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君毅:建设面向企业应用研究的管理学院_美国商学院排名论文

翁君毅:建设面向企业应用研究的管理学院_美国商学院排名论文

翁君奕:打造面向企业应用研究型的管理学院,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管理学院论文,企业论文,翁君奕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在国内,MBA的发展已有十几个年头,管理教育已经进入了理性发展阶段。经教育部审批,拥有办学资历的院校越来越多,现在已有一百多家。因此,很多商学院都在努力打造自己的品牌,不断提高市场竞争力,其发展态势可以用奥林匹克精神--更高、更快、更强来形容。2005年4月25日,由北京品牌时代公关顾问公司联合国内十几家媒体共同举办的《2005(第二届)中国市场最具领导力EMBA》评选在北京长城饭店举行隆重发布,厦门大学管理学院EMBA项目获"第二届中国市场最具领导力EMBA"第四名。近日,我们采访了本刊学术顾问、厦门大学管理学院院长翁君奕教授。

《企业家信息》:翁院长:您好!非常感谢您接受我们的采访!前不久,"中国市场最具领导力EMBA"评选出台,厦门大学管理学院EMBA项目获"第二届中国市场最具领导力EMBA"第四名,在此,我们向您表示祝贺!请您对厦门大学管理学院的MBA教育做一下简单介绍!

翁君奕:厦门大学是中国首批获教育部批准开办MBA学位教育的九所高校之一,MBA教育水平位居全国前列,是我国培养MBA人才的重要基地。厦门大学的经济管理教育蜚声海内外,现有会计学、金融学、财政学、经济学和统计学五个国家级重点学科。厦门大学管理学院参照世界著名商学院培养商界精英的经典模式,联合欧美一流商学院的资深教授,结合中国的管理实情,倾心打造极具中西合璧优势的管理人才,致力于培养具有国际眼光和领导一流企业能力的本土化商界精英。

《企业家信息》:厦门大学管理学院的定位是什么?

翁君奕:厦大管理学院的定位是:面向企业应用研究型的管理学院。"面向企业应用"有不同的说法,最主要的是管理教育的状况,包括MBA、EMBA的培养。MBA、EMBA更多地是一种模仿,就像1986年办的MBA一样,是由外教来上课的。商学院承担的只是一种传播平台。现在评价商学院有没有国际化,就是看跟国外有没有合作,有没有请外教。如果这就是国际化的话,那么联想为什么还要收购IBM?因此,这样认为比较片面,这就是说在全球化经济格局里,你还只是单纯的接受者,还没有真正参与到全球经济中,在全球经济中没有发言权。为什么是研究型的管理学院呢,是因为作为一个管理学院,必须要有人真正关注中国管理问题的科研人员。我们跟企业建立一个很好的接触界面,对企业面临什么问题,需要解决什么问题,实践中需要总结、提炼和升华,提出一个有价值的新的知识框架,不是简单地请一些国外的教授来讲课。所以我们MBA、EMBA(包括本科)都是按照这样一个框架进行了互补,它的信息流通能够共享起来,特别把从知识创造到知识传播及应用障碍的消除,像一个无缝链接转换成第一线的应用。能不能把需求信息及时地转换成原创的科研,原创的科研成果能不能没有障碍、及时有效地转换成能够实际应用的商业思想和想法是中国的管理学院面临的最重要的挑战。中国企业的变革也是一样,它是在全球化背景下发生的,原来我们的传播是以美国为背景,现在必须立足全球,再加上中国的市场及文化背景,中国的国情及整个演变的趋向,所以现有的或者照搬来的理论已不能做出解释和预测。中国企业要想在全球化格局中建立起独到的优势,就要比其他人胜出一筹,要不断创新。商学院要创造一个适合中国企业需要的知识平台,不光要传播知识,还要寻找优秀的人才,构建良好的气氛,做出独到的贡献。一个国家企业的变革和发展与一个国家的国力发展,是同步的。

《企业家信息》:厦大管理学院的EMBA项目的优势是什么?

翁君奕:厦大管理学院EMBA的项目是由2001年亚太经合组织(APEC)SME工商论坛执行主席、美国哈佛商学院中国会主席、原诺基亚(中国)有限公司副总裁刘持金和厦门大学副校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工商管理学科评议组成员、全国MBA教育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博士生导师吴世农教授领衔担纲项目联合主任,并亲自执教,当然还有我本人。我们的教授除了学院自身的教授以外、还有来自哈佛大学商学院、加州伯克利HASS商学院、法国INSEAD商学院、美国摩根投资银行、美国波士顿管理顾问公司(BCG)等著名商学院和一流咨询机构的教授。现在教育部下属的研究生教育发展评估所,最近在做一级学科的排名,我们厦大工商管理学科排在第三。从师资构成讲,我们的博士学位比例都是比较高的,每年的增长率大概在60%左右,年轻的教师增长比例也在不断发提高,但这些只是一个表面现象,关键有两个方面,一,科研方面,具有国际水准的科研教师。二,教学方面,看教师的水平是否能达到EMBA的水准。包括本科教育,也是一样,要求非常严格。

《企业家信息》:您认为EMBA学员对商学院的服务有哪些需求?

翁君奕:EMBA的基本需求有三种,一种是证书,也就是学位。他们要的是社会的认同,这是不可回避的。另一种是同学网络,就是要商学院给他们提供一些在一起交流的机会。通过交流,大家能建立友情,从而发展到商业上的合作。商学院拥有一定的同学资源,利用这个资源要求有一定的规模,学生储存多了,难度也就大了,这是对我们的考验,这就是我们为什么要把班办到北京、南京、深圳的原因。我们的目的就是要扩大学生网络的覆盖范围,让不同文化基础的企业家可以在一起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再一种就是知识,有的学员认为我来这里就是为了证书和学位,当他们上过几节课之后,才认识到自己的知识还远不够,从而产生一种冲动,并养成了上课的习惯,甚至有的同学想晚点毕业。

从目前来看,EMBA的教育,比较好地达到了原来预想的目标,但我们还在不断追求。EMBA教育,更进一步的就是通过学习帮助企业获得进步,成就企业的创举。现在,不管是大的企业、小的企业、国有的还是民营的,都处在一个非常重要的转折阶段,营利只是暂时的。企业能否持久,小企业能否壮大等,都需要一些与众不同的东西,能不能把潜在的优势变成现实的优势,只有通过教育更进一步,通过思维的碰撞,观念的转变和方法的优化,教给他们理念和方法,去创造性地推进企业的发展。我们主要通过比较高端的项目培养EMBA,这对于国内的商学院也是一个非常好的学习和锻炼的机会。企业家的求知欲望是非常强烈的,而且期望非常高,收费的差异也特别大。在教学内容上和方法上,不同的成员构成,需要和基础也不一样。多数以企业家为主,有的是来自国有控股的大型企业,学员不少是财务经理、或是财务总监、营销经理。我们必须设置一些适合他们需要的课程,让他们有所收获,满足他们的不同需求,建立一个标杆。

《企业家信息》:学员在课堂上最关注哪些问题,您觉得哪种教学模式比较适合中国的管理教育?

翁君奕:每一个大学根据自己的特点形成不同的模式,不同的模式有不同的培养结果,比如:哈佛和MIT两种截然不同的教育模式,哈佛偏重案例多一些,而MIT偏重理论知识多一些,你不能单纯说哪一种教学方法好或不好。哈佛的学员毕业定位比较高,很容易进入社会、融入社会,他们的特点是用一点点数字说明一个大问题。而MIT用一大堆数字说个小问题,但MIT毕业生的社会后劲十足。一些学员关心的是老师讲的典型的案例,对他意味着什么?对他有什么帮助?其次是他们遇到了问题应该怎样去解决,他们最关心的就是这两个问题,但是老师不可能替你去把你的问题都想清楚,因为每个企业每个人所在的位置都不一样,当他们碰到的问题,都需要一些自己的专业对口知识,导师只能够提供一套方法,把其它的行业或企业在这方面的经验教训进行系统地传授。

《企业家信息》:很多人认为中国商学院的发展是中国教育产业化的最好诠释,请问经营商学院和经营企业有什么时候区别?

翁君奕:对这个问题,我只能做简单的回答。我认为商学院不能像企业一样经营,商学院和企业的最大区别是企业以营利为目标,而商学院不一样,这也是营利组织和非营利组织的重要区别。我们厦门大学管理学院注重案例教学,我们案例有两个渠道,一是传统的调查,即到公司内部去掌握一手的资料,这个很早就开始做了。从运作方式来讲,由于国内体制的制约,国内的案例不是很专业化的,像哈佛商学院,有专职老师从事案例的写作。当然,他们的案例是卖钱的。这对于国内的商学院来说,这不太现实,所以商学院不能像企业一样来经营。在美国,MBA学员交完学费后,其它的书籍资料和案例都需要自己买,他们认为是天经地义。但在中国,由于消费的习惯不同,很多人以为交了钱,所有的费用都包括在内,并且国家也不允许这样做。像北大、清华、中国管理科学院都做过案例库,但案例本身有时效性的特点,今天做这个企业营利,也许明天这个企业就亏了。所以在案例的应用上还有一定的局限。

《企业家信息》:请问厦大管理学院当前最首要的目标是什么?

翁君奕:我们现在的目标是将一些学科达到国际一流水准,这是目前采取的一个举措。1998年5月,江泽民于在中国人民大学视察时说要建设一批世界一流的大学和学科,也就是985工程。第一期启动只做了一些基本的工作,到了第二期也就是今年年初开始启动,作为重点。人文社会科学搞了50个创新基地,工商管理有两个项目,一个在清华,另一个就是在厦大。像厦大财务管理与会计研究院项目预计投入2800万,我们的目标是四年的建设期,接近或达到国际水平。我们通过这样一个平台,与国际学术界搭建一个桥梁,按照国际的学术研究规范,开展科研研究,让我们的成果能够得到升华。

标签:;  ;  ;  ;  

翁君毅:建设面向企业应用研究的管理学院_美国商学院排名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