“自然中心”的受动论,也不是近代“人定胜天”的单纯 的能动论,而是体现“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协调论。既尊重自然,又以人为本,才能 最终达到人类与自然的协调,才能有利于人类自身的生存和可持续发展。价值观念是民 族、国家、社会长期生活实践和文化积淀的产物,它的变化促进了人们对价值判断标准 的变化。价值观念与其他社会意识一样,要受到社会各种物质利益和观念要素的影响, 它基于世界观、历史观、人生观的变化和发展,构成人们对人类最高价值的原则和内核 。价值观念变革的结果,会对社会变革起积极推动的作用。

本世纪以来,现代科学技术革命和社会文明的发展,极大地推动了社会各方面的发展 。人类的活动范围已经从地球飞向宇宙太空。人类为自己开拓生存条件越广阔,人对自 然界的依赖就越全面,参与人的生存活动的因素就越复杂多样。因而,人类各民族、各 种社会形态对于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及人类生存价值的判断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充分地 认识到人的平等和发展的权利。人的生存意义不仅仅是维持生存本身,而在于健康、幸 福的生存和人的物质和精神的全面发展。自然与人之间平衡的破坏带来的后果涉及整个 人类,不管什么性质的社会制度,不管什么形式的政府体制,都不能完全置之不理。事 实上,世界上许多国家已投入巨大的财力物力致力于解决生态平衡问题。西方不少专家 学者都认为,要适应新技术革命,解决人口、能源等问题,在生产方式、交换方式、社 会关系、政治制度等方面必须进行改革,这是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前提条件,也是社会 发展的必然趋势。

邓小平提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发展太慢也不是社会主义。”“我们的目的是共同 富裕。”(注:《邓小平文选》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255页、373页 、374页、372页。)“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 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注:《邓小平文选》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 3年,第255页、373页、374页、372页。)“社会主义制度就应该而且能够避免两级分化 ”。(注:《邓小平文选》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255页、373页、374 页、372页。)这些都细化了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价值取向。社会主义就是要消灭人与 人的不平等,消灭贫困,提高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水平。从保障基本人权(生存权)到保 障人类的发展权,充分体现了人的价值。这种发展权不因人、因地、因制度、因民族而 有不同。也不应该因时间不同而使后代无发展权。这种价值观内在地包含在可持续发展 和马克思主义发展观内。到了共产主义社会,人的全面自由地发展是人类发展的高级阶 段,只有地球(自然界)有良好的状态存在,人类才能够生存发展。

价值是通过人的实践实现的。在价值世界中,人的活动一方面受价值的支配与调节, 价值是人的实践活动的动因,另一方面,人所进行的实践活动,又是为了创造价值与获 得价值,所以,价值又是人活动的目的。人的自身价值也正是在这种实践活动中体现出 来的。社会主义国家大力发展生产力,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努力为每个社会成员创造 发挥才能的天地,既重视个人价值,也重视社会群体价值的实现。社会主义价值观以人 民为主体,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三个有利于为基本尺度,最大限度地体现了以人为本的 价值取向。“判断的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 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注:《邓小 平文选》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255页、373页、374页、372页。)人 民概念的广泛性和人民需要的多样性,为理解社会价值观的系统性和多层次性提供了依 据,这也为我们解决社会主义经济原则与思想教育的矛盾提供了解决的途径。马克思主 义之所以能为世界上那么多人,尤其是处于贫困之中的人们的拥护,最重要的是它体现 了人人平等发展的权利,体现了对人生价值的追求。

可持续发展的价值取向与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的价值取向具有相当的一致性。社 会主义的本质及其价值取向,表现在强调人的平等和人的价值体现,强调社会的公正公 平,消灭剥削和贫困,强调人和社会的全面发展。而可持续发展追求的是公平、公正, 国与国之间、地区与地区之间、代际之间的平等,这体现了人类共同的价值取向,也符 合人类未来社会的协调和发展,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必然结果。可持续发展认为,“贫困 是环境恶化的一个重要根源,它不但影响着发展中国家的许多人,而且也破坏了整个国 际社会——包括发展中国家和工业化国家的可持续发展。”(注: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 会:《我们共同的未来》,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97年,第44页、4页、10页、53 页、22页、49页、53页、475页。)振兴的发展必须是一种新的发展。在这种发展中,持 久性、公平、社会正义和安全必须坚定地作为重大的社会目标。这也证明了马克思主义 关于社会与自然协调发展,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合理性和必要性。

可持续发展之所以在中国能够被人们广泛而迅速的接受,这是由社会主义的价值取向 和中国国情所决定的。社会主义制度本身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能够在 体制上、战略上更大地体现出可持续发展的优越性,社会主义价值取向比资本主义更适 应可持续发展。同时,我国社会生产力低下,社会主义依然处于初级阶段,在现代化的 道路上面临着种种难题:环境问题、资源问题、人口问题、地区发展的不平衡问题,等 等。只有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中国的经济才能有迅速的发展。可持续发展也符合中国 人的传统的价值追求——人人平等、共同富裕的社会生活,更重要的在于它符合全人类 的共同愿望和共产主义的远大目标——消灭贫困,解放全人类和人的全面发展。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的价值观念和取向往往是多元的,但多元性与统一性是辨证的 统一。如果人们只讲自身利益而忽视社会利益,就会出现各自为政,自然与社会系统就 会无序发展。这样,无论是对个人还是对国家都是很危险的。在社会转型期,我们要注 意清除世俗生活方式及其价值观的消极影响。马克思主义和可持续发展体现了人与自然 关系积极健康的发展趋势,但在具体操作环节上仍有待人们在实践过程中细化和修正, 只有在人与自然、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的实践活动中,自然界的变化发展才能适应人类 的生存和发展,人们才能建立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相互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社会模 式。恩格斯指出:“人离开狭义的动物越远,就愈是有意识地自己创造历史,不能预见 的作用、不能控制的力量对这一历史的影响就愈小,历史的结果和预定的目标就愈加符 合。”(注:《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3年,第519页、441 页、517页、518页、457页。)随着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人类与自然的关系将会在更高 的程度上达到和谐发展。

标签:;  ;  ;  ;  ;  ;  ;  ;  

社会主义的价值取向与可持续发展_可持续发展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